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宗道
諸佛無量,遍於十方,當中唯有阿彌陀佛既是諸佛之王,又能夠救度我們罪苦眾生,因此阿彌陀佛是我們非要不可的,而且也是我們唯一依靠的。
阿彌陀佛就是為了救度罪苦眾生而成佛的,好像太陽,太陽的光明與溫暖如果不能達到地面讓我們感受到的話,太陽、陽光和我們就沒有什麼關係了。《悲華經》就說五濁惡世眾生,剛強難化,「是一千四佛所放捨者,所謂眾生厚重煩惱,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諸佛不是沒有慈悲,而是因為十方世界當中,娑婆世界的眾生貪瞋癡罪業是最深重的,所以娑婆世界叫作五濁惡世,這裡的眾生都是難以救度的眾生;此五濁惡世的眾生,唯有阿彌陀佛有能力救度我們。所以,對我們來講,我們所能依靠的,只有阿彌陀佛一佛,因此我們的本尊就只有阿彌陀佛一佛,所稱念的、禮拜的、供養的、讚歎的,也都是阿彌陀佛一佛,和聖道門不一樣。聖道門是千佛萬佛,其他佛菩薩統統作為他們的本尊,但我們就不是了,我們單獨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的本尊,這也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一一願言」的內涵──「法藏比丘在世饒王佛所行菩薩道時,發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由此可知「一一願言」沒有錯。
《觀經疏.定善義》亦言:
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法事讚》亦言:
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
這兩段法語都是顯示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是涉入其他四十七願當中,而且四十七願都歸結於第十八願,所以說「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這也是「一一願言」的含義。
這種筆法、特色,是善導大師所獨有的,如「機法兩種深信」的「法深信」也是相同的筆法。文言:「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顯示四十八願也是以念佛往生願為根本,是被念佛往生願所統攝的。一開始,善導大師就標舉四十八願,說「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四十八願」願願為眾生,願願都能夠救度眾生。
接下來怎麼講呢?「無疑無慮」。「無疑無慮」是指哪一願呢?第十八願說「至心信樂」,能夠從內心絕對相信,就是無疑相、無慮相;不懷疑,深信,沒有顧慮這個、顧慮那個,沒有種種籌量、計度、顧慮不安,所以說「無疑無慮」。
「乘彼願力」是指什麼呢?指「下至十念」,念佛本身就是乘彼願力。如果靠十九願的「發菩提心,修諸功德」,這是自力,必須迴向,不是乘彼願力。
「定得往生」也就是第十八願所講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四十八願當中唯有第十八願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兩句話,如果不能讓我們往生,法藏菩薩就不成佛,也就是說,法藏菩薩的成佛與否,必須依據能不能讓我們往生來決定。阿彌陀佛現已成佛,表示我們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就必得往生。這個「必」字鏗鏘有力,顯示「法深信」,也是在顯明第十八願,結歸在第十八願。開頭標明四十八願,最後結歸在第十八願,所以這段法語也顯示第十八願涉入其他四十七願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