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释疑目录
第1问:何谓信心与专称佛名?
第2问:何谓信心决定与往生决定?
第3问:为什麽说信从闻生?
第4问:别学之人也有信心,这与第十八愿的信乐是否有不同?
第5问:信心的念佛,与信名号的念佛有何区别?
第6问:我只信知「称名定往生」而一向称名,是否符合第十八愿?
第7问:有人谓「信心必具名号,名号未必具真实信心」,何意?
第8问:为为什麽只有信愿念佛的人才蒙受佛光的摄取?
第9问:信受弥陀救度的人,到底是什麽样的呢?
第10问:苦恼时念佛还法喜吗?
第11问:自力称名与他力称名有何不同?
第12问:法照大师「彼佛因中立弘誓」偈子的解释?
第13问:《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正意?
第14问: 什麽是实相身、为物身?
第15问:怎样是如实修行?
第16问:入生死园、烦恼林,游戏神通,是不是乘愿再来的事?
第17问:请解释法然上人「四偈三选」文。?
第18问:《观经》「十念念佛」是唯愿无行吗?
第19问: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的关系怎样?
第20问:接受弥陀本愿救度的人,因果报应情况怎样?
第21问:请问回向发愿的含义?
第22问:念四字还是念六字名号?
第23问:蒙佛救度,现在是凡夫还是圣人?
第24问:信受弥陀救度的凡夫是往生凡圣同居土,还是常寂光土?
第25问:《观经》下品往生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第26问:未受菩萨戒能不能给人讲净土法门?
第27问:什麽是黑机、暗机、白机?
第28问:念佛是否要发愿回向?
第29问:念佛人是带业往生吗?要不要经过中阴?
第30问:请开示有关放生的问题?
第31问:请问陀罗尼被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第32问:断不了荤会影响往生吗?何谓幽冥戒?
第33问:虽念佛,仍造罪业,有没有障碍?
第34问:「乃至十念」的念佛,就已经被救度了吗?
第35问:现在往生决定与临终往生有何区别?
第36问:请开示平生往生决定与临终往生决定?
第37问:怎样自信教人信?
第38问:小乘心的人到极乐世界能见到阿弥陀佛吗?
第39问:未进佛门的人念佛能否往生?
第40问:人间有没有听闻而往生的?
第41问:早晚课怎麽做?到极乐世界还要学,不如现在多学,对吗?
第42问:临终不能正念念佛,一生就白念了吗?
第43问:信心不变的人,还须临终助念吗?
第44问:为什麽那位婆罗门念佛还到地狱?
第45问:什麽才是对「回向」的正确了解?
第46问:虽然想要一心相续念佛,可是又想给孩子安定的生活,应如何安排及面对?
第47问:出门看到受饿、捱冻或出车祸的小动物都会尽自己的能力把牠们送到医院,但这些事情常常占据我不少时间,可是不处理内心又舍不得。不知是否观念有错误?
第48问:我心里常挂念已往生的先生,不知道他有没有往生?念佛回向给他,他是不是有所受益?
第49问:《观经》有提到「品位」的高低问题,《无量寿经》也有提到「胎生」或「化生」,虽然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尚未往生之余,是否还有一些可以再努力的部份?
第50问:如果靠佛愿力,一生称名和乃至十念称名,有没有不同?
第51问:学本愿法门是否不须要追求上品上生,也不须加倍努力念佛达到一心不乱或三昧?努力追求入三昧,这样是不是有自力的成份?
第52问:是念佛多遍较能有定的成就,还是一个对世间较舍离而心向净土的人才真是我们这个法门的行者?
第53问:如果只谈念佛,是否太忽视人文、道德的部份了?
第54问:吃素是指不吃动物,那细菌算不算?
第55问:入报土是淄渑一味,可是报土中是不是仍有一些差异?
第56问:二乘行人回小向大,求生极乐世界,是否也是入报土?
第57问:(1)有人认为往生後有九品的差别,这样算不算是疑佛智?(2)有人认为佛智很多,不认为只要信「称念名号」就能往生,所以忆佛念佛就是忆念佛智不可思议的力量。对於这样的说法,本宗的看法是如何?
第58问:很多弘扬净土宗的人也依「三经一论」在讲述,甚至依照善导大师或《往生论注》来阐扬,但是解说和注解都不同,要如何选择或判定呢?
第59问:请问什麽是「念佛以无义为义」?
第60问:「信心决定」和「决定信」一样吗?
第61问:本宗的目的是入「报土」,对於念佛尽量回复到最单纯,不要高攀圣境,但《感应录》上一些是对极乐净土胜境的描述,那些境界是可信的吗?
第62问:善恶业性本空,是虚假的、无常的,无关乎我们往生,念佛人是否不须特别重视行善止恶?
第63问:在罪恶凡夫的心态中,并没有真实心,「宗风-俗谛」有提到「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这样的真实心应如何培养?
第64问:「边土」和「报土」的受用有什麽不一样?
第65问:我有亲人中风多年,他们都很痛苦,我想向他们介绍本愿法门,并祈求阿弥陀佛早日接引他们到极乐世界,这样可以吗?
第66问:平常忙的时候无法念佛,大多只能在闲暇时多念,这样往生会不会有问题?须要再祈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吗?
第67问:有时候会因为世俗的事烦心,念佛也会愈念愈烦,要如何?
第68问:我母亲在家里供奉地藏王菩萨, 诵《地藏经》已多年,我想请她专念阿弥陀佛,应该怎麽做?
第69问:看到感应事蹟故事时,如何确定它的可信度?
第70问:如果一个人很少念佛,但却自信绝对往生,这个自信会不会有问题?
第71问:请问习气要如何才能转变?
第72问:念佛如果能念到清净心,这样持续下去是不是可以不用等到往生,此世就可以断思惑、见惑,个性脾气也就改变了?
第73问:在没有往生之前,是不是念佛也能达到「定」的境界?
第74问:圣道门有道次第,是不是念佛也有道次第?
第75问:念佛一定要三心具足才能够往生,可是我觉得那样困难度很高。
第76问: 我会怀疑自己有没有愿生心,好像只是意识上愿意往生,由於工作的关系,只能晚上到佛堂念佛一小段时间,念佛时意识上所浮现的大都是工作情形。
第77问:学佛、念佛是否也须要一个好的环境?
第78问:怎样掌握善巧的念佛方式?
第79问:如何掌握「十念记数」的方法 ?
第80问:净土宗法门来讲,鼓不鼓励「大体捐赠」?在看到自己的肉体被割,会起瞋心吗?
第81问 :「净身」的意义是什麽?
第82问:念佛人平时念佛很好,临终的时候佛菩萨来接引,那临终的人的神识是马上就跟着阿弥陀佛走了呢?还是慢慢才离体?
第83问:弟子在念佛之余,想为我的亲属放生,希望他们早点病癒,这样可以吗?
第84问:《佛说观无量寿经》有一段文说:「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这一段经文所谈的五个「念」,意义有什麽不同吗?
第85问:依我对法门的了解,本宗是「信在行中」。善导大师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对於初学这个法门的人应如何掌握理趣与行持?如果为了策励自己而订功课,会不会不自觉地落入自力念佛?
第86问:上人曾谈到,如果愿生心强、对第十八愿有正确的了解,自然就会念念不舍。如果没办法念念不舍,是不是应在「机法两种深信」方面加强?
第87问:《观经四帖疏》的〈序文〉有一个图表,上面标明念佛有「显」和「隐」,「显」是万行随一,「隐」是非定非散真实的弘愿。请问上人「万行随一」是什麽意思?另外,上人说念佛没有品位阶级,可是图表也有标出下三品是念佛,《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的问答也有提到下品下生,请问这应如何统合?
第88问:上人曾说,真正的愿生就会终身都愿生,如果没办法终身愿生,就表示他至心信乐的心是不稳定的。可是法然上人也说,弥陀名号具足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不管信与不信,有没有疑心,只要一直称名就会具足信心。这样似乎有矛盾,这两点应该怎麽统合?
第89问:一个初学的人,如果他没有办法听的当下就百分之百的信,是不是先以信顺的态度来称念名号?
第90问:《感应录》有鹦鹉念佛往生的故事,牠是不是也有至心信乐之心呢?
第91问:有人质疑:「虽然第十八愿是本愿,可是第十九愿也有提到诸行往生,第十九愿也是本愿」。要如何解说呢?
第92问:(1)《观经》有谈到下品下生是往生到胞胎,除了下品下生之外,其他的品位往生是不是也在净土?(2)《无量寿经》说往生净土後是「咸同一类」,可是如果往生到胎胞,境界应是不同的。这两段文要如何理解统贯?
第93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後是否还要再修行?是不是有一个修行的次第?
第94问:上人曾说九品互通,甚至是无量品,唯有本愿法门是唯一的解脱之道。那为什麽释迦尼佛或其他诸佛菩萨还要说八万四千法门呢?
第95问:修诸行回向往生就一定是是疑惑佛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