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因書院之事被要求寫一點字,這一下可為難了,毛筆都拿不穩怎麼寫?被逼無奈,只好私下拿筆趕緊練練手。一提起筆來,顫顫驚驚,不敢下手。被逼的感覺不好受,只怪自己無此能耐,如能隨手拈來,何有被逼之感,除了慚愧,別無他言。由此想到了「逼上梁山」,看來「梁山好漢」不好當。
其實人活在世間,無時不被逼:大到被國家逼,被社會逼,被環境逼,被團隊逼;小到被家庭逼,被妻兒逼,被工作逼,被他人逼……為了生存,諸多無奈,真是處處被逼。被逼急了,有人得了抑鬱症,更有甚者,成為精神病人、瘋子、狂人,或跳樓自殺,或殘暴傷人,甚至報復社會。真可謂人逼人,逼死人。若是大的團隊或一個國家被逼急了,必將引發風暴,彼此破壞,乃至戰爭,互相毀滅……狗急跳牆,兔子被逼急了也會咬人,看來不是無故的。
這一切看似外因引起,反觀即知,一切被逼,皆是根源於業力形成的牢固自我,當外部環境有違於自我時,即有「被逼」之感,其實是被煩惱所逼,被業力所逼,被苦所逼……!
人從出生以來,即開始被逼,可以說是被逼著過完了一生。若無特別慧眼,看清世間真相,早求生命解脫,只好被逼地活著,乃至常沒常流轉,永沉六道中。
如何看世間,如何不被逼?有一故事道明其中道理。所謂「別人騎馬我騎驢,後面還有推車漢」。如果只看別人騎馬而我騎驢,人就開始逼自己了。如能再看到後面還有推車的,被逼之心一下冰釋。所以古人常言:「知足常樂!」但人總是喜歡看前面的,誰願意往後看呢?自尊與好強,既能激發人,也能害死人。
此一處世原則,其實就是「退後一步天地寬」之理,但世人能退的空間有限,只是為被逼稍微鬆一鬆綁而已。
欲徹底解決被逼的困境,須更深地觀知世間真相,了知生命歸宿,找到真正可作為生命依托的「梁山」。
「梁山」在哪裡,如何高高興興地上梁山?在淨土三經的《觀經》裡,一位五逆重罪之人,本應墮於惡道,多劫受苦。臨終之時,幸遇善知識,種種安慰,教令念佛。此人被苦所逼,不遑念佛(念不出來佛)。善知識再告訴他,你如不能念彼佛者,那就稱彼佛的名號。此人聞此,即張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十聲稱佛,即得往生清淨安樂的極樂淨土,永遠不再被苦所逼。
這一佛經典故即為世人指明一究竟出路,生在世間,被苦所逼,有一簡易徑道,可走出困窘,免於被逼,即是稱念彌陀名號,往生西方淨土。一得往生,則「逍遙快樂不相侵」,永不被逼,也無人能逼。
所以被逼不完全是壞事,如果願意突圍,能找到寬廣的退路,就能離苦而得樂。故佛門有言:「以苦為師。」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
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
到處無餘樂,唯聞愁嘆聲,
畢此生平後,入彼涅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