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宝犹如暗室的明灯,歧途的指南,苦海的慈航,火宅的甘霖,贫者的宝物,病者的良药。皈依三宝:如囚出狱,如子归家,如迷趋觉,如苦得乐,如堕反升。
-
学佛首先要「皈依」,但是皈依不是目的,皈依只是初步、基础,皈依的究竟目标是要成佛,如果学佛或皈依的目标不是成佛,那麽他就不是真正的学佛,也不是真正的皈依。
念佛也是如此,如果念佛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佛,那他就不是真正的念佛。
-
皈依是真正信佛学佛的开始,是学佛的第一课,也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信佛学佛乃至成佛,要从三皈依开始。三皈依也是学佛成佛的基础,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若无地基,五层十层乃至百层高楼不可能稳固;若无三皈依,要脱离三界六道轮回乃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可见皈依三宝的重要。
-
凡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者,即是真皈依、大皈依、无上皈依。
-
净土宗之本尊乃西方愿王阿弥陀佛,其佛格为报身报佛,是酬报因位之愿行而万德圆满之佛。虽谓报身佛,实则三身(法、报、应)圆具於一身之高妙报身佛。
-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祂发愿要救度每一位众生,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特色是:
(一)主动而来,不必我们请求拜托。阿弥陀佛在无量劫之前,就主动为十方众生发愿,建设极乐世界,修行完成救度十方世界众生的功德。祂当时为我们发愿,我们并不知道,当我们轮回在地狱或是饿鬼、畜牲道时,我们都不知道阿弥陀佛已经在为我们发愿修行了。
(二)平等无差别:不分出家人、在家人,不分有修行的人、没修行的人,不分善人、恶人,阿弥陀佛的救度都没有差别。佛心冤亲平等,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哪有分别说你是高僧我就救你,你是一位下劣根机,一生没有行善积德,我就不救你,没有这些差别观念的。
(三)绝对无条件:任何人只要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这种心一生不变,就已经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获得必定往生的身份。於此娑婆世间,凡事都是有条件的,譬如说要当人,必须有守五戒的条件;要升天,必须有十善的条件;要移民奥克兰,更有一些条件,独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需要条件的,只要你当下真的信受弥陀的救度,愿给弥陀救到极乐世界去,从此就专称这句名号,就已经被阿弥陀佛救度了。这不是我们修行的能力,是阿弥陀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
所谓「无缘大慈」,缘就是条件,无缘就是无条件的大慈悲,救度不能救度的人,这种慈悲才是大;如果有不能救度的人,那麽这种慈悲跟智慧就有范围了,就不是大了。阿弥陀佛的救度,是绝对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而且阿弥陀佛已经完成了救度我们的功德能量,因此祂才成佛的。
-
各宗各派的本尊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一宗的本尊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除了南无阿弥陀佛之外,不作他想。所以我们这个法门是唯以阿弥陀佛一佛为独一无二,可以说是独尊独一的法门。
何故安置本尊?罪恶深重之我身,感念阿弥陀佛救度之恩深,同时对阿弥陀佛归依之情切,渴慕阿弥陀佛,仰望阿弥陀佛,深切渴仰之余,不知不觉深生欲瞻仰佛身万德之尊容,欲顶礼佛身庄严之妙相,因而以万德庄严之弥陀妙相,作为本尊,安於佛堂,日夜瞻仰顶礼,表达渴慕仰望之情,这是念佛人归依之心的自然流露。
-
我们礼拜时,对象只有礼拜南无阿弥陀佛,祂是我们唯一的本尊,其他诸佛菩萨都不是我们的本尊,那可不可以礼拜?当然可以礼拜,只是我们不是专门的、常常去礼拜这些佛菩萨。主要原因在於我们礼拜阿弥陀佛是一种身心性命的归投、依靠弥陀的救度,所以对阿弥陀佛是感恩戴德的礼拜;对其他诸佛菩萨的礼拜心情就不一样了。那这样是不是对其他诸佛菩萨的不敬呢?其实不是,反而是「顺佛教故」──随顺诸佛的教导。
-
我们的本尊,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本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本尊」是信仰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只可有一,不可能有二有三。尤其是极乐世界是弥陀所建的,救度众生的愿是弥陀所发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离开娑婆往生极乐,也是单单由於弥陀一佛独自成就,所以我们这个法门的本尊,只有南无阿弥陀佛一佛,无论是称念、礼拜、赞叹、供养,或者思惟、观想,都是专一南无阿弥陀佛。
-
我们的本尊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因此我们所遵从、供奉、供养、礼拜、赞叹、称念的,都只有南无阿弥陀佛一佛,所谓「唯此一尊,无二无三」。
-
所谓「皈」就是「归投」;「依」就是依靠祂,信任祂,在祂怀中得到安稳,这样他就能够登上彼岸,解脱生死轮回的苦难。总结而言,我们皈依三宝其实就是皈依「南无阿弥陀佛」。因为无论是十方诸佛或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都是要劝导我们、引导我们最後归投、依靠「南无阿弥陀佛」。
-
善导大师说:「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归命」是阿弥陀佛呼唤我们归回极乐故乡的命令,这是从佛那边来解释的;再者,「归命」就是归顺阿弥陀佛呼唤我们回极乐故乡的命令,阿弥陀佛的命令我们不违逆,我们归顺祂,这也是归命的意思。
所以「南无」是「归命」,而「归命」有二种意义,一种是从佛这边来解释,一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解释。众生在这娑婆世界,受着六道轮回,可以说极其无常,如果归投至阿弥陀佛无量寿的生命当中,就能够跟阿弥陀佛同样无量寿,不再轮回生死,而且永恒存在。所以,「归命」也可说是将我们这个无常、造罪、污秽的生命,归入阿弥陀佛永恒、清净的生命,而与佛同体,跟阿弥陀佛一样成为无量寿、无量光。
-
以何心情皈依:一、真诚、恭敬、殷切心。二、了解三皈、清楚表达。三、郑重其事,以期圆满究竟。
-
一般来说,如果感受到佛法的好处,而想更进一步虔诚学佛的话,都会皈依。如果还没有皈依,表示对学佛、对念佛、对将来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还不够恳切与殷重。
-
我们皈依三宝,皈依佛,就是皈依「南无阿弥陀佛」;皈依法,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法门,佛是「南无阿弥陀佛」,法是「本愿救度之法」,那麽净土呢?是阿弥陀佛的净土,也就是报土。每一个学这个法门的人,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後,都没有阶位高低的种种差别。所谓「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每一位往生的,都是由阿弥陀佛正觉花所化生的菩萨。所以学这个法门的,往生的净土都相同,莲花也相同,因为我们的法门是「一佛一法一净土」。
-
「寄花五净,风日不萎;附水灵河,世旱不竭。」道绰大师这句偈的意思是说,将我们这个无常的、生灭的、轮回的生命,归命於南无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无量寿,而且在极乐世界永不轮回──生命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永恒存在,就无所谓寿命长短了。
-
衣服若脏,清洗则净;东西放久,要晒太阳,否则会发霉。罪过要发露忏悔,忏悔则清净。众罪如霜露,忏悔能消除,所谓「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念佛即是忏悔,若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即是根本皈依、根本忏悔。可谓一皈永皈,一忏永忏。善导大师说:「念念称名常忏悔」。
-
弥陀的慈悲是,即使我们不晓得念佛,没有意愿依靠祂,阿弥陀佛一样很恳切的一直在我们面前,甚至跟我们合掌、要求我们、拜托我们,希望我们称念祂的名号,依靠祂,让祂救度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也是所谓「大慈大悲」的地方。
-
「除苦恼法」在於弥陀本身,凡是全凭弥陀救度的业深障重之苦恼众生,其苦恼立即消除,决定往生,不断烦恼得涅盘,此後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
将我们罪恶的生命、污秽的生命、生死的生命,归入阿弥陀佛功德的生命、清净的生命、无量寿的生命,才就叫「归命」。
-
归命阿弥陀佛,就是用我们轮回无常的生命依靠无量寿命的阿弥陀佛,永恒的阿弥陀佛,绝对救度的阿弥陀佛。此後就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杂修杂行,这样生死根源一刀斩断,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决定成佛!
-
念佛人身心性命完全归付於弥陀,把我们卑微、渺小、无能无力的生命,污秽、罪恶的生命,无常、轮回的生命,归投依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阿弥陀佛,归投依靠清净无染、涅盘寂静的阿弥陀佛,归投依靠永恒长住、无量寿命的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的人,是活在阿弥陀佛的佛心当中,是薰习着阿弥陀佛的佛心在过日子。阿弥陀佛就是他的主人,一切苦乐祸福的背後,有阿弥陀佛在承担、在主宰,所以凡事不论顺逆,他都会想到背後所主宰、依靠的阿弥陀佛,因此就不会那麽的忧悲苦恼,患得患失。
-
我们有没有贪瞋痴?有没有妄想杂念?如果没有贪瞋痴、妄想杂念,那就是阿罗汉了!阿弥陀佛若是为了救阿罗汉,经过五劫的思惟来发愿,经过兆载永劫来修行,岂不是没有意义吗?因为阿罗汉本身就可以离开三界六道轮回,何必要阿弥陀佛救度?所以阿弥陀佛要救度的是五浊的众生。
我们因为有烦恼而惭愧、欢喜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同时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才更加感恩阿弥陀佛的救度。凡是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要因为自己有烦恼、有杂念而感到退怯,感到往生不够格而怀疑阿弥陀佛。如果这样的话,岂不就让阿弥陀佛非常的失望、伤心流泪。阿弥陀佛本来就是不嫌弃我们,才为我们发愿修行、救度我们,所以只要任凭弥陀的救度,只要专称弥陀佛名,不管自己有没有清净的心,有没有一心的功夫,都不管。
-
「造罪是人,救度是佛。」既信佛力,自知其罪甚深,除地狱外,无栖身处;除净土外,无得救法。在信受间,自知应忏悔而无忏悔心,应惭愧而无惭愧心,其罪恶实不可形容,如是之人,佛德薰心,心多柔软,常仰念佛恩,欲以现生行「还相回向」之普贤行,而深感心余力绌。
如是之人,欲善而不能,何况故意为恶,甚或以恶为庄严?断无此理。若其藉口弥陀慈悲救度而放浪形骸,则可知其未深深体会机法两种深信,非真实信者,未蒙佛恩,故其言行无佛德之薰习。
-
一旦堕落三恶道的话,那麽就是所谓的苦重、时长:痛苦非常的深重,而果报又非常的漫长,所以,要念佛!能够诚恳的念佛,就是真正的皈依。
-
我们学佛的人,其实就是有一种惧怕的心才来学佛的。昨天晚上净良法师说,他从小就有一股无以名状的寂寞感,那种恐惧,又不晓得是有什麽不安。那种心理状态其实是善根的发露。
看到影子时的那种心理状态,就是想嚎啕大哭。嚎啕大哭为了什麽?不知道,莫明其妙;或者是寂寞袭上心头,好像一种凄凉的、寂寞的、感觉缺少什麽的那一种心理状态。
一个踏上宗教领域进而修行的人,都是事先有那种心路历程。我们都会有那种心。如果能遇到佛法,那太好了;如果不能遇到佛法,就会悲哀地过一辈子,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所以,很多大文学家、大哲学家到最後都自杀,因为他苦闷的心中,找不到滋润的甘露啊!黑暗的心中没有光明照射进来呀!
-
病者善知识也,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亦依此病故,知无自力,唯有放开双手,任凭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勉某莲友)
-
不知我病之重,则不能感谢高明的医生。不知烦恼病重,则不能感谢释迦、弥陀、善知识的深恩。
庆哉我身之病!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越生悲愍心,越知弥陀佛。知悲者,能悟佛之慈悲。喜哉我心之病!(勉某莲友)
-
一个学佛的人,就要时时刻刻观照自心,这样才是一个学佛的人;当心念浮起的时候,自己要能察觉到,自己在察觉到当下的念头时,当下要警惕自己就将这个念头消解;但是,我们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的消解力量,所以我们将这个念转来念南无阿弥陀佛。
-
「皈」即回转归投,「依」即依靠信赖,亦有保护、救度之义。人若心有皈依,则身得安稳,遇难不惊,平安度日。如人溺水,忽见船来,乃归投过去,上船安坐,依靠此船,蒙其救度保护。
一切凡夫,都是沉溺在六道苦海当中,头出头没,备受痛苦。佛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说:「人生是苦」、「六道苦海」。沉沦六道苦海的众生,三宝是救度的大船,只要真心归投依靠三宝,进而依教修行,便能脱离三界火宅、六道苦海,甚至成佛。所谓:「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皈依,即登彼岸。」
-
在历史上出现在我们地球上的佛是释迦牟尼佛,而十方世界亦有无量诸佛。皈依三宝,第一是皈依佛,以释尊及十方诸佛为老师,可说光荣之至,庆幸之极。法──释尊所说的经典,亦即宇宙人生的真理,修行的目标与方法。闻法修行,能明因识果,去恶行善,离苦得乐,脱出三界火宅,永离六道苦海,证悟涅盘寂静而成佛。
-
以我们凡夫来说,连五戒都无法清净受持,十善都无法圆满力行了,更何况是证悟脱离轮回的出世间法?这样想来,我们根本不可能出离生死,这是令人非常悲痛的一件事,若能理解到这件事,他就会全心灵归入弥陀的救度。
-
法藏菩萨当然知道造作三恶道罪业的众生,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只能再度堕入三恶道,不可能往生净土的。所以,祂要为我们成就功德,也就是不可思议的万德洪名,让我们只要称念就万不漏一,都能往生。等於是说:「我若成佛,国无三恶道,十方造罪众生,乃至十念,称我名号,必定往生;若不生者,我誓不取正觉!」
-
归命有三重之意,就是「归之命」、「归於命」、「归投命」。
从阿弥陀佛那一边来讲,是阿弥陀佛在第十八愿所发出的「欲生我国」的呼唤。阿弥陀佛自从为我们发下四十八大愿以後,就一直在呼唤我们归顺祂的救度,所以从佛来讲,是「归之命」。
「归於命」:从我们来讲,是「归於命」,也就是我们对於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我们不加反抗,而是随顺,阿弥陀佛说「欲生我国」,我们就「愿生彼国」,这一种愿生彼国的心,也就是归命的心,就是归顺阿弥陀佛的呼唤。
「归投命」:把我们的生命归投阿弥陀佛。这种归命,可以说是最彻底的归命。因为天底下最贵重的就是生命,能够把自己全部的生命归给对方,所谓「尽形寿,献身命」,当然是最贵重、最彻底的。
-
真正学佛的人,必然是无常心深厚的人;有了这种无常心,他就会发起修行的愿,经过一段时间,他更会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凡夫,善根很少,福德很薄,没办法靠自己修行。那个时候,他就会寻求假借外力使自己能够解脱得度的法门。那麽,阿弥陀佛的慈悲誓愿,是他最後的希望,是他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救度法门。
-
阿弥陀佛是为我们发愿的佛,是为我们修行的佛,是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的佛,也是为我们完成往生极乐世界功德资粮的佛。
-
阿弥陀佛救了我们,不但救起了我们的生命,使我们不再继续六道轮回,而且是给我们无量寿的生命、无量光的生命,是给我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生命,给我们佛的智慧的生命。可以说,不但是给我们生命,而且是给我们那麽丰盛的生命,同时给我们极乐世界。
-
成佛是要生生世世、无穷无尽地行布施。阿弥陀佛在因地时,为了救度十方众生、为了十方众生都能往生成佛,而修菩萨六度万行,祂为我们做的布施是什麽?在《悲华经》第九卷里面,大意是这麽讲的:阿弥陀佛为我们每一位怎样来行布施呢?阿弥陀佛为我们布施的眼睛,如一恒河沙那样多(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其中每粒沙就表示阿弥陀佛为我们布施的一双眼睛,那所布施的,就有恒河沙那麽多);为我们众生所布施的耳朵,堆积起来如纯陀罗山那麽高、那麽多;为我们所布施的鼻子,如毗富罗山那麽多;为我们所布施的舌头,如大铁围山那麽多;为我们所布施的牙齿,如耆闍崛山那麽多;为我们所布施身上的皮,足以覆盖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地;为我们所布施的血,如四大海水;为我们所布施的肉,如千须弥山。不止一劫、二劫,而是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以来,一直在为我们流四大海水的血、尽千须弥山的肉,难舍能舍,难忍能忍。最後圆满了我们众生所应该累积的布施,完成了我们众生所应该成就的六度之中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可说为我们修行、为我们六度圆满、万行具足,阿弥陀佛才成佛的。
-
阿弥陀佛无限量的功德能力,是以无限量的寿命跟无限量的光明作为代表,因此阿弥陀佛又称为「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
阿弥陀佛祂是永恒存在的佛,这表示在时间上超越过去、现在、未来,永恒存在,目的就是要救度任何时代的众生。出生在过去的众生,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已经往生极乐世界;出生在现在的众生,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现在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没有机缘来信受,未来的众生信受阿弥陀佛,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成佛。这表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永不改变,因此,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寿命无量。
-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我们念佛念念不舍,阿弥陀佛摄取不舍,彼此感应道交,这种众生,愿生极乐,专称佛名,永远都在弥陀的光明摄取当中。临终的时候,光明就会让他看得到圣众,然後当下直接迎接他到极乐世界。所以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临终往生,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永不退堕,不受障碍,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碍光」。
-
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无边,没有限量,照遍宇宙中无穷无尽的世界,在空间上救度任何地方的众生。阿弥陀佛的存在,是尽虚空,遍法界存在的。阿弥陀佛的广大是「其大无外」,没有超越阿弥陀佛身体之外的一个存在的空间;同时「其小无内」,没有一个小小的东西不是在阿弥陀佛的身体当中,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无边。同时在空间上救度任何地方的众生。不分你是佛教徒,或是回教徒、基督教徒,或者无宗教信仰的人,阿弥陀佛照样都在他的身边,等待机缘要救度他。
-
在经典上说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住其顶」,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不舍」,而且「诸佛护念」,观音、势至都如影随形来保护我们,所以同样要寻求依靠,我们要寻求彻底的,绝对可以依靠的,那就是靠阿弥陀佛。
-
人生信仰是最重要的,信仰是一个修行人的生命。我信仰只有佛教才能够解脱六道轮回,只有佛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这就是信仰。
八万四千法门我相信只有阿弥陀佛为我发四十八大愿,为我发「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十方诸佛虽多,我心中只有阿弥陀佛一佛;八万四千法门,我心中只有南无阿弥陀佛救度一法,才能够让我离开六道轮回,不但离开轮回,还能往生成佛。其他的佛、其他的法都没有。
所以我们就将此身心性命──生死轮回的性命,全部都投靠阿弥陀佛,唯有阿弥陀佛一佛,是我尽形寿、献身命,解脱生死轮回、快速成佛的依靠,没有二佛,没有三佛,没有其他的法门。
既然这样,这种信仰就是你的生命,有信仰你就有生命,没有信仰你就没有生命,没有解脱的生命,没有成佛的生命。信仰对我们来讲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父母对我们重要,儿女对我们重要,丈夫妻子对我们都重要,但是最後都会舍我们而去。与我们同在的,就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只有我们自己的信仰。
-
一个人生命中如果有「南无阿弥陀佛」的依靠,他即使贫困的睡在桥下,他都甘之如饴。一个人生命之中如果没有「南无阿弥陀佛」的依靠,虽然贵为王侯将相,或者是对社会有丰功伟业的贡献,他的内心之底不可能有平安、有喜乐。因为人生无常,面对临终的时候,他的身份、功业,其实都不能了脱生死轮回的,那个时候就正如《无量寿经》所讲的:「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
阿弥陀佛与我一体,他的成佛依靠我的往生,我的往生依靠他的成佛,如芦苇相依相靠,缺一即倒。除了阿弥陀佛,十方诸佛无此誓愿。
-
不论何人,只要念佛,佛入我心、我入佛心;我与佛、佛与我,机法一体,不相舍离。
-
机法一体之南无阿弥陀佛,如共命鸟,两命一体,互相依存。
-
弥陀的净土、弥陀的本身,以及众生的救度这三项内容,都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当中。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早在十劫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就已圆满无缺了,因此阿弥陀佛祂也成了能够救度十方众生的佛。
-
阿弥陀佛,心涵太虚,光照宇宙,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众生之心为心,以众生之境为境;不论何人,不论何时,不论何处,只要当下忆佛念佛,阿弥陀佛即时与他同在;佛心入其心,佛光照其身,毫不拣择,毫无差异。
-
在《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极为崇高赞叹阿弥陀佛说:「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诸佛的光明与阿弥陀佛是不能比较的,光明是智慧之相,其实佛的智慧慈悲都是一样的,法身是平等平等的,只是每一尊佛当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所发的愿行各有不同,因此所成就的度众能力范围也就有所不同。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表示救度众生的愿跟力在十方诸佛当中是超胜的,是诸佛所不能比拟的。
-
每天一早起来,眼睛一睁开,心中所想的,就是如何的来为自己追寻五欲──我们的起心动念,无非都是贪瞋痴,都是跟五欲境界相呼应的,这样的十方众生,怎麽能以自己的力量、功德,进入极乐世界那样殊胜高妙的净土呢?
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功德,不可思议的能力,以及阿弥陀佛本身的光明,是十方诸佛当中最尊第一,所以说「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应该知道,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这样念起佛号来,心中就有一种欢喜,有一种安慰、安心感。
总之,学净土法门的人,都是以阿弥陀佛为我们的本尊,做为我们所礼拜的唯一对象,同时也以阿弥陀佛为我们称念的唯一行门。
-
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佛呢?阿弥陀佛是为众生发愿的佛。《无量寿经》说:「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所以,阿弥陀佛是为众生五劫思惟发愿的佛。
阿弥陀佛也是为众生永劫修行的佛。《无量寿经》说:「以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阿弥陀佛也是为众生开法藏的佛。《无量寿经》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阿弥陀佛为十方众生完成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往生极乐净土成佛的功德,并使其能够广度十方众生,所以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阿弥陀佛也是一位荷负群生的佛。《无量寿经》说:「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阿弥陀佛也是令诸众生功德成就的佛。《无量寿经》说:「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所以,阿弥陀佛成佛的本身,就是使我们众生成就往生成佛的功德。
阿弥陀佛是念佛必生的佛。第十八愿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弥陀既已成正觉,众生称念必得生。
阿弥陀佛也是摄取不舍的佛。《观无量寿经》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众生不论他是善恶贤愚,只要念佛,阿弥陀佛光明照耀他、保护他、等待他、接引他。
阿弥陀佛是临终来迎的佛。《阿弥陀经》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凡是专一不二执持名号的人,不管他罪福多少、功行高低,临终佛与圣众自然来迎,即时往生弥陀报土。
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的佛。《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是诸佛中之王也。」
阿弥陀佛也是光中之尊的佛。《无量寿经》说:「光明中之极尊也。」又说:「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碍光佛,是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十方众生的佛,是跟念佛众生机法一体的佛。
-
我们念佛人跟阿弥陀佛亲,不是因为我们念佛人念佛了,就跟阿弥陀佛亲,或者是我们有佛性所以跟阿弥陀佛亲,或者我们发四弘誓愿、行六度万行,所以就跟佛亲,都不是这样。是因为在十方三世恒河沙数诸佛当中,有一尊佛祂为十方众生发下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所以才跟十方众生有了这种亲缘。也就是阿弥陀佛为十方众生发了「只要祂成佛的话,必定使十方众生称祂的名号而往生祂的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够使十方众生称祂的名号,而往生极乐世界,祂就不能成正觉,就不能成佛」。因为有了这个愿,所以自自然然的跟十方众生,尤其是跟念佛人,就有了比父精母血的父子母女之亲还要更亲的关系。
-
念佛的人跟阿弥陀佛的关系是无间的,不念佛的人跟阿弥陀佛就间断了,因为你不念佛,就没有那三种缘,也没有机法一体的关系,所以是有间断的。
但这并不表示说,我们念佛人,睡觉的时候没有念佛,那就跟阿弥陀佛有间断了!而且,大部份的人,不可能白天无时不刻称名念佛不断,比如思考动脑筋、与人谈话、做复杂事情时,称名就会间断。但如同一位全心全意在医院关注照顾生重病住院儿子的母亲,即使人不在病房儿子身旁,必须处理其他事情时,但心思可说仍全在她的儿子上;念佛人的心念也是如此,全心全意在阿弥陀佛上,做事说话时表面上念佛看似间断,当事情过了,我们的心自然又恢复到忆佛念佛来,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这个就是无间之意。
-
我们凡夫怎麽跟阿弥陀佛亲,跟阿弥陀佛近呢?阿弥陀佛的慈悲,我们也思惟不来;阿弥陀佛的智慧,是佛的境界,我们也理解不来;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我们也观想不来;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的神力,我们更不能理解。可是因为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万德洪名,是「名即法」,是「名即体」,所以称念这一句名号,就跟祂的本体互相感通道交,祂的本体就会显现,所谓「应声即现」,因为这一句弥陀名号,是名即体。
再者,这一句弥陀名号,同时也是「名即光」,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所以善导大师说:「光明名号」。因为「名即体、名即光」,所以阿弥陀佛就以称名为祂的本愿,使得凡是念佛的人,他只要称名,就顺佛愿;只要称名,就与佛亲;只要称名,就蒙光摄取。
-
念佛者跟阿弥陀佛,是既亲又近、既近又亲的。可以说,时时刻刻都与佛同在,与佛同出入,与佛同起卧。其实,佛本来时时刻刻都在十方众生的面前,就好像无线电波,不论何时都在这个空间,可是电视不开,萤幕就不出现。所谓「烦恼障眼,虽不能见,大悲无倦,常照我身。」只是个人的因缘、磁场,各不相同,所以有的能见到,有的不能见到而已。
-
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立即知道,光明马上照耀我们,立刻就与我们同在。然而我们想念父母,父母未必知道,也没办法立即在我们旁边,所以念佛的这一种亲,比世间父母的关系还要亲,亲到什麽程度呢?是亲到一体不离,相融在一起的,这就是「念佛与佛,机法一体」。所以,宇宙中跟我们最亲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念佛人如果晓得这个道理的话,就会很自然的、发自内心、很亲切的来念南无阿弥陀佛。
-
父母的心是在儿女的身上,父母如果有事情离开了家庭,身在外面,可是心却仍挂念着家中的孩子。即使年龄老大了,一百岁的父母,心还是挂念着七、八十岁的儿子,尤其是儿女如果离开了,离开得越远,往往想念得越深,可谓「相处若无事,别後倍相思」,不管他到了哪里,即使到了地球的另一端,父母的身在这里,可是心却是在那里,关怀着他们,系念着他们,他们的苦乐祸福可以说都会触动着父母的神经,使父母的生活受到影响,这个就是「亲」。
念佛人跟阿弥陀佛就是有这一种「亲」的关系,学这个法门,就只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心只有系念在阿弥陀佛身上,不可能系念在其他诸佛、菩萨、法门、经咒上,这个就是「亲」。
-
人生最根本的恐惧是「死」,这恐惧若没有消除,则一生无论如何成就拥有,都不满足。十方虽都有佛,但这恐惧只有弥陀能安之。经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又说:「拔诸生死,勤苦之本。」异译之《大经》亦言:「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根本的烦恼,心底的恐惧,接触到弥陀五劫思惟的悲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言,所有苦恼、恐惧,当下转为喜悦与安慰,悲喜之泪不禁夺眶而出。旷劫以来的无边罪业,立刻消除;永无穷尽的生死轮回,当下休止。
-
不管我们自认为是善也好、恶也好,只要完全投靠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专念阿弥陀佛,现在就是身在娑婆、心在极乐,不再轮回了!现在就是极乐圣众之一,而且跟阿弥陀佛一体不离,跟阿弥陀佛同起卧、同出入。因为这句名号的功德在我们心中,我们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之中,这就叫「机法一体不离」,而且是从现在直到临终。
-
念佛是自然相续的,体会到弥陀的救度之後就会自然地、很喜欢念佛,把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看成是念佛,兴趣、嗜好就会转,转成喜欢念佛喜欢听佛号,其他都淡然无味。所以要体会弥陀的救度而欢喜,不要因为自己达不到目标而苦恼,否则就等於背道而驰。
-
不论何人,只要对弥陀救度生信,这种信心即是「无上信心」。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我们必须要信受、不得不归信的,因为除了归信弥陀,我们别无出路。其他法门即使不信,弥陀救度必须生信。信者得生,不信不生;信即解脱,不信即轮回。所以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是修行者、乃至所有众生最後的依归。
-
阿弥陀佛的存在,已经十劫了,祂是为了什麽?为了救度众生!以救度众生为阿弥陀佛的志愿;以救度众生为阿弥陀佛的事业;以救度众生为阿弥陀佛的法乐;以救度众生为阿弥陀佛生命的全部。
-
「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弥陀十劫的存在,如果不是为了救度众生,或者不能救度众生,则弥陀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
法喜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理解弥陀的悲心救度,自然就会有法喜,而要理解弥陀的悲心救度,可以从教理下手。另一种是嚐到了念佛的甜味,也会有法喜。
-
因有弥陀主动救度,我们方得以重生,才有新的生命;所以,内心要尊弥陀为主人,进而把弥陀名号挂在嘴边。这是,「心理上的法择」。
-
我们既然了解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愿心,就不应该自卑说:「唉!我修行不好,恐怕不够格往生极乐世界。」就不应该有这种自卑下劣的心。每位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如果能够了解这一点,那麽阿弥陀佛这第十八愿,就是我们最後的希望、光明与安慰了。
-
有一句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几年、几十年,有心修行,才会发现,每过一年,更看清自己不但不会修行,而且真的很卑劣,真的是卑下根机。那也显示,阿弥陀佛超发的大愿,是以极善最上的法,来救度极恶最下的根机。阿鼻众生,其恶最重,其罪最深;但,只要念佛,阿弥陀佛也能救他,因此,弥陀佛名,被赞为「阿伽陀药」。阿鼻众生,若非弥陀佛名的阿伽陀药,则永无可救。故知念佛一法,无一人不堪修,无一人不能修。
-
阿弥陀佛不仅能使心地清净、会修行的人往生极乐世界成佛,阿弥陀佛也必须同时能使造下了阿鼻地狱之业的众生,甚至已经堕落阿鼻地狱、受无尽痛苦的众生,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才算是无限的、无尽的大悲。无穷无尽、不可限量、诸佛也不可能推测的大悲,叫做「无尽大悲」。「无尽大悲」,另一种版本说是「无盖大悲」,就是:阿弥陀佛的这种大悲是覆盖十方诸佛,同时是十方诸佛所不能覆盖的;尤其是一切众生没有不受弥陀大悲的庇荫覆盖的,所以叫做「无盖大悲」。
-
一个念佛人,他既然已走在白道上,一定是前进不退,相续不断的念佛,念念不舍的念佛。念佛已成为他的生命、他的全部,所以只要是走在白道上的人、受阿弥陀佛救度的人、往生决定的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和以前完全不同。他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再来轮回。
而且他知道,若没有「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自己一定会堕落轮回;他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名、利、地位、财富,因为这些转眼成空。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能让他了生脱死,往生成佛。因为对「机」、「法」的深信,以及对「念佛」的体会,他的娱乐及习惯也会自然改变,念佛将变成最轻安、最大的娱乐。
-
能发出离心是「大丈夫」,是真「出家人」,是真「学佛者」。但能真正发起出离心的人少之又少,其他绝大多数的「常沉恶道,永在轮回」的众生要怎麽办?阿弥陀佛老早就已深深知道我们就是这样的众生,承受常没常流转之苦,而感同身受的说:「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因而发了「不论何人,都必定救度」的本愿。
-
《金刚经》、《普门品》、《地藏经》、《法华经》……内容都非常好,可是这些经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没有关系。除非是要了解《金刚经》在讲什麽道理,《地藏经》在讲什麽道理,《法华经》在讲什麽道理,这样可以去看、去诵。可是一个念佛人,心中必须非常清楚,往生极乐世界并不是靠这些。当然,一般人诵经的目的,多是希望消业障,往生时希望可以有帮助,可是这样就已经是不专了,就已表示他的心对阿弥陀佛是有怀疑的,因为他对名号的功德不了解,也不了解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
总之,修学净土法门就是要完全信受阿弥陀佛,完全依靠阿弥陀佛,也就是专念阿弥陀佛。这样的意思不是说其他的佛菩萨或善行没有功德,而是说,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要完全依靠阿弥陀佛。
-
生命中必须要有阿弥陀佛的依靠,除了阿弥陀佛的依靠之外,其他的都靠不住。其实人生在世,有形的、无形的都不能作为我们的依靠。我们即使学问再怎麽高深,到临终的时候,这些所懂的学问都不能让我们依靠;我们的修养道德再怎麽好,怎麽优秀,可是到临终的时候,这些也不能够让我们依靠,最後能够让我们依靠的就只有「南无阿弥陀佛」。
-
一个修行人不为名、不为利、不为人家的赞叹,只是纯纯粹粹的老老实实的为自己的生死轮回预作准备,其他的都是虚假的,到最後都成空,所以愿做一个静默往生人,是非常有智慧的。
-
阿弥陀佛的本愿,要救度我们离开三界火宅,现在如果不冲过这个大火,听闻此法门,将来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也必定受三千大千世界的地狱之火所灼烧。为一劳永逸解脱轮回,为了快速成佛,再怎麽辛苦,也值得付出。
-
南无阿弥陀佛与其他诸佛迥别,面对五浊恶世的贪瞋凡夫、极重恶人,十方诸佛无此愿力可救,无此净土可容;十方诸佛中唯有弥陀一佛有此愿力可救,有此报土可容,故弥陀的超世愿是超越十方三世诸佛所没有的「弘愿」。
当我沉溺大海,无力上浮,即将灭顶,南无阿弥陀佛躬身跳入海中把我抱上岸来,不但使我重生,且获得不退转。当我将堕地狱,始发现南无阿弥陀佛已在此伫候十劫。在这三学不成、三毒难断的当下,闻到了直来的悲唤,於是大安心大满足地行走白道,过着生活即信心、信心即念佛的日子。
-
阿弥陀佛不但将我们看成祂自己,甚至将我们看成祂的父母,为我们承担旷劫以来所负业债。祂为我们开法藏,使我们成就功德,现世脱离贫苦,免除厄难,一切恐惧,转为大安;未来往生安乐净土,永离六道轮回。如是悲愿,诸佛虽多,唯有弥陀一佛而已。故诸佛菩萨中,唯有弥陀与众生缘份最深、最亲、最近。
-
当婴儿出生,还不会坐,也不会站,除了把他放在摇篮,就是怀抱在手中、胸前,母亲是这样的养育他、照顾他,即使他在地面游戏,母亲的视线也都时刻不离地观照着他,深怕他碰到危险物品,或者是陷入坑洞,这个就是慈母之心。
同样的,每个念佛人都等同是弥陀的婴儿,阿弥陀佛的佛身充满整个大宇宙的光明,是永远不可能舍离他的,阿弥陀佛永远看着我、照顾着我,时间一到就迎接我们到极乐世界继承祂的佛位。
-
在宇宙之中,真正了解我们、包容我们、体谅我们、不嫌厌我们,甚至不惜污染,亲自跳进五浊恶世的苦海抱住我们,救我们到岸上的,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阿弥陀佛智慧无量、慈悲无尽,我们的苦,我们的业力、身不由己,祂都看到了,都听到了,都知道了。祂是佛,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冤亲平等,自他一体,把我们每个人都看成祂的独生儿女、看成祂自己。像我们这样烦恼强盛、业障深重,心性刚强、难调难伏的众生,无人可救,无处可归,庆幸有弥陀主动、平等地救度,又建设极乐世界让我们众生有归依处。不管是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只要到了无为涅盘的极乐世界,所有的烦恼,就会完全被融化;就像路面上的水,不管清净的、肮脏的,一旦进了大海,立刻跟大海的水一样;再怎麽样的破铜烂铁,一旦投入大冶烘炉,就立刻变铁成金,转凡成圣。
-
如果不想念佛,则表示归命的心有问题。要知道:往生之事非常重大,一生目的即在这里。
-
对一个念佛人来说,没有什麽比「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更重要的了。它的重要性,就像是我们的生命,有佛号就有我们的生命,没这句佛号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因为没有了这句佛号,人死之後就会到阎罗王那里去受审判,那就非常悲惨了。
-
皈命弥陀展现在念佛当中。
-
在世上有苦难,在佛里有平安。在弥陀怀抱中,我们旧事已过,重获新生;黑暗永离,光明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