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净土宗概论》

  1. 第十章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报
  3. 第八章 本愿称名
  4. 第七章 作业行仪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净土宗相承论释
  8. 第三章 净土宗正依经典
  9. 第二章 净土宗教相判释
  10. 第一章 净土宗义概说
  11. 前言.目录

贰、《佛说阿弥陀经》要义

  1. 《阿弥陀经》要义(十六)
  2. 《阿弥陀经》要义(十五)
  3. 《阿弥陀经》要义(十四)
  4. 《阿弥陀经》要义(十三)
  5. 《阿弥陀经》要义(十二)
  6. 《阿弥陀经》要义(十一)
  7. 《阿弥陀经》要义(十)
  8. 《阿弥陀经》要义(九)
  9. 《阿弥陀经》要义(八)
  10. 《阿弥陀经》要义(七)
  11. 《阿弥陀经》要义(六)
  12. 《阿弥陀经》要义(五)
  13. 《阿弥陀经》要义(四)
  14. 《阿弥陀经》要义(三)
  15. 《阿弥陀经》要义(二)
  16. 《阿弥陀经》要义(一)

参、《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三)
  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一)
  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九)
  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六)
  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五)
  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四)
  1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三)
  1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二)
  1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1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
  1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1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八)
  1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1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六)
  1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五)
  2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四)
  2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三)
  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二)
  2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一)
  2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
  2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九)
  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八)
  2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七)
  2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六)
  2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五)
  3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四)
  3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三)
  3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二)
  3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一)
  3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
  3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九)
  3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八)
  3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七)
  3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六)
  3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五)
  4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
  41. 《阿弥陀经讲义》讲义(三)
  4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
  4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一)

肆、《往生论》讲义

  1. 《往生论》研究
  2. 《往生论》要义
  3. 天亲菩萨之教判思想
  4.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伍、《往生论注》讲义  

  1. 再读《往生论注》有感
  2. 《往生论注》玄义略解
  3. 现生不退论
  4. 平生业成论
  5. 佛身佛土论
  6. 凡夫论
  7. 称名论
  8. 易行论
  9. 愿力论
  10. 真实功德之垂救
  11. 一线四点
  12. 净土宗第一奇书
  13. 昙鸾大师之教判思想

陆、其他

  1. 阿弥陀佛的救度(中英对照)
  2. 《观经疏》四重判
  3.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第三篇    正宗分

二、劝念佛往生
(二)证诚劝信

2.他证

 

【大意】

       释尊这样自证自劝过後,还不放心,还怕我们有疑虑,接着又进一步举出六方恒河沙诸佛来证明,说:「不仅我一人赞叹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劝你们念佛往生,六方恒河沙诸佛也都像我一样,现在他们各自的国土,出广长舌相,一致赞叹阿弥陀佛,劝众生往生,你们要相信我和诸佛所说,发愿往生啊!」

 

【经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
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本佛与圣众的功德,众生所受利益等的总称。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阿閦鞞    译为无动,唐译为不动。

须弥相    唐译为山幢。

大须弥    唐译为大山。

须弥光    唐译为山光。

妙音    唐译为妙幢。

恒河    河流名,流经印度的北喜马拉雅山与卡拉可尔姆山脉之间,下印度国土五百里,注入孟加拉湾。其流域一带即为恒河平原,是印度文明的中心地。佛教即产生於此。

广长舌相    三十二相之一,舌辩锐利。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本经经名,以下第三项中,有世尊自问自答之解释。

 

【文科】

       前面释尊已自行证诚,以下引用六方诸佛证诚,故本段叫做「六方段」。这里是其中第一,东方诸佛证诚。

 

【译解】

       舍利弗啊!像我现在这样,赞叹阿弥陀佛名号具有不可思议功德,能让称念的人获得必定往生成佛的大利益,东方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等无量诸佛,都各自在自己的国土,也正同时同心,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真语实语地说:我国的众生啊!阿弥陀佛名号具有不可思议功德,释尊赞说:「一切凡夫,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绝无虚妄!你们都应当相信这一部《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辩义】

1.诸佛证诚

       以下六方诸佛证诚,是阿弥陀佛第十七愿──诸佛称扬愿的实现。

 

       在我们这个世界,释尊宣说《阿弥陀经》,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同时六方恒河沙无量诸佛也都在他们各自的国土,宣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劝其本国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作证明。所以,这一部《阿弥陀经》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同宣说、共同赞叹、共同证诚、共同劝信,同心同德,共同宣扬的经典,是十方世界无一例外、普遍流行的法门。佛教经典虽多、法门虽广,没有哪一个法门能够像《阿弥陀经》念佛法门一样,获得诸佛一致的宣扬赞叹、证诚劝信。可知《阿弥陀经》是登峰造极的经典;念佛法门为最高无上的法门。

 

第十七愿:

设我得佛,
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第十七愿成就文: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五会法事赞》言:

1 万行之中为急要,迅速无过净土门;
不但本师金口说,十方诸佛共传证。

2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2.诸佛证诚本为疑惑不信之人

法然上人言:

良以於一佛所说有信、有不信者,故诸佛证诚也。
若於前所说念佛往生法,敬信无疑者,何用证诚?
今此六方诸佛证诚,偏为疑惑不信者也。疑惑之相,其类非一。
外道之辈,於佛教法,都不信之,况於念佛往生法乎?
又佛法中,如小乘人,尚不信有他方佛土,况念佛往生之法乎?
又虽学大乘有信者,而於五逆、十恶、破戒之徒往生,或亦不信。
又疑纵虽善人,如何具缚凡夫,仅以一日七日念佛、一念十念念佛之力,
直离三界秽恶,入净土不退境?
言凡夫往生者,或是诱引之言乎?或是别时意趣乎?
今为如是疑惑不信之人,有此证诚也。
又五逆十恶罪人,自於其身为疑。谓:
「我是十恶五逆罪人,业障年深,设修念佛,如何得生极乐?」
如是自疑,敢不信往生,是故有此证也。
又疑谓:「往生极乐者,当以读诵大乘等种种胜行,
何由称名念佛一行而得往生?」
如是疑故,用此证诚也。
凡夫有疑,本属自然。
既闻证诚,应当生信。

 

 

3.善导大师释诸佛证诚

       《观经疏》言:

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以後,定生彼国者,
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
何以故?
同体大悲故。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即《弥陀经》中说,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
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
次下文云:
「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於五浊,恶时、
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
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即其证也。
又十方佛等,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
即共同心同时,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
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是故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诚其事也。

 

(1)释显《小经》核心要义,言简意赅,容量极大。

(2)一切凡夫:释善男女。等含善恶。以凡为本。

(3)尽此一身:释「若一日……若七日……」。

(4)专修专念:释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5)定生彼国:统以临终佛迎、心不颠倒、随佛往生为修因之果益,即定来迎、定不颠倒、定往生。

(6)本经「六方」、《大经》「十方」,详简不同。

(7)同赞弥陀名号,同劝称名愿生,同证凡夫得生。

(8)一佛一切佛:一佛为释迦,一切佛为十方证诚诸佛。此亲文。又一佛为弥陀,一切佛为释迦及诸佛。此从义。

(9)五浊众生七恶之相。

(10)劝七恶众生称念必生,为释尊所为甚难稀有之事、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11)诸佛无恐畏,而独恐畏众生不信此法。

(12)六同:同心,同时,同赞,同劝,同证,同体大悲。

(13)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护念,皆指「凡夫专念,定得往生」。

(14)不问:不论、不管、无视众生罪福善恶,平等救度。罪福多少:或罪多福少,或罪少福多,或纯罪无福,绝无纯福无罪者,故亦说「一切造罪凡夫」;即观经三福九品。

(15)不问时节久近:不论修业长短,根性勤怠,工夫深浅,但只上尽一形,下至一声,一心专念。

(16)既然此土救拔,不问罪福、时节,岂往生彼国之後反而问此前事?

 

       《观念法门》言:

六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
「若佛在世,若佛灭後,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
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如上六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
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
一出口以後,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
敬白一切往生人等:
若闻此语,即应声悲雨泪,连劫累劫,粉身碎骨,报谢佛恩。
由来称本心,岂敢更有毛发惮之心。
又白诸行人等:
一切罪恶凡夫,尚蒙罪灭,证摄得生;
何况圣人愿生,而不得去也!

 

       证在当世,何论灭後?

(1)显法利益,等及三时。二显佛慈悲,特留念佛。三特为未来增长信心,处此五浊,时在灭後,机是罪凡,余行虽难,念佛即易。

(2)但:显易,显胜,简他。

(3)回心:由闻说阿弥陀佛,回罪向福,回世间向出世,回圣道向净土,回自力向他力。以回愿心,摄至诚心、深心,释经文一心。

(4)由一心不乱,故一形专念;由一形专念,故一心不乱。心行前後,经释互显。

(5)命欲终时以下,结明利益。有二,佛自来迎,即得往生。

(6)自:亲自来迎,显报非化。自动来迎,由大愿故,不请自来。自然,名体一如,感应道交故。

(7)定为凡夫作证,定为灭後凡夫作证,定为灭後造罪凡夫作证,定为灭後一切造罪凡夫作证。虽是凡夫,未免造罪,生在末法,岂独漏我一人!

(8)罪灭得生,与带业往生。一为佛说,一为人师之释。

(9)若疑:罪人念佛恐不得生。是即割诸佛之舌,见其坏烂。

(10)声悲雨泪等者,我等旷劫广行诸罪,不信佛语,坏烂佛舌,今日闻知,何其痛悔!

(11)由来称本心:本心正求:「有何法门,能令我罪人,一行难修之人,今生定得解脱,得免三涂极苦?」虽闻弥陀,一切经中未闻此说,一切法门悉不相类,小心小智,突遇惊惶,岂敢信受。真耶?否耶?何人能为我证明此耶?今闻诸佛作证,岂不正称我意,极快愚心。从今往後,更不敢有一毛发惮怕之心。

(12)举凡摄圣。本为凡夫,兼为圣人。

 

 

4.净土三经皆明专念,为何唯今经有诸佛证诚,《大》《观》二经不见证诚?

       答有二义:

(1)三经念佛一味故,证诚今经,即同证《大》《观》二经。

(2)《大》《观》二经,念佛以外兼说余行,不如今经纯说念佛。诸佛证诚,唯在念佛,不在余行,所以只说在今经。

 

 

5.《弥陀要解》判诸佛证诚以下为流通分

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
既无问自说,谁堪倡募流通?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此经唯佛境界,唯佛佛可与流通耳。
竖,约自力断证,圆收;横,约他力带惑,圆超。
唯佛可流通,明法门之高。
自信教他,代佛传化,仗他力故,同佛大悲,明法门之浅。
至深至浅,不可思议。

 

《大悲经》言:

若能辗转相劝行念佛者,当知此等,悉名行大悲人也。

 

 

6.《弥陀要解》言: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
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
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
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
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下又曰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
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

 

(1)五句略作一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2)弥陀自利利他。

(3)诸佛释迦以阿弥为本,功德虽等,而利在阿弥。

 

 

7.弥陀与诸佛之关系。

       (1)能赞所赞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大阿弥陀经》言:

光明中之极尊也,诸佛中之王也。

 

       (2)能出所出

《无量寿经》言:

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
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

 

《楞伽经》言:

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3)能念所念

《般舟三昧经》言:

三世诸佛,念弥陀三昧,得成正觉。

 

8.《法事赞》言:

愿往生,愿往生。
释迦如来常赞叹,东方恒沙等觉尊。
大悲同化心无二,一佛施功多亦然。
为断凡夫疑见执,皆舒舌相覆三千。
共证七日称名号,又表释迦言说真。
终时正意念弥陀,见佛慈光来照身。
乘此弥陀本愿力,一念之间入宝堂。
宝堂庄严无限极,化佛圣众坐思量。
心性明於百千日,悲智双行法尔常。
我今既到无为处,普愿含灵归此方。
众等倾心皆愿往,手执香华常供养。

(1)同赞弥陀,以化众生,为诸佛大悲。

(2)弥陀一佛为本。

(3)此土明心见性如何能比。

(4)真发菩提心。出到菩提心无尽。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