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讲演

  1. 2024龙年新春讲话
  2. 皈依开示(2023年11月11日新营)
  3. 庆祝弥陀圣诞暨净嵩法师往生二十周年纪念讲话
  4. 2023中元开示
  5. 剃度开示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2023年8月30日)
  6. 皈依.五戒.剃度开示(2023年7月18日)
  7.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三)
  8. 谈净土宗志工的发心与行持(下)
  9. 谈净土宗志工的发心与行持(上)
  10. 2022中元开示
  11.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2.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3. 为净土宗志工干部讲话
  14. 清明节慎终追远与念佛(2022年清明节开示)
  15. 念佛超度之胜益
  16.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17.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二)
  18.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一)
  19.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必得超绝去
  20.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1.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2.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3. 2021中元念佛超荐法会开示
  24.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5.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6. 2019年弥陀诞开示
  27. 2020中元法会开示
  28. 志工四喻
  29. 人生是苦
  30. 生命无常三根本
  31. 两种深信、触光柔软、感恩欢喜
  32. 剃度开示(2019年7月7日)
  33. 中元节开示(2019)
  34. 剃度开示(2019年5月12日)
  35. 猪年话猪
  36. 剃度开示(2018年7月31日)
  37. 净土宗──往生净土成佛宗
  38. 受戒与持戒
  39. 趋向净土的关键密码
  40. 剃度开示(2018年3月24日)
  41. 二种成佛法
  42. 横超的净土法门
  43. 往生与预知时至
  44. 剃度及皈依开示(2017年9月19日)
  45. 往生极乐的条件(下.问答)
  46. 剃度开示(2017年8月18日)
  47. 往生极乐的条件(中)
  48. 往生极乐的条件(上)
  49.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佛成佛
  50. 四十八愿分类归结
  51. 弥陀愿心的根源
  52. 净土宗的结论──宗旨四句偈
  53. 大慈悲五要点
  54. 慈心法门
  55. 念佛不妄语
  56.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脱离轮回之上
  57. 净土宗的根源
  58. 真正的孝行──托父母於阿弥陀佛
  59. 为何吃素?
  60. 略谈佛教的意义与净土宗之殊胜
  61. 「自省己过,善覆他罪,乐修慈心」
  62. 爱与佛命
  63. 不请之友
  64. 岁末聚餐对僧众的谈话
  65. 学佛的目的
  66. 说爱(二)
  67. 说爱(一)
  68. 念佛名号 学佛爱心
  69. 心平气和 无住生心
  70. 念佛超度 三涂众生
  71. 澳门净土宗学会 赞颂辞
  72. 「以诚感人」的意涵
  73. 第一届净土宗志工研习会勉言
  74. 慧净法师除夕团拜电话致辞
  75. 在心、在缘、在决定
  76. 佛教点灯的意义
  77. 念佛的方法与要领
  78. 念佛成佛的原理
  79. 佛在何处?
  80. 志工服务精神的内涵
  81. 净土行人应具备的根本知见
  82. 慈悲的救度
  83. 念佛生莲
  84. 三涂众生 念佛往生
  85. 信受弥陀救度
  86. 为新戒比丘开示
  87. 归依劝嘱
  88. 念佛的音调与心态
  89. 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
  90. 「澳门弥陀共修会落成法语」略讲
  91. 厌秽欣净 切愿往生
  92. 初机念佛群疑问答
  93. 简介净土宗专纯念佛的道风及心态
  94. 净土法门 理事互含
  95. 初学净土法门应有的认识
  96. 念佛人的「本尊」
  97. 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
  98. 念佛即圆满悲智功德
  99. 〈人有实德,天有奇报〉一文的启发
  100.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1. 如何真正圆满人生的目的
  102. 万行不凭凭念佛(二)
  103. 万行不凭凭念佛(一)
  104.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终直入涅盘城
  105. 弥陀名号 不可思议
  106. 守愚念佛 弥陀住顶
  107. 阿弥陀佛的救度
  108. 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
  109. 念佛方能消宿业
  110.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1. 阿弥陀佛 是何等佛
  112. 以佛为念 以净为归
  113. 念佛众生 摄取不舍
  114. 乘本愿船 登涅盘岸
  115. 净土法门 万法归宗
  116. 世间虚假 唯佛独真
  117. 一心念佛 无疑无杂

法义开示

  1.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三)
  2.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二)
  3.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一)
  4.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
  5.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九)
  6.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八)
  7.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七)
  8.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六)
  9.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五)
  10.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四)
  11.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三)
  12.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二)
  13.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一)
  14.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
  15. 弥陀净土的特色-超
  16. 《观无量寿经》概说(九)
  17. 《观无量寿经》概说(八)
  18. 《观无量寿经》概说(七)
  19. 《观无量寿经》概说(六)
  20. 《观无量寿经》概说(五)
  21. 善导净土教理的核心
  22. 净土宗带三法数
  23. 善导大师〈赞佛偈〉之深广内涵
  24. 善导净土教理特色
  25.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五)
  26.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四)
  27.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三)
  28.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二)
  29.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一)
  30. 《观无量寿经》概说(四)
  31. 《观无量寿经》概说(三)
  32.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
  33. 《观无量寿经》概说(一)
  34.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七)
  35.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六)
  36.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五)
  37.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四)
  38.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三)
  39.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二)
  40.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一)
  41.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
  42.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九)
  43.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八)
  44.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七)
  45.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六)
  46.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五)
  47.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四)
  48.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三)
  49.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二)
  50.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礼开示
  54. 「弥陀三约定」
  55. 为新戒弟子开示
  56. 净土宗「四不」
  57. 《无量寿经》大意(九)
  58. 《无量寿经》大意(八)
  59. 《无量寿经》大意(七)
  60. 《无量寿经》大意(六)
  61. 《无量寿经》大意(五)
  62. 《无量寿经》大意(四)
  63. 《无量寿经》大意(三)
  64. 《无量寿经》大意(二)
  65. 《无量寿经》大意(一)
  66. 《无量寿经》概说(续)
  67. 《无量寿经》概说
  68. 净土宗特色略说
  69. 净土宗宗旨略说
  70. 略说净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礼开示
  72. 自信教人信 担当向前行
  73. 成佛何时、极乐何处、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价值与意义
  75. 略说弥陀名号之义
  76. 为什麽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77. 净土宗是弥陀慈悲救度的法门
  78. 娑婆众生 无不是业
  79. 龙树菩萨往生安乐国
  80. 华光出佛
  81. 弥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场的灵魂
  83. 不问罪福 念佛皆生
  84. 弥陀诞辰念弥陀 (二)
  85. 弥陀诞辰念弥陀(一)
  86. 「名号的功德」与「念佛的利益」
  87. 「《大经》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极乐安身实是精
  89. 大悲传普化 真成报佛恩
  90. 相劝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略讲
  92. 口称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与佛,机法一体
  94. 净土法门的大根大本
  95. 何谓「一心不乱」?
  96. 略谈念佛方式与庄严道场
  97. 极乐无为涅盘界
  98. 如何真正纪念「弥陀圣诞」
  99.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
  100. 为回龙寺常住僧众开示
  101. 净宗宗旨与敦伦尽分
  102.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略讲
  103. 兼具胜易特色的纯正净土宗(问答)
  104. 兼具胜易特色的纯正净土宗(开示)
  105. 净土宗的几个名词略释
  106. 成佛如林的法门
  107. 善导大师-《观经疏》大愿业力与《大经》三誓偈
  108. 善导大师-略说善导大师「赞佛偈」之深广内涵
  109.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五)
  110.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四)
  111.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三)
  112.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二)
  113.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一)
  114.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四)
  115.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三)
  116.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二)
  117.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一)
  118.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四)
  119.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三)
  120.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二)
  121.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说
  123. 龙树菩萨《易行品》- 称名、易行疾至、不退转(二)
  124. 龙树菩萨《易行品》- 称名、易行疾至、不退转(一)
  125.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三)
  126.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二)
  127.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一)

宗风

  1. 宗风学习(七)
  2. 宗风学习(六)
  3. 宗风学习一~五

临终开示

  1. 临终的殷切劝导叮嘱
  2. 娑婆旅程尽,辞别归莲乡
  3. 信顺弥陀救度

访问篇

  1. 辅仁大学宗教系所师生参访慧净法师记
  2. 传承的路_与越南团法师谈话

问答

  1. 为善导寺干部莲友开示(问答)
  2. 他力与因果,有矛盾吗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随缘的念佛?
  4. 如何从自觉愚恶契入弥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莲友问
  6. 於弘愿寺答僧众问

第十八愿善导释

  1. 第十八愿善导释(二十)
  2.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九)
  3.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八)
  4.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七)
  5.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六)
  6.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五)
  7.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四)
  8.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三)
  9.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二)
  10.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一)
  11.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
  12. 第十八愿善导释(九)
  13. 第十八愿善导释(八)
  14. 第十八愿善导释(七)
  15. 第十八愿善导释(六)
  16. 第十八愿善导释(五)
  17. 第十八愿善导释(四)
  18. 第十八愿善导释(三)
  19. 第十八愿善导释(二)
  20. 第十八愿善导释(一)

净土法门的核心

  1. 净土法门的核心(二十)
  2.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九)
  3.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八)
  4.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七)
  5.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六)
  6.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五)
  7.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四)
  8.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三)
  9.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二)
  10.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一)
  11.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
  12. 净土法门的核心(九)
  13. 净土法门的核心(八)
  14. 净土法门的核心(七)
  15. 净土法门的核心(六)
  16. 净土法门的核心(五)
  17. 净土法门的核心(四)
  18. 净土法门的核心(三)
  19. 净土法门的核心(二)
  20. 净土法门的核心(一)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

  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四、忆与念
  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着不能忘
  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二、闭关念佛的苦恼者
  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一、念佛先要认识佛
  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现往东方的佛
  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令众成佛的佛
  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使凡入报的佛
  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报身报土的佛
  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诸佛证诚的佛
  1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临终来迎的佛
  1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亲近增上的佛
  1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身心无碍的佛
  1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息三涂的佛
  1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无碍的佛
  1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唯摄念佛的佛
  1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名号的佛
  1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名体一如的佛
  1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机法一体的佛(下)
  2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机法一体的佛(中)
  2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机法一体的佛(上)
  2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下)
  2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上)
  2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为作大安的佛
  2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阿弥陀佛,是一尊召唤众生的佛
  2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不摈众生的佛
  2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代众受苦的佛
  2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以身为质的佛
  3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3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3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主动救度的佛
  3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狱的佛
  3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救度众生的佛
  3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阿弥陀佛,是一尊为大施主的佛
  3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八)
  3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七)
  4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六)
  4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五)
  4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四)
  4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三)
  4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二)
  4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一)
  4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
  4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九)
  4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八)
  4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七)
  5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六)
  5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五)
  5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
  5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
  5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
  5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一)
  5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 目录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略讲

--1994年9月30日讲於台北木栅
 

 

【目录】

壹、 《地藏经》说念佛度亡

一、 平生念佛利益
二、 临终助念利益
三、 七七日内念佛利益
四、 自己念佛利超七倍
五、 慎勿为亡人杀害造恶
六、 为亡人办斋须知
七、 众生都有罪业
八、 业力能障圣道
九、 众生本业受报
十、 他人念佛灭罪
十一、 自己念佛灭罪

贰、 念佛现世利益

参、 念佛感应事蹟

一、 念佛一声 光十余丈
二、 心念弥陀 身有光明
三、 远信念佛 顶现佛光
四、 《联合报》所载念佛感应三则
五、 弥陀圣号 度九六牛魂
六、 临终念佛 度十余冤魂

 

 

【内文】

        各位家属、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

 

 

壹、 《地藏经》说念佛度亡

        今天要和大家讲述的是〈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

 

        《地藏经》共有十三品,有人分为上下两卷,也有人分上中下三卷。讲义共有两张:第一张是节录自《地藏经》〈利益存亡品第七〉有关念佛度亡的经文,第二张是《地藏经》各品之中有关念佛度亡的经文之辑录。《地藏经》的内容,一方面是介绍地藏王菩萨过去世的修行,以及如何以孝子之心来度父母的经过,另一方面是叙述地狱受苦的种种情形,而最重要的是介绍「念佛度亡」的法门。

 

        在《地藏经》里面,「念佛度亡」可以说是占最重要的一部份,而这部份的经文,我已经把它整理集结在这两张讲义中,大家如果用心看,就可以把握到《地藏经》中「念佛度亡」的全部内容。请大家看第一段文:

 

一、平生念佛利益

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临命终的这一天叫做「临命终日」,临命终就是即将断气尚未断气的时刻,这个时候如果这个临终者可以听到一句佛号,不管他有罪也好、无罪也好,都可以立即离开痛苦的地狱,转而投胎到没有痛苦而且能学佛的境界。

 

        如果对方平时就是修学净土法门的念佛人,本来就已经发愿愿生极乐世界,这种念佛人当然不用等到临终我们帮他助念,在他临终时,阿弥陀佛自然会来迎接他,因为他平常就已经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了。

 

        所以善导大师说: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又说: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一个愿生极乐,专称佛名的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是自然的事,因为如是因,如是果,可是一般没有念佛的人,对於临终这件事就要非常的审慎与重视。

 

 

二、临终助念利益

        临终,是一个人上升或下沈的重要关键,以修习通途法门的人来说,临终的时候如果稍有不慎,恐怕一生的修行就要大打折扣,所以佛教的修行者对临终都很注意,对亡者的处理也很谨慎。

 

        命终会往哪里去呢?可以就三方面来讲:(一)随重业,(二)随习惯,(三)随念头,这就是所谓的「临终三随」。

 

        「随重业」就是这个人一生中最重的业,不论是善是恶,他在命终的时候就自然随那个重业先去受报,就像秤,哪边秤锤重就垂向那一方,这就是「随重业」。

 

        「随习惯」是说一个人在世时没有做特别大的善事,也没有做了特别大的恶事,不过他平常有一种偏强的习惯,这样的话,他命终的时候就会自然随他的偏强习惯性去投胎转世,这就是「随习惯」。

 

        「随念头」就是生时没什麽重的善恶业,也没有固定的习惯,但临终之时特别想念着某种境界,譬如刚好念佛或听着佛号,这样就会去佛的净土而离开六道轮回;或者临终的时候起一念善心,也会依他这一念的善心去受相应的善报,有可能投胎在天界或再生为人。如果临终的时候,对家庭儿女起了很强烈留恋的念头,那有可能再投胎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比如家中正好有狗、猫、猪、鸡、鸭正在生产,而眷属正好断气,因为他一念留恋这个家庭,这样当下就是投胎了,成了这个家庭的守门狗或是家猫,继续守在这个家,猪、鸡、鸭也是同样情况。所以临终的念头可以说非常重要,也很可怕!一念之间,说走就走,说升就升,说堕就堕,天堂地狱,人身畜身,当下决定。

 

        有句话说:「临终一念,胜过百年修行之功。」所以面临死亡,不要惊慌恐惧,不要留恋不舍,应念弥陀,往生极乐世界之後,再来救度家人,同生净土,永远团聚。念佛临终,或临终念佛,佛与圣众,不请自来,接引往生,任何业障,无能障碍。

 

        了解「临终三随」的道理,我们在平生之时,就要以「念佛为重」,养成「念佛习惯」。所有善事功德,乃至所有修行,都不如念佛,因为念佛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微妙之无上功德。所以善导大师说:「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临终一念这麽重要,那应该如何慎重处理临命终人呢?一般来说,如果可以事先沐浴换衣就先沐浴换衣,如果来不及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移动他,随他原来的姿势,然後在旁边为他开示助念。开示有两个重点:第一,让他了解娑婆世界的痛苦无安,要他不要眷恋这个娑婆世界,第二,开示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使他心心念念仰慕极乐世界。然後就一起念佛,这时候佛就会出现,而且因为他有求生极乐世界之心,当下就会蒙受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对临终者的处理是:第一「不要移动他」,第二「开示劝信」,第三「念佛」,这就是「临终三要」。

 

        断气八小时,或十二小时,或二十四小时以内,眷属尽量暂不去处理其他事情,尽量多些人在往生者旁边大声虔诚念佛,阿弥陀佛会以大慈悲心大放光明加佑命终者使他业障消除、善根增长、脱离六道苦海的轮回,往生清净安稳的极乐世界,之後再为他净身穿衣,或者布置佛堂或处理其他事情。

 

        虽然在坐各位看起来都还年轻、健康,不过生死这件事情是老少不定,等到腊月三十再准备就来不及了。

 

        几十年前,在无锡的地方有一位居士,他是一位厨师,专门煮素菜,如果有寺院「打佛七」也会请他去煮素菜。所谓「打佛七」就是寺院利用七天的时间,每天都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位居士并不是有信仰,也不是念佛人,只是因为他会煮素菜的关系,所以有机会住在寺院。有一天他儿子身染重病已无法救治,在临命终时跟他父亲说:「爸爸,我要死了,但我知道我不能去好的地方,你把你的佛给我,我就可以去好的地方。」

 

        父亲:「我不念佛,哪有佛给你?」

        儿子:「有,你的佛很多,你只要说一声,我就好去了。」

        父亲:「如果很多,那随便你要多少拿多少。」

        儿子一听就安然断气了。

 

        之後这位父亲觉得很奇怪,自己明明不念佛,怎麽有佛?而且儿子说他佛很多?他就去请教师父,师父就跟他解释:「你虽然没有念佛,但是寺院有佛七的法会,你常去煮素菜,虽然自己没有亲自参加念佛,但是在旁边都有听到佛号,既然有听到就等於是有念佛了,所以也有大功德。」(此篇原文,编入《念佛感应录一》355页)

 

        这位父亲只是因为在寺院煮素菜,一边煮菜,无心中听进去一句一句的佛号,功德就如此大,何况有心听或者自己称念,那功德更是不可思议!

 

        人的脑海就像仓库,可是世间的仓库有范围的限制,心的仓库却是遍满宇宙,广大无边。佛教有一个名词叫「阿赖耶识」,我们生生世世、长劫以来想的、看的、听的、说的、做的,所有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无论是善是恶,钜细靡遗,就像种籽一样,全部都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因为有听过人家念佛,所以阿赖耶识就有佛号,一般没有学佛的人,可能觉得这句佛号只是一个名称或声音符号而已,会有什麽功德与功能呢?其实这是因为他并不了解这句佛号的功能力用才这麽说。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佛名叫做「万德洪名」,这个「万」字不是数目字的万,而是圆满、无量无边的意思。只要念这六字名号,虽然我们本身没有做善事、行功德,可是自然就拥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微妙的无上功德。所以在《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就赞叹一个专念弥陀佛名的人是「善男子、善女人」。试想:我们在此五浊恶世,心中充满贪瞋痴,每天所想、所追求的都离不开五欲,哪有什麽好念头好行为呢?但是只要念佛,释迦牟尼佛就赞叹我们是善男子、善女人,可见这句佛号就有那样不可思议的功德力用。我们再看以下的文:

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
或悬旛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
乃至念佛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
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
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设福」就是为他做善事功德;「以资前路」就是帮助他的前途。

 

        一个没有学佛,或是在生时没有行善积德的人,在断气以後,先是进入一个黑暗的境地,孤孤单单没有同伴,眼前充满黑暗与恐怖,不知道要往哪里走?将来是好是坏、是苦是乐完全不知。这个时候如果为他设福,自然就有光明照着他要前往的路,帮助他到好的境界。那要怎麽设福呢?

 

        「或悬旛盖,及燃油灯」,什麽是旛盖呢?西方三圣像上面所画的就是盖,放在两边的就是幢旛。「或悬旛盖」,就是挂上宝盖和幢旛,「及燃油灯」就是点灯,「或转读尊经」就是诵经,「或供养佛像」,就是在佛前点灯、或烧香、或水果、或斋菜、或茶水等种种供养,甚至金银珠宝种种财物也是供养。

 

        包括积善事功德,帮他布施,为他做公益事业、救济孤苦贫穷,这都是设福的意思。

 

        「乃至念佛一名一号」,甚至为他念佛,称念佛名,都是在帮他设福,而为他念佛,让他听闻,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虽然有种种造福、功德,但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最为殊胜。《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意思就是说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得生彼国,什麽叫多善根、多福德呢?《阿弥陀经》接下来就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释迦牟尼佛说,如果有人执持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人临终时,佛圣现前迎接;因此,命终当下,就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要为父母眷属做功德,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功德最大、最多、最殊胜。

 

        「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就是要让他听得到或听进脑海中。

 

        「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人生在世,有善多恶少,有恶多善少,有善恶俱多,有善恶俱少,有唯恶无善,但没有人是唯善无恶,除非是阿罗汉。我们凡夫可以说大部分都是恶多善少,如果以所造的恶业来计量他所该感受的果报,是必定要堕入恶道。

 

        「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因为他的家亲眷属为他修「圣因」,所做的可以帮助他离苦得乐、超凡入圣的叫圣因,圣因主要是念佛。

 

        「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这样他所有的罪业就能完全消灭。我们再继续看内文:

 

三、七七日内念佛利益

若能更为身故之後,七七日内,广造众善。
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
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刚刚说的是如何在临终时为眷属累积功德,现在是更进一步说明,如果在亡者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为他做善事功德,这样就「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可以使这个众生永远离开三恶道,三恶道就是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三恶道都是痛苦的,而且苦不堪言。「得生人天」,使他可以出生在人间或是天上,「受胜妙乐」,承受殊胜美妙的快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被我们超度的对方可以得到上述的利益,而为他做功德的眷属也能得到很大的利益。

 

        「七七日内,广造众善」,七七日内如何为他广造众善呢?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内,可以每天早晚依自己的时间为亡者念佛回向,如果要诵经,可以诵《阿弥陀经》,就像读书一样,一句一句念就可以,不必有任何韵调,习惯说闽南语的就用闽南语念,习惯说国语的就用国语念,原则上就是要有信心,要恭敬虔诚。请继续看下文: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
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後,据业受生。
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於诸恶趣等。

 

        「无常大鬼」就是指死亡。人生的死亡,「不期而到」,我们没有跟他相约,他就自然找到我们,什麽时间不知道,说来就来。俗语说「生死无常」,又说:「阎王注定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

 

        「冥冥游神,未知罪福」,「冥冥游神」是指他的灵魂、神识。他的神识命终的当下是黑暗的,所以叫「冥冥」,冥冥游来游去的这条灵魂啊,不知道他将会因罪业去痛苦的地方?还是因有造福功德而能去好的地方?都不知道。七七四十九天对他来讲「如痴如聋」,好像痴人,也像个聋子,蒙蒙胧胧,不知何去何从。

 

        「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如果快速的话,不用经过四十九天,就一定要在阎罗殿一关一关的被审判。

        「审定之後,据业受生」,判决以後,就根据他在世的善恶业去投胎转世。

        「未测之间,千万愁苦」,在审判还没有决定的这期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苦的地方?还是乐的地方?心中恐惧惊慌,千愁万苦。

        「何况堕於诸恶趣等」,何况是已经堕入那种痛苦的地方,就更加是千万愁苦了。再看内文: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
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後,随业受报。
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
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一个人如果生前有念佛,并有愿生极乐世界之心,临终的时候就会看见弥陀现前,直接接引他到极乐世界,不必经过阎罗王的审判;大善的人也是直接上生天上,不用经过阎罗王的审判(如果是大恶就直接堕落地狱了),而那种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大善的人,七七日内中阴身都在那里旁徨、等候,大约到四十九天的时候就会判决而去投胎转世。所以,在他尚未受生的七七日内,「念念之间」,也就是心中无时无刻地在殷切期盼阳世的亲人眷属能为他做功德,救拔他的苦难,这叫「与造福力救拔」。

 

        「过是日後,随业受报」,若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就随他的业去受报了。所以,如果想要为亡者做功德,最好在四十九天内,否则过了四十九天,等他投胎转世了,就会暂时得不到家属亲人为他所做的功德,当然功德都不会白费,以後还是会得到,只是时间可能会很久。

 

        做什麽功德呢?前面有讲过:「或悬旛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乃至念佛。」其中最大的功德就是为他念佛。

 

        「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生前罪业深重的人就堕入地狱,经过千百年无法解脱。

 

        「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如果是犯五无间罪就会堕大地狱,历经千劫、万劫,受无量无边的痛苦。请看以下的文:

 

四、自己念佛利超七倍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
命终之後,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
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见自修,分分己获。

 

        这段文是在说明在世的人的功德。

 

        在世的人为命终者做功德,命终者得多少呢?得七分之一,其余六分都是在世的人得到。所以,要念佛要修行要行善积德,就要趁我们这口气尚存的时候自己去修做。这样「分分己获」,点点滴滴都是自己得到的,不要等到临终了才要让他人来帮自己做功德,这样再大的功德临终者也只得到七分之一而已。再看下文:

 

五、慎勿为亡人杀害造恶

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
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
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
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
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
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有一篇名为「为父母杀生」的典故:有一位金居士,持斋持戒都很虔诚实在,因病而死。死後附身在一个童子身上说:「由於善业浅薄,不能往生净土,现在在阴界;但也很快乐,来来去去都很自由。」有一天,他又再次附身,骂他太太说:「为什麽为我修建坟墓,而杀鸡祭拜?现在已经有人在我身边监视,我已经没那麽自由了。」他就这样骂他太太。

 

        一般没有信仰的人,对往生者是什麽样的做法呢?每天都杀生来祭拜,认为他在世时没有吃素,用素食他会吃不习惯,一定要准备合他口味的才行,所以往往杀鸡、杀鸭来拜他,甚至到出殡那天,还杀得特别多,以尽最後最大的孝敬之心,也以为这样场面比较大、比较有面子,可是,这是因为无知才会这麽做。世间上的许多错误、罪恶、痛苦,都是起源於无知,所以对於这些行为的後果,我们应该要有所了解。

 

        刚死去的亲人,念念都希望阳世眷属为他做功德,让他远离当下的黑暗、惊怖与痛苦,所以在七七四十九天内,都要用素食来祭拜,不可再杀生;甚至阳世眷属在这七七四十九天最好都要吃素念佛。

 

        任何动物,小到一只蚂蚁,牠跟我们一样,也是一条生命,我们爱惜自己的生命,牠也爱惜牠的生命,牠的内心跟我们一样,也有苦乐的感觉,也有眷属的感情,我们杀牠的时候,牠也会恐怖痛苦,牠心中也会怨恨,会想要报复,现在我们杀牠,来世换牠杀我们,就一直会冤冤相报。而且杀生本身就是一种罪业,我们的祖先已经去世了,是去好的地方?还是去不好的地方?都不知道。如果他去了不好的地方,亲眷还杀生来祭拜他,或祭拜任何鬼神,不但对他毫无任何益处,反而更增加他的罪业与痛苦,如果他本应立即去好的地方,也会因为我们杀生祭拜而减少他的善事功德,害他受殃受累,为了辩白,而拖延超生时机。

 

        所以,我们杀生来拜祖先其实是在增加祖先的罪业,只有以素食来敬佛、祭拜祖先,依靠佛的力量来救度祖先,使其往生极乐世界,若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起码也可以离苦得乐,去比较安乐的地方,那样的地方往往也都会有佛菩萨示现,为他们开示说法,在那里也可以修行。再看下文:

 

 

六、为亡人办斋须知

罪业众生,命终之後,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
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於地。
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
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
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
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後,
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为修营斋」,就是「办斋」。如果有请师父来做法会,或请其他莲友来做法会,很多亲朋好友也都会来参加。

 

        「米泔菜叶,不弃於地」,办斋的时候,应该要爱惜福报,可以吃的东西就不要随便丢弃。

 

        「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而且要先供佛,如果有师父的话就要先礼请师父,不能没有供佛,也没有先请师父,自己就先吃,这样就没有恭敬心,功德就比较少了。为什麽呢?因为我们是依靠佛、三宝的力量来超度祖先,所以要对所依赖的对象存着一份恭敬心,如此的至诚恳切,自然阳世的人以及祖先亡者都可以得到利益。请再继续看讲义:

 

 

七、众生都有罪业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这一段是说明娑婆世界众生的罪业。「南阎浮提众生」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举止动念」,「举止」就是身上的行为,「动念」就是心中所起的念头,有形的行为也好、无形的念头也好,「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的起心动念、举止行为都是业、都是罪,为什麽呢?因为凡夫心中都存在着贪欲的心、瞋恨的心、愚痴的心,而且充满着五欲的慾望,所以都是业、都是罪。

 

        何况是表现在身上的杀生、偷盗(赚不应该赚的钱、拿不应该拿的东西、享受超越自己本份的声誉与物质,都属於偷盗)、邪淫(心中起不应该起的淫慾的念头)、妄语(有却说没有、没有却说有,知道说不知道、不知道说知道、说骂人的话、说伤害风化的话、说挑拨离间的话),所以检讨起来,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举止动念的罪业可以说成百上千,没检讨不知道,检讨起来真是可怕。再看下面的文:

 

 

八、业力能障圣道

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後有报,纤毫受之。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业力甚大」,罪业的力量非常巨大。我们讲一句话,以为说出去就没有了,所做的行为,以为做出来好像就不见了,我们的起心动念好像没有人知道,念头过了就过了,以为就没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依然存在。「业」就是行为,行为已经过去了,不过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致使未来会产生一种结果,这就是「业力」。所以这个业力是无形的,我们看不到,可是它永远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之内,而有一种惯性,会使未来产生一种结果的力量,而且这个力量非常大,有多大呢?大到「能敌须弥」,须弥山就是宇宙中最高的山了,而业力之大大到能够摧毁整个须弥山,「能深巨海」,在这个地球上,海的深度比山还高,而业力之大大到能够深透巨海。「能障圣道」,就是会障碍我们离开六道生死轮回,我们要超凡入圣,但是我们的罪业会把我们障住。

 

        「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所以不要以为这个恶事只是小小的坏事而已,没什麽关系,以为这样无罪,其实「死後有报,纤毫受之」,若今生不报,死後必报,一点一滴都有报应,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报应自自然然会找到我们,一定会在我们身上显现这个报应。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即使父子在世时非常恩爱,所谓的「父慈子孝」,有什麽痛苦、需要,都可以互相代劳;可是一旦堕入三恶道的时候,就没办法代替了。为什麽呢?即使在世间是如何的疼爱子女、孝顺父母,可是在受苦的时候,尤其是地狱之苦,痛苦得使人没有心情和爱心去代替他人受苦,只能各管各的,而且因为业力不同,在那样的境界也可能互相不认识了,所以叫做「纵然相逢,无肯代受」。请继续再看下面的文:

 

 

九、众生本业受报

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後,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

 

        「造恶众生」,就是指娑婆世界的凡夫,我们人生在世都是恶多善少,所以称「造恶众生」,这样的众生断气後,如果在四十九天以内没有人帮他做功德回向来救拔他的苦难,而他在世时又没有善因,那会怎麽样呢?这样的人就会随着他在世时所做的恶业而感得的果报去受地狱报应。接下来:

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
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
何况本造恶者。

 

        这一段文的意思是说,即使在世时是善人,临终的时候也往往会有百千各种境界的恶道鬼神,幻化成过去的父母、眷属要来接引亡者,使这亡者跟随他们,一样堕入恶道。善人都会如此了更何况是造恶的恶人。

 

        所以,为临终者开示的时候要提醒他:如果看到他的父母、亲人、朋友,甚至任何神明或天仙天女,出现要来接他一起走,千万不能跟他们去,而要专一念佛,只可以跟阿弥陀佛去,不能说那是我的父母,我要和父母在一起,所以就跟他们走,这样就会堕落。因为恶道的鬼神,他就是希望很多人跟他做伴,他要寻找、增加他的眷属,我们如果跟他去就变成他的眷属了。再看下文:

 

十、他人念佛灭罪

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
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
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一个临命终的人,他的神识很黑暗,什麽都不知道,是善是恶也没办法分辨,甚至「眼耳更无见闻」,眼睛看不到了,耳朵也听不到了,因为感官已经死了,所以这个时候「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所谓大供养就是「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不过还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他助念是最大的供养、最大的功德、最大的善缘。

 

        助念的时候就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好,先不要诵经、持咒或念其他菩萨的名号,因为如果要念菩萨的名号那不如念佛啊!而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所谓「十方三世一切佛,阿弥陀佛为第一」,我们念这位佛中第一的阿弥陀佛功德最殊胜。如果要诵经,可以等到助念八小时、十二小时或是二十四小时之後再诵经,而诵经也是诵《阿弥陀经》就好,因为《阿弥陀经》是佛在宣说阿弥陀佛所建设的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

 

        所以在临终时或断气後,眷属第一重要的就是助念──在他身边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这样的善缘可以使亡者远离三恶道,如果有鬼神要来接引他堕入恶道,一听到亡者身边有人念佛,他就立刻消失了。为什麽呢?因为,不管善人也好、恶人也好、男人也好、女人也好、老人也好、小孩也好……,不管是谁,只要念这句佛号,他身上就有佛的光明,佛的光明就会散发出来,鬼神见到佛光就会立刻离开,不敢停留在那里。这一部分,等一下还会再提到。接下来:

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
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
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不论何人,临终之时,能够听到一句佛号,当下就能「除五无间杀害之罪」,「五无间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是世间和出世间最重的罪。如果是小小的恶业应堕其他恶道的,也可以立即脱离那个恶道。接下来:

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佛;
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

 

        所以,临终之人,眷属大众为他念佛是最好的,福善最多,功德也最大,如果他的眷属很少,甚至没有眷属,也没关系,最起码有一个人在他耳边大声的念佛,这个临终的人也能除「五无间罪」,其他的报应也会消灭。请再看下文:

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
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渐消灭。

 

        「五无间罪」虽然非常、非常地重,重到要遭受亿劫的报应,甚至经过亿劫都还没办法偿还,可是因为在他临终的时候,人家为他念佛,所以他的罪业也会渐渐消灭。我们再看下文:

 

 

十一、自己念佛灭罪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别人代为念佛回向的功德尚且这麽大,更何况是自己念佛,功德更是不可思议,自然会得无量福,灭无量罪,所以有一句话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请再看下文:

但念佛名,功德无量;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只要专念弥陀佛名,功德不可思议,在他生前与死後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利益,永远不会堕入恶道。所以念佛就是大修行,能获得往生成佛的大利。

 

        讲义的部分,我们就讲到这里。

 

 

贰、念佛现世利益

        刚刚为大家讲说的是《地藏经》中念佛度亡殊胜功德的经文,一般没有信仰或是学习佛法不深的,有人会以为念佛是度亡才用的,如果不是助念或超荐的场合就不能念佛,以为念了就不吉祥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经文说:

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也。

 

        又说: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又说:

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本来是让我们礼敬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只要我们念佛,祂们就好像是我们的亲友一样,随时随地在身边保护着我们。一个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就派遣二十五菩萨来保护这个人,使恶鬼恶神都不能接近来害他,所以念佛是最吉祥的。念佛可以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得到吉祥、平安,可以消灾免难,使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参、念佛感应事蹟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几则念佛感应事蹟。请大家先看「光亮看得见」这一张,由文章中的几则故事,就可以证明刚才我所说的,不论何人,只要念佛,就有佛的光明围绕,佛的光明是非常灿烂的,虽然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但是鬼神都看得到,不过在某种机缘之下我们的肉眼也看得到。

 

一、念佛一声    光十余丈

        第一篇〈念佛一声,光十余丈〉,这一篇出自蕅益大师〈劝念佛序〉。这一篇的大意是说:明末清初的时候,桐城有两个好朋友结伴到外地做客,但是很不幸的,其中一位在他乡去世了,因为离家乡很远,遗体要送回来不方便,所以他的同伴很伤心地就将他就地埋葬了,之後他就将这位好朋友所遗留下来的金钱、细软带回去还他太太。可是亡者的太太却起了疑心,认为他谋财害命,被这样的冤枉感到很伤心,外地他乡,那麽真心的为她先生处理後事,非但没有得到感恩,竟然还被怀疑是谋财害命,所以他就来到这个朋友的墓前拜祭哭诉,非常的难过。这时,朋友的灵魂出现来跟他讲话,就像在世时的模样一般,鬼魂说要跟他一起回故乡,亲自跟他的太太说明。

 

        鬼魂不是一般肉眼都看得到的,但是有少数的人他们可以看得到,或者跟他有缘的,也会看得到,像这两位是朋友,所以他就看得到,而且可以互相对话。不过,我们人沟通才必需用嘴巴出声,用耳朵听,但是和鬼神的对话不用开口,是起心动念,就彼此知道了,是心跟心在交流。

 

        在回乡的路上,他遇到危险的事,就偶然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佛号一念出口,鬼魂被惊吓,大声叫:「咦!你怎麽放光吓我?」他听到後,就再念几句试试看,结果这个鬼魂又说:「你只要念佛,胸前每次就会放射出五色的光明,有十几丈远,使我心目昏眩,不能再靠近你,你乾脆回家叫我太太来,我会为你做证,替你洗刷冤情。」这人恍然大悟,没有再回家,也不想澄清误会了,去哪里呢?出家修行去了。

 

        有过这种亲身体验的人,他如果出家修行都比别人更精进用功,所以他这个朋友後来也成为一位高僧。(此篇原文,编入《念佛感应录一》77页)

 

        真令人赞叹,才一念佛,便放光明,可知「念佛心即是佛」。可惜这个鬼魂不曾种善根,不曾闻佛名,才会惊怕,否则,仗此良缘,岂不当下往生净土。

 

 

二、心念弥陀    身有光明

        第二篇:〈心念弥陀,身有光明〉,这一篇也是从《竹窗随笔》所节录出来的,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末年的一位高僧叫「莲池大师」,他在还没出家前就学佛,而且学问非常渊博,尤其也是一位孝子,深受当地人的恭敬,这一则事蹟是他的亲身经历。

 

        莲池大师还没出家前,他家隔壁有一位老婆婆去世了,灵魂附在家人身上,很详细地谈起平生事情,以及阴府的报应,家人都围绕听闻。当中有人忽然在心中专心默念佛号,他念佛的时候,那个鬼魂就说:「某某人啊,你这样将来不怕不能成佛」,这人就反过来问他:「为什麽你这样赞叹我呢?」鬼魂回答:「因为你心中在念阿弥陀佛。」这个人再问:「我默念阿弥陀佛你怎麽知道呢?」鬼魂回答:「见你身上有光明啊。」

 

        莲池大师就说:「这一位乡下人,一字不识,只是忽然短暂的在心中专心念佛,都会让鬼魂如此恭敬,何况是修行很久的人呢!可见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此篇原文,编入《念佛感应录一》76页)

 

        由此可知,我们只要念佛,身上就会有光明,否则怎麽在鬼魂身边围绕那麽多人,都没有其他人被赞叹,却只赞叹那位念佛的人。所以,如果平常走到黑暗的地方,或者开车、坐车,只要念佛自然就会消灾免难。

 

 

三、远信念佛    顶现佛光

        第三篇,〈远信念佛,顶现佛光〉,这是从《可许则许》一书节录出来的,这本书的作者是陈海量居士。陈海量居士是民国时代的人,他从小就生长在佛化家庭,陈海量居士说:

 

        当我二十九岁(一九三七)的时候,和我的妻子远信住在赤城山,这时远信是二十五岁。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间的当儿,沿路专心在念佛。这时太阳刚上山,晨曦遍地,她偶然看看她自己的影子,发现顶上有一圈圆形的光,周围和肩相齐,其大小约有直径二尺光景。它发出灿烂的光辉,有不可形容的美妙,和佛像背上的圆光相似。她心里觉得奇怪,还是继续一面走一面念佛,并且时时看她的影子,这个圆光依旧焕发着,她知道这是念佛所得的现象。於是,她试试看,停止念佛而念世间的杂事,同时再看看影子,圆光就没有了。因此就可知道,念佛最能发挥我们本有的光明,消除业障的黑暗。(此篇原文,编入《念佛感应录一》75页)

 

        远信头顶上的光明就是念佛所产生的,如果没有念佛就没有光明了。不过,不只是她念佛有这种光明,也不是只有在早上念佛才有光明,不是的。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中,任何地方、任何人念佛都会有光明,只是大部分的人肉眼看不到罢了。而且平常也不易看到,但在清晨,尤其山林之间,太阳正要升起时,自然就会有那种像彩虹一般彩色的光明出现。念佛放光的事蹟其实也很多,虽然我们或许看不到,但藉由这些事蹟,我们就要相信:任何人只要念佛身上就会有光明。

 

 

四、《联合报》所载念佛感应三则

        接下来的几篇,都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一般念佛感应事蹟都是出自佛教界所出版的书较多,很难得在报章杂志上看到,因为报纸如果刊登佛教的感应事蹟,会让他人误以为这家报社在为佛教宣传。不过以下这几件事蹟都是摘录自《联合报》,也就是说这些事蹟都是确实的,已成为地方上的新闻了。

 

        第一则是1991年12月5日《联合报》的社会新闻:〈陈洝田闭目念佛逃一劫〉。这一件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大意是说,陈洝田有一天跟一位当卡车司机的朋友相遇,这位开卡车的朋友正要去试车,就邀陈洝田一起去,陈洝田就跟他并肩而坐。在试车当中,他的朋友突然大喊了一声:「啊!没有煞车!」这位陈洝田可能也有学佛,有专修、没专修不得而知,他当下听到车子没有煞车时,就赶紧闭上眼睛专心念佛,有没有念出声不知道,不过就是专心念佛。那台卡车很快就坠入山谷,司机当场死亡,後来他被人从车中拉出来,对於车子是如何冲入山谷,撞到什麽地方,他都不知道,只记得在紧急的当下,他马上闭着眼睛专心念佛。如果不是念佛,整台车冲下山崖,没死也剩半条命,但是因为念佛的关系,他不仅逃过一劫,而且只有轻微的皮肤擦伤而已。

 

        生命比任何金银财宝更宝贵,念佛等於救了他的生命,也不用躺在医院花大笔钱受苦,因此念佛可以说既不费精神,也不费时间、金钱,却能够保护平安、保护生命。

 

        第二则是1992年11月3日的《联合报》,这一篇的大意是:有一对父母亲,刚好假日,正逢秋末,郊外景色正好,他们就带着他们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到阳明山赏景。父母两人在一边闲聊,两个小孩在另一边玩耍,突然间父亲看到一辆没人驾驶的大卡车,可能是刹车松动了,轮子失控地冲向他的一儿一女,他大叫一声「阿弥陀佛!」此时卡车已从孩子身上驶过,慢慢停了下来。父母飞奔过去,扶起一蹲一趴的孩子,说也奇蹟,两个孩子毫发未伤,只是吓得脸色惨白。

 

        可见是这句佛号的力量,使得他两个孩子得以消灾免难,救回生命。

 

        第三则是1993年7月29日的《联合报》,故事的主人翁是在南部的高雄。这一篇的大意是说,有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发生车祸,在医院昏迷了好几天,在她住院时,她妈妈一直在她身边念佛照顾她,後来这个三岁的女儿醒了,她醒来的的第一句话是「妈妈!阿弥陀佛!」她妈妈觉得很奇怪。就问:「妹妹,你说什麽?」她女儿绽然一笑,重复一次:「阿弥陀佛!」这是她入院以来说的第一句话。

 

        说起来真是奇怪,只是个三岁小孩而已,从来也没听过她念佛,甚至也没教过她念阿弥陀佛,她怎麽会在昏迷多日後醒来第一句会念阿弥陀佛呢?事後才知道,原来是在她昏迷的期间,梦中有一位白衣姐姐来为她治疗。

 

        这个小女孩伤口复原得很快,痊癒後,有一天经过左营的春秋阁,看到潭中持净瓶的观音雕像,女儿指着她说:「就是她,在我梦中的白衣姐姐。」

 

        可见她梦中的白衣姐姐就是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来治她的伤,而且教她要念阿弥陀佛。

 

        佛教的「西方三圣」就是指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在阿弥陀佛的左边,帮助阿弥陀佛劝化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观世音菩萨祂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人人都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因为观世音菩萨也是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所以祂头上都顶戴着一尊佛,这尊佛就是阿弥陀佛,意思是二六时中时时不忘佛恩。所以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闻声救苦的目的就是希望众生都念佛,让祂的老师、祂的师父──阿弥陀佛救度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如果了解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精神,就应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求生极乐世界,这样才能达到观世音菩萨的愿望。

 

 

五、弥陀圣号    度九六牛魂

        另外这篇〈弥陀圣号,度九六牛魂〉,出自《皆大欢喜》第一集。这一篇比较长,这一则的故事实在是个很大的奇蹟,就是说有九十六头牛往生极乐世界,很不可思议,这个事蹟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二月所发生的事情,地点在中国大陆的四川省:

 

        四川南部刘净密居士家的女佣聂嫂,自出嫁後,常被鬼怪作弄,每年必定发作数次,苦不可言。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二月,帮佣於刘家,忽然生大病,全身起红疤,痛痒万分,心中麻痒想要寻死。於是就要外出寻河投水自杀,被大众拦阻,好像疯狂的样子,大唱杀牛之惨歌,声音清脆成韵,喧闹不休。

 

        刘净密居士前往询问何故?答云:「老爷宽宏大量,我不是聂氏,是她远世以前在万县为屠夫时所杀的牛。现在来此向她索取性命的,有九十六头。」

 

        刘净密告诉牠们说:「你们真是大糊涂,实在是由於你们先杀她,然後变成牛而被她杀。否则,她为何这麽巧只杀你们九十六命呢?现在忘记你们先杀过她,只记得她曾杀你们,如此辗转寻仇,名曰苦轮。永远相杀不休,究竟有何好处呢?」

 

        牛曰:「若是这样,我们实在错了。但我们脖子下,血还淋漓,痛苦尚未停止,由此痛苦而想到来源,生起报复之想。」

 

        刘净密说:「这个不难化解。」即命仆人取茶水半杯,持诵甘露咒三遍,叫她喝下去,她的手无法弯曲,说:「牛的蹄足怎麽能拿着杯子呢?」於是叫仆人为她灌下去。

 

        才喝下去,高兴地说:「真是好神妙之水。」

        抚摸她的喉咙说:「已经痊癒了!」

        又抚摸她的手说:「蹄已经脱离了!」

        再抚摸她的头说:「角已经没有了!」

        庆幸之余,向着虚空说:「告诉你们,如再叫我牛王菩萨,将不容你了!」

 

        刘净密接着为说无明轮回时痛苦的情况,又赞叹彼极乐世界的安稳快乐,永免苦轮。并问牠们说:「你们愿往生吗?」

 

        回答说:「既然如你所说,为何不愿意呢!但我们罪障深重,怎麽能去呢?」

 

        刘净密说:「你们能发愿念佛,欣喜羡慕彼极乐世界,我当为汝等请阿弥陀佛前来接引你们,好吗?」

 

        回答说:「很好!很好!但我们长久处於饥饿,愿赐一些食物。」刘净密就答应牠们,即以洁净的杯子盛装清水及饭,诵变食咒七遍,洒在竹林中。没隔多久说:「我们吃得很饱满」,而欢喜致谢。

 

        刘净密随即於後窗空地,燃香烛,恭请阿弥陀佛,再为念往生咒、《心经》、大悲咒、及佛菩萨名号。

 

        她说:「你们快看,阿弥陀佛一请即到,高立於窗外,金身丈六,诸位快快收拾,随佛去也!」

 

        此时刘妻汪志西在室内,问说:「你们见到净土吗?」答曰:「见!」问说:「什麽样子?」即详细地说明其所见到的景象,皆符合於净土经典。

 

        牠们临走时至诚的感谢,说:「此番盛意,令我们多世的沈冤,一朝冰释,我们扰乱她多年,使她常常受苦。如今仰仗阿弥陀佛来迎接,往生西方净土;聂氏她这个人,还希望您慈悲,劝她念佛,同生西方。他日老爷太太往生西方净土时,我们一定随佛来迎接,并将今日念佛功德,奉还自受。」说完後就寂静下来了。

 

        不久之後,聂氏醒过来,问她,她说:「我如同在睡梦中到了城里,走到西街,看见群牛以凶恶的态度朝向我,群牛的脖子下流着血,尤为可怕。正在紧张害怕之间,听到老爷的声音,境界忽然改变,平坦的地面及茂盛的树林,清新雅致适合游玩,忽然闻到饭香逾於平常,群牛吃饭於树林中,跳舞欢乐。其他的就不太明了了。」

 

        从此以後,再也没有鬼祟,而聂氏也长年吃素了。

 

        刘净密於民国二十三(1934)年春天,在西康出家,法名慧定,这是出家之前所记载的。(此篇原文,编入《念佛感应录一》368页)

 

 

六、临终念佛    度十余冤魂

        下面这一则大约是三四十年前,发生在台湾新竹青草湖灵隐寺超度十多位鬼魂的事蹟〈临终念佛,度十余冤魂〉:

 

        普吉尼师,台湾人。在家时喜欢恶口骂人,与大众结恶缘。後来,在新竹青草湖灵隐寺出家为尼,有一天忽然双目失明。

 

        七十多岁,又患病,全身肿胀,前往无上禅师闭关的金刚洞,哭诉请求说:「我将要死了,请师父您救我脱离苦海。」

 

        无上禅师回到寺院,看到她的寮房,屎尿肮脏,臭不堪闻。普吉尼师日夜时常哀泣呼号,说她被十余人殴打,并且呼叫出冤魂的姓名。

 

        她俗家的弟媳妇来探病,无上禅师问:「你大嫂所叫的姓名,你认识吗?」答:「知道!都是被大嫂年轻时害死的人。」难怪那些冤魂,殴打她而使其全身肿胀,皮破血流了!

 

        无上禅师於是为她打扫一间空房,床中凿开一个洞,下面放置一个桶子,可大小便。

 

        普吉尼师仍哀泣呼号如前,并将头面钻入洞下的便桶。无上禅师便善巧开示说:「你要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才可离苦得乐。」普吉尼师回答:「眼前一片黑暗,我不会念。」

 

        禅师说:「你跟随我念。」

 

        大约念了一小时左右,忽然出现笑容说:「现前已一片光明,那十几个冤魂,还站在那个地方笑呢!」

 

        那十几个冤魂,马上附在普吉尼师的身体,借其口说:「感谢师父您的慈悲,一个罪大恶极的盲老人,竟然度了我们十余人出苦。」

 

        禅师说:「冤可解不可结,你们也应该随着念阿弥陀佛,带业往生,才能脱离生死大苦。」并嘱咐普吉尼师再虔诚地跟随他念佛。

 

        又念了一个多小时,普吉尼师说:「现已满天光明,云端上有白衣圣众,接引我们去西方极乐世界。」接着合掌向天空微笑,安详而往生。全身的肿胀尿血,随即消失转为清净,毫无臭气。(此篇原文,编入《念佛感应录一》365页)

 

        以上这段事蹟是记录在《念佛感应见闻记》中,原篇名是「知识开导,盲者生西」。大约是二十几年前由台中莲社所出版的,这本书的发行量可以说佛教的书籍当中印行最多的,书中记录得比较详细,我们这里是简要摘录。

 

        这位尼师如果不念佛,一定会死得很痛苦,而且会堕入地狱,为什麽?因为她杀害了十几个人,但是因为她过去世有种善根,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才能得到善知识来为她开示,引导她念佛。如果她宿世没有善根,不可能说一生都做恶,又害人、又恶口,结果临终时她和被她所杀死的十几个冤魂都一起往生极乐世界。

 

        由这几则感应事蹟便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论自己他人、存者亡者都有莫大利益,能救自己他人的生命,能度怨亲债主的灵魂。

 

        所以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内,每天早晚,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回向给祖先。若要诵经,就诵《阿弥陀经》便可,只要我们会看报纸、看小说就会诵经,只要像学生念课文一样去念就可以,只要虔诚恭敬,就能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如果祖先已经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在这里为他念佛诵经,这种孝心他一定会知道;如果还没往生,也希望这段期间,家亲眷属以念佛的功德来回向给他。

 

        在家念佛,佛光普照全家;家里的人念佛,出外的人就平安;在世的人念佛,去世的人得到超度;长辈常念佛,子孙蒙庇荫,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