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净土宗概论》

  1. 第十章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报
  3. 第八章 本愿称名
  4. 第七章 作业行仪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净土宗相承论释
  8. 第三章 净土宗正依经典
  9. 第二章 净土宗教相判释
  10. 第一章 净土宗义概说
  11. 前言.目录

贰、《佛说阿弥陀经》要义

  1. 《阿弥陀经》要义(十六)
  2. 《阿弥陀经》要义(十五)
  3. 《阿弥陀经》要义(十四)
  4. 《阿弥陀经》要义(十三)
  5. 《阿弥陀经》要义(十二)
  6. 《阿弥陀经》要义(十一)
  7. 《阿弥陀经》要义(十)
  8. 《阿弥陀经》要义(九)
  9. 《阿弥陀经》要义(八)
  10. 《阿弥陀经》要义(七)
  11. 《阿弥陀经》要义(六)
  12. 《阿弥陀经》要义(五)
  13. 《阿弥陀经》要义(四)
  14. 《阿弥陀经》要义(三)
  15. 《阿弥陀经》要义(二)
  16. 《阿弥陀经》要义(一)

参、《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三)
  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一)
  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九)
  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六)
  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五)
  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四)
  1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三)
  1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二)
  1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1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
  1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1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八)
  1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1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六)
  1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五)
  2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四)
  2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三)
  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二)
  2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一)
  2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
  2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九)
  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八)
  2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七)
  2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六)
  2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五)
  3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四)
  3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三)
  3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二)
  3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一)
  3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
  3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九)
  3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八)
  3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七)
  3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六)
  3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五)
  4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
  41. 《阿弥陀经讲义》讲义(三)
  4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
  4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一)

肆、《往生论》讲义

  1. 《往生论》研究
  2. 《往生论》要义
  3. 天亲菩萨之教判思想
  4.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伍、《往生论注》讲义  

  1. 再读《往生论注》有感
  2. 《往生论注》玄义略解
  3. 现生不退论
  4. 平生业成论
  5. 佛身佛土论
  6. 凡夫论
  7. 称名论
  8. 易行论
  9. 愿力论
  10. 真实功德之垂救
  11. 一线四点
  12. 净土宗第一奇书
  13. 昙鸾大师之教判思想

陆、其他

  1. 阿弥陀佛的救度(中英对照)
  2. 《观经疏》四重判
  3.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阿弥陀经》要义(七)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
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译解】

       还有,舍利弗啊!彼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都是阿罗汉,数量之多不是用算数可以知道的;菩萨大众之多,也是如此。舍利弗啊!彼佛国土如此高德圣众之庄严,都是彼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自然成就的。

 

       另外,舍利弗啊!众生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自然都是不退转地,必定一生成佛;而且其中现在就有许许多多显现为一生补处菩萨的果位,数量之多无法用算数来说明,只能说是无量无边、又无量无边。

 

【要义】

       十劫所度    紧接着弥陀成佛十劫之後,说圣众无量,悉皆不退,使知:弥陀寿命无量,今才十劫,而蒙此佛无量光寿名号救度、已经往生者,如此之多,而不退成佛如此之易,所以应当追踪前贤,速求往生,称佛名号,蒙佛光照,获佛寿命,得入极乐圣众之数。

 

       声闻与菩萨    极乐圣众,虽然在名称上有声闻、菩萨的不同,但实际上极乐是纯一大乘菩萨境界,并没有真正的声闻。《往生论》说「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那又为什麽要说声闻呢?

 

       一、为显彼佛愿力不可思议。《往生论注》言:

       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二、为引他方声闻求愿往生。声闻畏厌佛道长远,自求灰身灭智,今见极乐声闻,自然入於不退,普皆一生成佛,故能欣欣以求。

 

       三、顺余方俗。根据《无量寿经》,极乐世界虽然有声闻、菩萨、天、人等不同的称呼,但实际上极乐所有人民,智慧、神通、功德,都是一样,平等没有差别,身体长相也都一样,没有差别,自然都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也就是佛的功德法身;智慧之高超、功德之殊胜、形体之微妙,十方世界找不到恰当的名称,而又不能直接称为佛,所以只好顺应他方世界的叫法,也称为天、人、声闻、菩萨等。

 

       四、为成主伴庄严。声闻为佛出家弟子,仪相同佛,念报佛恩,常随佛後,譬如龙动云随。极乐虽无出家在家之别,顺此方俗,为成主伴庄严,不妨多有声闻。

 

       五、为显极乐差即无差,绝对平等之境。平等有二:一、即平等而平等。如说极乐人民悉皆金色。二、即差别而平等。极乐是无为涅盘界故,依正主伴,一一皆是阿弥陀佛体性功德的显现,众鸟原是弥陀变化所作,风树能够应机演畅妙法,声闻、菩萨,一切人民皆同秉彼佛无量光寿。

 

       往生   不退   补处    经文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阿鞞跋致,意为不退转。善导大师《法事赞》说: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此往生、不退、补处,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根机不限。不论凡、圣、善、恶,皆得往生。

 

二、 时间立即。一旦往生,当下立即获致不退转。

 

三、 果证平等。虽在此界,有善恶凡圣之异,一旦往生,则毫无差别,果证全同。

 

四、 超证常伦。若在此土,从凡夫至阿鞞跋致,至一生补处而成佛,甚大久远;然生极乐,则不经诸地,不历时劫,速疾超证。《往生论》言:「速满足功德大宝海」,「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寿经》第二十二愿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往生论注》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於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弥陀要解》言:「下凡众生,於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与观音势至无别」。

 

五、 自然成佛。一旦往生,则毫不费力,不加任何人为造作,自然不退转,自然一生补处,自然成佛。

 

       《无量寿经》言:

「道之自然」、「自然之所牵」、「自致不退转」、「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法事赞》言:

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
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往生礼赞》言:

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般舟赞》言:

念念时中常证悟,十地行愿自然成。

 

       《五会法事赞》言:

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

 

六、 缘佛愿力。所以如此,全因弥陀愿力。《往生论注》言:「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往生与成佛    关於往生与成佛,有三种表述:一、往生定成佛。二、往生速成佛。三、往生即成佛。

       念佛一法,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本来果地法门故,既以果觉往生,必以果觉得证,妄身谢灭,果觉现前,如印坏文成,更无纤隔。然因一土唯一佛故,故从极果下而一位,居於因位之极,称一生补处;一生补处者,即具足佛德、待补佛处之位。又虽内证无量光寿极果,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顺余方俗故,仍称菩萨、声闻、人、天等,不名佛。又因往昔本愿故,自在所化,为众生故,示现普贤行德,因地修相。

 

       成就功德    功德有三:一、国土功德,无苦纯乐;二、本佛功德,无量光寿;三、圣众功德,不退成佛。此三种功德皆由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菩萨时,发四十八愿,历劫修行,於十劫前成佛之时,同时成就。

 

 

       「成就」是愿望已经实现,结果已经达成,法尔如是,既不需要更加功力,也不可能稍有改变。

 

       国土功德既已成就,则彼国现下即是无苦纯乐的清净宝所。反观此娑婆世界,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应当厌苦求乐,厌秽欣净,求愿往生彼国。

 

       本佛功德既已成就,则弥陀圆满具足无量光寿救度众生的大能大力。反观自身,罪障深深,福慧微微,旷劫流转,常没不出,应当舍弃自力,顿归弥陀佛力之救度。

 

       圣众功德既已成就,则一生彼国,自然舍罪恶凡夫之名,入不退成佛之位,应当誓毕此生,不再作阎王眷属,而成为极乐人民。

 

       功德虽说三种,实则一体不分。赞国土功德,说「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即是依正一体;赞本佛功德,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即是主伴一体。依正一体故,国土广大庄严,即是涅盘妙境;主伴一体故,人天声闻菩萨,同证光寿极果。

 

       《无量寿经》说:「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三种功德庄严,收入一句名号,一心称名愿生,西方十万亿程,毕竟不隔於半步;弥陀无量光明,恒常腾辉於舌端;而无量圣众,闻声共邀为胜友,相期聚会於一处。有此大利,释尊反复赞说:「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