《触光柔软》二-前言
前言一:「有角者机」白话解
原文:
有角者机,合掌者法。法能摄机,柔软三业。
火车因灭,甘露心惬。未到终焉,华台迎接。
白话解:
有角是我愚恶如鬼的心
合掌是佛慈悲如母的爱
鬼被佛母抱在怀中呵护
角已折断心性转为柔软
所作的火车之业因已灭
惭喜的甘露在心内滋润
虽然业报肉身尚未临终
莲台已经预先前来等待
前言二(摘)
三种宗教的爱,一是佛教的「慈爱」,二是耶教的「博爱」,三是儒家的「仁爱」;这其中有广狭、深浅,及世出世间之别。本书的重点在於宣说佛教,尤其净土宗的本尊「弥陀之爱」。世间的欲爱(贪执)是污染的、无常的、痛苦的、罪恶的;出世间的法爱(慈悲)是以同理心而「与一切众生乐,拔一切众生苦」,且施爱的对象,遍及六道众生,一律平等。
阿弥陀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一切众生为其自己,自他一体,无亲疏、人我、爱憎,同感同受,同苦同乐,一视同仁,平等救度。这样的爱,是超越一切世间道德之爱,乃至胜过其他天神崇拜之爱。
阿弥陀佛是一位救度众生的佛,《平等觉经》之中,阿弥陀佛亲自说:「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无量寿经》也说「荷负群生为之重担」、「於诸众生视若自己」。《观无量寿经》之中,释尊对阿弥陀佛的悲心愿力解释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观无量寿经》又说: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观经》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任何念佛的众生都被阿弥陀佛摄取不舍光明的照耀、保护、救度,如同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从现在一直到命终的往生极乐。
《无量寿经》说: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
意思是,一个真正「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的信佛念佛人,都被阿弥陀佛摄取不舍光明的照耀、保护、救度。因此,贪瞋痴三垢的罪业通通消灭,刚强傲慢的身口意三业,也会逐渐转为谦卑柔软,既有被弥陀救度的欢喜踊跃之心,也有被弥陀大悲薰化的善良慈爱之心。
罪恶生死凡夫,念佛蒙光摄,就像堕落三恶道悬崖之际,突然被佛扶救;或在生死海中挣扎喝水时,被佛抱上愿船,从此绝处逢生,安乐无惧。
因为自觉愚恶至极,却蒙受弥陀平等救度,机的罪恶感在内心发露,法的大悲愿也在内心发酵,因此,心性也转变成谦卑柔和。如《无量寿经》说:「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
以前刚强计较,现在随顺不争;以前缺乏慈爱,现在有了悲心。
凡一切的逆境挫折,都会反省是自己的过失或宿世的罪业,不会怨天尤人。心中有平安、喜乐,也有感恩、惭愧。
此後的为人:对佛有信心,对己有愧心,对人有爱心。
此後的生活:念佛即生活,生活即念佛;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
这即是信佛念佛人「触光柔软」的具体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