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本法師文章
top

淨本法師文章

文章

  1. 《佛說阿彌陀經》第28講:「一心不亂」的真正含義
  2. 《佛說阿彌陀經》第27講:念佛法門的特別
  3. 《佛說阿彌陀經》第26講:念佛就是多善根
  4. 《佛說阿彌陀經》第25講:彌陀慈悲的平等救度
  5. 《佛說阿彌陀經》第24講:和佛菩薩聚會一處的法門
  6. 《佛說阿彌陀經》第23講:彌陀成佛的重大意義
  7. 《佛說阿彌陀經》第22講:念佛人 最好命
  8. 人生的最後
  9. 《佛說阿彌陀經》第21講:彌陀之緣 成就一切
  10. 《佛說阿彌陀經》第20講:為何佛光只攝取念佛人?
  11. 《佛說阿彌陀經》第19講:佛光攝取 離苦得樂
  12. 《佛說阿彌陀經》第18講:彌陀光明 攝取不捨
  13. 《佛說阿彌陀經》第17講:佛光救度無礙
  14. 《釋迦牟尼佛出世本懷》-2022衛塞節開示
  15. 《佛說阿彌陀經》第16講:彌陀鳥音說法
  16. 《佛說阿彌陀經》第15講:黃金為地 供養諸佛
  17. 《佛說阿彌陀經》第14講:極樂蓮花寶池功德水
  18. 如何結緣法寶?(下)
  19. 如何結緣法寶?(上)
  20. 《佛說阿彌陀經》第13講:極樂淨土是美好的家
  21. 《佛說阿彌陀經》第12講:念佛能離苦得樂
  22. 《佛說阿彌陀經》第11講:如何得到安樂?
  23. 虛空念佛堂啟用說明
  24. 《佛說阿彌陀經》第10講:做一個平凡的念佛人
  25. 《佛說阿彌陀經》第09講:為什麼要投靠阿彌陀佛?
  26. 念佛人之發願
  27. 《佛說阿彌陀經》第08講:念佛的不可思議
  28. 《佛說阿彌陀經》第07講:佛主動說出的驚人真相
  29. 《佛說阿彌陀經》第06講:彌陀是優先救度凡夫的
  30. 《佛說阿彌陀經》第05講:念佛的利益是佛說的
  31. 《佛說阿彌陀經》第04講:根本的宗旨
  32. 《佛說阿彌陀經》第03講:真實的利益是什麼
  33. 《佛說阿彌陀經》第02講:淨土宗的正依經典
  34. 《佛說阿彌陀經》第01講:諸佛所流通之佛經
  35. 中元節看生死
  36. 《安樂集》講要(十三)──和我們最有緣的一尊佛
  37. 《安樂集》講要(十二)──快速成就的法門?
  38. 《安樂集》講要(十一)──如何面對他人對念佛的問難?
  39. 《安樂集》講要(十)──為什麼學佛不能成就
  40. 《安樂集》講要(九)──法門有什麼不一樣?
  41. 《安樂集》講要(八)──對念佛的殊勝有懷疑?
  42. 衛塞節,紀念佛陀,稱念彌陀
  43. 《安樂集》講要(七)──佛經都一樣嗎?
  44. 《安樂集》講要(六)──末法時代,解脫的路在哪裡
  45. 《安樂集》講要(五)──如何懺悔
  46. 《安樂集》講要(四)──如何滅罪消業障
  47. 清明時節話清明──不死的人生
  48. 《安樂集》講要(三)──念佛法門殊勝在哪裡
  49. 《安樂集》講要(二)──怎樣選擇修行法門
  50. 《安樂集》講要(一)──道綽大師的故事
  51. 瞎眼病重冤親多 念佛化解佛光到
  52. 別人看不懂念佛,沒關係
  53. 從醫學、法學而出家──初見師父,一言為定

短文

  1. 一心不亂的誤解
  2. 你準備好了嗎?
  3. 等一等?

念佛人之發願

  近期有些念佛的蓮友提問說:要如何發願?發願的內容是什麼?因為常常聽到眾多發願文,不知如何下手。其實,當我們在佛道的路上遇到疑惑,應當回歸到最初的根源;如佛陀在入涅槃之前被問到:「佛陀在世的時候,我們能依止佛陀;那如果佛陀不在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依止呢?」佛陀說:「依法,不依人。」雖然佛陀不在了,但是佛法依然存在,所以遇到疑惑,從「法」當中找到依據最為單純。

  如講到「發願」的內容,佛門裡有「四弘誓願」、「十大願王」等眾多內容,但念佛人的「發願」,應當回歸到淨土三經最為根本。

  《無量壽經》言: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至心發願,「欲生我國」。
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其有至心「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

  《觀無量壽經》:

     迴向發願,「願生彼國」。

  《阿彌陀經》:

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因此,對於念佛人來說,一切的願文,不如「願生極樂」之莊嚴;再好的願詞,亦不如「願生極樂」之圓滿。

  「欲生我國」,是彌陀的本懷;「願生極樂」,是眾生的方向;「願生彼國」,是諸佛的引導。

  九法界眾生,如不願生極樂,則無法感召彌陀;

  十方諸佛,如不宣揚願生極樂,則無法廣度眾生。

  如果捨棄、不重視、不注重「願生極樂」之一願,而再發「成千上萬」、「豪言壯語」之願,如同放棄陽光之偉大而自點小火取暖、丟棄至勝摩尼寶珠而收集地上之小石頭,太可惜了!

  ---

  有了「願生極樂」之目標,具體應該如何落實、表現呢?

  答: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可。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

  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是以「念佛為宗」,意即「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彌陀一切之願行,從因至果,無所不包。所以大師說,「南無」即是具足「信願」之義,而「阿彌陀佛」即是其「行」;信願行,全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裡。因此,宣揚「如何相信」、「如何發願」,只是為了導歸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已經一向專稱者,不再細談「信願行」了,因佛號具足一切故。若非一向專稱彌陀名號,而廣說「信願」之義,反而有失其根本,如同《楞嚴經》所言:「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註:只談食物而不吃,終究不能飽)」

  古德法然上人曾言:

(1)

為往生極樂,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無疑,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
但,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
此外若存深奧,則外於二尊之憐愍,漏於本願。
欲信念佛之人,縱使能學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如同無智之輩,勿現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

(2)

稱名之外無決定往生之正因,
稱名之外無決定往生之正行,
稱名之外無決定往生之正業,
稱名之外無決定往生之觀想,
稱名之外無決定往生之智慧,
稱名之外無決定往生之三心,
稱名之外無決定往生之四修,
稱名之外無決定往生之五念。
彌陀以稱名為本願,厭穢欣淨亦在稱名之中。法藏菩薩往昔發起本願之故,應信彌陀如來之自在神力。此外若存深奧,今生必受一切護法神祇責罰,來世漏於彌陀本願,墮於無間地獄矣!

(3)

論三心四修者,為成一向專修也;若已成一向專修者,不別論三心四修也。成為一向專修之念佛人,唯相續念佛,直至臨終往生也。

(4)

願生心少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散心增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妄念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善心生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不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清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欠缺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具足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現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成就時,亦南無阿彌陀佛
此即決定往生之方便也,納於心腑莫忘失。

(5)

拜見善導和尚之釋,法然眼中,三心、五念、四修,皆具見南無阿彌陀佛也。

我是不足取之男也,十惡之法然,愚癡之法然,唯念佛欲往生也。
我是不足取之法然也,如不知黑白之童子、不知是非之愚人,唯念佛仰信往生也。
彌陀勸念佛必來迎,釋迦勸念佛必往生。唯信此一事,餘事皆不知也。

  所以,念佛人之信受發願,皆是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可。

  當然,活在世間,總是會遇到逆緣,但念佛人保持「隨緣度日消舊業」、「知足常樂常念佛」就好。這樣定能守住單純念佛之家風,決定往生。印光大師曾言:「修淨業人,著不得一點巧,倘或好奇厭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為有實益。若肯守此平淡樸實家風,則極樂之生,定可預斷。否則,不生極樂,亦可預斷矣。

  《佛說八大人覺經》: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常念知足,安貧守道。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

  《佛遺教經》:

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則無此患。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

  《源信念佛法語》:

離三惡道,生於人間,應大慶喜。
自身雖賤,不劣於畜生;
吾家雖貧,猶勝於餓鬼;
事雖不如人意,難比地獄之苦。
世間之難住多憂,即是出世間之緣;
身雖卑賤不高貴,亦是入菩提之導;
故生人間,應該慶喜。
信心雖淺,本願深故,任憑必往生;
念佛雖倦,功德大故,稱念定來迎。
故遇本願,更應慶喜。

  南無阿彌陀佛

  願一切眾生,皆能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得安心、得安定、得生安樂。(完)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