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綽大師,是《往生論註》的作者曇鸞大師的弟子,也是彌陀化身善導大師的師父。所以講解《安樂集》一開始,我們就先來瞭解道綽大師是怎樣的一位大人物。現在的念佛人很多對道綽大師都不認識。其實,我們現在能念佛,很大功勞還是從道綽大師那裡開始大力弘揚的。
道綽大師距離現今差不多1500年。那個時候佛法剛好進入末法時代。
道綽大師在十四歲的時候就出家了。想想,我們十四歲的時候在做什麼?現在的小孩,十四歲在想著玩facebook、instagram、微信。但是道綽大師十四歲就出家,要找解脫,開始思考生命的問題,要離苦得樂。
當時很流行《涅槃經》,道綽大師一直學到差不多四十八歲,也講了二十多遍的《涅槃經》,所以在當時也是很有名氣的。現在這個時代的出家人,哪裡有人可以重複講一部經講二十多遍的?如果是二三十年都講同一部經,他肯定是這方面的專家了。
但是道綽大師曉得,《涅槃經》的道理並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雖然當時他已是德高望重的大乘經典專家,但是他沒有停止下來,要去找真正能讓自己和大眾可以成就的法門。所以聽到哪位高僧有大弘法化的事情,他就去參訪學習,最後聽到有一位很有名的曇鸞大師在玄中寺住持弘法。道綽大師聽說曇鸞大師這麼一號大人物,所以就過來玄中寺看曇鸞大師到底有什麼特別的。
根據記載,道綽大師一看到曇鸞大師的故事,就如雷轟頂,突然醒過來了。因為曇鸞大師一輩子是講阿彌陀佛無條件救度的教理,道綽大師之前完全沒有聽聞過。道綽大師講了一輩子戒定慧修行的《涅槃經》,參訪了幾位大德幾乎都一樣,但是從來沒有人講阿彌陀佛的無條件救度。每個人都是講戒定慧、斷煩惱、六度萬行,哪有說念佛靠阿彌陀佛救度的?這個對道綽大師來說就大為驚歎了,整個腦袋好像被打通了一樣。
所以道綽大師當下就在曇鸞大師紀念塔下禮拜,自稱要做曇鸞大師的弟子。因為當時曇鸞大師已經圓寂幾十年了,雖然人不在,但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的精神還在;所以拜曇鸞大師,自稱是弟子,我道綽,從此就是曇鸞大師的弟子了。就好像我們現在也跟淨土宗祖師學習一樣,道綽大師當時是這麼激動的。
要知道,當時他已經是高僧大德了,但是就這樣馬上禮拜曇鸞大師為師父,一定是感受到曇鸞大師所講的是真理,而且最實在。因為念佛靠阿彌陀佛無條件的救度,確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可以利益一切的眾生。這個在當時,大概也只有曇鸞大師能夠講得出來而已,沒有第二個人了,所以當下就皈依了曇鸞大師。
淨土宗在那個時候還沒有成型,不像我們現在到處可以聽到阿彌陀佛的教理。而且,當時的中國也只有曇鸞大師一位是講念佛靠佛力救度的法門。但是道綽大師就直接皈依他,其他千千萬萬的高僧大德都不跟了,這就是道綽大師的勇氣,不講人情,只講真理;當然也是因為有智慧,因為真理就是真理,不看人數多少。就好像在黑暗當中,如果看到一道光明,馬上就走上去了,光明再小,都要向光明走。其他黑暗再多都不管了。
道綽大師的心就是這樣,看到曇鸞大師所講靠佛力救度的法門,這是大希望啊,所以就算只有曇鸞大師一位這麼講,他也就直接跟他去,因為這是唯一救度的光明。有些人學佛就不這樣,他是在意面子問題,他不看是不是真理,這個師父我跟很久了,不能不繼續跟,錯的也要跟,也很多人在學,錯又怎麼樣?這就講人情面子,不要解脫的。
大家想想看,如果當時道綽大師不是這麼果斷,就沒有後來的善導大師;沒有善導大師,就沒有淨土宗了。所以我們不能不感恩道綽大師的智慧、勇氣、跟果斷弘揚念佛法門。
那道綽大師怎麼跟隨曇鸞大師呢?不是說,就這樣發誓一下,講講就算的。道綽大師是「遂擱置涅槃廣業,歸入淨土」。也就是說,道綽大師從十四歲開始學習,講演《涅槃經》到四十八歲,把這個學了三十四年《涅槃經》的六度萬行完全放下,歸入念南無阿彌陀佛,直接捨棄其他歸入念佛。
講了三十四年的《涅槃經》,一位《涅槃經》的專家,遇到念佛以後,統統放下。這個了不起啊!不像我們現在的人:「師父,我學了三年的大悲咒,捨不得放下」,你三年不捨得,道綽大師三十四年就捨得,結果大師成就了,你還在這裡。不捨就不得,捨了就得到了。捨得捨得啊!好像要拿寶珠,但是手上握住很多的石頭,就要把石頭先放下才行。
所以捨掉其他的不是浪費,因為要換更大的利益,是一種進步。不捨,怎麼得到念佛的無上功德呢?我們的心只有一個,怎麼裝兩個法門呢?道綽大師是高僧,難道他不懂這個道理?就這樣把自己的招牌拆下來。好像一個人把自己辛苦經營三十多年的公司關掉一樣,肯定是有理由的。而這個原因理由,肯定是更圓滿的。
所以道綽大師這一個舉動,也讓我們知道,學佛不是看自己喜歡不喜歡,而是要理性判斷,選真正能得到好處、能獲益的,這個才是最重要的。有人說:「師父,我專門誦《地藏經》,因為我很喜歡。」你喜歡的,道綽大師難道不喜歡嗎?不喜歡怎麼可能把一部經不斷學、不斷講三十多年?不可能。所以道綽大師也很喜歡《涅槃經》,但最後他放下,轉入念佛。因為這已經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了,這是關係自己和大眾的利益。
就好像吃藥,吃藥不是選喜不喜歡的,不喜歡也要吃,因為是治病的。當然不是說念佛就像吃藥這麼辛苦,念佛久了也很歡喜的。這只是比喻,讓我們知道學佛要選可以治生死病的,不是單單選喜歡。像小孩子很喜歡玩手機,結果玩到最後,身體搞壞了,思想也偏激了。所以不看喜不喜歡,要看能不能得到利益。
道綽大師當時這樣的發心舉動,轉入專一念佛,結果就在曇鸞大師的寺院當住持了。道綽大師是外來的,但是就被推薦為曇鸞大師寺院的住持。以當時道綽大師這樣的大人物來到那個地方,大家肯定知道,現在又全身心皈依在曇鸞大師的門下,那他不是住持,誰是住持呢?這就是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心心相應的緣分成熟了。
當時在寺院,大家一直聽到道綽大師很讚歎曇鸞大師:
常讚歎曇鸞大師智德高遠而言:
相去千里懸殊,尚捨四論講說,迴轉自力修行,唯信彌陀本願,已見往生;
況我小子,所知所解,何足為多,而恃此為德!
就是道綽大師感嘆。他說自己和曇鸞大師比較的話,在領悟上、修行上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而曇鸞大師這樣的高僧,還把靠自力修行的法門捨棄,轉入靠佛力救度的念佛,何況是我們這樣的人呢?
因為曇鸞大師開始也是學其他法門的大德,特於四論系(龍樹菩薩所著之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之學,造詣很深。但是遇到念佛法門,也是捨棄那些。所以道綽大師看到曇鸞大師這樣,也效仿祖師,捨棄《涅槃經》,轉入念佛。
曇鸞大師、道綽大師他們根器這麼高、這麼利都這麼做了,我們這些後來的凡夫,怎麼能不聽話呢?難道我們比曇鸞大師、道綽大師更加優秀?人家祖師只專一念佛,我們能八宗共學、共弘?
為什麼道綽大師肯放下原來三、四十年的法門呢?他講《涅槃經》這麼久,肯定是很熟悉的,為什麼就這樣放下轉入念佛?三、四十年不是短時間,人生有多少個三、四十年?他就這樣放掉了。一般人可能難以理解,但是如果從佛法的角度,一個有道心、有智慧的人來說,這個就容易理解了。
就像印光大師說:「口口談空,步步行有」。就是說,道理可以講得出來,很玄妙,經典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但是今天肚子餓沒有飯吃,還能夠空得了嗎?家裡的門口鎖住了,可以不用開門就能走出去嗎?佛菩薩是可以的,阿彌陀佛到我們的家,不用敲門,直接就進來,因為佛菩薩已經證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境界。對佛菩薩來說,任何境界都是來去自如,沒有障礙的。但我們不是,我們就算理解了,境界是假的,但肚子餓也是要吃飯,被人家打罵還是會在意。道綽大師這樣的高僧,當然理解這樣的事實,所以才會放棄其他法門轉入念佛。因為念佛,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沒有其他條件。
道綽大師從四十八歲捨棄《涅槃經》,開始講淨土經典,講到八十四歲往生,前後總共講了二百多遍的《觀經》。算來,一年大概講六遍,講了三十六年。印光大師對這一點很讚歎道綽大師,因為他說道綽大師為了讓人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真的不厭其煩地講。主要就是讓人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句佛號的利益。讓人一看就知道念佛是好的,沒有模糊的;不是這個也可以、那個也可以,不是這樣的,是專講念佛。印光大師說,如果要利益眾生一定就是這樣專講、重複講、不斷地講一句佛號。
但是印光大師也說,如果不是為了利益眾生,想要名聞利養,他肯定就做不到。因為只講一句佛號,人家會輕視,「你就只會講念佛,沒有什麼了不起」,所以就講很多經典,這就是不如祖師的慈悲了。印光大師說,道綽大師是以利益眾生為目的,所以專講念佛。一般人都講要學八萬四千法門,結果他就只有講念佛,講了幾十年,一部經講了二百多遍。這在全世界,從古代到現在,也只有道綽大師一個人這麼專、這麼慈悲了。
除了開示淨土法義,道綽大師就是念佛,根據記載,大師每天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七萬遍;常常開示,天天念佛。就這樣,結果當時附近大城市的人,甚至小孩子都會念佛了。為了方便大家念佛,道綽大師還發明了念佛珠。我們現在的念佛珠就是道綽大師發明的。道綽大師做念佛珠,每個人送一條,出家、在家都送,勸人家念。史料記載,當時大家一路走路、一路念佛,整個山谷都是佛號聲。
我們平常在山裡面聽到的都是蟋蟀啦、樹啦、風的聲音,但是道綽大師住持的山,竟然是佛號聲。古代沒有喇叭,但整個山谷都是佛號聲。可見大家對念佛真的是念到習慣了,很自然了,走路就念,一直念,沒有什麼忌諱、沒有什麼顧慮,誰都可以念,結果佛號聲傳遍天下。
也因為太多人念佛了,所以大家都在傳說這位道綽大師,名聲傳到了京城,唐太宗行經太原時,還特與文德皇后到玄中寺拜訪道綽大師。
所以道綽大師已經給我們做一個示範了,怎麼推念佛呢?就專講淨土的經典,專講念佛的好處,一輩子都是專在這個上面;開示淨土法義,自己也專修念佛,不是講一套做一套。有些人是講一套做一套,講念佛好,結果自己跑去念別的,這個哪裡會有力量?是啊,講念佛怎樣好,但是自己又不念,這樣怎麼會讓人家有信心呢?比如說,自己賣的是蘋果,天天都在講吃蘋果很好,但是平常自己又不吃,吃別的水果,那肯定不會讓人覺得蘋果好吃有營養的嘛。道綽大師就不這樣,他講念佛,自己也念佛,而且是專念。每天都是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勸人念佛就有力量。
道綽大師那個時代送人念佛珠,以我們現在來說,就是送佛號的結緣品。除了佛珠以外,還有念佛機、佛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常年結緣的,就是要讓大家記得念佛。身心全部都做這件事情,一輩子都做;只要堅持,肯定開花結果的。曇鸞大師到道綽大師一代而已,就開花了;其實曇鸞大師的時代已經開了,但是現在道綽大師的彌陀蓮花開得更大了,傳到善導大師的時候就大開特開了
當時我看到道綽大師的這個故事我也輕鬆了,祖師這麼做,我們後人也這麼做就好;所以各位,以後不要聽到很煩,覺得「哎喲,淨本法師講《阿彌陀經》講二百遍,煩死了」。
道綽大師到了六十八歲的時候,感到自己往生時間快要到了。很多人聽說了,馬上就跑來看大師。結果當時,大家看到曇鸞大師站在大願船,出現在天空,曇鸞大師就說:「道綽大師,你在淨土的講堂屋子已經完成了,但是你的壽命還沒有到,還不是往生的時候,我只是先來通知你的。」這是歷史上記載的一個特別的感應故事。
所以可以知道講往生決定不是等到臨終的。道綽大師最後是八十四歲往生,但是提早就往生決定了。往生決定為什麼沒有走呢?因為壽命沒有到,還不是往生的時候。就好像支票已經有錢,但是日期沒有到,還不能拿錢。不是說沒有錢、不是說還沒有資格往生,只是時間沒有到而已,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結果七十歲的時候,道綽大師像返老還童似的,突然長出了牙齒。本來牙齒可能掉光了,現在長出來了。而且身體越來越健康。
到了八十四歲,道綽大師就跟大家道別,「我要到淨土了,以後再見」。道綽大師往生後,善導大師就繼承下來,開展出淨土宗。
這就是道綽大師的故事。
接下來,我們陸續講解《安樂集》的要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