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釋疑

  1. 接受弥陀本愿救度的人,因果报应情况怎样?
  2. 净土问答四则
  3. 如何真实忏悔,获真实功德
  4. 三心之义──自力三心与他力三心
  5. 善导大师未访庐山
  6. 念佛问答三则
  7. 净土释疑(三)(77~95则)
  8. 净土释疑(二)(45~76则)
  9. 净土释疑(一)(01-44则)
  10. 净土释疑目录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净土释疑
top

净土释疑

三心之义──自力三心与他力三心

──慧净法师2016年3月22日答中贤法师问 

 

 

问:在《观经四帖疏》中有提到以「要门」的「定散二善」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否确定往生没有说,而是说在「弘愿」的地方。是否要具足「三心」之後,「定散二善」的回向才能往生?若没有具足「三心」,即使以「定散二善」的功德来回向也不能往生?

第十九愿讲「修诸功德」,以诸行回向,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一样来接引,那他有没有具足三心呢?

       答:三心有分「自力三心」与「他力三心」。第十九愿是属於「自力三心」。

 

       第十九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第十九愿的内容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这样的内容就涵盖「定善」跟「散善」,《四帖疏》就说「回斯二行,求愿往生」,所以以此功德回向也能往生。只是这个回向是靠他所修的功德来回向,这个叫「自力三心」。

 

问:以「定散二善」的「自力三心」回向,也能往生吗?

       答:对。但如果没有回向的话,就不属於《观经四帖疏》所说的「定善」和「散善」的范围,必须「回向」才属於净土门中的「要门」。如果没有「回向」就不是「要门」,跟净土门就没有关系,是属於圣道门。

 

       净土门有分「要门」与「弘愿」,善导大师进一步说「杂行」与「正行」。「杂行」也能往生,但必须回向;如果是「正行」,有回向、没有回向都必定往生。

 

       就好像从高雄开车往台北,一旦开车上了高速公路,不管有回向往台北、没回向往台北,都无所谓,因为这条路本来就是通往台北,他本来就是向着台北前进的。那如果路很多条的话,就必须对准,一一回向。

 

       「弘愿门」就是专称弥陀佛名,就好像开车上高速公路,就只有这一条路,没有叉路。所以《阿弥陀经》说要「一心不乱」,「一心」就是一条路直进的心,有一心,无二心,有一行,无二行,专一不二,不杂不乱。

 

问:不是也说「回斯定散二善求愿往生」,很难吗?

       答:对,因为那是「难行道」。为什麽呢?因为「定善」我们不可能做得到,以现在来说,可说没有人能做到;而具足「散善」的人也很少。

 

       「散善」的内容就是「三福、九品」,「九品」主要是指上品与中品。「三福」的第一福是「世善」(世间的善)──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有多少人能做得圆满呢?

 

       第二福是「戒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弘一大师、蕅益大师他们都自言惭愧,不具足了,更何况是我们。

 

       第三福是「行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所以,想以「定善」的功德来回向,可说没人,因为那必须入定修十三观;而能以「散善」功德来回向的也很少。因此,真正能以第十九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而往生的很少。

 

       不过,修诸功德的范围很广,布施一块钱也算是诸功德之一,这样回向也照样往生。阿弥陀佛就是假藉你这样的发心而接引你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你只要愿意到我这里来,即使你以布施一块钱来回向,我也要接引你。

 

       其实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是没有条件的,阿弥陀佛真正的心意是:即使你连布施一块钱的善事功德也没有,没关系,你只要念佛,就足够了。

 

       为什麽?我们所修的功德跟阿弥陀佛的名号怎麽能比呢?阿弥陀佛的名号是阿弥陀佛的本体,阿弥陀佛的本体是阿弥陀佛五劫思惟之广大弘愿,永劫修行之无量德行,愿行圆满所成就的,所以,这句名号叫作「万德洪名」。我们凡夫所修的功德连大海的一滴水都算不上,而阿弥陀佛的功德是超越大海、遍满宇宙的。所以我们就领受弥陀的功德,领受弥陀的功德就是只要念佛就可以了。这就是「第十八愿弘愿」与「第十九愿要门」的不同。

 

       这样的教理,如果没有深入这个法门,是了解不来,也分辨不出的。

 

       还有,如果是凭靠自己的功德(自力)而求往生的,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功德不是真实的,是有漏的,一方面等同於疑惑佛智,所以到极乐世界就暂时在胎苞里面。而念佛的人一方面因为是直接跟阿弥陀佛机法一体、佛凡一体的,一方面等同明信佛智,所以就不在胎苞。这种教理比较微细。

 

问:专一於净土法门的莲友,很多就是每天诵经,也每天念佛,这样一直行到临命终,可以往生吗?

       答:看他是诵什麽经。

 

问:像《普门品》《地藏经》。

       答:这是杂行,因为《普门品》《地藏经》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有关系。虽然观世音菩萨跟阿弥陀佛有关系,但是《普门品》并没有说到极乐世界与回向往生。

 

问:如果他们一直是有回向的,这样能往生吗?

       答:也能往生,只是那都是难行道,没有回向就不能往生了。重点在於必须是「真」的回向。

 

       善导大师就讲:

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因为是杂行,又没有恳切回向往生的话,那就不能往生了。所以虽然「修杂」但还能「至心」,这样才能够往生;如果不至心,就不能往生。

 

       所以我们强调,要专靠阿弥陀佛,专称弥陀佛名,原因就在这里。其他的善行,我们也是随缘随分该做的,只是往生不是凭靠那些。像孝顺父母,那一定是要的,不管学不学佛都应该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也是一样,为人本来就该如此;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对我们来说也是能做到的就尽量做,只是不靠这个往生,靠的还是名号。因为知道虽修三福,但修不圆满,而只要念佛,一切具足。

 

问:这样的一个杂行的人,怎样透过「三心」转到「弘愿」呢?

       答:要有「机法两种深信」。第一,晓得自己所修的行不是真实的功德;第二,晓得往生的「正因」不是那些,而是名号。

 

       一个人如果了解自己所修的行不是真实的功德,而且自己根本是贪瞋痴业障深重的凡夫,靠自己的力量完全没有办法出轮回,也没有办法往生;但是我们往生的功德阿弥陀佛都已经完成了。如果有这个理解的话,一转进来就是「机法两种深信」。有「机法两种深信」的人,他会随缘随分行善,但不会靠自己的善,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还是有漏的,也知道自己还是烦恼的凡夫、罪恶的凡夫,因此他会完全靠阿弥陀佛。一个人如果没有「机法两种深信」,都还会靠自力,认为自己还能修这个、修那个,然後作为回向。这是高估了自己,怀疑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说「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可是他还打一个问号:「难道我是罪恶生死凡夫吗?我吃素、行善、受戒,也会念佛、诵经、拜忏。」对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不能肯定。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三心」时,将「至诚心」解释为「真实心」,要做一个内外真实的人。这就是一面镜子。这一面镜子说是要真实的心,一照之下,我们没有真实的心,那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啊!是罪恶生死凡夫。所以,从「至诚心」引导我们进入「机深信」。

 

       还有,我们没有功德可以回向,也没有真实心可以回向,所以当然也没有「回向发愿心」。

 

       由「回向发愿心」的解释,照出我们没有功德也没有真心的回向,只有阿弥陀佛才有功德也有真心回向,由此才进入信受弥陀救度的「法深信」。

 

       所以,以「至诚心」让我们进入「机深信」,以「回向心」让我们进入「法深信」,这样,三心都有了。以「自力」来说,就不是这样,所以自力三心不是真的三心。

 

问:不是真的三心,可是回向也能往生?

       答:对,回向也能往生,因为这也是阿弥陀佛的方便施设。阿弥陀佛说:「极乐世界我已为你建设好了,搭到极乐世界来的高铁、飞机,我也为你准备好了,就是六字万德洪名,你只要坐上去就行了。」

 

       「怎麽坐上去呢?」
       「你只要相信我就可以了。」

 

       这就是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呼唤与往生的正因,但是我们信不来,所以阿弥陀佛就设了一个方便说:「你们啊只要有修行、有功德就回向,你回向,我就来接引你们。」

 

       「那修行,修行高低?功德,功德多少?」

 

       「没关系,只要有就可以了;有多少你们回向多少,我都来接。」

 

       这就是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方便法。

 

       如果直说实在的话,就是第十八愿。善导大师可以说是「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对第十八愿的解释最为丰富,也强调要依靠弥陀本愿,专称弥陀佛名。所以《观经四帖疏》总结论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从阿弥陀佛的本愿来看,释迦牟尼佛的本意是要引导我们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苦心用「定善」和「散善」来引导我们。「定善」你做得到吗?做不到;那「散善」你做得到吗?做不到,那你就专念佛吧。念佛才是阿弥陀佛的本怀,也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怀。这是方便引导。

 

       这就好像天台宗为了显明《法华经》开显的宗旨,以「莲华三喻」为譬,即以华喻「权法」,以莲喻「实法」,开展出「为莲故华」「华开莲现」「花落莲成」三重譬喻来说明权实的三个阶层──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废权立实。

 

       为了引导众生专称佛名,释迦牟尼佛开出「定善」「散善」,然後进入「称名」。这些教理都比较微细,一般人难以理解,尤其没有学习善导大师思想的,更无法理解。

 

       事实说来,阅读善导大师的着作如果没有人解释也理解不来,譬如以「三心」来说,如果只依文解义来看善导大师的解释,就不知道这是方便引导。

 

问:以前我对这三心也是不清楚,前一阵子再次学习净宗法师讲的《第十八愿传承解》,才知道这三心是为了修定善和散善准备的。

       答:对。

 

问:对於修弘愿门的人来说,或者专一念佛的人来说,这三心本来就具足。明白这个道理之後,心中就不再纠结了。不然像以前,细细想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有三心还是没三心。

       答:如果依善导大师解释的「三心」,其实很容易,大家都可以具足这「三心」;若没有依照善导大师的解释,人人都没有「三心」。因为一般解释的「三心」是以圣道门的教理来解释,是一种高深的开智慧的心,是圣者所起的心,我们根本不能拥有。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是只要我们有信受弥陀救度的愿生心就可以往生了,所以「三心」的核心在於「深心」,深心就是一个「深信心」。深信我只有轮回,没办法出离;深信阿弥陀佛就是要救度我这样的众生。信了阿弥陀佛就能够解脱生死轮回,佛教的目的就在这里。

 

       佛教的核心教理在於解脱生死轮回,以解脱生死轮回为出发点。所以佛教的目的就是要人解脱生死轮回。

 

问:「三心」是自力转入他力的一个枢纽,没有这「三心」就转不过来,或者没有「机法两种深信」就转不过来,自力的观念就根深蒂固了。

答:对。在《观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将善归纳为两种:「定」跟「散」。「定善」我们一定是无法具足的;「散善」嘛,老实检讨自己,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孝顺的人,是一个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的人,所以我们是三福无分,只有老老实实坐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上,安分守己地专念这句名号。

 

问:自从学习善导大师的思想之後,愈学愈踏实,愈学愈法喜,愈学愈安心。以前没有接触到,没有学习,念佛的心、往生的心总是不踏实。

答:很多人都这样。所以你在那边就尽量弘扬善导大师的法,给人家安心,给人家欢喜,给人家有解脱往生的希望,给人家成佛度生的广大利益。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