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慧淨
《觀經.流通分》的經文可分為兩段,一段是讚美念佛,一段是觀念廢立。
首先讚美念佛。經文說: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先讚歎念佛,念佛有兩種的果報,也就是「現當二益」。現在被釋迦牟尼佛稱讚為「人中芬陀利華」,而且觀世音、大勢至兩位等覺菩薩就是他的殊勝朋友。可以說平生業成的念佛人現在在這個娑婆世界就已等同跟等覺菩薩一樣,到了極樂世界就要進入妙覺,也就是成佛,所以接下來就說「當坐道場,生諸佛家」。這一段經文也可以說是《觀無量壽經》核心的經文。
「現益」:念佛人現生得到的利益是什麼呢?是蒙受釋迦牟尼佛的讚美,說他是「人中芬陀利華」,而且身分就跟等覺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同等了。「當益」:就是來生,來生就「當坐道場」,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
釋迦牟尼佛講完了這一段經文,接下來就付囑阿難說: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這個就是「廢權立實」,「花落蓮成」的經文。
「正宗分」十六觀說完,進入「流通分付囑文」,世尊不付囑定觀,也不付囑散善。發菩提心、讀誦大乘、受持眾戒等等都不付囑,唯獨提出「持無量壽佛名」的念佛,交代阿難:
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這一句可說一錘定音。「持是語」,顯示不是持觀無量壽佛,也不是持三福;是持什麼呢?是持無量壽佛名,也就是把真實的教法顯露出來,單提這句萬德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這才是整部《觀經》的心髓和精要,這才是釋迦牟尼佛講這部《觀經》最後的落腳點——持名,持名念佛,執持名號。
到這個時候,要門的花瓣通通凋落,只留下弘願的「持無量壽佛名」,這就是「廢權立實,花落蓮成」。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玄義分》,首先,暫時建立「念觀兩宗」,他說:
今此《觀經》,即以觀佛三昧為宗,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先建立兩個宗,最後才作取捨廢立,也就是依據: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而判定: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這一種解釋也同樣是「廢權立實」——「花落蓮成」的「施、開、廢」的取捨廢立。
如果以建築來講,做柱子要釘板模,往裡面澆灌水泥(灌漿),板模是方便,是要廢的,既然是要廢的,那幹嘛還要釘板模?不釘板模就無法澆灌柱子,為了澆灌柱子,所以要釘板模。水泥澆進去,還要保養一段時間,水泥凝固成型,板模就要卸掉,也就是廢了。「廢」是因為這個原因,有這個作用。
也像登船,船很高,要架梯子,或離岸有距離,拿登船的橋欄板往上一放,才可以過去。當然,這是一個過程,開始沒有還不行;有了之後,也不能在橋上站著,要走過去上船;直到要開船了,這時欄板就收起來,不可能還放在那裡。這中間有這個必然的次第關係。
定散二善的作用,也可依此來理解。
釋迦牟尼佛用這樣的次第來引導我們,從聖道門入淨土門,在淨土門裡邊,從雜行雜修而入專修念佛。我們懂得這樣的道理,就不能辜負釋迦牟尼佛的一片苦心,應該專修念佛。
釋迦牟尼佛講這一部《觀經》,可謂煞費苦心,因為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如果沒有佛的智慧,以這樣的方便善巧來講這部《觀經》,次第引導,我們連弘願的門都摸不著。
總之,釋迦牟尼佛講這部《觀經》,他的意思在哪裡呢?不在定善、散善,而是「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意思是要我們十方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所以到結尾,就付囑持彌陀佛名給阿難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