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净土宗概论》

  1. 第十章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报
  3. 第八章 本愿称名
  4. 第七章 作业行仪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净土宗相承论释
  8. 第三章 净土宗正依经典
  9. 第二章 净土宗教相判释
  10. 第一章 净土宗义概说
  11. 前言.目录

贰、《佛说阿弥陀经》要义

  1. 《阿弥陀经》要义(十六)
  2. 《阿弥陀经》要义(十五)
  3. 《阿弥陀经》要义(十四)
  4. 《阿弥陀经》要义(十三)
  5. 《阿弥陀经》要义(十二)
  6. 《阿弥陀经》要义(十一)
  7. 《阿弥陀经》要义(十)
  8. 《阿弥陀经》要义(九)
  9. 《阿弥陀经》要义(八)
  10. 《阿弥陀经》要义(七)
  11. 《阿弥陀经》要义(六)
  12. 《阿弥陀经》要义(五)
  13. 《阿弥陀经》要义(四)
  14. 《阿弥陀经》要义(三)
  15. 《阿弥陀经》要义(二)
  16. 《阿弥陀经》要义(一)

参、《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三)
  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一)
  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九)
  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六)
  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五)
  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四)
  1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三)
  1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二)
  1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1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
  1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1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八)
  1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1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六)
  1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五)
  2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四)
  2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三)
  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二)
  2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一)
  2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
  2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九)
  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八)
  2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七)
  2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六)
  2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五)
  3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四)
  3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三)
  3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二)
  3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一)
  3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
  3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九)
  3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八)
  3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七)
  3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六)
  3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五)
  4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
  41. 《阿弥陀经讲义》讲义(三)
  4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
  4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一)

肆、《往生论》讲义

  1. 《往生论》研究
  2. 《往生论》要义
  3. 天亲菩萨之教判思想
  4.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伍、《往生论注》讲义  

  1. 再读《往生论注》有感
  2. 《往生论注》玄义略解
  3. 现生不退论
  4. 平生业成论
  5. 佛身佛土论
  6. 凡夫论
  7. 称名论
  8. 易行论
  9. 愿力论
  10. 真实功德之垂救
  11. 一线四点
  12. 净土宗第一奇书
  13. 昙鸾大师之教判思想

陆、其他

  1. 阿弥陀佛的救度(中英对照)
  2. 《观经疏》四重判
  3.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第三篇    正宗分

二、劝念佛往生
(二)证诚劝信

 

【经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稀有之事,
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
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1 甚难稀有    很困难,很少有,一般人所办不到的。

2 娑婆    梵语Saha,译为忍土,忍界等。内有诸烦恼,外有寒暑风雨,经常要忍受其苦的国土,就是这个世界。

3 五浊恶世    五种浊染令现实世界充满烦恼痛苦。

4 劫浊    生当末世,饥馑疾疫刀兵等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

5 见浊    世人知见不正,不奉正道,异说纷纭,莫衷一是。

6 烦恼浊    世人贪於爱欲,瞋怒诤斗,虚诳不已。

7 众生浊    世人每多弊恶,心身不净,不达义理。

8 命浊    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寿命短促。

 

【文科】

       劝信第三,举出诸佛与释尊互相赞叹,近则结束劝信一段,远则为一经之结文。

 

【译解】

       舍利弗啊!像我现在这样称赞诸佛功德不可思议,诸佛也都称赞我功德不可思议,说:「释迦牟尼佛实在是大雄大力!能做大难稀有的事!能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环境中成佛,度化邪见无信、烦恼炽盛、恶业充满、命光短促的众生,为他们宣说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普劝众生称名往生,当生速疾成佛。像这样的事,完全是佛本身的境界,娑婆世界只有释迦一佛能说,十方世界只有我等诸佛能证,一切凡夫人天、圣者阿罗汉乃至十地菩萨等,以他们自己的智慧都不能信解。」

 

       舍利弗啊!应该明白地知道,诸佛所称赞的并非虚伪。确实我在此五浊恶世,所行的是甚难稀有的事:圆满证得佛果,把我自己所得佛果之法──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普遍地传导给五浊恶世的众生,令他们也能像我一样成佛。如此之事,实在是难说、难信,太难太难啊!(然而我毕竟完成了这件大难的事,现在回忆过去,甚觉安慰。)

 

【辩义】

1.不可思议功德

       「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在《阿弥陀经》里共说九次,前七句是释迦和诸佛共同称赞阿弥陀佛,後二句是释迦与诸佛互相称赞。也就是弥陀得七句,释迦与诸佛各得一句;弥陀一佛得释迦、诸佛二称赞,释迦、诸佛各得对方一称赞。弥陀、释迦、诸佛都是不可思议功德,而以弥陀一佛为不可思议功德之主。

 

       什麽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五浊恶世的恶众生,最多一生百年,少到七日一日,十声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愿生彼国,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究竟成佛。这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什麽是释迦不可思议功德?为五浊恶世众生宣说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是释迦不可思议功德。

 

       什麽是诸佛不可思议功德?证诚、劝信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法门,护念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众生,是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释迦、诸佛以赞叹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作为其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来源於阿弥陀佛名号。

 

       此弥陀名号不可思议功德,平等利益五浊凡夫,故说「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五浊凡夫,罪业深重,毫无功德可言,但以信愿持佛名号,尽获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五浊凡夫,教他念佛,等於是在行释迦、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无量寿经》言: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弥陀要解》言: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
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
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
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
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下又曰「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
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

 

2.五浊恶世

       浊是染污不净,恶性不善。

 

       人寿递减之时,种种恶法增盛,总称为劫浊。劫浊中,让众生自己渐渐修行,断尽恶业,以求出离生死,如掷一草茎,欲塞万里流,万难万难!必须仰靠佛力,横超三界,此则唯有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邪见深牢,我执坚固,自身充满众恶,还认为自己一切都好;他人明明无错,也总是看到人家的不是,是见浊。见浊中,让众生自己开智慧眼,明照修行正路,如让盲人明诸色相,万难万难!必须有诸见无法得逞、佛智自然流行的方法,才能出离生死,此则唯有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六根对六尘,贪瞋竞起,覆盖真性,是烦恼浊;烦恼浊中,让众生自己绝灭贪瞋,复本净心,比如以手按波,欲令平静,万难万难!必须有不断烦恼得证涅盘的方法,才能出离生死,此则唯有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身心俱劣,恶性难改,是众生浊;众生浊中,让众生不畏众苦,勇猛精修,如以薄冰,承千斤重石,欲其不碎,万难万难!必须有易行道安乐法门,才能出离生死,此则唯有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寿命短促,不足百年,是命浊;命浊中,让众生长劫相续修行,渐渐累积功德,如欲借石火之照,卒读万卷之经,万难万难!必须有不假历劫苦修、一念顿满万德的方法,才能出离生死,此则唯有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总之,五浊恶世众生,身心内外,全是浊染,起心动念,无非是恶,想要在此浊恶世中,靠自力修行达到净善圆满,出离生死,实不可能。只有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仗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往生极乐,则速得清净,圆满万德。

 

       当知:名号自体,纯净纯善,不被他染,不受他非,而能转染成净,灭恶生善。

 

       善导大师说:「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弥陀要解》说:「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花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3.难事、难说、难信

       这一段短短的经文,释迦与诸佛一连说了五个「难」字,共叹:难事、难说、难信。叹难是为了劝信,普愿众生生难遭、难遇、难逢、难求之想,不要轻易看过,而应当珍重敬信。

 

(1)难事

       释尊在浊世成佛,为浊恶众生说此念佛成佛无上妙法,是难事。因为五浊恶世众生,都是邪见无信,烦恼炽盛,刚强骄慢,性不调柔,难以教化,为说人天善法尚且不易,何况说出离生死;出离法中,为说圣道历劫渐修尚且不易,何况说净土一生顿超;净土法中,为说定散诸行回向尚且不易,何况说一向称名正定之业。而离开此法,又没有任何一个法门可以救度五浊恶世的恶众生。即使众生再怎样邪执不信,也要千方百计令他相信,所以难!

 

(2)难说

       释尊以成佛的身份尚且觉得难说。释尊舌辩无碍,并没有难说之事,但说法贵在对机,因为众生的根机没有成熟,一时不能信受,无法开演,所以难说。为了宣说此念佛成佛法门,释尊用了一生的心血,讲说种种法门来调熟众生的根机,直到这一部《阿弥陀经》的时候,终於成熟了。如同善导大师所说的「种种思量巧方便,选得弥陀弘誓门」,运用种种的思量,讲说种种的法门,都是一种善巧方便,为了引导我们进入阿弥陀佛的弘愿——念佛成佛的法门。释尊一生,说一切经典,是为了说《阿弥陀经》;说一切法门,是为了说念佛法门。如同攻克一个顶级科学难关,先攻克无数小的科技难点,最後一举成功。为五浊恶世众生讲说念佛成佛的法门,是释尊成佛度生的最後攻关战役,前面所有经典、所有法门不过是攻关战的前战。在《阿弥陀经》中,释尊终於无问自说地、大畅本怀地把这个法门和盘宣说出来。

 

(3)难信

       如果一个人生性虚伪,总是说假话骗人,人们就很难相信他说的话;如果一个人生性诚实,从不说假话骗人,人们就很自然相信他说的话。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信佛所说,是最自然的,毫无困难。那为什麽说「难信」呢?因为众生都是心怀执着,心存骄慢,习惯於以自己的观念、思惟,测量佛说,觉得能理解的,才能接受相信,不能理解的就不能相信。但是《阿弥陀经》所说的完全是阿弥陀佛本身不可思议境界,下自普通凡夫,上至等觉菩萨,以自己的智慧都没有办法理解,如果按照一般的思路,先要理解,才能相信,也就不可能了,所以说「难信」。《无量寿经》说「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如果放弃众生的骄慢心态,以一种不思议的心,随顺佛智,完全仰信佛说,佛怎麽说就怎麽信,那也就一点不困难。佛说难信,其意有三:

 

(1)显法门高胜。

(2)折服众生骄慢。

(3)劝众生应当无我仰信。

 

 

4.仰谢佛恩

       正像大战初歇,虽然满怀胜利的喜悦,但少不了酣战过後的疲乏。释尊一生成佛度生的心愿已满,现在也已年迈,就要归入涅盘之都,回忆四十九年、三百余会的说法,讲说无量法门,度脱无量众生,终於把他灭度之後也可以救度一切未来凡夫的法门说出来了,释尊觉得无限安慰,心满意足而又稍显疲乏地对长年随侍的上首弟子舍利弗尊者劝嘱道:「舍利弗啊!当知我於五浊恶世成佛,直到宣说阿弥陀佛的名号、浊恶众生念佛成佛的法门,实在不容易啊!你们要谨记!谨记!」

 

       整部《阿弥陀经》的经文,以释尊所说的四个字「是为甚难!」结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释尊是如何倾其一生成佛的生命,在努力地弘扬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

 

       释尊虽然早已涅盘,《阿弥陀经》的法会早已结束,然而我们却感受到释尊的慈悲心声,余音缭缭,永久绵长,贯未来际,震荡在未来浊恶凡夫的心中。

 

       《阿弥陀经》是一部永远不灭的经典,在千千万万念佛人所称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中,本师释尊正慈悲地向着我们颌首微笑;六方恒河沙诸佛也正借众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声,证诚赞叹着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

 

诚如善导大师所说:

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
大须惭愧!
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
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

 

又说:

行者等,
努力努力,勤而行之,
常怀惭愧,仰谢佛恩。应知!

 

 

5.《弥陀要解》言:

1 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
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
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难。
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
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
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
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
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
故十方诸佛,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
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
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
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汩没,故名为浊。
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
谓贪、瞋、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
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
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为浊。
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
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为浊。
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
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
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
故一声阿弥陀佛,
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
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诸众生,别指五浊恶人。
一切世间,通指四土器世间,九界有情世间也。

 

2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
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
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
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
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逼。
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
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
处众生浊中,决定安於臭秽而不能洞觉,甘於劣弱而不能奋飞。
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
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
熢(péng){火+孛}(bó,烟郁结的样子)宅里,戏论纷然。
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
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难甚,而深嘱我等当知也。

 

(1)五难。

(2)五浊。

(3)五必不能度。

(4)五转。

(5)五决定。

(6)一声阿弥陀佛,乃本师所得无上菩提法。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无上果地法门,泯灭一切差别。最後定论!妙极确极!

 

 

6.《法事赞》言:

愿往生,愿往生。
世尊殷勤告身子,表知诸佛大悲同。
互相赞德心无异,巧应时机各有功。
六方如来皆赞叹,释迦出现甚难逢。
正治五浊时兴盛,无明顽硬似高峰。
劫浊时移身渐小,众生浊恶等蛇龙。
恼浊遍满过尘数,爱憎违顺若岳山。
见浊丛林如棘刺,命浊中夭刹那间。
依正二报同时灭,背正归邪横起怨。
九十五种皆污世,唯佛一道独清闲。
出到菩提心无尽,还来火宅度人天。
众等回心皆愿往,手执香华常供养。

 

(1)此释「舍利弗如我」至「命浊中」以下。

 

(2)经三十余次呼唤舍利弗,赞别明初、中、後三处。

1 佛知凡圣机时悟,即告舍利用心听。

2 释迦如来告身子,即是普告苦众生。

3 世尊殷勤告身子,表知诸佛大悲同。

 

(3)佛世通说九十六种学说,如诸子百家。余皆轮转,虚伪颠倒,故说污世。唯佛解脱。

 

(4)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①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②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③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④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於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⑤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以上合称五种菩提。

 

(5)净土菩提心之殊胜。

《法事赞》言:

愿往生,愿往生。
如来出现於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
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众等回心皆愿往,手执香华常供养。

①此释「得阿耨」至「难信之法」。

②难信之法,即是念佛。

③显释尊出世本怀。种种法门,无过念佛。见前「出世本怀」条。

④以《大经》弥陀本愿,释本经一日七日执持名号。

⑤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破最终疑关。

 

《法事赞》言:

愿往生,愿往生。
世尊说法时将了,殷勤付嘱弥陀名。
五浊增时多疑谤,道俗相嫌不用闻。
见有修行起瞋毒,方便破坏竞生怨。
如此生盲阐提辈,毁灭顿教永沉沦。
超过大地微尘劫,未可得离三涂身。
大众同心皆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缘。
众等回心生净土,手执香华常供养。

(1)此释「舍利弗当知」至「作礼而去」。

(2)阿耨菩提、难信之法,即是「弥陀名」。

(3)殷勤,殷重、恳切。付嘱,叹难之意在付嘱。如《弥陀要解》谓:
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难甚,而深嘱我等当知也。

(4)今见他不信,乃至疑谤破坏,不足怪也。益增信心、庆心、忏悔心、慈愍心。

(5)大众同心皆忏悔者,过去今生皆曾疑谤此难信之法故。又有自破坏及助他破坏。亦自忏悔及助他忏悔。此释「作礼而去」。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