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淨土教興,亦有通別二義。通者通敘三經,別則別述《彌陀經》。
初、通敘三經興起緣由:
原夫彌陀本願,平等普度,力用超絕,最勝無比。是故,若論釋尊出世最極本懷,唯說彌陀本願而已。三經由是而興起,法門以茲而建立。諸余法門,通成前方便之教;淨土三經,自成一代時教歸宿。如汪洋大海,眾流歸向。三經雖並闡本願,然說時應機不同,善巧自然有別。
《大經》從根本說,直述彌陀因願果海,以超世大悲願,普攝諸有情,所謂「十方眾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也。善導大師釋云: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又云:
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觀經》從本垂末說,權開方便,俯應群機。於定散二門中,顯彰弘願法益;化導九品凡夫,統歸正定之業。善導大師結示一經宗要云: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又云:
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彌陀經》攝末歸本,廢權立實,為五濁凡夫,選擇稱名一行,結示淨宗肝要,暢顯如來本懷。善導大師釋云:
《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如是三經鼎立,旋放旋收,即立即破,為十方眾生,指示出離強緣,宣說成佛徑路。上至等覺菩薩,下至五逆十惡,皆可因此得度。乃至三寶滅後眾生,因以此法,亦可得度生死,超證無上涅槃。諸佛度生本懷,以此得以大暢。
次、別敘《彌陀經》興由:
三經興起,通暢佛懷,而《彌陀經》又可謂三經之結經。以光壽圓具之名號,統攝六八大願;以依正莊嚴之勝境,圓彰累劫苦修;以持執名號之大行,圓收十方眾生;以聚會一處之大益,大顯法門超勝。故別而論之,無問自說此經,更有其殊勝緣由:一為合說機法故,二為的示廢立故,三為舒舌證誠故,四為諸佛同入故,五為映顯《大經》故。
一、為合說機法故者:依善導大師意,淨土法門,以彌陀本願為宗本,以善惡凡夫為正機。《大經》以四十八願顯法要,以五惡五痛五燒顯機相。《觀經》以持無量壽佛名為法本,以九品凡夫為正機。此二經雖通說機法,然各有側重,《大經》偏於法真實,機則聖凡通攝;《觀經》則顯機真實,法則權實並開。非大智聖者,難明二經機法雙顯深義。《彌陀經》特為五濁惡世凡夫,選擇稱名一行,語極簡要,意極明瞭,機法得以雙顯,特明法門宗要。
云何顯機?經云:「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五濁惡世的眾生,其數甚廣,含攝五惡五痛五燒及九品凡夫等一切機類,乃至法滅眾生。經文特標「五濁惡世」,意顯五濁惡世諸眾生,特為此法當機。以如是庸劣根機,舍此一法,別無能度。善導大師釋「善男子善女人」為「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一切造罪凡夫」,即是以五濁惡世凡夫顯機相也。
云何顯法?經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故名阿彌陀。又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衹劫,故名阿彌陀。」善導大師《往生禮讚》釋云:「何故號阿彌陀佛?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佛。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衹劫,故名阿彌陀佛。」此即是以光壽二德,圓攝六八大願;以六字洪名,結示法門歸宿。而經中貶少善不生,唯稱名得往,則直截了當顯示淨宗心要,明標法門宗本。
《觀經疏》云:「十方各有恆河沙等諸佛,同讚釋迦能於五濁惡時、惡世界、惡眾生、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顯機),指讚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顯法)。」即顯此經合說機法之要義。
三經通觀,《大經》恢弘廣大,聖凡通攝;《觀經》隱顯隨機,正雜混說。唯《彌陀經》所說機法,簡潔明瞭,不帶方便,機理雙契,義最暢快,悲最深切。如是深彰此義,欲顯「機法深信」也。所謂: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二、為的示廢立故者:《大經》舍離聖道諸法,直說超世本願,普化十方,聖凡通攝;《觀經》權開方便要門,顯彰別意弘願,權隨眾機,循循善誘。《彌陀經》續《觀經》流通分而說,欲明《觀經》歸宗,欲顯《大經》真實,故的示廢立要義,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日七日,即得往生。」至此,《觀經》一時權開之定散二門,終為少善而徹底廢之;《大經》「乃至十念」之本願稱名一行,特為多善而得以完全獨立。《法事讚》釋云: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複專。
此一廢立要義,意顯:萬善功德,悉歸名號;聖凡有情,同歸念佛。如是攝五乘之機,同入弘願大寶海,齊證光壽無極身也。三經結歸,如是大顯。
三、為舒舌證誠故者:《大經》、《觀經》雖說本願,未顯說諸佛證誠。《彌陀經》特明此義,證顯諸佛出世本懷,悉在彌陀本願。經云:「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彼佛不可思議功德。」經中引六方如來:「皆舒舌相證牟尼,表知釋迦言說真」,故《選擇集》別言:此經有一選擇,即「選擇證誠」也。
四、為諸佛同入故者:釋迦以宣說名號,為自不可思議功德;諸佛以證讚名號,為自不可思議功德,即是釋迦諸佛同歸名號不可思議功德海也。所謂「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觀經疏》釋云:「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法;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此經悉攝釋迦諸佛,同歸彌陀一佛,意顯彌陀乃「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一一諸佛,悉是彌陀光中化出,咨嗟稱讚彌陀一佛。如是諸佛同入,攝眾生同入。可謂法界聖凡,悉歸彌陀願海。
五、為映顯《大經》故者:此中有四:(一)者三心一心,(二)者現得不退,(三)者極難信法,(四)者出世本懷。
(一)三心一心者:此云何映顯?謂第十八願三心(至心、信樂、欲生),即今一心(一心不亂),亦是《論》主一心(一心歸命)。映顯三心即一心義,所謂一心專念也,故說此經。
(二)現得不退者:此云何映顯?願成就文言:「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彌陀經》云:「若已願,若今願,若當願,皆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現身得不退轉,是此法密益,而其說相至顯者,偏在此經,映顯此義,故說此經。
(三)極難信法者:此云何映顯?《大經》言:「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彌陀經》云:「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是為甚難。」唐譯則云:「一切世間極難信法。」大義如是,難信之義,映顯自彰。
(四)出世本懷者:《大經》因請而開,惠以眾生真實大利,並特留之,止住百歲,顯興世本懷,偏在淨土。《彌陀經》不請自說,六方證誠,殷切勸歸,其本懷之意,彌顯無遺。
上來五門九科,總別可見,興由可知矣。總而論之:佛說淨土教,欲明入淨土之緣起也,特說《彌陀經》,更明出娑婆之本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