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大意
        
        一、大意:主要、綱要、要旨、中心、目的。
        古德云:「囊括始終,冠戴初後。」
        總體性的舉出重點,顯明目的與方法。
 
二、《阿彌陀經》之大意有三:
        (1)先說依正功德,發起眾生欣慕。
        (2)次示少善不生,唯明持名得生。
        (3)後顯諸佛證誠,勸導眾生信受。
 
(一)先說依正功德,發起眾生欣慕:
        略讚 -- 略明淨土 --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二) 次示少善不生,唯明持名得生:
        《經》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經》云: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法事讚》釋云: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
 
        《往生禮讚》云: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
 
        《般舟讚》云:
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
 
(三) 後顯諸佛證誠,勸導眾生信受:
        《經》云: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觀念法門》釋云:
若不依此證得生者,六方諸佛舒舌,一出口以後,終不還入口,自然壞爛。
 
疑此法,不只疑本願,亦疑佛說;即是疑六方證誠,即是舌爛。
信此法,不只信本願,亦信佛說,即信六方證誠,即信一切佛說,即信一切法,即信一切菩薩,即信一切三寶,此信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