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2008年10月18日開示於弘願寺「第一屆護法聯誼會」
敬亭山湧出彌陀道場
我在十幾歲讀《千家詩》的時候(唐詩三百首、千家詩在我們中國是很有名的詩集),讀到詩仙李白的一首詩,叫做〈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首傳誦千古的名詩,大家有讀過、有印象嗎?(蓮友答:「有。」)當然,在臺灣當初所讀的是以河洛音來讀,河洛音是隋唐以前中原地區的固有語言,它的念法是:「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那時候感覺這首詩充滿了仙風道骨,對敬亭山就產生了莫名的景仰!
想不到大概在八年前,我來到宣城,與我們住持淨宗法師相聚一段短暫的時間,才曉得原來淨宗法師的故鄉就在敬亭山腳下。那個時候我就想,如果我們淨宗法師能在這座名山上建設淨寺,作為我們彌陀救度法門的本山,把彌陀救度的法門宣揚到不只中國,而且遍布世界五大洲,那是多麼合乎阿彌陀佛的願、圓滿釋迦牟尼佛的本懷!
終於,在彌陀的加持以及各地蓮友的大力護持下,敬亭山弘願寺於四年前奠基並動工了。
八年前,曉得有敬亭山;四年前,弘願寺在敬亭山動工;四年之後的今天,各地蓮友在專弘彌陀救度的本山聚會一處,可說各位都是諸上善人(註:《觀經》讚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弘願寺第一期工程完成之後,我是第一次來,一看弘願寺就感覺到:哎呀!宏偉、樸實、不花俏。一進到裏邊,覺得氣勢整個都展現出來了。
當然,這要感恩彌陀的加持、各種因緣的推動,更要感恩今天在座的各地蓮友以及不能前來的廣大蓮友!可說大家點點滴滴的捐出是功不唐捐。淨宗法師一直以來都感念各地蓮友的熱心護持,使得弘願寺從無到有,敬亭山從地下湧出了彌陀道場。
因為淨宗法師一直感念在懷,所以長期以來就在思考、規劃,要跟各地蓮友做一次聯誼,表達他內心誠懇的感謝。
謀道不謀食,學佛大悲心
弘願寺這種風格,沒有雕樑畫棟,沒有紅磚綠瓦,可說是樸實無華。但是在樸實無華的背後,卻有踏實的外貌跟內涵。
修行人是安貧樂道,出家人就是專業的修行人。凡是來到寺院的蓮友、信眾,可說是帶髮修行。修行人的基本觀念就是安貧樂道,所謂「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凡是在這裏常住的或是來掛單的,或者是來共修參訪的,都是為法而來。
美國上世紀有一位旅行家,特地去拜訪一位哲學家。當他到哲學家的家裏一看,非常驚訝:這個哲學家除了擺滿書籍的一個房間、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傢俱,更談不上豪華的裝飾。
旅行家就問哲學家:「你的傢俱呢?」
想不到哲學家反問對方說:「那你的呢?」
旅行家回答:「我,我是路過,我是做客,所以並沒有傢俱。」
哲學家說:「我跟你一樣。」
我們在這世間,其實是受業力來輪迴,不過是來做客而已。
所以,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可用則用、能省則省。基本的生活之外,我們可以不必身留餘物。自己的身外之物、多餘的錢財,都把它供養三寶,都把它救濟貧困。
學佛,尤其是學淨土法門,如同我們的祖師善導大師所開示的:「學佛大悲心。」我們是在學彌陀的大悲,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所以,希望我們各地蓮友能夠存著這種安貧樂道、一切為眾的悲心,不留身外之物,一切奉獻眾生,為眾生服務。
淨土法門的特色
我們的法門有我們的特色——各個法門都必有它的特色。沒有它的特色,就不能成為一宗一派。甚至它的特色如果不能廣度眾生,這個特色也未必具有崇高的價值。佛法的目的在於自利利他,在於使人人脫離三界六道輪迴,使人人必定往生極樂,快速成佛。我們淨土法門就具有這樣的特色。阿彌陀佛是主動、平等、沒有條件地來呼喚眾生、救度眾生。任何眾生,只要他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當下就擁有彌陀功德、已蒙彌陀救度。
容易的本身,具足殊勝的內涵。
所以,凡是能夠認同淨土法門的,不管他有學識、沒學識,都可說是大智慧、大福報的人;能夠專修淨土法門,不管他根機高、根機低,都是大善根、大福德的人;如果能夠進一步自信教人信,不管他心量大、心量小,都是大慈悲、大願力之人。自己信佛念佛,就是自行大悲;勸人信佛念佛,就是勸他大悲。
我們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則必生彌陀淨土,必快速圓滿正等正覺,必快速還來娑婆,乃至顯化十方,廣度眾生。這豈不是釋迦的本懷、學佛的目的都在我們這個法門當中一體具備!
這是我們這個法門的特色,非常的殊勝可貴,希望大家能夠珍惜、珍重!
道場需要改進的地方
當然,我們這個道場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我們的來迎殿太小,我們的齋堂不夠大(大是大,但還不夠用),我們的寮房不夠多(想到大家在那裏點蚊香,在那裏揮手趕蚊子,我就心有不安),我們的衛生間不夠格。
當然,現在只是第一期工程。為了能夠接納全國乃至海外的廣大蓮友,淨宗法師以及常住師父都在苦思如何把第二期工程完成,以便將來可以在這裏廣聚大眾,共聞佛法,共修念佛;也可以在這裏開班授課,培訓幹部;更能夠使各地來的出家眾有安身立命、安身辦道的地方。
以師志為志
不過長期以來,淨宗法師太累了,可說是身心憔悴。如果他一個人住在精舍茅蓬,那可說悠游自在;如果是建設道場接納信眾,就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像我這幾天到弘願寺,不論白天晚上,都看到淨宗法師在接待各地蓮友,應付各種事務。
很早之前,我就想到:一個弘法者,他只要踏上第一線,獻身於布教事業,那就沒有他生活的自由了,沒有他的空間,沒有他的時間。他的一切,都奉獻了蓮友,奉給了佛教。
因此,在第一期工程即將完成的時候,我就要求淨宗法師務必暫時放下所有的事務,找一個地方,一方面調養身心,一方面整理有關淨土宗的必要的著作。因為將來如果淨宗法師開班授課、站在第一線,就不太可能有時間和精神去冷靜地思維和著作。
作為一個宗派,必須有它根本的著作。對於我們正依的「淨土三經」,必須有我們註解的著作,乃至淨土宗的概論,必須有這樣的書籍。那麼,目前能夠擔負起這一重任的,還是我們淨宗法師,非他莫屬。如果淨宗法師身體累垮了,或者是沒有時間了,那豈不是一大損失!所以,我就要求淨宗法師快快到一個地方先躲起來,有充足的時間,有充沛的精力,好好去參考祖典,好好去思維法義。這樣,將來弘法人員在各地弘揚淨土法門的時候才有教材。所以,在這之前蓮友們一定會很奇怪,「哎!弘願寺都建起來了,淨宗法師怎麼不見了?」不曉得淨宗法師的苦心孤詣。想想看,我們淨宗法師他的才華還是很少有的!是不是?那麼大家是不是要像瑰寶一樣珍惜他?是不是?(蓮友答:「是。」)那麼,大家就以佛心為心,以師志為志,好不好?(蓮友答:「好。」)
心決定時,淨蓮便生
有一段偈語說:
願生極樂,專稱佛名,心決定時,淨土光中,現起聖像。
例如須達,建設祇園,心決定時,於天空中,現天宮殿。
意思是說:一個願生極樂世界而一生專稱彌陀佛名的人,在他的這種願心決定的時候,極樂淨土之中當下就有他的蓮花,就有他的宮殿,也有他的身像在那裏。所以,法照大師有一首偈說: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還到此間迎。
臺灣的南部台南有一位老居士,大概在二十年前,他做夢夢到觀世音菩薩來帶他到極樂世界看他的宮殿。他一看到他清淨莊嚴的宮殿,立即歡喜無比!觀世音菩薩又向他介紹隔壁的宮殿,原來隔壁的宮殿就是某某寺的跟他很熟悉的某某法師的。某某法師的宮殿就跟他比鄰。他做了這個夢,就非常的感動,因為某某法師那時還在人間(當然,現在他已經往生了)。
可以說,此地發心念佛、發心願生,極樂就有我們的蓮花,就有我們的住處,甚至有我們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在那裏。你說奇妙不奇妙?不可思議啊!這是第一首偈語。
心決定時,現天宮殿
第二首偈語:
例如須達,將造祇園,心決定時,於天空中,現天宮殿。
是說須達長者,也就是「給孤獨長者」,就是我們每天所誦的《阿彌陀經》裏邊的祇園精舍的布施者。他發心要為佛陀建設祇園精舍,好讓佛陀不必到處經受風雨,也讓眾多的比丘能夠安穩地聽佛陀說法,所以他發心建設祇園精舍,也就是給孤獨園。當初他找遍了舍衛國,都沒有滿意的地方,只有祇陀太子的公園最理想、最合適,他就請求太子將這個公園(花園)賣給他。那當然,太子怎麼肯答應?因為太子有的是錢,稀罕的就是優美的風景區。這樣難得的地方,怎麼肯賣給他?所以一口拒絕。可是須達長者不死心,還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太子沒有辦法,為了讓他死心,就跟他提出一個要求,說:「你如果能夠遍地鋪金的話,我就賣給你。」須達長者一聽非常高興,立刻吩咐僕人,將倉庫裏所有的金塊、金片通通搬出來,鋪滿整個祇園。太子一看非常感動,心想:這樣的人能這樣的發心,可見佛陀是個有高勝德行的人。他既然這樣發心,而且我已經答應了,那麼好吧!於是就對長者說:「我們來共同發心。地,你用黃金能鋪得滿,可是有樹的地方你不能鋪,樹還是我的,那樹就由我來布施。」所以叫做「祇樹給孤獨園」。「祇樹」就是祇陀太子的樹。「給孤獨」就是須達長者。因為他常常布施貧窮困苦之人,所以被尊稱為「給孤獨長者」。「祇樹給孤獨園」是這麼來的。
「例如須達,將造祇園」,也就是祇園精舍都還沒有蓋,須達長者只是跟舍利弗尊者在丈量地面,當下舍利弗尊者就很高興地對須達長者說:「當你一開始發心建設祇園精舍,都還沒有動工、只是規劃的時候,你在天界的宮殿當下都已經完成了。」舍利弗尊者就以神通讓須達長者看到他在天上宮殿,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每一層欲界天都有他的宮殿。
須達長者就問舍利弗尊者:「哪一層天最方便學佛、不受五欲之樂所迷?」
舍利弗尊者就說:「那就是第四層天——兜率陀天。」
須達長者就說:「我將來要轉生兜率陀天。」當下其他天的宮殿就消失了,只有兜率陀天的宮殿更加的光輝燦爛。
這就是「例如須達,將造祇園,心決定時,於虛空中,現天宮殿」。
做阿彌陀佛的手足
那我們各位蓮友一方面發心願生極樂,一方面作阿彌陀佛的手足,來護持弘願寺,可以說點點滴滴功不唐捐;所有的功德,都在莊嚴我們極樂世界——當然極樂世界已經圓滿了,可是我們這樣是在莊嚴彌陀度眾。
因此,希望蓮友們今後要更加護持弘願寺,護持淨宗法師!
今天這裏的主角是淨宗法師,我不應該講這麼長、這麼多,現在我們就恭請淨宗法師為大家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