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文库 > 净土宗文集
top

净土宗文集

淨土宗文集

  1. 善导大师的净土教及其周边
  2.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3
  3.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2
  4. 慈云忏主〈净土文〉今诠-1
  5. 五浊增时多疑谤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权示现
  7. 阿弥陀佛的形貌
  8. 《净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国净土宗发展史实
  10. 关於《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
  11. 译经史
  12.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一则
  13. 向死而生的净土法门
  14. 试析《观经疏》「化前序」
  15. 昙鸾道绰树净土宗万世不拔之基
  16. 昙鸾与道绰
  17. 量子力学证实:弥陀净土真存在
  18. 净土泛论
  19. 净土感言
  20. 净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试论道绰时教相应的净土判教理论
  22. 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
  23. 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
  24. 善导念佛思想的基本内涵
  25. 善导教学与宋代净土教──特别以对天台宗的影响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净土教与善导
  27. 中国净土教之时代区分
  28. 论昙鸾的净土思想
  29. 论《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30. 道绰净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
  32. 道绰、善导与唐代净土宗
  33. 净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35. 玄中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净宗二祖道绰和《安乐集》
  37. 「凡入报土」辨正──《安乐集》研学劄记之四
  38. 称名本愿探意——《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三
  39. 「圣道与净土」辨析——《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二
  40. 「约时被机」解读——《安乐集》研学劄记之一
  41. 再读《往生论注》
  42. 昙鸾在净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确立莲宗十三位祖师的过程及其释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黄金纽带
  45. 穿越千年,为师作证
  46. 论善导大师的佛学思想与净土宗的教义特徵
  47. 道绰《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48. 离业力自然入无为自然之捷径
  49. 纯正的净土法门能使十方众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讨
  50. 昙鸾大师
  51. 净土高僧昙鸾法师的风范
  52. 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
  53. 慧远与善导之念佛
  54. 辨析信愿称名求生净土是否为「儜弱怯劣」?
  55. 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的净土学说
  56. 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
  57. 善导净土思想之特色
  58. 净土祖师昙鸾与念佛法门
  59.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60.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後世传承
  61. 日本净土宗简介
  62. 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学以致用」——谈谈教理研究
  64. 善导「要弘二门判」辨析── 要弘二门是伪命题吗?
  65. 自家宝藏 失而复得
  66. 鉴真大师净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与净土宗
  68. 善导大师及其净土思想
  69. 道绰《安乐集》探略
  70. 不测之人与不测之《注》
  71. 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
  72.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

道绰《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许抗生

 

第二届净土会议论文

 

       道绰(562—645),俗姓卫,并州汶水(今山西汶水县)人。十四岁出家,先学《涅盘》,後至汶水石壁山玄中寺,读《昙鸾和尚碑》,自此专信净土思想。着有《安乐集》二卷,系统地阐说了净土学说,成为了净土宗的重要奠基人,宣导净土宗念佛法门,影响很大。正如《续僧传》所说,「自绰宗净业,……西行广流,斯其人矣。」

 

       道绰净土思想的代表作,即是《安乐集》二卷。综观《安乐集》上下两卷,确实它对净土宗思想作了比较系统和详细的阐发,是一部我国历史上净土宗的奠基之作。概括起来说,我认为《安乐集》主要讨论了有关净土思想的这样三方面的重要问题:(一)人们为什麽要敬信西方净土思想;(二)往生西方净土的途经和方法;(三)西方净土是怎样的一个极乐世界。我想只要把以上三个问题回答清楚了,净土宗的基本思想信仰也就阐发清楚了。

 

       对於第一个问题,为什麽要相信西方净土思想呢?道绰在《安乐集》中,从辩析难行道与易行道,自力与他力中给出了回答。他说:「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故,……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可见,佛教中只有两种胜法,可以使人出离生死火宅,得到解脱:其一是靠圣道。即佛的教化或学习佛典来得到解脱,但这一道,「今时唯证」,一是现在已去佛遥远,二是佛教经典理深难解,所以《大集月藏经》中说,亿亿众生修道而未有一人能得解脱。这实是一种难行道;其一是靠净土法门,此道简易,即使众生一生造恶,只要临终专意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这是一种当今世界的易行道,所以说「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为此,道绰又在《安乐集》中对这两道(难行道与易行道)作了具体的比较和分析。首先他对难行道作了分析,认为难行道之所以难行,在於它有五个方面的困难。道绰说:「言难行道者,谓在五浊之世,於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略述有五。

 

       何者?一者外道相善,乱菩提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顾恶人,破他胜德;四者所有人天颠倒善果,坏人梵行;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故曰难行道。」由於去佛遥远,现今已是末法五浊之世,外道乱法、声闻自利、恶人害德,人天颠倒善果坏人梵行,又只有自力没有他力的支持,所有这些五大原因。触目皆是,造成困难重重,使人分辩不出是非对错,领会不了佛教真理,无力出离火宅得到解脱。这确是难行之道。

 

       至於净土一门为什麽是唯一的易行道呢?道绰说:「言易行道者,谓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起心立德,修诸行业,佛愿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者,即是阿毗跋致不退位也。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故名易行道也。」净土一门之所以为易行道,在於它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而得到了佛愿力之住持,即往往生西方净土。

 

       可见,难行道靠的是自力而没有他力的支持。而易行道靠的是他力,即佛的愿力,佛的无边无穷的力量。在这里有一个自力与他力的不同效果。「何者自力?譬如有人怖畏生死,发心出家,修定发通,游四天下,名为自力。何者他力?如有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若从轮王,即便乘空游四天下,即轮王威力,故名他力。众生亦尔,在此起心立行,愿生净土,此是自力;临命终时,阿弥陀如来光台迎接,遂得往生,即为他力。故大经云:十方人天欲生我国者,莫不皆以阿弥陀如来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语後学者,即有他力可乘。不得自局己分,徒在火宅也。」自力力量有限,在末法时代世风混浊的情况下,要靠自力解脱是十分困难的,可说比登天还难。

 

       然而靠阿弥陀如来的无穷愿力(他力),只要临终时口念佛号,阿弥陀如来即来迎接而往生净土,这样往生就成为了十分容易的事了。可见,自力与他力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不要「自局己分」,固执於自力「徒在火宅」,不得往生解脱也。有鉴於此,人们应当敬信净土宗的思想。

 

       对於第二个问题,即往生净土的途径或方法(法门)的问题,也即所谓净土法门的问题。道绰则宣导口念佛号的念佛法门的思想。在道绰以前,提倡净土思想的昙鸾,按照《观无量寿佛经》的教义,主要讲的是「心念」,即心想佛像,而道绰在《安乐集》中提倡的是更为易行的口念阿弥陀佛号,认为只要临终诚信口念佛号,即可得到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往生净土。至於口念佛号,为什麽就能得到往生净土佛国呢?道绰认为,在这里靠的是口念佛号的念力和阿弥陀佛的愿力。

 

       道绰说:「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问曰:『计一切众生念佛之功,亦应一切可知,何因一念之力,能断一切诸障……?』答曰:『依诸部大乘,显念佛三昧功德不可思议也。……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在这里他引大乘经论为证,说明一念之力,即可断除一切烦恼,一切诸障。然而有人会反问说:「云何众生一形还来,或百年,或十年,乃至今日,无恶不造,云何临终遇善知识,一念相续,即得往生?这即是说,众生一生中做了无数恶事,怎麽能临终一念佛即可断除诸障而得往生呢?为此,道绰用了一个比喻说:「譬如千岁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岂可得言暗在室千岁而不去也。是故《遗日摩尼宝经》云:佛告迦叶菩萨,众生虽复数千巨亿万劫,在爱欲中,为罪所覆,若闻佛经,一反念善,罪即消除也。」可见,临终时一念善即可倾倒一生恶业,而得净土解脱的。而人临终诚信一念善,即是发菩提心。

 

       为此,道绰又引《净土论》说:「今言发菩提心者,即是愿作佛心(人人皆有佛性,故人人皆愿作佛——作者 注);愿作佛心者,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今既愿生净土,故先须发菩提心也。」发菩提之心,愿生净土,有了这一愿望,临终口念佛号,除却了一生的烦恼与诸障,最後如何能往生西方净土佛国?这就要靠他力即阿弥陀佛的愿力了。道绰说:「……众生亦尔,在此起心立行,愿生净土,此是自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如来光台迎接,遂得往生,即为他力。故大经云:十方人天欲生我国者,莫不皆以阿弥陀如来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若不如是,四十八愿便徒设。语後学者,既有他力可乘,不得自局己分,徒在火宅也。」可见,往生西方净土,最终靠的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当然强调他力,也不是说不要自力,而是「不得自局己分」,只信自力不信佛力,结果使人常处在生死苦海之中不能往生净土。

 

       对於第三个问题,即西方净土佛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对於这一问题的回答,道绰认识到,人们对它尚有一些误解,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回答。如有人说,既有十方佛国,为何一定要愿生西方呢?对此道绰回答说:「十方佛国,非为不净,」但「虽皆是净,而深浅难知,弥陀净国,乃是净土之初门。」十方净土佛国虽同为净,而有深浅之不同,西方弥陀净土为净土之初门,最易往生,它与秽土末处的婆娑世界最为接近,所以「往生甚便,保不去也」。

 

       除了西方净土易往之外,人们为什麽要往生西方,还在於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创造的世界。道绰引《须弥四域经》说:「天地初开之时,未有日月星辰,……尔时人民多生苦恼,於是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一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娲是。此二菩萨共相筹议,向第七梵天上,取其七宝来至此界,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定其四时春秋冬夏。时二菩萨共相谓言,所以日月星辰二十八宿西行者,一切诸天人民,尽共稽首阿弥陀佛,是以日月星辰皆悉倾心向彼,故西流也。」这是佛教的一种创世说,并引进了中国的伏牺女娲的神话来加以说明之。

 

       既然此界的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皆是阿弥陀佛和菩萨创造的,自然人民要稽首阿弥陀佛,愿生西方净土了。又如「或有人言,所观净境,约就内心,净土融通,心净即是,心外无法,何须西入?」这是从唯心净土的理论出发的疑问,这确是一个佛学的基本理论问题。道绰的回答是:「但法性净土,理处虚融,体无偏局,此乃无生之生,上士堪入」。从诸法性空说,「理处虚融,」净土乃是无土,无有相,但这一真谛只有「上士堪入」。但对於「中下之辈而言,「未能破相,要依信佛因缘,求生净土,虽至彼国,还居相土。……若摄缘从本,即是心外无法。若分二谛明义,净土无妨是心外法也」。从根本真谛上说,净土无土,心外无法,但从俗谛教化而言,净土无妨是心外法,净土是有相的,所以从真俗二谛说两者是并不矛盾的。

 

       至於西方净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极乐世界呢,道绰在《安乐集》中也作了描绘,他用华丽的语言说:「一生彼国(指西方净土佛国——作者注)者,行则金莲捧中,坐则宝座承躯,出则帝释在前,入则梵王从後。一切圣众与我亲朋,阿弥陀佛为我大师。宝树宝林之下,任意翱翔;八德池中,游神濯足。形则身同金色,寿则命与佛齐,学则众门并进。止则二谛虚融。十方济运,则乘大神通;宴安暂时,则坐三空门;游则入八正之路,至则到大涅盘。」西方佛国富丽辉煌,黄金宝贝处处皆是,圣众之间犹如亲朋,人们完全享受着人间世所没有的那种自由平等庶足的生活。这确实是一个美满极乐的世界,「一切众生,但至彼国者,皆证此益,何不思量不速去也」,还有什麽理由留恋污浊的人间世,而不愿死後速去这样的极乐世界呢!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