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前往净土的最後机会:《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与净土图》(摘录)
  2. 善根所成妙台座:一座彩绘莲台
  3. 《阿弥陀经》流通本异同思考
  4. 敦煌壁画中的《无量寿经变》
  5. 众生安乐我安乐:说说佛涅盘图
  6. 动容发欣笑:弥勒菩萨半跏思惟像
  7. 意味深广的佛返人间图
  8. 反弹琵琶说救度:「观经变相」赏析
  9. 落日见弥陀:古龟兹壁画残影
  10. 一句弥陀作大舟:朝鲜「般若龙船图」
  11. 翻山越岭,只为我来「山越阿弥陀图」
  12. 盛世遗珍:唐代漆金夹紵阿弥陀佛像
  13. 绝唱《愿生偈》古壁耀慈光
  14. 净土瑰宝:最早的西方三圣像
  15. 悲欣交集见弥陀
  16. 一幅传世巨作,一片故乡风月
  17.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昙鸾大师亲笔写经
  18. 一页残经的伤痛与美丽
  19. 同生安乐:龙门西方净土变相龛
  20. 游戏见天真:齐白石笔下的「阿弥陀佛」
  21.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乡说法图
  22. 选择念佛——记西千佛洞观经变
  23. 二河白道图(京都 光明寺)
  24. 欲尽孝养,应托父母於阿弥陀佛──韦均造西方三圣像
  25. 麦积山石窟第五窟──西方净土变
  26. 给人欢喜的阿弥陀佛金铜群塑
  27. 阿弥陀佛与八大菩萨图
  28. 大足石刻中的净土宗艺术
  29. 一时作佛──张茂仁造白石阿弥陀佛像(隋)
  30. 两千年前的阿弥陀佛立像铭文台座
  31.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县阿弥陀佛大像
  32. 五台山佛光寺「阿弥陀佛说法图」
  33. 阿弥陀佛来迎图中的地藏菩萨
  34. 称名必来迎——阿弥陀佛及圣众来迎图
  35. 阿弥陀佛及二十五菩萨来迎图
  36. 茨城愿入寺本尊阿弥陀佛像
  37. 引路菩萨图
  38. 巍巍独坐度众生——记日本高德院阿弥陀佛坐像
  39. 阿弥陀佛接引图——南宋明州绢本设色佛画
  40. 阿弥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绘泥塑:麦积山石窟第44窟
  41. 大势至菩萨像
  42. 韩国甘山寺阿弥陀佛立像和万日结社念佛
  43. 西夏国阿弥陀佛接引图
  44. 五劫思惟阿弥陀如来像
  45. 莫高窟观经变相图
  46. 回顾的阿弥陀佛
  47. 2020,弥陀依旧爱你、爱你!
  48. 净土,在名号等你
净土宗
净土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艺术 > 净土宗艺术
top

净土宗艺术

前往净土的最後机会:《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与净土图》(摘录)

       对中世纪的佛教徒而言,礼敬供养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可以往生净土,进入极乐世界,其中最佳的证据莫过於敦煌莫高窟第17窟(俗称藏经洞)的《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与净土图》。此幅帛画原属伯希和(Paul Eugène Pelliot)旧藏,现归法国吉美博物馆。画面正如其名,分下半部的「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和上半部的「净土图」。

       地藏菩萨梵名为Kṣitigarbha,有「含藏大地」、「地中之藏」之意。在中土与观音、文殊、普贤齐名,并以「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慈悲誓愿闻名,而为救济地狱受苦众生的幽冥教主。

 

五代《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与净土图》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地藏菩萨的被帽造型

       「地藏」之名,或首见於三世纪中叶的汉译本《佛说罗摩伽经》,随着《大方广十轮经》、《须弥藏经》及《占察善恶业报经》等经典之流传,强调地藏菩萨「为五浊恶世成熟众生故,而来至此」,众生应「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行礼忏之仪,期能除恶业、灭重罪。加上末法思想的流行与三阶教徒的鼓吹,地藏信仰最迟於六世纪中叶时便有所发展。其後,译经大师玄奘於唐永徽二年(651)重译《大方广十轮经》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更有助於信仰的全面传播,蓬勃发展,造像数量也与日俱增。同时,又因为地狱观念日趋成熟并深植人心,地藏菩萨在幽冥世界的救济功能也随之逐渐强化。特别是在佛经中提及其多种化身,「作阎罗王身,或作地狱卒身,或作地狱身,为诸众生种种说法,随诸众生显示三乘。皆悉令住不退转地」;又如「地藏菩萨作沙门像」,在菩萨装束形象式微之後,这些形象是为最常见,且正好与早期感应事蹟中救赎者多为僧侣的造型不谋而合。这些形象在在显示地藏菩萨与幽冥世界的关系匪浅。

 

《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与净土图》局部
地藏菩萨着帽与福田衣

 

       《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与净土图》中,地藏菩萨是主像,顶被俗称「观音顶」的帽子,身着福田衣,却戴有菩萨形象惯有的项饰和手环,舒姿坐於莲台,左手持锡杖,上举於肩;右手捧琉璃珠,置於膝上。此种地藏菩萨形象似乎是敦煌的特色,而「被帽」则为四川地区所共有,几乎不见於中原。

       「地藏被帽」的造像未见於佛经,而应与道明法师《还魂记》(敦煌文书S.3092 号)有关。据《还魂记》,唐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八日,二名黄衣使者奉阎罗王之命,引襄州(今湖北襄阳)开元寺僧道明入冥。後经阎罗王查证为误追,即送返人间。归返前夕,地藏菩萨於阎王殿现身,告知道明法师,「露顶僧人」并非地藏菩萨应有的外貌,於是嘱托道明法师详记特徵,传诸於世。

 

地藏菩萨图中常出现的图像

       1.六道

       本图中,地藏主尊於身光两侧各放三道光,代表六道。从右上起,绘有「天道」(佛和善男女各坐於祥云之上)、「人道」(善男女合十站立)、「畜生道」(牛猪)。从左上起,绘有四臂的「阿修罗道」、处於烈焰的「饿鬼道」以及恶鬼搅动油锅的「地狱道」。地藏放光於六道,显示救度。

       「六道图」应是地藏菩萨与其他图像并列的最早的组合。在这些造像出现的同时,还有不少灵验事蹟,纪录地藏菩萨救济地狱的亡者。如法藏(643~712)《法华经传记》卷四,记述文明元年(684)长安王氏因病亡故,於地狱门前,见地藏菩萨教诵「排地狱」偈,解脱恶道之苦。特别是八世纪中叶起,入冥救赎的事蹟层出不穷,说明了地藏菩萨的信仰愈加重要。

 

圈选处为道明法师与狮子

 

       2.狮子

       主尊前方的供桌两侧,即道明法师与狮子。道明法师着缁衣,合十站立;狮子蹲踞於岩座。狮子是地藏菩萨的脇侍。《还魂记》中还特别说明,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与地藏「同在幽冥救诸苦难」。道明法师和狮子,再度加强地藏菩萨在冥界的重要地位。

       3.十王

       在道明法师与狮子的背後,人物或跪或立,应是地狱十王。根据张总的研究,十王信仰可以远溯至六世纪上半叶,最晚至唐末五代发展完备,成为地狱十王审判结合预修功德、追荐等之整套往生净土系统。

       本图幽暗肃杀的深色背景中,冥王有两组,五人一列,双手持笏,各跪坐於地藏菩萨两旁,但形貌严肃,没有可资区别的特徵。然而图中却出现两位装束与众不同的冥王。对照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可知头戴冕旒的是阎罗王,而身着武将装束的应为五道转轮王。另外两位站立的童子应该就是经文所说的善恶童子,即冥王的僚属,是冥界审判的官僚体系之一员。

 

《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
头戴冕旒的阎罗王

 

 

《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
武将装束的五道转轮王

 

地藏菩萨为十王的主尊

       地藏菩萨为地狱十王所共尊,典据即《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经;盛唐以後,「地藏菩萨十斋日」广为流行,使得地藏菩萨被尊为幽冥教主,惠予亡者解脱的利益。有关地藏菩萨为幽冥教主的地位,可从敦煌遗存、相关写经图绘去寻踪觅迹。

       《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残卷》为经首的扉页画。一般说法图通常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法眷随侍其侧;而此画则将主尊改绘成地藏菩萨,十王及其僚属恭侍在侧,为闻法诸众。说法主尊的替换,完美诠译了地藏菩萨的特殊地位。

十世纪《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残卷》 大英博物馆藏

 

地藏是众生的最後希望

       除了卷首地藏菩萨说法图,卷尾最後一景《地狱赦免解脱图》再度强化地藏菩萨是受苦众生求出生天的最後希望。画面城门紧闭,墙如铁灰色,喷射烈焰恶火。城内一床榻,上有着犊鼻褌的僵直亡者,双眼圆睁而无神,身被数枚长钉,悲惨至极,无以名状。城外一女子负枷,向僧人求救。僧人应该就是至地狱救济亡者的地藏菩萨。

十世纪《地狱赦免解脱图》(十王经卷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另一图中,僧人形象的地藏菩萨不但手持锡杖,而且身形远较其他为大,彰显地藏菩萨的重要性和救赎亡者的功德,宽慰亡者,令得解脱。

 

前往西方弥陀净土

       但是,地藏菩萨将亡者从地狱拯救出来後,将前往何处呢?答案当然是极乐世界。《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以净土的五会启经入赞,念阿弥陀佛,而且经文也说:「若人奉佛造持经,菩萨临终自往迎,净国修行圆满已,当来正觉入金城。」

       同时,该经较为完整的经名是《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逆修生七往生净土经》,加上「往生净土」之字眼,这完全符合本幅绢画的构图,也就是「净土图」置於「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之上的精心安排。

十世纪《地狱赦免解脱图》(十王经卷的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净土图」的丰富程度,可与「被帽地藏菩萨十王图」媲美,栏楯平台自水池中升起,所有圣众皆坐於其上。主尊阿弥陀佛结跏趺坐於莲台,菩萨、弟子与天王等诸圣众或倾耳听法,或双眼注视;伎乐菩萨或弹琵琶,或奏箫管,或持拍板。自水池升起的平台有三道引桥,似以玛瑙宝石铺陈,辉煌而华丽。引桥导向地藏十王图,尤其是六道的部分,为联系上下两处图像的重要暗示,也呈现信仰地藏菩萨,能引领亡者往生净土。

       恶业缠身的亡者如何安然度过十王的审判而不堕无间地狱呢?中世纪的佛教徒有解方,即依《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来累积功德,不论为自己预修,或为亡亲追荐,都有利於平安度过审判。将地藏、十王与净土三者同时绘制於一幅画之中,表现彼此之间的紧密结合。而整幅绢画最重要的主尊地藏菩萨,则为地狱救赎的最後机会,让亡者或者惶惶不安的未亡者终能有所期待,获得终极解脱。

 

文 / 王锺承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