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慧淨
善導大師在《法事讚》中說:「人天善惡,皆得往生;到彼無殊,齊同不退。」人界的眾生、天界的眾生,不管是善是惡,統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統統不退轉,同樣的進入一生補處。因為《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所以,我們不往生則已,一旦往生,統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一旦往生,就統統是成佛的境界,就不會從佛的境界退下來。
阿彌陀佛的救度沒有條件,任何善惡凡夫都平等救度,這樣會不會讓我們懈怠?會不會讓我們有恃無恐而作惡多端?不會。所以,應該體會佛的悲心而念佛。
佛是怎樣的心呢?《觀經》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佛心就是大慈大悲,以平等而無條件的慈悲,救度一切善惡凡夫。《觀佛三昧經》說:「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由這幾段佛語可以知道,佛是大慈大悲,特別對於苦惱眾生,要趕快拔除他的苦惱,讓他早日獲得安樂。我們就是苦惱眾生,苦不堪言!應該曉得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就是我。
好像舞台的燈光很強,照來照去都不是在照觀眾,都是照表演的主角;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這個光明所要照射的主角是誰呢?是念佛眾生──「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所以,我們應該體會阿彌陀佛是以悲憫同情的心來包容我們,不計較我們的惡。如果阿彌陀佛計較我們的惡的話,那就等同閻羅王在審判,我們必定會被審判到地獄、餓鬼、畜生道。可是,阿彌陀佛包容、不計較,主動積極、平等無別,為我們發願修行,累積功德,來償還我們的業障,使我們業障消除、福慧增長,使我們順利安然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應該體會阿彌陀佛這樣的悲心,體會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包容,對我們的體諒,對我們的不計較,對我們的積極給予。我們體會佛心,對一切眾生也應該這個樣子。
因此,體會佛心而念佛的人,他的個性會轉變,他的性情會轉變,他的脾氣會轉變,他的相貌會轉變,他的命運會轉變;如果念佛了,個性沒有轉變,脾氣沒有轉變,相貌沒有轉變,命運沒有轉變,就表示他沒有體會到彌陀的悲心,也可以說他沒有真正信佛念佛。所以,念佛人要檢討自己的性情改變了沒有,是不是和以前一樣,喜歡動不動就鬧情緒,動不動就不平、不滿、計較、不能體諒包容。信佛念佛的人要「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是一個重生的人。如果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心態、觀念,就要深深地自我檢討。當然,我們都是煩惱強盛、業障深重,並非今天一信了佛,就立刻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當然不可能。可是,這種觀照、反省,是要比以前更強、更敏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