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編輯部
《佛說無量壽經》彌陀本願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大家覺得「五逆謗法的不救」,恰恰相反,五逆謗法的要先救,如果不救的話,他從地獄裡爬出來,還要造罪造業。為什麼先救?「大悲於苦者」,把他接到淨土去了,就沒有五逆謗法的了。
就好像父親對兒子說:「你上學再遲到的話,午飯就不給你吃了!」這裡有幾點:第一點,這個孩子是調皮的孩子,如果他很聽話、很孝順,父母這麼說,他會很委屈:「我從來沒遲到過,我學習很認真,你怎麼這麼說我?」第二點,爸爸不希望他遲到,不希望他繼續調皮下去。第三點,萬一又遲到了,爸爸是不是就不給他飯吃了?不可能那麼忍心的。萬一他再調皮,還是要撫養他,還是要教育他,還是要給他機會。
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就是這個意思:「十方眾生我都要救,但是,你不要造五逆謗法罪喲!」第一點,說明我們是可能造五逆謗法罪的眾生,如果沒這個可能,講這個話就沒意思了。第二點,佛不希望我們造五逆謗法罪,這叫「唯除」。第三點,萬一造了,還要救。
這個不是我的發明。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明確告訴我們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遮止、抑止的方便,《佛說無量壽經》裡說「五逆謗法不救」,是就這個還沒有造五逆謗法罪的人而言。《觀經》裡,五逆的人念佛十聲往生,是說這個人已經造了五逆罪了,不可捨令流轉,還發大悲心,攝取往生。但是「謗法之罪未為」,還沒造謗法罪,所以跟他說:「哎!不能造謗法罪!」又給他設一個關口,萬一再造了謗法罪,還要發大悲心,還要攝取呀!佛的慈悲層層無盡,一層一層地遮止,一層一層地攝取。
我們應從這個地方細細地體會佛的慈悲,我們不能因為彌陀無條件的慈悲而放縱為惡,同時也不可以因為說「我應該這樣做、那樣做」而懷疑佛的慈悲,這兩點大家應細加體會。
就像作為子女的,不可能因為父母的慈悲而隨便幹壞事,同時,也不能因為自己犯了錯誤而懷疑:「哎呀,爸爸媽媽可能不要我了,就不是我的父母了。」如果有這樣的心,那父母就更傷心了。孩子對父母雖然稍有違背,但是父子的感情不改變,父子依然是父子。
我們凡夫跟佛之間,雖然有小小的違背,比如說有一些事情做得不周到,確實做不到那麼好,但是我們對佛這顆完全仰投的心、完全信任的心、完全依靠的心、瞭解彌陀慈悲的心不改變,那依然是父子關係,這就叫做父子相親哪!
千句萬句,不離開一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展開來是無量的慈悲,收縮起來就是一句名號。
《淨土宗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