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垂跡」就是示現,示現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這個大家都知道,他念一聲佛出一道光明,稱為彌陀示現。那麼彌陀示現,他在教法上、在行持上、在儀軌上,完善、成熟了淨土教法,所以叫「大成淨土宗。」我們淨土宗的所有理論體系,都由善導大師完善成就,所以他可以講是淨土宗的成熟者。真正的淨土宗獨立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宗派,就是善導大師完善的。
以善導大師在中國淨土宗的地位,他是真正的開宗祖師,稱為開祖,是我們淨土宗的實際開創者。為什麼在這裡加一個實際開創者呢?因為善導大師之前,還有一位淨土宗祖師——慧遠大師。所以後來我們中國佛教界的大德高僧,乃至文化界的人士,就稱善導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的實際開創者。實際開創者不是慧遠大師,是善導大師。有讚歎善導大師的,稱為高祖、宗祖、吾家的。自古到今,不論是我們中國,還是東南亞一些國家,對善導大師都非常推崇、讚歎。可以講,讚歎到了至極無加的高度。
一、教法三大集成
善導大師稱為淨土宗的集大成者,表現在哪幾方面呢?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明:
1、教判集成
首先是教判集成。教判,就是我們重點要講的判教。教判、判教,是一個概念。教判集成有三點:
第一個是「頓漸二教」判:頓法、漸法,這兩種教法的比較分判。淨土法門屬於頓教,其他法門屬於漸教。
第二個是「要弘二門」判:要是要門,弘是弘願。我們淨土宗內部,一般人講淨土宗,覺得淨土宗就是一個法門。但是善導大師他有特別的眼光,告訴我們,淨土宗有二門:一是要門,二是弘願門。
第三個是「正雜二行」判:因為淨土宗有二門,它的行持自然就不一樣,所以還有正雜二行判。正雜二行:一個是正行,一個是雜行。正行就是弘願門所修的,雜行就是屬於要門所修的。
這個是教判集成:一個是對整個佛法有大判,頓漸二教;第二個,是對我們淨土宗內部有細判,有要弘二門、正雜二行。這樣,淨土宗的教判就完善了,所以他稱為集大成者是有原因的。
2、教義集成
第二個,就是關於教義的集成。除了大的教判方面善導大師有集成,在教義的發揮、闡發上,也是集大成者。前面的龍樹菩薩、曇鸞大師、道綽大師,他們的思想有些各有側重,有些講的是隱隱約約的,還沒有完全開顯出來。那麼善導大師在方方面面都完善了,把整個淨土宗有些隱晦的地方、前面沒有涉及到的地方,都完善發展出來。我們這本書裏面,把善導大師的思想歸成了七點來說明。這是第二個成就,大成就。
3、儀軌集成
第三個集成,就是儀軌集成。儀軌,就是我們平時修行的具體的一些規範、程式——儀軌程式。儀軌程式在善導大師的著作裏面,主要是《般舟讚》《法事讚》《往生禮讚》《觀念法門》這四部著作。善導大師總共有五部九卷,還有一部就是《觀經四帖疏》。《觀經四帖疏》可以講是「本疏」,本疏就是教義上的闡釋。後面這四部著作呢,是「具疏」,就是從行持上、儀軌方面,來闡揚淨土法門的儀軌。這四部書就體現了我們淨土宗的儀軌一個大成就。所以善導大師在判教、教義和行持三方面,都給我們做出了規範。我們看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自自然然就知道,在教義方面怎麼安心,在行持方面怎麼起行,怎麼去修學。
《淨土宗判教史略要》這本書,在儀軌方面就沒有詳細講了,因為它不是這本書的重點。詳細的儀軌,大家自己可以去看相關的著作:《般舟讚》《法事讚》《往生禮讚》《觀念法門》。看看那個儀軌方面,是很有攝受力的,善導大師的那種宗教熱情,對阿彌陀佛的信仰、對阿彌陀佛的讚歎,是至極無加、發自內心的。我們從裏面能夠深深地感受到佛力的不可思議、威神功德,喜歡看書的、研究教理的,可以好好地去看一看。
這是善導大師在教法上三大集成。
二、個人三大成就
另外,我們來看善導大師個人,他也有三大成就:
1、開創宗門
第一個,就是開創宗門。這是他對淨土宗的貢獻,也可以講是對整個佛法的貢獻。善導大師在教理、行門、儀軌方面集其大成,這個是在開創淨土宗,安心、起行、作業一體完善。
安心:指的是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是《觀經》的原文。善導大師對三心有詳細的解釋,讓我們學淨土法門的人,從這裏就可以安心。你有至誠心、有深心、有迴向發願心,往生大事就決定了,我們心就安了。那麼很多人心不安,不知道往生的道路在哪裡,就是因為不明白往生的正因。安心的地方,就是要找到正因,往生全靠佛的願力,我們要「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來接受佛力。至於就三心,歸結來又是一心,叫深心——深信之心,就是信仰,完全歸命、仰靠佛的願力。
真正能給我們安心的,也只有佛的願力。我們修要門,靠自力修行,修行好的時候,感覺不錯;煩惱一起,業障現前,馬上就覺得往生沒希望了。那個就安不了心了。能安心的,要有一個不變的力量,佛的願力才能給我們安心。佛的力量是不變的,我們煩惱有變化,我們心態有變化,這個都是不能安心的。能給我們安心的就是要有個永恆的、有力量、有保證的因素,這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
起行:安心之後,有起行。有些人說我安心之後,還要念佛嗎?當然要念佛。你安心於淨土、安心於佛的本願,你自自然然就會起行,起五種正行:讀誦正行、觀察正行、禮拜正行、稱名正行、讚歎供養正行。自自然然,一生當中,專修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專觀察阿彌陀佛,專讚歎阿彌陀佛,專供養阿彌陀佛,專禮拜阿彌陀佛。這五種正行,在安心當中自然就生法出來了。我們如果沒有五種正行,就體現不出來,我們是一個專修淨土法門者。所以安心起行是一體完善的。安心是從內在講的,我們的心態;起行是從外在講的,表裏如一。
第三個:作業。作業就是善導大師講的四修法:長時修、恭敬修、無間修、無餘修。這個後面會涉及到一點點。這就是儀軌、行持方面。
那麼安心、起行、作業,這三者是善導大師一體完善的。前面有些祖師,往往在安心方面講的比較多,在起行、作業方面,雖然有,但是不完善。善導大師在這方面就完善了,一體完善。所以開創宗門,這是他的第一大成就。
2、自行精嚴
第二個成就,是自行精嚴。就是善導大師的個人行持,非常精嚴。我們瞭解祖師,除了瞭解教理之外,也附帶可以瞭解一下祖師個人的修行,他的高德。他為什麼是彌陀化身?為什麼在佛教界受如此尊重、崇仰?自然有他的原因,除了在教理方面集其大成,在行持上非常精嚴,證悟甚深,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善導大師的神通智慧,在當時幾乎是人人皆知的。其中有個最典型的說明,就是與善導大師同時代的道宣律師,是律宗的高僧大德。道宣律師有一部著作是《高僧傳》,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善導大師才二十多歲,然後這個《高僧傳》裏面,就給善導大師立了一個傳。你想啊,道宣律師的眼光,他比善導大師要大,大個幾十歲。把二十多歲的善導大師列入《高僧傳》,這幾乎是從古到今在我們中國僅有的一個人。二十多歲這個時候,善導大師還不是很有影響,還沒有開始弘揚淨土教法,就已經列入《高僧傳》了。而且他是二十多歲證得三昧境界,他是修《觀經》證得三昧境界的。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莊嚴,他一入定就知道了。我們在這裏只能看經文,想像一下,善導大師是可以直接進入極樂世界的,所以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念一聲佛,出一道光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口中就出一道光。要是我們現在有這樣的人,你念一聲佛出一道光,你看身邊的信眾啊、皈依的人啊,那不知道有多少。一聲如此,聲聲如此。所以大家都讚歎善導大師是光明和尚,連皇帝都稱他為光明和尚。
善導大師每天念佛是三萬聲,一生手寫《阿彌陀經》十萬卷,還畫了三百多幅西方變相圖。這幾個數字,一般人可能也就忽略了,輕輕地看過去了。我們仔細去算一算,這幾個數字是很有說服力的,可以體現善導大師的行持精嚴。
三萬聲佛號好像不多,我們現在有很多人超過三萬聲佛號,超過善導大師了。但是我們看到後面這幾個數字,就不得了了。一生手寫《阿彌陀經》十萬卷,《阿彌陀經》我們知道是一千多個字,手寫喲,唐朝的時候手寫,不是用鋼筆寫,是用毛筆寫。毛筆寫一天能寫多少字?我們在坐有些是學書法的,就知道了。一天能夠手寫一卷《阿彌陀經》就不容易了,那麼善導大師一生寫了十萬卷,他大概是在三十多歲開始弘揚淨土法門的(從玄中寺回到西安是三十多歲,三十三歲左右),六十九歲往生。中間我們給他一算,是不到四十年,我們給他算長一點,就按四十年算。四十年,每一天平均要寫超過七卷《阿彌陀經》。手寫七卷啊,用毛筆手寫七卷啊。善導大師手寫的這個經文,在新疆、在土耳其出土文物的時候發現有手寫本經文,字跡非常工整,在我們《善導大師全集》裏面有一個拓印本複印的一個資料。這個我們去看就知道了,一天能夠寫七卷《阿彌陀經》要多長時間啊。這還是第一個。第二個,西方變相圖(這個要有繪畫藝術的),三百餘幅,按四十年算,每一個半月要畫一幅變相圖。一個半月就要畫一幅「西方變相圖」出來,而且是要長期不斷的,才能保證這個數量。
這幾個數字我們綜合起來看,就知道了,善導大師一天的時間,幾乎就是在念佛、抄經、畫西方變相圖。哪裡還有時間做其他事情呢?善導大師是三十多年不睡覺的,他是「別無寢處」。在後面我們會詳細有說明,也有文字記載:「別無寢處,暫無睡眠。」他打一個瞌睡都不會打,不然他哪裡能夠做出這麼多事情來呢?這是善導大師的個人行持精嚴。
3、教化普廣
善導大師第三大成就,就是教化普廣。教化眾生非常廣泛,非常普及。滿城長安,悉皆食素念佛。善導大師主要的教化區,是在當時唐朝的國都——長安一帶,終南山一帶。長安是當時的國都,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發展地帶。整個長安城,所有人幾乎都受善導大師的影響,來皈依佛教,來吃素念佛。這裏面有個典故,這是善導大師的傳記裏面所記載的。善導大師當時在長安一帶弘揚淨土法門,勸大眾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很多人來皈依、來念佛,求生西方。結果街上的豬肉賣不出去了,沒有人吃肉。其中有一個屠夫,就有意見了,是什麼人物這麼厲害啊,讓人家不吃肉,我要去見識見識他,找他評評理,他有什麼厲害的手段,能夠讓人家不吃肉。他就氣勢洶洶地來找善導大師,結果一見到善導大師,手就軟了,腿也軟了,就心甘情願地拜下去了。你想善導大師念一聲佛出一道光明,再剛強的眾生一見,也變軟了。他本身來的時候心中憤憤不平的,結果一見了善導大師,也就心中沒有底氣了。就請問善導大師:「大師啊,像我這樣殺豬的人,念佛能不能往生呢?」善導大師說:「能往生,如你所念,遂你所願。你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他聽了非常高興,當時就念著佛,走到柳樹上,跳下去,念佛往生了。
你想啊,殺豬的人,當下就被善導大師所感化。當然這只是舉了一個事例,來說明善導大師當時的影響。整個長安城的人,幾乎都吃素念佛了。這種效果,恐怕從古到今,只有善導大師達到了這種教化的功能。
那麼從善導大師的教化來看,整個長安城幾乎就成了一個淨土的大道場。我們現在講要建立大道場,你看善導大師不費一點錢,就讓長安一個城市(那個時候的長安城恐怕人數也是不少,我們想這是國都啊——中國最大的一個都市),整個長安城的信眾,乃至普通老百姓,都來吃素,都來念佛,求生西方,無形當中就把一個城市化為一個淨土道場,弘揚淨土法門的一個道場。
念佛之聲,盈於道路。道路,四面八方,大街小巷,在這些大街小巷上面,隨時可以聽到佛號聲,念佛之聲,充滿了大街小巷。這個在印光大師的《文鈔》裏面講得比較詳細。我們就知道當時在長安一帶,幾乎整個長安就成了淨土的道場,成了彌陀城。我們現在很多人講彌陀村,建個彌陀村,要召集大家來念佛。善導大師不用召集,他借天然的優勢,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然後發揮他的作用、力量。他以光明的力量,來攝受加持當時的一切眾生,自自然然,這些眾生歸命善導大師、歸命阿彌陀佛。那麼他來教化勸人念佛往生,那沒有不相信的。
從這裏也給我們一個啟發:我們要建立什麼彌陀村,要弘揚淨土法門,不是需要修很多建築,不是需要把所有的人都召集來,是要去推廣念佛一法,要讓所有的人都來念佛。只要教法能夠推廣出去,所有的人都來念佛,自自然然,無形當中這個地方就成了彌陀村了。念佛的人越多,這個道場就會越來越擴大。所以念佛的道場,不是靠有形的來發揮它的作用,當然有形的道場也起一定的作用。最大的作用,是無形化、普及化。淨土法門之所以能夠普及,就是因為它簡單容易。我們看佛教的修行,越簡單越容易,越能夠普及。越高深的東西,它越不容易普及。像禪宗,在早期的時候很發達,但是慢慢地它就沒落掉了,因為很多人不能修行,不能開悟,自自然然,它的攝受力量就會淡化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