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
出文:善導《觀經疏》「深心釋」云: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釋義:信仰根本,傳承要義,法門核心。
一、機深信:審時、度世、觀機、擇法
(一)度世:五濁之世(穢惡不淨,娑婆穢土)
五濁義:濁者染污義,大義有五: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前一為總,後四為別。因有五濁,故成惡世。
善導釋:惡時、惡世界、惡眾生、惡見、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指讚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 念必得往生。
曇鸞:於五濁之世,於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為難。
(二)審時:末法之時(去大聖遙遠)
.三時: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
.《法華玄讚》:正法時,教行證皆具足;像法時,唯有教行,無證果者;末法時,則唯有教,而無行證。
.《大集經》: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三)觀機:下劣之機(不堪難行之道——理深解微)
1.《悲華經》:
五濁惡世眾生,剛強難化,是一千四佛所放捨者,所謂眾生厚重煩惱,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眾生,斷諸善根,離善知識,常懷瞋恚,皆悉充滿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擯棄,以重業故。
2.《地藏經》: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3.龍樹:
佇弱怯劣,無有大心,非丈夫志幹之言。
4.曇鸞:
我從無始循三界,為虛妄輪所回轉;一念一時所造業,足繫六道滯三塗。
5.道綽:
一切眾生,都不自量。
若論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大乘)
若論小乘,無問道俗,未有其份。(小乘)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然持得者甚希。(世業)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駛雨。(惡業)
6.善導:
萬劫修功實難續,一時煩惱百千間。若待娑婆證法忍,六道恒沙劫未期。
(四)擇法:相應之法(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1.法不在多:佛法貴在了生死,能了生死,一法足矣。末法時之正法,唯在念佛。
印祖: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是則多亦歸少,少亦歸多,多少同為成就此事而已。則多不為多,少不為少矣。
2.應機為本:教赴時機,易修易悟;機教時乖,難行難入。(道綽)
《大集月藏經》:「佛滅度後:第一五百年,我諸弟子學慧得堅固。第二五百年,學定得堅固。第三五百年,學多聞讀誦得堅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懺悔得堅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隱滯,多有諍訟,微有善法得堅固。」
計今時眾生,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正是懺悔修福(世法),應稱佛名號時者(出世法)。
印祖:契理契機之法,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最為第一。
二、法深信: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一)祖釋:
1.龍樹: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曇鸞: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
3.道綽:
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
稱我名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4.善導: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二)疑難:
1.四十八願目的?攝生--
.四十八願攝受眾生;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2.如何攝受眾生?念佛--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3.如何無疑無慮?
聞法--
.有疑自有慮,無疑則無慮。無疑即是信:聞其名號,信心歡喜。
.聞本願生起始末,聞念佛往生道理。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
.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會當成佛道,廣度生死流。
念佛--
.念佛即是直聞佛名、直蒙光照、直蒙攝取。
.念佛順佛本願,念佛潛通佛智。
.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
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善導)
.念佛雖有種種之義,稱六字之中,一切皆含。(法然)
4.如何乘彼願力?
.心信--無疑無慮,一信永信。
.口稱--稱我名號,乘我願力。(善導)
.心口一如,口稱為要,以聲攝念。
三、意義:
1.除驕慢自大之心: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
2.捨自力我執之心:大家要曉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所以萬劫千生,難得解脫。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自然一生成辦。(印光)
3.淨土一法本為凡夫: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憫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善導)
4.歸佛力救度之法:一心歸命,專稱佛名。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