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摘錄)
  2. 善根所成妙臺座:一座彩繪蓮臺
  3. 《阿彌陀經》流通本異同思考
  4.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5.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6. 動容發欣笑: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7. 意味深廣的佛返人間圖
  8. 反彈琵琶說救度:「觀經變相」賞析
  9. 落日見彌陀:古龜茲壁畫殘影
  10.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11. 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12. 盛世遺珍:唐代漆金夾紵阿彌陀佛像
  13. 絕唱《願生偈》古壁耀慈光
  14. 淨土瑰寶:最早的西方三聖像
  15. 悲欣交集見彌陀
  16. 一幅傳世巨作,一片故鄉風月
  17.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曇鸞大師親筆寫經
  18.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19. 同生安樂:龍門西方淨土變相龕
  20. 遊戲見天真:齊白石筆下的「阿彌陀佛」
  21.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鄉說法圖
  22. 選擇念佛——記西千佛洞觀經變
  23. 二河白道圖(京都 光明寺)
  24. 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韋均造西方三聖像
  25.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西方淨土變
  26. 給人歡喜的阿彌陀佛金銅群塑
  27.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28. 大足石刻中的淨土宗藝術
  29. 一時作佛──張茂仁造白石阿彌陀佛像(隋)
  30.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31.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32.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33.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34. 稱名必來迎——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35.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36. 茨城願入寺本尊阿彌陀佛像
  37. 引路菩薩圖
  38. 巍巍獨坐度眾生——記日本高德院阿彌陀佛坐像
  39. 阿彌陀佛接引圖——南宋明州絹本設色佛畫
  40. 阿彌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繪泥塑:麥積山石窟第44窟
  41. 大勢至菩薩像
  42. 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43. 西夏國阿彌陀佛接引圖
  44. 五劫思惟阿彌陀如來像
  45. 莫高窟觀經變相圖
  46. 回顧的阿彌陀佛
  47. 2020,彌陀依舊愛你、愛你!
  48. 淨土,在名號等你
淨土宗
淨土藝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藝術 > 淨土宗藝術
top

淨土宗藝術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摘錄)

       對中世紀的佛教徒而言,禮敬供養幽冥教主地藏菩薩可以往生淨土,進入極樂世界,其中最佳的證據莫過於敦煌莫高窟第17窟(俗稱藏經洞)的《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此幅帛畫原屬伯希和(Paul Eugène Pelliot)舊藏,現歸法國吉美博物館。畫面正如其名,分下半部的「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和上半部的「淨土圖」。

       地藏菩薩梵名為Kṣitigarbha,有「含藏大地」、「地中之藏」之意。在中土與觀音、文殊、普賢齊名,並以「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慈悲誓願聞名,而為救濟地獄受苦眾生的幽冥教主。

五代《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法國吉美博物館藏

 

地藏菩薩的被帽造型

       「地藏」之名,或首見於三世紀中葉的漢譯本《佛說羅摩伽經》,隨著《大方廣十輪經》、《須彌藏經》及《占察善惡業報經》等經典之流傳,強調地藏菩薩「為五濁惡世成熟眾生故,而來至此」,眾生應「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行禮懺之儀,期能除惡業、滅重罪。加上末法思想的流行與三階教徒的鼓吹,地藏信仰最遲於六世紀中葉時便有所發展。其後,譯經大師玄奘於唐永徽二年(651)重譯《大方廣十輪經》為《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更有助於信仰的全面傳播,蓬勃發展,造像數量也與日俱增。同時,又因為地獄觀念日趨成熟並深植人心,地藏菩薩在幽冥世界的救濟功能也隨之逐漸強化。特別是在佛經中提及其多種化身,「作閻羅王身,或作地獄卒身,或作地獄身,為諸眾生種種說法,隨諸眾生顯示三乘。皆悉令住不退轉地」;又如「地藏菩薩作沙門像」,在菩薩裝束形象式微之後,這些形象是為最常見,且正好與早期感應事蹟中救贖者多為僧侶的造型不謀而合。這些形象在在顯示地藏菩薩與幽冥世界的關係匪淺。

《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局部 地藏菩薩著帽與福田衣

 

       《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中,地藏菩薩是主像,頂被俗稱「觀音頂」的帽子,身著福田衣,卻戴有菩薩形象慣有的項飾和手環,舒姿坐於蓮臺,左手持錫杖,上舉於肩;右手捧琉璃珠,置於膝上。此種地藏菩薩形象似乎是敦煌的特色,而「被帽」則為四川地區所共有,幾乎不見於中原。

       「地藏被帽」的造像未見於佛經,而應與道明法師《還魂記》(敦煌文書S.3092 號)有關。據《還魂記》,唐大曆十三年(778)二月八日,二名黃衣使者奉閻羅王之命,引襄州(今湖北襄陽)開元寺僧道明入冥。後經閻羅王查證為誤追,即送返人間。歸返前夕,地藏菩薩於閻王殿現身,告知道明法師,「露頂僧人」並非地藏菩薩應有的外貌,於是囑託道明法師詳記特徵,傳諸於世。

 

地藏菩薩圖中常出現的圖像

       1.六道

       本圖中,地藏主尊於身光兩側各放三道光,代表六道。從右上起,繪有「天道」(佛和善男女各坐於祥雲之上)、「人道」(善男女合十站立)、「畜生道」(牛豬)。從左上起,繪有四臂的「阿修羅道」、處於烈焰的「餓鬼道」以及惡鬼攪動油鍋的「地獄道」。地藏放光於六道,顯示救度。

       「六道圖」應是地藏菩薩與其他圖像並列的最早的組合。在這些造像出現的同時,還有不少靈驗事蹟,紀錄地藏菩薩救濟地獄的亡者。如法藏(643~712)《法華經傳記》卷四,記述文明元年(684)長安王氏因病亡故,於地獄門前,見地藏菩薩教誦「排地獄」偈,解脫惡道之苦。特別是八世紀中葉起,入冥救贖的事蹟層出不窮,說明了地藏菩薩的信仰愈加重要。

圈選處為道明法師與獅子

 

       2.獅子

       主尊前方的供桌兩側,即道明法師與獅子。道明法師著緇衣,合十站立;獅子蹲踞於岩座。獅子是地藏菩薩的脇侍。《還魂記》中還特別說明,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與地藏「同在幽冥救諸苦難」。道明法師和獅子,再度加強地藏菩薩在冥界的重要地位。

       3.十王

       在道明法師與獅子的背後,人物或跪或立,應是地獄十王。根據張總的研究,十王信仰可以遠溯至六世紀上半葉,最晚至唐末五代發展完備,成為地獄十王審判結合預修功德、追薦等之整套往生淨土系統。

       本圖幽暗肅殺的深色背景中,冥王有兩組,五人一列,雙手持笏,各跪坐於地藏菩薩兩旁,但形貌嚴肅,沒有可資區別的特徵。然而圖中卻出現兩位裝束與眾不同的冥王。對照法國國家圖書館藏《佛說閻羅王授記四眾預修生七往生淨土經》可知頭戴冕旒的是閻羅王,而身著武將裝束的應為五道轉輪王。另外兩位站立的童子應該就是經文所說的善惡童子,即冥王的僚屬,是冥界審判的官僚體系之一員。

《佛說閻羅王授記四眾預修生七往生淨土經》頭戴冕旒的閻羅王

 

 

《佛說閻羅王授記四眾預修生七往生淨土經》武將裝束的五道轉輪王

 

地藏菩薩為十王的主尊

       地藏菩薩為地獄十王所共尊,典據即《地藏菩薩本願經》等經;盛唐以後,「地藏菩薩十齋日」廣為流行,使得地藏菩薩被尊為幽冥教主,惠予亡者解脫的利益。有關地藏菩薩為幽冥教主的地位,可從敦煌遺存、相關寫經圖繪去尋蹤覓跡。

       《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殘卷》為經首的扉頁畫。一般說法圖通常以釋迦牟尼佛為主尊,法眷隨侍其側;而此畫則將主尊改繪成地藏菩薩,十王及其僚屬恭侍在側,為聞法諸眾。說法主尊的替換,完美詮譯了地藏菩薩的特殊地位。

十世紀《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殘卷》 大英博物館藏

 

地藏是眾生的最後希望

       除了卷首地藏菩薩說法圖,卷尾最後一景《地獄赦免解脫圖》再度強化地藏菩薩是受苦眾生求出生天的最後希望。畫面城門緊閉,牆如鐵灰色,噴射烈焰惡火。城內一床榻,上有著犢鼻褌的僵直亡者,雙眼圓睜而無神,身被數枚長釘,悲慘至極,無以名狀。城外一女子負枷,向僧人求救。僧人應該就是至地獄救濟亡者的地藏菩薩。

十世紀《地獄赦免解脫圖》(十王經卷局部) 大英博物館藏

 

       另一圖中,僧人形象的地藏菩薩不但手持錫杖,而且身形遠較其他為大,彰顯地藏菩薩的重要性和救贖亡者的功德,寬慰亡者,令得解脫。

 

前往西方彌陀淨土

       但是,地藏菩薩將亡者從地獄拯救出來後,將前往何處呢?答案當然是極樂世界。《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以淨土的五會啟經入讚,念阿彌陀佛,而且經文也說:「若人奉佛造持經,菩薩臨終自往迎,淨國修行圓滿已,當來正覺入金城。」

       同時,該經較為完整的經名是《佛說閻羅王授記四眾逆修生七往生淨土經》,加上「往生淨土」之字眼,這完全符合本幅絹畫的構圖,也就是「淨土圖」置於「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之上的精心安排。

十世紀《地獄赦免解脫圖》(十王經卷的局部) 大英博物館藏

 

       「淨土圖」的豐富程度,可與「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媲美,欄楯平臺自水池中升起,所有聖眾皆坐於其上。主尊阿彌陀佛結跏趺坐於蓮臺,菩薩、弟子與天王等諸聖眾或傾耳聽法,或雙眼注視;伎樂菩薩或彈琵琶,或奏簫管,或持拍板。自水池升起的平臺有三道引橋,似以瑪瑙寶石鋪陳,輝煌而華麗。引橋導向地藏十王圖,尤其是六道的部分,為聯繫上下兩處圖像的重要暗示,也呈現信仰地藏菩薩,能引領亡者往生淨土。

       惡業纏身的亡者如何安然度過十王的審判而不墮無間地獄呢?中世紀的佛教徒有解方,即依《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來累積功德,不論為自己預修,或為亡親追薦,都有利於平安度過審判。將地藏、十王與淨土三者同時繪製於一幅畫之中,表現彼此之間的緊密結合。而整幅絹畫最重要的主尊地藏菩薩,則為地獄救贖的最後機會,讓亡者或者惶惶不安的未亡者終能有所期待,獲得終極解脫。

文 / 王鍾承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