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即求道。 
 
- 
	慈心能淨業障。 
 
- 
	一切罪惡,從愚痴生。 
 
- 
	身寄寰中,心超物外。 
 
- 
	不拚一忍,空累多生。 
 
- 
	無心布施,功德最大。 
 
- 
	一念瞋心,能焚七寶。 
 
- 
	行道守真,無諍者善。 
 
- 
	治身莫若正,養心莫若靜。 
 
-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 
	若發現真理,苦惱成歡喜。 
 
- 
	誠至則心定,心定則慧成。 
 
- 
	人果慈心於物,佛亦慈心於人。 
 
- 
	利人則是利己,害人甚於害己。 
 
- 
	人生三願:不老、不病、不死。 
 
- 
	欲做法門龍象,先做眾生牛馬。 
 
- 
	心靜則息自調,靜久則息自定。 
 
- 
	只怕躬行有玷,不怕禍患鬼神。 
 
- 
	萬事如戲,外像宛然,內心坦然。 
 
- 
	不能安於清淡,就不能與佛法相應。 
 
- 
	如粗茸之家雨漏,無修養之心慾侵。 
 
- 
	乃己心不誠不正,非佛法不靈不驗。 
 
- 
	入世修一分福德,
 離世時,靈魂即得一分享用。
 
 
- 
	善惡緣起法,乃隨俗而說,非真如實相。 
 
- 
	設有人謗我毀我,自慚無道,概不計較。 
 
- 
	恩愛猶如桎梏,浮生不久,要求後世。 
 
- 
	有情非情皆有恩,
 不知此者,人而失格也。
 
 
- 
	阿賴耶識──
 輪迴六道歷史,悠久可靠年譜。
 
 
- 
	茫茫生死海中,
 唯有空劫以前是自己本來面目。
 
 
- 
	佛言:
 於父母邊出一高聲重語,尚獲罪無量。
 
 
- 
	君子之學──
 入手耳,著乎心,布乎四肢,形乎動靜。
 
 
- 
	只「強順人情,免就世故」八個字誤人一生大事。 
 
-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吾悉以自反。 
 
- 
	佛法為主,佛法之外有所掛心者,立即翻然悔改。 
 
- 
	常想來生後世,以慰心靈;
 常想本性空寂,以消貪瞋。
 
 
- 
	見紅見綠,而此見性非紅非綠,
 相有差別,見性無殊。
 
 
- 
	諸法本自如義,不容機心,有所造作,
 諸差別中,無差別性。
 
 
- 
	若人具慈心,一切刀兵水火不能傷,
 一切惡獸毒蟲不能害。
 
 
- 
	念念殺生作惡者,造地獄畜牲身;
 念念仁慈行善者,造人天福德身。
 
 
- 
	凡人某處生、某處死,天曹都有定簿,
 非有大福力超度者,不能來往自如。
 
 
- 
	眾生至愛者生命,諸佛至愛者眾生。
 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普賢行願品
 
 
- 
	反觀此心,本自明明朗朗,無苦無樂,
 常自輕安,心境皆如。
 聖人不昧諸法如義,於一切法,
 隨緣任運,毫不造作。
 
 
- 
	明心見性時──不論睡也好、醒也好、吃飯也好、遊戲也好、行住坐臥,乃至病時死時,皆在此明心見性的開悟境界裏。 
 
- 
	修道人,心要空,勞勞碌碌苦無窮;
 成聚壞,萬象空,世態無常若夢中;
 利藪名場埋後傑,愛河苦海喪英雄。
 
 
- 
	為僧:外不溫柔,則不能處世化人;
 內不嚴明,則又被塵世所轉。
 
 
- 
	芭蕉心熟將爛,騾子懷孕則死,
 修行者供養多,離毀滅即不遠。
 
 
- 
	知恩大悲本,開善業初門;
 不知恩者,甚於畜生。
 
 
- 
	世間一切浮華與宴樂,只是欺騙與束縛,世間永無真實與不變的珍寶。 
 
- 
	你尊我卑
 你大我小
 你智我愚
 你對我錯
 
- 
	病者善知識也,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亦依此病故,知無自力,唯有放開雙手,任憑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 
 
- 
	眾生受大苦,悉是佛之苦,
 恒時欲利益,猶如一子故。
 盲聾不見父,父母常見子;
 眾生雖不見,實在彌陀前。
 
 
- 
	不知我病之重,則不能感謝高明的醫生。
 不知煩惱病重,則不能感謝釋迦、彌陀、善知識的深恩。
 慶哉我之病!
 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越生悲愍心,越知彌陀佛。
 知悲者,能悟佛之慈悲。
 喜哉我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