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智隨法師文章
top

智隨法師文章

法義篇

  1. 廣說諸法與專修一法有何關係
  2. 《無量壽經》的「法深信」觀
  3. 禪與淨土之比較
  4. 西方淨土的指方立相是一種執著嗎?
  5. 36次呼喚你的名字,只為讓你「醒來」
  6. 《楞嚴經》中暗藏的玄機是什麼
  7. 因果與空性
  8. 法門無量,念佛第一
  9. 如何超越三界
  10. 念佛,需要清淨心嗎?
  11. 在念佛之餘是否要另念一半的觀音?
  12. 一聲稱念罪皆除,為什麼還在胞胎中住十二劫?
  13. 善導大師為何以疏釋《觀經》開宗?
  14. 十方諸佛為什麼要讚歎阿彌陀佛?
  15. 淨土宗之特質——指方立相,住心取境
  16. 弘揚佛教文化 促進社會和諧
  17. 淨土三經對告眾之探微
  18. 無上利益的法門(三)
  19. 無上利益的法門(二)
  20. 無上利益的法門(一)
  21. 淨土法門的信心從哪裡來?
  22. 觀音與彌陀
  23. 概說佛法之判教(二)
  24. 概說佛法之判教(一)
  25. 《大經》解讀
  26. 機法深信
  27. 《淨土文獻叢刊》總編序
  28. 《靈岩法要》編序
  29. 《淨土宗判教史略要》學習補充資料
  30. 有關自力他力的妙喻
  31. 印光大師念佛問答
  32. 略說淨土法門興起緣由二
  33. 略說淨土法門興起緣由一
  34. 略談「護念」之義
  35. 佛來助念 正念往生
  36. 一心不亂 三心具足
  37. 念佛餘行 勝劣比較
  38. 何故無問 自說此經
  39. 佛何偏勸 往生西方
  40. 三經五經 親疏有別
  41. 話說淨宗 師資傳承
  42. 也說「易往而無人」

隨筆篇

  1. 我們發起往生心,是因為佛在憶念我們
  2. 為什麼觀音菩薩得自在,而我們不自在
  3. 能安心念佛,得到的就是無量寶藏
  4. 淨土法門最大的障礙就是疑惑心
  5. 不信佛的人走輪迴道,念佛的人走成佛道
  6. 損失往生大利,人生就白過了
  7. 往生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
  8. 往生的大門在哪裡
  9. 我們的心量要敞開,敞開到接納所有人走向念佛的道路
  10. 教理越深入、信心越扎根,越會老實念佛
  11. 人生最大的福報
  12. 每天念一聲佛就可以往生,為何還要多念
  13. 人生的歸宿,成佛的寶典
  14. 十方世界都流行,十方諸佛都讚歎的一部經
  15. 淨土法門真能「即生成就」嗎?
  16. 如何看待佛教眾多不同的經典
  17. 觀音菩薩與阿彌陀佛的「合作」
  18. 《觀經》講了修行的三種方法,你知道是哪三種嗎?
  19. 善導大師講的「決定深信」有何含義?
  20. 佛為三個人說淨土三經
  21. 我們的善根可以跟彌勒菩薩一樣多,你相信嗎
  22. 一部只「擺事實」,不「講道理」的經典
  23. 淨土復興的根本保證
  24. 佛力最能改變人心
  25. 樂邦有路 起信即生
  26. 關於《無量壽經》翻譯史與會集現象
  27. 佛是如何護念眾生的?
  28. 如何看待不同經典?
  29. 人是活著往生還是死了往生
  30. 佛面與人面
  31. 一個道場的氛圍比什麼都重要
  32. 怎麼知道親人往生沒有?
  33. 得到25位菩薩保護的人
  34. 暫居於娑婆,常住於極樂
  35. 什麼是佛心?
  36. 果已熟,速摘!
  37. 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38. 為啥要往生?
  39. 提升自我無止境
  40. 無諍
  41.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42. 如何看待道場、團隊裡的是非
  43. 學佛,越簡單越好
  44. 千里燒香不如在家念佛
  45. 入佛門徑 判教為首
  46. 如何判別「真實之法、方便之法」?
  47. 常與無常當如何?
  48. 從解、行二門談「一門深入」「廣學多聞」
  49. 何為「一門深入」,你真瞭解嗎?
  50. 「三業無功」的念佛能往生嗎?
  51. 《認祖歸宗》
  52. 學佛法,找明師,有方法!
  53. 為什麼有人念佛念得很開心,有人卻念得很煩惱?
  54. 居士能做弘法的事嗎?
  55. 逼上梁山
  56. 關於念佛現當二益的法語
  57. 五濁惡世的我們一定要仰靠阿彌陀佛
  58. 做一個真實的念佛人
  59. 念佛能否成為千萬富翁?
  60. 彌陀垂跡,大成淨宗
  61. 人人皆需要佛法
  62. 重慶一行記實感懷
  63. 何為「一心不亂」?
  64. 豈能任意隨緣
  65. 凡夫不可盲目地效仿菩薩
  66. 為學與為道
  67. 學淨土門之人 不可相信菩薩不相應教法
  68. 念佛人應建立內心的道場
  69. 念佛人應保持的心態
  70. 念佛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
  71. 印祖論全仗佛力與兼仗佛力
  72. 監獄裏寄來求法之信
  73. 不敢有疑
  74. 話說「名」與「利」
  75. 什麼叫念好?十念當往生!
  76. 亦論「隨緣」與「攀緣」
  77. 平淡是真 念佛最樂
  78. 人生的希望 生命的歸宿
  79. 一德具萬德 一福納萬福
  80. 瞻禮「龍門石窟」有感
  81. 略談楊仁山與日本學人辯論法義之事

因果記實篇

  1. 因地不真 投身為豬

念佛感應篇

  1. 燒香禮佛 禍去福來
  2. 乞求觀音 兒子病好
  3. 彌陀捶背 倖免車禍
  4. 可愛小鳥 系列感應記
  5. 一念呼救 立蒙感應
  6. 夢見善導 歸入念佛
  7. 我的眼好了 佛眼卻壞了

往生記實篇

  1. 豬聞開示 柔軟往生
  2. 舍利現心字 昭示念佛理
  3. 植物人念佛 安祥往生
  4. 臨終遇緣 奇特往生

法師介紹

  1. 智隨法師介紹

《認祖歸宗》

  編按:2017年11月11-12日,首屆淨土宗(福建)聯誼會於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圓滿舉行。來自八閩大地的彌陀之家念佛團體、蓮友與大德法師們歡聚一堂,智隨法師做了淨土宗主題開示:認祖歸宗。本文乃根據法師開示錄音整理。

 

一、為什麼一定要認祖歸宗?

  今天有幸能夠到福建阿彌陀佛大飯店,和大家一起共同慶祝我們福建蓮友彌陀之家的聯誼會,非常感恩大家,也要感恩我們阿彌陀佛大飯店提供一個這麼殊勝的場地,來圓滿我們大家這次盛會。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開一個阿彌陀佛的大飯店,實質上我們很多人已經在開阿彌陀佛的大飯店了。飯店是吃飯的地方,吃世間的飯,和吃成佛的飯,是不一樣的。我們在這個地方能吃下阿彌陀佛大飯店的飲食,然後,以此因緣都能念佛往生西方,這才是阿彌陀佛大飯店要做的事情。這就是「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我們福建的彌陀之家,我們在座的所有蓮友,在各個地方推行念佛往生之道,這也是「阿彌陀佛大飯店」在各個地方具體的落實和表現。所以,實質上我們每個人都在運作,都在為阿彌陀佛開這樣一個大飯店。

  善導大師有句話講得非常好:

見色皆真色,聞音悉法音。
莫謂西方遠,唯須十念心。

  我們在任何一個地方見到的色都是真色,都是阿彌陀佛真金色,聞到的音聲都是妙法的音聲。我們不要覺得西方很遙遠,只要有十念之心,就可以往生西方。十念、一念,就可以往生。所以善導大師講: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皆可往生西方淨土。所以,要開這麼樣一個大飯店,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相信阿彌陀佛,那麼人人都可以開。希望我們把阿彌陀佛大飯店開到我們福建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區,讓每一個人都有因緣進入阿彌陀佛大飯店,都能夠以此因緣念佛成佛。

  彌陀之家在這裡開聯誼盛會就是在認祖歸宗,就是大家凝聚在一起開阿彌陀佛大飯店。其實我們每個地方都在開,各個地方都有彌陀之家。個人念佛,也有一家人;三個五個,幾個蓮友,大家可以成為一個小團隊;人多的有道場,有寺院,有大的念佛堂等等。在我們中國人裡面,大家都有一個認祖歸宗的觀念,家族裡面都有祠堂,福建這邊更明顯。祠堂裡面供的是誰呢?(祖宗牌位。)我們家族裡面會有個祠堂,供養我們祖先,這個叫認祖。家族是從哪裡來的?有個祖先,有個來源。那我們念佛,彌陀之家的祖先是誰呢?(阿彌陀佛。)我們也要認祖啊,認了祖才能歸宗啊,才能歸入這個家族裡面來。如果不認祖的人就會流浪在外,流浪三界中,恩愛不能斷。

  那我們的祖宗在哪裡呢?

  雖然學淨土法門,但認祖歸宗非常重要,這樣你才能夠回到這個大家庭中來。彌陀之家在我們娑婆世界很多,真正彌陀之家在哪裡?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要認祖歸宗啊。你要知道「宗是什麼?祖是誰?」明白這個才能知道如何來信仰淨土教法,如何回到西方極樂世界。

  「淨土宗」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凡是對佛教有一定瞭解的人都知道,中國佛教有八大宗派,淨土宗是其中之一,也有稱之為蓮宗。那麼,我們一聽到「淨土宗」三個字,你會想到什麼概念和相關理念?想到一個宗派,一個法門,一種信仰,西方三聖。「淨土宗」是一個很簡單的詞語,但是它內涵很多。

  中國人都知道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阿彌陀佛,但是可能不會想到「淨土宗」。稍微瞭解佛法的人,一聽說淨土宗,就會瞭解和關注跟淨土宗有關聯的很多因素,包括信仰背景等。「淨土宗」這個詞語,實質是兩個詞語組合在一起的:「淨土」和「宗」。認祖歸宗嘛,歸宗到哪裡呢?歸到「淨土」這個「宗」來。如果不能歸到「淨土」這個「宗」來,那麼可能就跟淨土信仰有距離了。

  我們為什麼學一個法門一定要認祖歸宗呢?不光是淨土宗如此,華嚴宗,禪宗,天台宗,都要認祖歸宗。不然你學的這個法有沒有傳承,有沒有體系,是不是如理如法的,可能就要打問號。比如禪宗,大家都知道六祖慧能大師,而學天台的是智者大師。你要學禪宗的教法,就離不開《六祖壇經》,這個就是要認祖歸宗的一個因素。

  我們學的是淨土宗,這個「宗」在哪裡呢?這就跟淨土有關了。以淨土而建立的一個宗派,叫淨土宗。淨土宗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淨土的經典,淨土的祖師傳承,淨土的教法,淨土的最終目標,要往生西方淨土等等,都屬於淨土宗的概念。

 

二、為什麼要對「宗」特別重視?

  為什麼佛教裡對這個「宗」特別重視呢?

  「宗」有很多意義,如「宗派、宗旨」。一般聽到禪宗、密宗、天台宗、淨土宗,可能會從一個「宗派」的角度來理解。但是,之所以成為一個宗派,還有一個最核心的宗旨:它是要幹什麼,它的目標是什麼?比如禪宗,我們一聽說禪宗就會想到「即心即佛」,我心即佛,我即是佛。禪宗是一個宗派,但是它的宗旨就是在認識到自心即佛,你能夠開悟見性,見性即佛。那麼淨土宗呢?我們一聽到「淨土宗」這個名詞,就應該想到「念佛往生、念佛成佛」。這個是它的宗旨。如果把這些詞語意義連貫不起來,說明我們對淨土宗的理解是比較陌生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認祖歸宗了,就要深入瞭解「淨土宗」的義涵是什麼了。

  佛教從印度傳過來的。在印度的時候,佛教沒有明顯的宗派意識。但有學派,有上座部、大眾部等等,後來晚期有中觀派、唯識派,中觀是龍樹菩薩這一系的,唯識是無著菩薩。佛教傳到我們中國之後,就形成了八大宗派。八大宗派都各自獨立,也都有自己的教法,自己的經典,自己的祖師傳承。

  八大宗派為什麼分的那麼細呢?有很多人在弘法時也會講「八宗並弘」,要圓融無礙:我不屬於哪一宗派的。不屬於哪一派的,你到底屬於哪一派呢?無派無門,那就是沒有來源、沒有根,沒有「宗」的歸屬感,那就說明什麼都不是!這就像我們世間講的「四不像」。「四不像」是圓融呢?還是在佛法之外?我們要兩方面看問題。講圓融,不是說就什麼都不去分別了,包括宗派、團隊、法門等。佛法講八萬四千法門,講三藏十二部經典,它是有依據的,有來源的。根據眾生不同,根據法門不同,根據我們得到的利益不同,它分不同的教法。

  中國祖師智慧高明就在這裡,他把不同的經典,不同的法門,不同應對的根機和相應的利益做一個分類。這樣就形成宗派意識了。分類不是在作分別,不是在彰顯自我,是對佛法做一個全面的解釋,讓我們普通大眾很容易通過一門來瞭解整個佛法。任何一個宗派都不是孤立的,不是只關注自己這個宗派的本義,還會對整個佛法有一個全面認識,這才能成為一個宗派。

  宗派是以「宗」的名義,「宗」的立場來思維、組織、建立一套完整的教理體系,把整個佛法都要包容進來。包容進來的同時,還要獨立自己這個宗派的教理、教義,以及它相應的功德利益。這樣才成為一個宗。就像阿彌陀佛大飯店,這個地方只是一個局部,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會議室,接待中心等等。那麼整個大飯店所有的一切都屬於它的。整個佛法就是一個整體,就像大飯店一樣。但是,我們要分功能的,這個地方是會議中心,其他地方是餐廳,還有地方是住宿。這就要把功能區分開來,功能區分開了之後,你需要什麼,就會去尋找相應的地方,才不會凌亂。宗派意識有這樣類似的道理。整個佛法就像大飯店一樣,要成為一個整體,然後再來分工。天台宗把佛教分為藏通別圓、五時八教等等,這就是它的區分。我們淨土宗有難行道、易行道;聖道門、淨土門,這就對整個佛法進行區分,最後來選擇淨土門。

  宗派首先對整個佛法有個完整的認識,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最後從中比較,選擇適合我們自己修學的一個教法。當然,宗派的意義比較多,今天我們只能簡單提一下,希望大家來關注淨土法門,去關注「淨土宗」,它作為一個宗派是怎麼形成的?它內在的核心是什麼?它的正依經典,祖師傳承在哪裡?這都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去瞭解。當你詳細瞭解之後,才知道如何回到淨土宗彌陀之家。這個認祖歸宗,幫我們找到了根源,讓我們知道回家之路,這個時候走在往生大路上才是安心的。不然我們很多人信仰淨土,一方面也在念佛求往生西方,一方面還要看大眾的臉色,看世間的臉色。唉,他認不認可啊,有沒有人反對啊,是不是這個法義不太穩當啊?……我們這個擔憂顧慮來自於哪裡?就是對「宗」不瞭解。

 

三、信仰比單純的教育更重要!

  提到「淨土宗」,有些人可能認為是單一的一個法門:哦,念佛法門,某一個法門而已。其實,「宗」不是一個法門,「宗」是一個派系,一個宗派,有歸根,有宗旨,有教理行果等等的體系,而「法門」只是一個具體的修行方法而已。

  一般人提到「淨土宗」,知道是念佛法門。但是在佛教理念裡,念佛的概念比較多,有持名念佛,有觀想念佛,有實相念佛,還有觀像念佛,都叫念佛。籠統講,整個佛法都叫念佛法門。那麼,淨土宗的這個行法在哪裡呢?就是持名念佛。稱佛名號,隨順佛的大願,以善導大師思想講,叫本願稱名。這就是宗派特定的意義所在。

  我們民間一般流行對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有信仰的人多少跟淨土法門,淨土宗有一定的關係。我們這個大飯店稱為「阿彌陀佛大飯店」,跟我們淨土宗也有關係。因為阿彌陀佛就是淨土宗的本尊、教主,有阿彌陀佛在的地方,都離不開淨土宗相關的教理、教義、行法等等。淨土是一個信仰的法門,跟其他法門有所不一樣。

  一般人都知道,佛教是一種教育,是一種智慧的教育,是讓我們了生脫死,究竟成佛的大教育,是佛對所有眾生的一個教育。但是淨土法門可能有所不同,它是一種信仰教育,要把我們的信仰建立起來。

  世間也講教育,單純的教育,如果沒有信仰,那就有可能走入一種世智辯聰的階段去了。就像我們世間,懂教育的人、有文化的人很多,但是有文化的人不一定就有信仰。有信仰的人超過有文化的人,因為有信仰的人懂得怎麼做人,懂得怎麼相信因果輪迴,知道關注自己的生死大事。而沒有信仰的人,文化再高,他也不會關注這一點。所以,信仰比文化更重要,信仰比單純的教育更重要。

  教育是要達到一種信仰,讓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生命的真相。通過教育建立信仰,通過信仰來圓滿我們的人生。尤其淨土教法,更是一個信仰的教法。因為,阿彌陀佛不在我們這個世間,極樂世界不在我們這個世間;念佛往生,我們凡夫也看不懂,也看不明白,到底是真是假,我們這一生,在往生之前都不能很確定的、很肯定的把這件事情弄明白。

  所以,在教育的同時,一定包含著一種深深地信仰。

  「聞是說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若有信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就是信,你要相信這個事實。佛講: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有一尊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如果從教育的角度,我們怎麼教育人相信這個事實?你無法去考證有沒有極樂世界,你無法接近、瞭解這尊阿彌陀佛到底怎麼樣。我們只能相信,只能聽釋迦牟尼佛所說,有這麼一尊佛在。那麼,這個就是信仰的建立了,通過教育來建立信仰。

  尤其淨土法門的信仰,它是一種易行難信之法。大家讀《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關於佛法的信仰很多,淨土的信仰應該是最難相信的。我們在座有這麼多人信仰淨土法門,說明我們在座都很有福報,很有善根。

  應該為我們自己鼓鼓掌吧!(掌聲)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少的人聞不到淨土,善根少的人不會相信淨土。那麼,我們在座的都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人,能夠遇到淨土,能夠相信淨土,能夠來念佛往生西方,這個就是信仰。這個信仰,不一定是靠教理建立起來的,不一定是靠文化來建立起來的,是靠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有善根的人,哪怕一字不識,你也可以來念佛,你也可以相信阿彌陀佛。我們很多知識分子不相信有極樂世界,但是很多老太婆,一字不識的,相信有極樂世界。

  所以,對教理和信仰的關係,我們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四、淨土宗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的保障!

  提到淨土宗,就會讓我們想到一些人事問題:跟哪些人有關,跟哪些事有關。我們一聽說淨土宗,會想到什麼人?哪些人跟淨土宗有最密切的關係?

  先從大的講,哪些佛跟淨土有關聯的?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還有六方諸佛出廣長舌,來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所有佛都跟淨土法門有關聯。

  我們淨土宗看起來雖然是一個宗派,但是,它是所有諸佛都讚歎,都宣說,都護念的一個宗派,一個法門,一種信仰。

  從佛往下,我們來看菩薩,有哪些菩薩跟淨土有關聯?

  首先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十大行願,發願往生西方),文殊菩薩也發願往生西方(我們看淨土三經都有文殊菩薩)。彌勒菩薩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彌勒菩薩還是《無量壽經》的當機眾,釋迦牟尼佛把這個重要的教法吩咐給彌勒菩薩,讓他流通念佛往生一法。

  再看我們後來的祖師大德,在我們人世間以菩薩身分,以祖師大德身分示現的,無論是我們淨土宗,乃至其他宗派的祖師,跟淨土有關聯的人就更多了。

  印度龍樹菩薩是我們八宗共祖,也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易行品》是龍樹菩薩首先著述的一部淨土著作。龍樹菩薩之後,天親菩薩《往生論》,我們淨土宗三經一論,《往生論》就是天親菩薩所著的。龍樹菩薩、天親菩薩都是印度有名的,有代表性的兩位祖師大德。

  傳到我們中國,那跟淨土法門有關聯的祖師就太多了。幾乎所有出家的大德高僧,只要他學習教理的,多多少少都瞭解一些淨土。最重要的,除了我們淨土宗的祖師之外,大家會想到十三位祖師,近代印光大師,最遠的慧遠大師。十三位祖師是我們淨土宗有關聯的核心代表人物。

  除了淨土宗祖師之外,還有天台宗的祖師智者大師等其他宗派的祖師,大家如果去瞭解佛教的歷史就會發現,幾乎很多宗派的祖師都兼帶弘揚淨土教法。像智者大師有《淨土十疑論》,三論宗的吉藏大師有《觀經疏》等等。其他宗的祖師他們也會有相應的淨土著作,也有堅固的信仰,最後大家也迴向往生西方。所以淨土宗相關的人事特別多。我們一般人關注的就是跟我們有緣的印光大師、善導大師、蕅益大師。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告訴我們,現在是末法時代,「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們生在末法時代,在八宗裡面,與我們眾生最有因緣的,最有保障的,可以講是淨土法門,淨土宗。

  淨土宗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的保障。能夠遇到淨土教法,遇到阿彌陀佛,這是我們人生最大的福報。我們在這裡今天吃了阿彌陀佛的飯,明天就可以往生成佛了。(掌聲)想一想,無量劫輪迴了這麼久,就吃一餐飯,就可以解決往生大事!多少人修行都是為了解決生死大事。生死大事,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情,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大事情,也是最難解決的一件大事情。

  最難解決的事情就是生死大事。在我們這個世間大事很多,我們中國剛開國家發展的大會,這是大事。我們今天也開會,連續開,開生死大事會。生死大事是全民都要解決的,不只是我們在座要解決的,全人類所有生命都有一個核心根本的大事,就是生死大事。我們把世間發展好了之後,每個人,每天晚上都要面對自我,要面對生死:我們的出路在哪裡?如果生死不解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在三界沒有一個地方能夠讓我們安心。

  淨土法門可以讓我們遇無空過。遇到了就不會空過,今天遇到今天保證往生,明天遇到明天保證往生。誰給我們保證的呢?(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要認祖歸宗啊。

  認祖歸宗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我們的生死大事。我們能夠通過祖師,通過這個宗派教義的學習,來解決我們根本的生死大事,往生成佛的大事情。尤其在末法時代,淨土法門是我們眾生唯一解脫之道。

  「唯一」不是排斥否定其他法門。可能其他法門會有一些誤解,覺得你們一講淨土,就把其他否定掉了。剛才講過淨土宗是一個完整的宗派,並沒有否定任何一個法門。只是看到我們末法眾生煩惱深重,業障深重,自力修行很艱難,我們沒有自力修行的能力。

  昨天晚上有人問到關於戒律的問題,大家如果受過一定戒律,也就知道持戒非常艱難。近代有位高僧——弘一大師,是專門研究戒律的。弘一大師自己對自己有一個評價,他持戒持到什麼程度?「粗分五戒」。「粗」就是「粗細」的「粗」。弘一大師專門研究戒律幾十年,自己也是嚴格按照戒律的要求,依教奉行,但是他最終對自己評價僅「粗分五戒」而已。就是五戒當中只做到了初步的,很粗劣的,還不算微細的。細的地方非常難。戒律是有高有低,有淺有深,有粗有細。細,細到了極處。微細到什麼程度?起心動念都在犯戒了。我們很多人起心動念都不知道,打多少妄想都沒看見,在夢中還在顛倒,還在造業。

  所以,從佛法這些自力修行的教理當中越瞭解,越去體會感受,就知道生在這個末法時代,靠自力修行非常艱難。祖師經典都有講,「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難得有一個得道的。

  大家到處都在尋師問道,參訪明師,我們遇到了多少明師?我們遇到有幾個人是開悟的?在民國時期好像還能聽到有人開悟的,大家知道有虛雲老和尚,現在聽說誰開悟了?很難遇到了。印光大師講的,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開悟的人。

  靠自力修行,在這個時代非常艱難,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我們自身業障深重,生在這個時代。佛陀在二千多年出世,我們那個時候沒遇到佛陀,然後佛教傳到我們中國也有兩千多年了,我們依然沒有解脫。那就說明我們過去世的修行都沒有達到解脫的標準。

  所以在末法時代,我們來到人道,投身於人,唉,還好,能夠遇到佛法,能夠聽聞淨土的教法,這是我們生在末法時代人的福報。從自我講,我們善根福德都非常淺,但是有因緣遇到淨土教法。這個就是大因緣,大福報。所以念佛即是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念佛之人是人中芬陀利華,這是佛對我們的讚歎。因為淨土教法是個難信之法,是個成佛之法,是讓我們當生解脫之法,是讓我們遇到就不會空過的一個法門。所以,我們今天遇到,回去之後就可以念佛往生西方了。人生大事,生死大事就解決了。

  佛陀出世的目的,就是要讓所有眾生最終都能解決生死大事。佛陀不是讓我們來消災平安,吃一餐素食,去放放生,這一生世間的福報圓滿一點,這不是佛的目的。佛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汝等眾生,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這個是佛的目的。

  我們來學佛,來信佛,要知道佛要幹什麼?那樣才會真正走上信佛之道。

 

五、淨土宗的根本來源在哪裡?

  認祖的 「祖」有多種意義,「祖」是祖師、祖宗。宗派的「宗」當是歸宗,歸宗是歸依一個宗派、宗義、宗門。這個「宗」的核心,從大的來講是一個宗派;再深入來講,它的宗旨,它的意義在哪裡,歸根在哪裡?那麼如何來認祖?如何來歸宗?祖師在哪裡呢?

  剛剛有講善導大師是祖師。善導大師在哪裡?知不知道在哪裡?在西安?是不是?在西安也沒看到善導大師啊,就看到舍利塔,看到悟真寺了。

  那善導大師在唐代?我們知道善導大師是唐代高僧,離我們一千多年,那怎麼能見善導大師呢?怎麼去認祖呢?那是不是在家裡面供一個善導大師的像,就算認祖了?像我們祠堂,把祖先供一個牌位,供在那裡,這是不是就認祖歸宗了?這只是一個形式,是一個外相。認祖歸宗,怎麼認祖呢?祖師的法身慧命才是核心。

  我們要認祖,善導大師給我們遺留下來很多東西。一個是悟真寺,崇靈塔,龍門大佛,很多因緣讓我們可以瞭解到,善導大師曾經在歷史上為了淨土宗,有大的功勞。

  善導大師雖然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但是跟我們現在依然有很深的因緣。我們現在能夠見到善導大師的法身舍利——五部九卷,這個才是真正認祖的地方。

  看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你才知道祖師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我們下午有《法事讚》,燈照法師會把其中一部重要的著作展示給大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真正地認祖,來歸宗,這樣你才能找到認祖歸宗的方向。

  我們針對這樣的話題,大家來瞭解一下,關於祖師,關於淨土宗一些大概的內涵。首先我們看這個宗派,這個法門,這種信仰,它是誰建立的?

  淨土宗是誰建立的?一般人提到了十三祖,淨土宗好像是十三位祖師建立的。那麼我們看禪宗,一提到禪宗大家會想到誰呢?慧能大師。也提到天台宗,就會想到天台宗的祖師──智者大師,但不會想到其他太多的人。那麼我們提到淨土宗,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誰呢?善導大師!因為善導大師是真正淨土宗的集大成者,所有的淨土教法,淨土理論都在善導大師思想裡面包含了。

  後來的祖師大德,當然也是在傳承、弘揚,雖然可能有些差異,有些地域性,時間性,應機性的不同,但是總的來講,都是在弘揚淨土這個大的教法範圍之內。

  其實真正建立淨土宗的不是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這才是源頭。我們學法門要講源頭,整個淨土宗的來源,來源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心建立淨土,阿彌陀佛成就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才是這個宗的來源。

  阿彌陀佛當然不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很多人經常問,阿彌陀佛在哪裡?有的就沒聽說過阿彌陀佛,或者說是不是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在我們這個世間存在過?他不在我們這個世間,在過西方十萬億佛國土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有一尊佛號阿彌陀,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是極樂世界的一尊佛。那我們怎麼在人世間建立淨土宗呢?因為阿彌陀佛發願建立了淨土,以這個淨土度化十方的眾生,所以在我們人間就相應地有了淨土宗的出現。

  那麼淨土宗在我們人世間是誰建立的呢?那就是第二尊佛: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宣說淨土三部經,這個是淨土宗的正依經典。有了這三部經的經典才會有後面的理論建立,相應的行法等等。所以淨土宗根本的來源,是來源於阿彌陀佛的發願,然後是釋迦牟尼佛的宣說,以淨土三經為理論依據,這樣開顯淨土宗。到後面就是善導大師了。

  釋迦牟尼佛是佛,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應化,廣開八萬四千法門,然後傳到中國之後,善導大師依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三部經典,來開顯淨土宗。這樣,淨土宗才算在我們人間圓滿的體現出來。

  從這三個層面來看,三者是不離的。先有阿彌陀佛的發願,然後是釋迦牟尼佛的宣說,善導大師的義釋。

 

六、阿彌陀佛再高,我們也能攀得上!

  歸宗,先要把這個宗立起來,然後再來認祖歸宗。

  我們信仰淨土法門的都知道,我們中國人都跟阿彌陀佛的緣分很深,走到哪裡都知道「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建立的這個淨土宗,其實它已經超越宗派了,超越法門、超越國界、超越地域、超越時空。

  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在我們人間有「南無阿彌陀佛」,在畜生道裡面有「南無阿彌陀佛」,在鬼道裡面有「南無阿彌陀佛」,在地獄道裡面還能聽到「南無阿彌陀佛」。九法界任何一個時空裡,都有人在宣說、在讚歎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叫無量光、無礙光、清淨光、歡喜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人人都需要他。

  這句佛號是為我們所有眾生成就的。

  只要你是生命,只要你關心自己,只要你想解決生死大事,想究竟成佛,那最後都要來念阿彌陀佛。

  同時,阿彌陀佛跟我們人間的因緣也最殊勝。這說明阿彌陀佛的願力,確實已經在我們人世間展現出來了。

  我們很多人不瞭解西方淨土的莊嚴,不瞭解四十八願,但是,他能夠聽到這句佛號,這就叫「不可思議」!你看什麼信仰都沒有,他也會念阿彌陀佛,他也知道有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發願建立淨土,「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這是在《無量壽經》的一段經文。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令我作佛之後,國土第一。

  我們生命要有一個依附的國土,就像人一樣。我們這次搞聯誼會,要找一個場地,你沒有場地,這個活動就無法開展。阿彌陀佛他要成佛,他需要成就一個國土。國土是我們眾生依附的地方,叫依報。在我們人世間,大家需要打造一個很好的空間。社會要發展,大家要去改造自己的家庭。你在打造你的生活空間,要有一個依附的環境,讓我們身心安頓。阿彌陀佛要安頓眾生的身心,他得需要一個清淨莊嚴的國土,不然眾生誰願意往生呢?

  我們經常勸人家往生。很多人還不想往生,覺得這個世界好啊!山珍海味,吃的多好啊!有吃的、有穿的、有玩的,這個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物質豐富、科技發達。到極樂世界有吃的嗎?肉也不能吃,電視也沒有。他對這個往生願就發不起來。

  阿彌陀佛要吸引眾生發願,則「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國土要在宇宙法界當中成為第一的,最極清淨、最極莊嚴。所以,阿彌陀佛稱為無量光、無量壽。極樂國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要讓所有眾生都能離苦得樂。這個是他國土的功德利益。

  「其眾奇妙,道場超絕」,所有往生的大眾都奇妙無比,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就像我們今天一樣,念佛之人相聚一處。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國如泥洹,而無等雙」。這個國家猶如泥洹,泥洹這是我們早期的翻譯,後期翻譯叫「涅槃」。整個國土都是涅槃的境界。善導大師有一句話「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極樂世界是一個無為涅槃的境界,雖然它是一個方位,一個佛國土,但是所有往生的人,都可以進入極樂無為涅槃界。

  雖然我們是凡夫,我們有業障,有煩惱,我們沒有自我修行的能力來斷這些煩惱,一旦念佛往生西方,也就自然進入極樂無為涅槃界了。就像我們來到阿彌陀佛大飯店,我們手藝不好,我們也不會打理這麼大的一個場景,但是,你進來之後,這邊的美味佳餚,你都可以一一品嚐。不需要手藝,你進到這個房間就可以了。

  我們的煩惱業力斷不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一加持,沒有了,自然而成的。「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沒有一個可以超過極樂世界的。

  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平常大家都知道佛佛道同,佛與佛之間是沒有高低之分的。但是,十方諸佛為了度化眾生,為了讓我們能相信阿彌陀佛,都推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

  這個就是歸宗的地方,要至心歸依,歸依歸到阿彌陀佛這邊。這不是在否定其他。我們一般一聽說歸依,就把其他否定掉了。所有江河都要匯歸到大海。那這是不是在否定江河呢?沒有!恰恰相反,它是要把所有的江河水,都吸收到大海來,要共成大海,共同圓滿。

  那麼,我們所有眾生都來歸命阿彌陀佛會怎麼樣?都成為無量光、無量壽!那還需要我們自己執著一個小東西,執著娑婆世界一點小小的觀念、意識嗎?這是凡夫的知見。十方諸佛來讚歎阿彌陀佛,就是要讓十方眾生都來歸命阿彌陀佛。我們所有眾生都融入阿彌陀佛的無量光,都成為無量光、無量壽。不分彼此,光光無礙,光光互照,大家都成佛了。

  這個時候,你好去比較你的佛,我的佛,你的佛國土,我的佛國土嗎?我們凡夫才會在那裡分別。十方諸佛都來讚歎阿彌陀佛,他就是沒有分別心,沒有我心,我所心。凡夫有我心,我所心。唉,大家都念佛了,那我這個道場怎麼辦呀?大家都往生了,我這個娑婆世界怎麼辦?這就是有我,有我所心,才會在那裡分別。

  如果我們沒有分別,都來歸命阿彌陀佛,都來信順釋迦牟尼佛的教導,都來圓滿完成佛出世的目的,都往生西方淨土。這個所有江河都歸入大海去,萬流歸海,這個才是「一真法界」,真實的,所有眾生都圓滿成佛的一個境界。這就是淨土法門不可思議的地方。

  我們要歸宗,就要歸到這裡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宗,歸到這個宗旨上來,歸到阿彌陀佛這裡來。善導大師講:「南無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阿彌陀佛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其實認祖歸宗,歸宗就要歸到這裡來。

  淨土法門就是阿彌陀佛發願建立淨土,建立我們眾生往生的因果,這個是根本核心。淨土宗的來源來自於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當然不在我們這個世間,在西方淨土。那我們怎麼跟阿彌陀佛因緣成熟,高攀上阿彌陀佛?世間有很多因緣高攀不起,我們凡夫跟阿彌陀佛這個因緣,能攀得起。阿彌陀佛再高,我們也能攀得上。

 

七、正法在哪裡?經典裡

  釋迦牟尼佛隨順阿彌陀佛的第十七願。阿彌陀佛第十七願有講:「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成佛之後,十方諸佛都要讚歎稱揚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之所以能夠遇到阿彌陀佛,瞭解阿彌陀佛,來念佛往生西方,就是因為十方諸佛都來稱揚讚歎阿彌陀佛。

  在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來到人間,以他作為佛的身分,跟我們保證:「如是我聞」。我們要如是來聽聞,這個教法是真實不虛的,是釋迦牟尼佛的神通智慧親眼所見。尤其淨土法門,是一個唯佛與佛才能究竟圓滿知道的法門,它不是一個普通的法門,也不是普通利益的法門,也不是讓我們種一點善根的法門。它是要讓所有眾生「即聞即信,即信即生」。「即聞即信」就是你聞到的同時就能相信,你信了之後就可以得到往生的功德利益。即生即成佛,往生之後就能成佛。這是個大事因緣。

  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要廣度眾生,怎麼度眾生呢?

  我們很多人想度眾生的時候,不是在想度眾生的問題,是在想我這個團隊的問題,利益的問題。如果真是要度眾生,你就要找最簡單、最容易、最方便、最保障、功德最殊勝的,是不是?就像我們來到大飯店,你要把最好吃的,最好用的都奉獻出來,那才是為了眾生。好的東西藏起來,不給人家用,那不叫度眾生了。

  如果我們作為一個信仰者,一個弘法者,你信仰最好的,你去弘揚時,才能跟人家推廣最好的。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他有大智慧,有大神通,知道阿彌陀佛為了度化眾生,發下了超世的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就足已,可以度盡十方眾生了,那其他佛幹什麼呢?其他佛就休息了,無事可幹了。我們人不願意無事可幹,「唉,那不行,我得幹點事!你得給我留一點。」有些人不願意的,那就留到地獄裡面去了,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釋迦牟尼佛在淨土三經裡面,建立了淨土宗的教理體系,這個「宗」的體繫在淨土三部經。我們學一個法門,學一個宗派要找到正依經典。

  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出世,四十九年說法,說了很多。有很多人會講,每一部經典,每一個法門都是佛說的!確實是佛說的,但是佛說那麼多,是不是我們都要去看完呢?都要去學呢?是不是要廣學多聞,深入經藏呢?要不要?不敢說不要,也不敢說要。要吧,沒有能力,做不到。說不要吧,佛講的要廣學多聞,深入經藏。

  其實,這不是拿一個來否定另一個。不是要深入經藏,就不能專修一門,也不是說,專修一門就是在否定深入經藏。我們一般凡夫會形成一個對立概念:好像你不到我這裡來,就是在破壞我,否定我。這是一種凡夫的思維。

  十方諸佛都勸我們往生西方,那其他諸佛國土怎麼辦?其他諸佛就沒有眾生可度了?如果我們所有人都往生了,地藏菩薩就沒事兒幹了?如果大家都往生了,地藏菩薩肯定最歡喜,最高興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若空,他就成佛了!大家都往生了,就可以滿他的心願,他就可以早成佛,早解脫了。

  釋迦牟尼佛在淨土三部經裡面講淨土的來源,講阿彌陀佛如何發願,如何成佛,如何要廣度眾生。這樣淨土三部經就在我們人間傳開了。這是我們學淨土法門最重要的經典。生在末法時代,我們還能夠遇到正法。所謂的正法在哪裡?其實在經典裡面。佛說的教法存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你不信仰它,就是末法,你信仰它,就是正法。我心中有正法在,我心中有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你在哪裡都是正法,末法就可以轉成正法。你如果不懂佛法,不瞭解經典真實之義,你天天抱著經本,天天在那裡誦啊、拜啊,那也可能還是末法。因為沒有得到法的利益。

  三部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但現在有些人在關注的是淨土五經,還有《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那麼,是三經或者五經?大家如果仔細去比較,瞭解一下就知道,三部經是根本,是完整的一部經典。《阿彌陀經》是完整的,《無量壽經》是完整的,《觀無量壽經》也是完整的,所以它成為一個獨立的經典。《念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它叫「章」、「品」,它為什麼不叫「經」呢?因為它是經典當中的一章,一品,一節,所以它應該不是一部完整的淨土經典。

  那為什麼也把它拉進來作為淨土的參考經典?是因為它跟淨土有關聯。

  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發願往生西方,不過,十大願王太難了,是菩薩的境界,我們凡夫做不到。所以,嚴格講它不是凡夫修行的方法,它是菩薩的代表。所有的菩薩,你都可以向普賢菩薩看齊,都發願往生西方淨土。

  《念佛圓通章》就比較專一點了。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本因地攝念佛人歸依淨土。大勢至菩薩他是在攝受念佛之人歸依淨土,但是他又畢竟是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要輔助阿彌陀佛,把眾生化歸淨土。

  觀音菩薩也是一樣的,善導大師有講:「分身百億度眾生,化得即送彌陀國」。觀音菩薩分身千百億來度化眾生,化得之後送到哪裡去?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像宗悟法師發心,把彌陀之家凝聚在阿彌陀佛大飯店來,最後是要達到什麼目的?把我們大家送到極樂世界去。

  這樣來看其它的經典教法,它是在輔助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種種善巧方便,種種的修習功德迴向往生西方。而真正淨土的理論,完整的系統的就在淨土三經裡面。從理論體系來講,三部經應該是根本、核心。我們先要把這三部經的重要性弄明白,然後去瞭解三部經的內容。

 

八、一佛一法一淨土,足矣!

  《阿彌陀經》裡有一段經文講:「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就是「指方立相」的地方,這就是建立淨土宗的地方。「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有一尊佛號阿彌陀。這尊佛、這個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大因緣。要立宗,這就要開始立宗了。雖然釋迦牟尼佛沒有直接提到「宗」的概念,但是意思就在這裡,宗旨在這裡。阿彌陀佛成就了一個淨土,阿彌陀佛要度化十方眾生,阿彌陀佛要讓我們所有眾生都往生成佛,這個就是宗的意義所在。

  極樂世界不是憑空而成就的,就像我們阿彌陀佛大飯店,也不是隨心所欲就建立了。他是要有目的,他是要眾生通過這樣的因緣,來吃素,然後來認識阿彌陀佛,最終來信仰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淨土。

  在《無量壽經》還有一段經文講:「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釋迦牟尼佛講,我為眾生說此經法,說《無量壽經》,令見無量壽佛,令我們大眾都能夠見到阿彌陀佛。大家見到阿彌陀佛沒有?都是信仰阿彌陀佛的人,天天都在念佛,見沒見過真正的阿彌陀佛?其實天天念佛,天天見佛。天天念佛,佛在哪裡呢?佛就在六字名號當中:南無阿彌陀佛!

  「彼佛何故號阿彌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彼佛壽命無量,故名阿彌陀。」阿彌陀這個名號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我們見阿彌陀佛不是見一個形象,這六字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天天念佛就是天天見佛,所以祖師講:「念佛時即是見佛時,求生時即是往生時,即是度生時。」你在念佛的時候就是見佛的時候,那麼「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你見到阿彌陀佛了,也就自然見到極樂世界所有的一切了。七寶池,八功德水,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一切功德都在六字名號裡面具足。

  六字萬德洪名,「萬德」就是一切功德都在六字名號裡面。為什麼念佛能往生,念佛能成佛?因為你念的是無量功德,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成佛了。阿彌陀佛五劫思維,兆載永劫的修行,成就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我們怎麼得到呢?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得到了。這是所有功德都在六字名號裡面。

  「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這是釋迦牟尼佛為彌勒菩薩所講,不要因為我滅度後啊,大家再次懷疑。我們現在很多人不敢相信淨土法門,其實佛早就知道。很多人難以信此法,佛在經典裡就勸我們,「我滅度之後,不要疑惑。」當然這個法門也是難信之法,凡夫眾生都難免有疑惑。這就需要「如是我聞」,「聞說阿彌陀佛」,要來歸宗,要來瞭解這個法門的意義所在。

  除了淨土三部經外,如果喜歡看經的,深入經藏,廣學多聞的人,大家去看所有其他的大乘經典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大乘經典後面都會提到淨土的信仰,都會勸你發願往生西方。佛教有句話叫「萬法歸一」,歸一歸到哪裡呢?如果我們從釋迦牟尼佛出世的目的來看,這個歸一就是歸到淨土了。因為六方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都勸我們眾生要發願往生西方。歸一就是歸依淨土,歸依阿彌陀佛。

  為什麼一定要「萬法歸一」?萬法太多,人心散亂,都不知道怎麼歸一了。我們舉個簡單的比喻,大家都說法法都好,八萬四千法門,每個宗派都要弘揚。你說禪宗也好,淨土也好,天台也好,那我是一個信仰者,我現在就要問了,我到底要學哪一個?比如我們來到阿彌陀佛大飯店,老闆說中餐很好吃,西餐也很好吃,什麼餐都很好吃,那我們吃什麼呢?通吃、全吃?你吃得了嗎?除非你的肚量很大。像彌勒菩薩一樣。如果凡夫眾生的消化不行,肚量很小,你只能吃一點點,你就要選擇你最喜歡的,最能夠滿你的心意的。

  八萬四千法門都很好,那我們最後選擇誰呢?我們有沒有智慧來選擇?大家想一想,我們自己有沒有智慧來選擇哪一個法門好?沒有!不但我們沒有,比我們修行好的大德高僧,祖師,乃至菩薩,在智慧不圓滿,沒有成佛之前,都沒有圓滿的智慧來選擇哪一個法門好。因你智慧不夠啊!

  有很多人說我跟某某師父很有緣,我跟某某道場很有緣,我就學這個法門。那只是看緣,他沒有看到這個法是不是我最需要的。當然每個人都有因緣,緣是促使我們走向佛法的一個基礎。但是,來到佛門之後,我們要選擇更好的緣,因為佛緣太多了。要成就解脫我們生死大事這樣的緣,要尋找這樣的緣,不是去找一個普通的人緣,找一個其他道場的因緣,而要找一個解脫生死的緣。

  善導大師講:「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我們要找這樣的緣!善惡凡夫都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而今生今世得以往生西方淨土。這個緣叫增上,增上是往上走的,而其他很多緣可能不是增長,它是往下走的。比如有些人的人緣很好,我們的六親眷屬,我們的父母師長,我們世間這些朋友,都是你過去結下的深厚的因緣。但是,他能不能成就我們的往生大事呢?不能!他能不能保證我們修行順利無障礙呢?也不能!你在這邊念佛,他在那邊放電視;你要有信仰,要去寺院道場,他要拉你走出去吃喝玩樂。他反而成了一個障緣。我們學佛法要找緣,要找清淨之緣、解脫之緣、增上強緣。這個緣就在淨土!

  這是十方諸佛智慧的選擇,因為只有十方諸佛才知道眾生解脫的緣在哪裡。我們凡夫眾生,沒有神通,沒有智慧,什麼都看不明白,哪裡知道緣好呢?人世間的緣可以選擇,而解脫的緣,清淨的緣,十方佛國土當中的緣,這個就不是我們凡夫能選擇的。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淨土三部經,六方諸佛都來讚歎,這就是一切諸佛,以他們的大智慧給我們眾生來做選擇。選擇我們眾生要萬法歸一,歸到阿彌陀佛這裡來。

  一佛一法一淨土,一尊阿彌陀佛,一個淨土法門,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夠了。雖然是一,一不是在否定二,不是在排斥三。一生萬物,萬法唯心,心生萬法。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包含了一切諸佛的功德。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池裡面有無盡的寶藏,「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所有功德法寶在阿彌陀佛的功德裡面都圓滿具足。所以,它不是在否定其他,是在包含其他,圓融其他。所有其他的功德,一切諸佛的功德,一切法門的功德,一切經典咒語的功德,在六字名號裡面都圓滿具足。這個「一」即「一切」。佛教裡面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淨土法門就能圓滿的體現出這個境界來。一句名號就包含三藏十二部經典,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涵蓋了八萬四千法門。

  所以,十方諸佛要讚歎,諸大菩薩要往生,所有大乘經典都要勸歸我們來「如是我聞」,「依教奉行」,來迴向,來發願往生西方淨土。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法,如果以我們淨土宗的立場來看,他的用意就是兩個字:南無。就是讓我們眾生都來歸命,歸命誰呢?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講:「我們凡夫眾生要解決生死大事,除了淨土法門之外,釋迦牟尼佛再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凡夫眾生要解決生死大事,除了淨土法門,沒有第二個法門了。釋迦牟尼佛來到我們人間,我們這個時代叫五濁惡世,又是末法時代。五濁惡世,末法時代的眾生要今生解脫,唯一的希望就是淨土教法。

  釋迦牟尼佛來到人間,宣說淨土法門,把這個「宗」開顯出來。但是釋迦牟尼佛講的經典很多,法門很多,我們一般人可能就看不穿,佛到底讓我們信仰哪個法呢?哪一個法最好呢?哪一個法最適合我呢?

  我們凡夫沒有智慧,如果你都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了,你就快成佛了。你快成佛了,也要跟普賢菩薩一樣,還要發願往生西方。文殊菩薩智慧第一,還要發願往生西方,觀音菩薩大悲第一,也要往生西方。即使要成佛的人,都要往生西方淨土,何況我們還沒成佛。

九、善導大師,彌陀化身,淨土宗門,應機弘開!

  釋迦牟尼佛講了這麼多經典,講了這麼多法門,要把這個法義,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懷彰顯出來,體現出來,就需要善知識、大德高僧來給我們開顯。

  在印度沒有宗派,因印度的時代背景不一樣。釋迦牟尼佛出世了,大家以佛為導師,完全都以佛的經典依據,各自選擇自己有緣的經典教法來修學,無話可說。你也是佛經,他也是佛經,大家學自己的,但是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之後,這個局面就不一樣。

  第一個,佛不在我們中國,整個中國社會背景裡面沒有經典,沒有道場,沒有出家人,沒有傳承整個佛教的修學體系,從零開始。就像我們建這個大飯店一樣,一片荒涼,一片空地,你要重新建設。重新建設你就得要去設計,規劃,尋找人才,買材料,來監工,什麼都要去規範。如果說沒關係,反正材料多的是,那你這個道場就永遠也建立不起來。

  中國的祖師,他們就是要把印度佛法傳到中國之後,做一個全面的疏理。疏理就是要把它理順:這麼多經典我們該看什麼,該學什麼,這部經典到底在講什麼。大家都知道佛教廣大深妙,光一個六道輪迴,我們眾生都難以相信,何況還解脫,羅漢,菩薩,成佛。不但娑婆世界,還有他方世界,還有無量無邊的諸佛,這麼龐大的一個佛教網絡,我們凡夫眾生沒有智慧去瞭解它。祖師大德就把這些經典開始疏理、整理,把所有的經典分類。

  佛教有個專業的詞語叫判教,教就是教法,判就是判別、解釋,要把這個教法解釋清楚。這麼多經典,要把所有經典都要拉進來講。祖師大德的智慧比較高,他的領悟力強,然後精力啊,用心啊,全部在佛法上。我們看古代的祖師,很多人都是幾歲,十幾歲就出家了,一生都在研究佛法。他在學識上,教門上非常廣博深入之後,他就有這種能力把整個佛法拿來做個綜合分析、歸納,進行判教。

  判教就是對整個佛法進行一個疏理。判教的目的在哪裡?就像我們剛才講的飯店一樣,哪裡做會議室,哪裡做講堂,哪裡做接待處,哪裡做餐廳,哪裡做住宿,它要分工。佛法也一樣,也有分工。有小乘,有大乘,有顯教,有密教,有難行道,有易行道,有自力法門,有他力法門。這樣就做一個分類。

  你喜歡難行道,好,你就去修難行道;你喜歡秘密的東西,那你學密宗;喜歡持戒,學律宗;喜歡修苦行,當然也可以講一點苦行。喜歡持戒啊,喜歡參禪打坐啊……這樣就做一個分類,哪些眾生需要什麼,你就可以有相應的選擇了。比如我們來到大飯店,人家也不給立牌位,也不做區分,也不指明方向,一樓二樓也不給標數字。你說這裡就是大飯店,都一樣的,圓融無礙,隨心所欲,你們想到哪裡就哪裡。那你找吃的找不到,找住的找不到,就是一片混亂。

  所以,這個判教,它是一個高明的做法,是中國祖師厲害的地方,以祖師的大智慧把整個佛法給我們進行了疏理,讓我們凡夫眾生很容易、很簡單、很輕鬆、很快速的找到我今生可以解脫生死的法門。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那我們來到人間又白來一趟,下一次再來修行。這就是祖師他們來的一個用意。

  淨土宗,這個宗派的建立,把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整個教法,完整系統規範化的,就是善導大師。

  我們背後的這尊佛像——龍門佛像,就是善導大師監製的,給我們佛教留下了一個珍貴的遺產,可以度化千千萬萬的眾生。只要這尊佛像還在,那就我們眾生還有福德因緣,可以聯想到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我們一聽說善導大師會想到什麼相關的事情、典故?

  善導大師的年代比較久遠,知道的人比較少,除了本門的蓮友法師大家比較熟悉,一般的佛教徒、社會大眾,幾乎都不知道善導大師。雖然其他佛教人士也知道,因為十三祖嘛,很多寺院都有拜,拜祖禮祖,初一十五有些地方要禮拜祖師。禮拜祖師,禪宗有禪宗的祖師,淨土道場就頂禮十三祖,其中就有個第二祖光明善導和尚。

  善導和尚是唐代(公元613年)出生的,681年往生,在人世間應化69年。想到善導大師就有很多關鍵的典故、人事、著作,跟善導大師有密切的關聯。

  第一個:光明和尚。大家知道善導大師有個稱呼,是皇帝封的,叫「光明和尚」。為什麼封他為光明和尚呢?因為他念佛放光,他口念一聲佛號就出一道光明。如果善導大師在我們福建再來走一趟,整個福建的人都要來歸依了。我們現在很多人喜歡神通嘛,喜歡神奇感應嘛。哦,一看到一個人在大街上一走,就直接念佛出光的,那這個大飯店都不用開了,大飯店可能開到整個福建去了,都成為一個大飯店。

  因為善導大師念佛放光影響很大,在當時的長安,整個長安的人都吃素念佛。你看我們現在要提倡念佛,在唐代都不用提倡了,整個長安城自然吃素念佛,這就是祖師的威德。其中有個最典型的典故,叫肉賣不出去了,屠夫失業歇業。我們現在勸人吃素多艱難啊,在唐代啊,你像善導大師這個人,他就很容易了。他念佛放光,大家一看,好神啊,自自然然的會來歸依,來虔誠的信仰。

  那麼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跟善導大師有關。這位屠夫聽說有位和尚勸人念佛,肉也不吃了,心中忿忿不平,要找這位大師去論論理,看一看是何方神聖。結果一見到善導大師,身心就自然軟了,當下來歸依善導大師,問:「我這個屠夫造了很多業,我念佛能往生西方嗎?」善導大師告訴他:「如你所念,遂你所願」。就是如你的念,你來念佛,你願意往生,就會滿你的心願。那你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滿心願。

  這就是祖師,一句話就可以解決我們的生死大事。我們到處參明師,參了多少年,還不知道明師在哪裡?還不知道我的解脫生死在哪裡?你看善導大師那個時代,屠夫一生沒聞到佛法,就是因為生意不好,找善導大師算帳,結果一算,算到極樂世界去了。

  解決往生大事就兩句話,「如你所念,遂你所願」。我們的往生大事呢?善導大師兩句話能解決當時屠夫的往生大事,那我們的往生大事能不能解決?一樣可以解決。

  善導大師還有一個背景,他念佛放光,神通廣大,印光大師讚歎是「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大神通、大智慧啊,不是一般的,不是我們現在喜歡的那些附體啊,算命啊,看看前世啊,不是這些東西。大神通、大智慧在哪裡呢?念佛放光,但是我們凡夫能夠見得到的。

  善導大師從他的本地來講,後來的祖師大德都公認善導大師是彌陀的化身,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淨土宗的建立啊,我們可以看,來之不易。他不是普通人建立的,是阿彌陀佛來到人間建立的淨土宗。阿彌陀佛自己建立的這個宗派。這個認祖歸宗要歸到這裡來,通過善導大師來認識阿彌陀佛,來歸向淨土法門。這個宗才非常明確。

  如果不是阿彌陀佛來建立這個宗派,菩薩、羅漢,乃至凡夫,有誰能夠來建立這個宗派呢?我們可以想一想,建立一個宗派不是一件小事情,是要有大智慧、大神通的人。尤其淨土法門,我們知道淨土不在我們這個世間,你如果連淨土在哪裡都不知道,阿彌陀佛是誰都不知道,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你都不瞭解,你怎麼來建立淨土宗?

  所以這個宗的建立是非常難的一個事,要求非常高。要建立這個宗,一定要明白這個宗,要通達瞭解這個宗。從淨土宗來講,那就是阿彌陀佛自己來建立這個宗派,是最有權威,最有說服力的。

  阿彌陀佛本地在西方,示現在唐代,化現為善導大師來建立淨土宗,這就是祖師,以祖師的身分來建立宗派。但淨土宗不是善導大師他一個人建立的,前面還有曇鸞祖師、道綽大師,乃至印度的龍樹菩薩、天親菩薩。就是說這個宗派不是善導大師一來,就把它建立起來了,是前面有相應的祖師,有著作,有弘揚,有理論的一個推廣、推動,淨土的教法越來越明朗,越來越清晰,善導大師在唐代這個時候來應機示現。

  我們知道中國佛教宗派的建立是集中在隋唐兩個時期,隋朝末期,唐代初期,整個八大宗派都建立完了。唐代是高僧聚集的時期,大家都在一起,來建立自己的宗派。玄奘大師建立唯識宗,智者大師建立天台宗,慧能大師成就了禪宗,吉藏大師建立三論宗等等。那麼善導大師就開顯淨土宗。他雖然在十三祖裡面是排第二位的,但是真正開顯淨土宗的是善導大師,這個歷史可能外部很多人不瞭解。

 

十、有善導大師的教法,我們往生有底氣!

  要提到善導大師,自然跟他的著作有關聯。善導大師在我們中國佛教歷史上稱為淨土宗的集大成者。一個宗派,因為前面有龍樹、天親、曇鸞、道綽,乃至慧遠,其他祖師包括智者大師也在弘揚淨土教法。那麼多人都在弘揚淨土法門,這個法就需要規範,需要統一。就像我們這個大飯店一樣,如果設計師很多,每個人都來設計一套方案,你要把這個地方作為講堂,他要作為餐廳,那這就亂套了,那就一定要有一個人來統一、來規範。

  善導大師是站在本地阿彌陀佛的化身這個角度,然後在事相上看,他傳承龍樹、天親、曇鸞、道綽的教法體系,這樣就把整個淨土的理論做了一個完整的開顯。他被稱為淨土宗的集大成者,就像天台宗的集大成者是智者大師,三論宗的集大成者是吉藏大師,那麼我們淨土宗的集大成者是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最重要的著作有五部九卷,我們一想到善導大師就會想到這五部九卷了。今天下午的《法事讚》是其中的上下兩卷一部,還有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就是《觀經四帖疏》,註解淨土三部經之一的《觀經》。《觀經四帖疏》是開宗立教的一個根本典籍。學淨土教法如果不看《觀經四帖疏》,那幾乎淨土的信仰,淨土的行法啊,教理啊,往生的信心啊,恐怕都很難生起來。

  我們很多人信仰淨土法門,很多人念佛,但是能不能往生不知道。我們經常會問很多蓮友,學了十多年,二十多年了,問他往生有把握嗎?「唉,這怎麼敢說呢?誰敢說往生有把握?」

  我們現在敢不敢說?(敢!)有了善導大師的這個教法,就敢說了,有底氣了。

  是不是因為我們修行好呢?(不是)。那有很多蓮友講自己能往生好像是修行好,不是,是因為阿彌陀佛修行好。阿彌陀佛已經把往生功德修行好了,「阿彌陀佛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是我們歸命阿彌陀佛之後,阿彌陀佛的功德成為我們的功德,所以才能往生西方,不是因為我們個人修行好能往生。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眾生往生的功德已經圓滿,所以得到這個法的人你就自然敢講我能往生,我有信心往生。

  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觀經四帖疏》好像講的是《觀經》,實質上對淨土三部經都有一個圓滿的、系統的、綱要性的一個解釋。他不會單獨站在《觀經》的立場來講,是把三部經拉通融為一體,來看淨土法門,這就是宗的意義。

  萬法歸一,除了萬法要歸一到淨土法門以外,那淨土宗三部經還要歸一。歸一到哪裡呢?歸一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來。四十八願是三部經的核心,是三部經的經體一樣。那四十八願是因,成佛之後呢?果在哪裡?六字名號!

  整個三部經都是圍繞六字名號在講。我們一般人看《觀經》就會看到哪裡?三福、九品,跑調了,就像唱歌的人跑調了一樣,沒有看到根本。《觀經》裡面的核心講的是六字名號功德。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個是出自《觀經》。《阿彌陀經》講「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他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照誰呢?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不念佛的眾生,阿彌陀佛就不攝取。這個就是一,一定要歸一的地方。我們要往生西方,要得到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那就一定要歸命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有一個解釋,整個三部經一句話講完,這樣我們來看三部經就非常明瞭。「《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觀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彌陀名號得生。《阿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你看,《無量壽經》四十八願唯明專念名號往生。「《觀經》定散文」——定善、散善。定就是十三種定觀,散就是三福九品。定善、散善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唯一標顯突出的就是專念名號往生,所以《觀經》並沒有講三福往生,沒講九品往生,只講念佛往生。這個就是善導大師開宗的地方,這個宗就在這裡——念佛往生西方。

  他不是說三福往生的,三福能往生嗎?我們可以想像,三福是世間的善法,孝養父母,尊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有的法門都講這個,佛教的基礎都會講這個,甚至世間善法也會講。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教育,首先就教育孝養父母,尊重師長,那儒家人士有沒有往生的?孔子?儒家文化,他們孝養父母,尊重師長,他們往生沒有?他連淨土都不知道,怎麼往生呢?所以不是靠這個來往生,這個是我們人間善法。那釋迦牟尼佛開三福九品,開定散二善,最終的目的是什麼?通過這個因緣,你孝養父母,尊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等等,最後來歸命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

  「廣開淨土之門」,把淨土的門敞開。所有的人,上至等覺菩薩,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下至五逆十惡,下下品,五逆眾生,你一輩子造罪,甚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臨終遇到阿彌陀佛,乃至十聲,乃至一聲,阿彌陀佛也不捨棄你,也往生西方。這個就是普度眾生之法。等覺菩薩可以往生,五逆十惡可以往生,三福九品所有眾生都要迴向,都要歸命南無阿彌陀佛,這樣我們所有眾生的心都歸到阿彌陀佛的大願海當中來了,這就是萬流歸海。所有眾生的心識是一樣的,都是一體的,心心無礙。

  成佛,我們講即心即佛,心即是佛。我們眾生的心在哪裡?我們眾生的心都是輪迴的心,煩惱的心,業障的心。這個心是不能解脫的,只有佛心才能解脫,只有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這個才能解脫。

  當把我們凡夫的心捨掉,我們來歸命阿彌陀佛,仰仗阿彌陀佛的功德,你就自然成佛了,那不用說了。就像我們沒有能力做山珍海味,你到大飯店來吃飯就可以了。你什麼代價都不需要付出,這就是他力法門,果地法門和因地法門不同的地方。

  如果我們要得到阿彌陀佛大飯店這麼個結局,好,你去發願,去集資金,找人力建設,找地盤,找關係,辦手續,等等。等你建好了,命就沒有了,這就是你自己付出的代價還不一定有收穫。但是,人家建好了之後呢,我們不需要一點點代價,直接來到這裡,被我們宗悟法師全部請過來了,飽餐一宴,這樣就得到這個老闆所付出的代價,他十多年的心血可能我們一瞬間全部得到了。

  阿彌陀佛五劫思維,兆載永劫修行的功德呢,我們一「南無」就得到了,這個就是歸宗了(掌聲)。這個宗要認清楚,這個宗在哪裡,不然宗都不知道,祖宗在哪裡也不瞭解。

  善導大師五部九卷,他就是開顯這個宗。立宗,不只是一個宗派啊!一般人理解是個宗派。宗派是一個形式,是一個傳承法的體系而已。真正的宗,是宗旨,它的意義,它歸宗的地方。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講「念佛三昧為宗」,這個才是宗。《觀經》雖然講觀佛三昧,實質上是念佛三昧為宗。最後在結尾的地方,釋迦牟尼佛付囑阿難,就是要「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善導大師有解釋:「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望佛本願,那麼我們要歸宗,怎麼歸呢?

  歸宗不是歸到哪一個人,不是歸到哪一個團體,歸宗是要歸到佛,歸到淨土。阿彌陀佛是淨土的本尊,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建立的,那我們歸宗就要「望佛本願」,來望,抬頭仰望,因為佛的境界太高,我們凡夫沒法猜測,沒法去透達佛意,只能仰望,這個就是信仰。

  所謂信仰,反過來就是仰信,信仰不是一定要非常明白才能信仰,你即使不明白也可以信仰。像我們今天有個小朋友,才幾歲,可以來唱《彌陀讚歌》。他也很信仰,他不是因為對淨土教法瞭解很多,他是只要內心有善根,這就是善根。

  什麼叫善根?善根和善不是一個意義。我們一般人理解的善呢,行善積德做好人就是善。佛門講的是善根,它為什麼是一個根呢?根就像樹根一樣,一個很小的組織

  可以長成參天大樹,那個叫善根。那麼我們這個種子,很小的種子,能夠成佛的根,這個叫善根。如果你是一個草,你這個草的組織再大,它也不是長成參天大樹的根。它沒這個基因。

  那我們凡夫眾生的善再多,如果你這個善根不能成佛,不能往生,這個就不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那我們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在哪裡呢?在六字名號裡面。六字名號具足無上功德,你來接受它,把佛的基因,佛的功德種在我們內心來,播種。我們現在大家都在播種,一個荒蕪的地方,你播下一個種子,慢慢的就長成森林來了。那麼我們內心很荒涼,我們內心很枯竭,凡夫業障深重,大家都在播菩提的種子。這個種子怎麼播下去呢?

  淨土法門簡單,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功德播到我們心中來,你來信仰它,你來稱念它,這樣這個種子就開花結果了。「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華還到此間迎」。這個種子就開花了。這樣歸宗就歸到我們心裡,這個宗就來到我們內心,落實到我們心中來了,這個才是真正的認祖歸宗了。

 

十一、善導大師隨時與你同行!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有一段話:「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大家看這個開宗怎麼開出來的:今乘二尊教。「今」就是現在,善導大師我,「乘」,仰乘,乘靠二尊的教法,「二尊」,就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這兩尊佛的教法。

  這淨土法門高啊,它是兩尊佛的教法,不是菩薩教法,不是羅漢教法,也不是人天教法,不是勸我們行善,做一個好人而已,它是以兩尊佛的最高教法來開立淨土宗的。

  「廣開淨土門」淨土的大門,在哪裡呢?像我們來到阿彌陀佛大飯店,你要找到一個門,才能進來啊!這個門如果不通暢,四面都堵的很死,你在外面轉了半天也進不來。那個門在哪裡?要開,不但要開,要開的很大,廣開。門開得越大,人才來得越多,才進得來,你開的門很小,那很多眾生進不來。釋迦牟尼佛講八萬四千法門,最後是要引導眾生,都要迴向往生西方淨土。這個時候,就要把西方淨土這個門打開。

為什麼要打開呢?因為被人關上了。

  有很多不瞭解淨土法門的人,就覺得往生很困難,往生障礙很大。你善根少的不能往生,你修行不好不能往生,你業障深重不能往生,你心不清淨不能往生,你不能持戒修行不能往生。這個門就被很多人關,越關到最後就要封死了,大家都進不來了。

  善導大師那個時代,因為弘揚淨土教法很多,尤其都不是一般的人,有很多人講往生非常難。像《觀經》下下品五逆十惡的人,大家都覺得五逆十惡的人,今世沒有往生,雖然他想往生,但是他的五逆十惡怎麼辦?他造了那麼深重的業障,他能往生嗎?大家覺得佛講他往生是鼓勵他、安慰他,希望種一個遠因,下一輩子修行,可能下輩子能往生,這叫「別時意趣」。

  這個觀點在隋唐時期非常蔓延,很多人都講。那很多淨土的行人一聽到這句話,往生的信心一下就沒了。剛開始還有點信心,結果越聽越沒信心。

  我們現在也有很多人也是如此,剛開始聽說淨土好啊,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願攝受眾生,還很有信心。結果修著修著,發現我業障這麼重啊,修行很艱難,我心不清淨啊,東聽西聽,聽多了之後信心沒了,最後連往生的希望都不願意了,放棄往生了,有些人然後學其他法門去了。這就是門被關上了。門被一些知見關上了,被別行別解,異見異執的不同的觀點,遮擋住了。

  善導大師來就是要掃開疑雲,廣開淨土之門,要把這些疑霧障礙全部清理完畢。整個五部九卷就是在開顯淨土宗的核心要義。我們去讀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你會越讀越歡喜,越讀越踴躍。剛才《法事讚》一樣念起來,「願往生,願往生」。那你念起來,這個心就從低八度調到高八度去了,這個往生心就一下激發出來了。往生心激發出來如果人家來給潑一盆冷水,你再想往生,往生很困難了,完了,這個往生心又被消滅掉了。

  我們看祖師,看佛在經典著作當中都是在激發我們的往生心,增長我們的信心,讓我們安心念佛。「一切恐懼,為作大安」。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疑惑太多,擔憂太多,顧慮太多,只有廣開淨土之門,掃清一切疑惑障礙,這樣我們心才能安,才能安心念佛,老實念佛。

  開宗,可以講善導大師是從三個方面在開顯:教、行、果。教是教法,行是行法,果是功德利益。教就是判教。善導大師在整個體系裡面,對佛法的判教有很重要的概念。一個是頓漸二教。「頓」就是快速、圓頓、頓超,我們學佛法都知道這個詞語,比如禪宗就講頓教,快速的法門。漸就是慢慢來,不著急。三大阿僧衹劫修行,這次不往生,下次再來。如果你們想下次再來,可以慢慢來不著急。如果想著急的呢,那就快點來,要頓,快速的。頓漸二教,整個佛法可以分成這兩類。頓教是快速成佛的法門,禪宗可以講是頓教,天台宗也有頓教,華嚴宗裡面也有頓教,淨土法門也是頓教。那淨土法門跟禪宗,跟天台,跟其他法門比呢,它是頓中之頓、圓中之圓。為什麼呢?

  因為淨土的頓教比其他頓教更快速、更圓滿,乃至一念就往生。我們張口「南無阿彌陀佛」就往生了。有沒有乃至一念就開悟的?你看古代的祖師大德禪宗慧能大師。慧能大師是特別的人,一聽說《金剛經》那句話就開悟了,但除此之外就沒有第二個人了,很多人都是經過千山萬水,千辛萬苦。那麼淨土法門一念就可以往生,一念可以成佛。菩薩可以一念往生,五逆十惡也可以一念往生,臨終遇到,乃至臨終一聲也可以往生,這個快速到了極致了,遇到了就可以往生,遇到了就可以成佛。

  所以天親菩薩講:「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遇到阿彌陀佛你就可以得到功德大寶海。我們今天飽餐一宴,就可以往生西方成佛。這個是最快的地方。(掌聲)

  「頓漸二教」裡面就包含了龍樹菩薩、天親菩薩、曇鸞祖師、道綽大師這個法脈下來的「難易二道,聖淨二門」,都涵蓋在裡面。這就是判教的內容,詳細的大家可以去看相關的資料。

  還有一個就是「要弘二門」,要門,弘願門。這個是善導大師思想最重要的一個判教。我們一般人大部分修的都是要門,諸行迴向往生,修種種功德迴向求往生,在佛教很普遍。

  弘願門就是專修念佛往生西方。弘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兩個概念都不一樣:一個行三福,一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一個是世間的福報、善法,一個是超越世間,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莊嚴國土。要門、弘願門,是雜行走向專修的一個判教,頓漸二教是捨漸教,捨其他法門歸向淨土的一個判教。這是教判。

  第二個是行判,行就是行法。我們選擇淨土教法,萬法歸一,歸依阿彌陀佛。一佛一法一淨土,那我心中只有這一尊佛,南無阿彌陀佛之後,我怎麼修行呢?怎麼落實我的行持?標準在哪裡?這個就是五種正行判,正雜二行判。五種正行,五種正行之外就是雜行,這個就是標準。五種正行裡面有主次,念佛是主,念佛是根本,念佛是往生正定業,只要念佛就決定往生。其他是幫助我們瞭解念佛的道理,也要讀經,也要禮拜,也要觀察等等。

  行判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機法深信」,「一向專念」。通過教判,行判,讓我們反省到自己,修其他法門修不來。我們都是凡夫眾生,業障深重,然後我們來歸命阿彌陀佛,相信四十八願決定可以救度我往生,落實到行持當中,「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果判,果地功德。那我們念佛,凡夫眾生念佛,往生之後會得到什麼功德利益呢?很多人經常會講到極樂世界,還有什麼品位呀,三輩九品啊,四土往生呀,善導大師這裡面沒有這些概念。超越這些概念,不是沒有,是超越。

  就是我們很多人只看到表面,沒有看到淨土宗最後的根本,果地功德,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三福九品,不是四土往生,是報佛報土。善導大師講極樂世界是報佛報土,「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念佛即是涅槃門」。我們念佛進入的是涅槃之門。涅槃是成佛之道,我們念佛即成佛,就在這裡,因為你念的就是佛,成的就是佛。不是要成佛,念佛本來就是佛,念佛即是佛,這個就是果地功德的利益。我們得到的是佛功德,那你往生之後自然是進入佛的世界,佛的淨土,報佛報土。

  以善導大師這個思想來看,凡夫眾生可以直入報土,這個是果地功德的利益分判。

  那麼瞭解善導大師的這個教、行、果分判之後,對淨土宗,這個宗的意義就可以認識清楚了。

  希望我們大家下去之後,對善導大師多瞭解,多認識。善導大師不是歷史的人物,也不是在西安,也不是在龍門大佛,善導大師在我們心中。你要把五部九卷,他留下來的著作,消化吸收,信仰落實在我們的行為當中來,那這樣你是真正的認祖歸宗了。

  我們家裡面善導大師隨時與你同行!(掌聲)

  南無阿彌陀佛!
  (全文完)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