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編輯部
如眾水入海,廢眾水名而立「海」名;若海不納百川,豈號大海?若如井水不犯河水,則不說廢立。
眾水入海之後,就不能再叫眾水各自的名稱了。定散二善進入「一向專念彌陀名號」功德大寶海,就不要再抱著它了。「我還需要修定善」「我還需要修散善」,這樣的人,就是停在半路了。
「若海不納百川,豈號大海」,如果海不納百川,怎麼能叫大海呢?這是個比喻,比喻如果說六字名號不包含定善和散善的功德,不能圓攝一切無量雜行功德,它怎麼能夠廢權立實呢?它怎麼能夠叫作功德大寶海呢?如果這樣,它也沒有資格廢權,因為真實裡面包含權,才能廢權;沒有包含權,就不能夠廢權。就好像頒布一部新法律,從某個時候開始生效;同時,舊的法律廢止。這部新的法律是在舊的法律基礎之上確立的,它所有的條款已經把舊法律的精神、優點包含在內了,這樣才能把舊的廢了,它才有資格講「廢」。
所以,廢是要有資格的,要有升進的空間,達到這樣的效果。大海如果不能海納百川,它怎麼能夠廢掉眾水之名呢?因為它是大海,海納百川嘛,眾水來了,大海說:「對不起,你們來了之後就不能叫你們自己的名字了,都叫大海。」眾水的名字就廢掉了。這不是「對不起」,而恰恰是「對得起」。弘願、念佛三昧能包納一切定散、萬善萬行進入功德大寶海,它才有資格廢。
這也像行政區劃一樣。比如說廢鄉立縣、廢縣立市,把它們廢掉,不是說割地賣國賣給人家了,而是把它們包含在新的行政區劃中。這個鄉不要了,升格成為縣了,土地、人民不都在這裡面嗎?把定善、散善的「鄉」廢掉了,把鄉變成念佛的「國家」了,土地、人民、功德都在這裡面,一點也不損少。有的人不懂,一聽講「廢」,就以為把它砸爛了,好像是「破四舊」,把文物砸爛了。其實不是的,而是保留得好好的;而且,不僅沒有砸爛,還提高了。
如果兩者沒有關係,井水不犯河水,那就談不上廢立了,你是你,我是我,怎麼廢立?「廢立」的意思是說,你進入到我的體內,我包含了你,我才能廢了你;你能夠進入我,你擁戴我,你才立了我。中國的一個省和美國的一個州談什麼廢立?把一個區或市廢了,然後才立了這個省。在一個範圍之內才談得上;如果是沒有關係的,那談不上廢立。
所以,要門和弘願,正行和雜行,觀佛和念佛,它們互相之間有緊密相連的關係,這樣才談得上廢和立。
一般人聽到「廢」,就覺得好像不好,其實「廢」這個字是很有道理、很有意義的。「廢」在這裡含有三點內容:第一,已經達到目的;第二,已經被包含;第三,已經獲得提升。只有這樣才能談得上「廢」。
第一,已經達到目的。所謂「廢權立實」,「權」就是方便,是一種手段、權宜之計。在沒有達到目的的時候,當然不能廢權。比如我們要通過台階登到樓頂,登上去了,達到目的了,自然就不會再停留在台階上了。再比如長江的水流到大海,它已經達到目的地了,就不能再叫長江水了。也像過河一樣,你已經過了河,達到目的了,船就丟到旁邊了,不要把船背在肩膀上走。達到目的就自然而然要廢權了。
第二,已經被包含。就是說,方便的內容已經包含在真實當中了。就像江水流到大海裡面,就不能再把江水舀出去,它已經包含在大海之內了。定散二善的功德已經達到了調化眾生根機的目的了,它的功德已經被包含在六字名號之內了,六字名號的功德像大海一樣什麼都有。
第三,已獲提升。就是說,定散二善這個方便,不僅它的功德是包含在六字名號裡面,而且因為以三心歸於佛力,還把雜毒之善轉為純淨之善,它得到了提升。眾生所行諸善是有漏的,是「雜毒之善」;但是,歸命於阿彌陀佛之後,這雜毒之善就被阿彌陀佛轉化,成為純淨之善。
這就像江水到了海裡就成為海水,它自然就有大海的體性,大海把所有的水變成一樣的味道。這是大海性質使然,大海有這種功能、本性,它的作用就是這樣的,江水流進來,就變成海的味道。雜毒之善就像眾水一樣,流到六字名號裡面,它自然成為純正的功德。
所以,專修念佛人所作的功德和世間人所行的善是不一樣的,哪怕是一根毛一樣的善,它是從念佛這個純正的功德所流露出來的,它是純善的。雖然我們本身沒有證得無漏善法,可是我們歸命於阿彌陀佛,所以這是完全不一樣的。善導大師講得很清楚,世間人如果沒有歸命阿彌陀佛,他行再多的善,那也是「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沒辦法來比較。
所以說這個「廢」是有很多、很好的意義在當中。
《觀經教眼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