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生意义

  1. 生活教育
  2. 护生与素食
  3. 出离与轮回
  4. 诸行无常
  5. 醒世箴言
  6. 人生目的

第二篇 净土信仰

  1. 皈命弥陀
  2. 念佛警策
  3. 机法深信
  4. 佛法知见
  5. 众善奉行
  6. 深信因果
  7. 净土信仰

第三篇 净宗教判

  1. 正杂二行判
  2. 要弘二门判
  3. 圣净二门判
  4. 自他二力判
  5. 难易二道判
  6. 总显其义

第四篇 正依经论

  1. 往生论注
  2. 佛说阿弥陀经
  3. 佛说观无量寿经
  4. 佛说无量寿经
  5. 总显其义

第五篇 净土宗旨

  1. 广度十方众生
  2. 愿生弥陀净土
  3. 专称弥陀佛名
  4. 信受弥陀救度
  5. 总显其义

第六篇 净宗特色

  1. 现生不退
  2. 平生业成
  3. 凡夫入报
  4. 本愿称名
  5. 总显其义

第七篇 净宗宗风

  1. 净土宗宗风(三)
  2. 净土宗宗风(二)
  3. 净土宗宗风(一)

第八篇 净宗传承

  1. 善导大师
  2. 道绰大师
  3. 昙鸾大师
  4. 天亲菩萨
  5. 龙树菩萨
  6. 第十八愿
  7. 总显其义

第九篇 净宗弘传

  1. 念佛度亡
  2. 念佛利益
  3. 念佛方法

第十篇 净土述怀

  1. 净土述怀

【法  语 二】

  1. 净土短文(十一)
  2. 净土短文(十)
  3. 净土短文(九)
  4. 净土短文(八)
  5. 净土短文(七)
  6. 净土短文(六)
  7. 净土短文(五)
  8. 净土短文(四)
  9. 净土短文(三)
  10. 净土短文(二)
  11. 净土短文(一)
  12. 唯称名
  13. 信 心
  14. 救 恩(二)
  15. 救 恩(一)
  16. 二河白道呼唤声
  17. 死的恐怖
  18. 人生之实相
  19. 人生像什麽
  20. 无常法语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法语
top

法语

救 恩(二)

慧净法师 辑
 

  1. 《无量寿经》说:「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佛来是要救人,是要解除綑绑,使人解脱生死轮回,不是来审判,不是来定罪。
    佛救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或修行,乃是按他的悲心与功德,这功德在十劫之前,以经完成。


  2. 世上最丰富的是佛的慈爱与恩惠,这麽大的恩惠,你可以不要吗?
    世间一切都是苦,都是空,都是无常、无我、不净。凡事都是空虚,日光之下,无新鲜事。
    只顾生活,不顾生命,缺陷,不能得救。除了拥有弥陀之外,什麽都带不去。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麽意思呢?人还能拿什麽换生命呢?
    生命解决,生活才能解决。内心不改,外在的一切(安和乐利),不能解决问题。
    什麽生命过什麽生活,只是生活解决不够,要生命解决。
    若信顺弥陀,必有福德追随,降临在身!
    家庭蒙福、事业蒙福、出也蒙福、入也蒙福,积蓄及所作,皆蒙福。只有我们与弥陀有了关系,才找得到人生的定位与价值。
    一切都是弥陀悲智的表现,故应凡事感恩。


  3. 弥陀来,为要拯救苦恼之人。佛愿众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
    佛在苦难之地找到我们,佛爱惜照顾我们,如自己掌上明珠。当事事都不能如心所愿时,仍然深信弥陀必然眷顾与怜愍。弥陀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
    佛不要我们做个忧虑的人,我们应当一无挂虑。这是佛的敕命,在这敕命里,带着奇妙的福分。一个人快不快乐就看他领受弥陀的爱有多少,领受到的爱愈多,恐惧就消得愈多,而快乐也就愈多。佛是慈悲、智慧,佛是拯救、关切。佛必拯救我,在旁扶持我、帮助我。
    在这扇门闭时,会有另一扇门开,希望总在转角处。
    佛要保护你的性命,你出你入,佛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昔在今在以後永在,弥陀永不改变。
    佛要带我们到极乐世界,那里无哭泣、无忧愁,无老病死,无有众苦,只有欢乐。
    佛是生命的活水,喝了不会再渴。


  4.  全托给佛。人有不能,佛无有不能。归命弥陀,已非我活,而是弥陀与我活命於此。
    生两次:第一次肉体生,第二次从佛生,有佛的生命。
    我已经出生入死,那不是我作了什麽,弥陀已为我作了。
    佛来是为了使人得到新生命,而且得的更丰盛。得救以後,还要进一步追求过得胜的生活。
    我已经死了,现在是佛与我同活。佛与我同生共死,我更应谦敬。 
    弥陀是我家之主,成为生命的主人,我需要佛赐我生命的力量。
    若信佛念佛,佛即负责我们的生活,并除去我们的疾病。
    健康是副产品,只要虔诚念佛,即有此副产品。
    身体是佛的殿,故要保养、顾惜。生命永远都是感谢的、赞美的、喜乐的。


  5. 信仰并非烦恼的逃避,在烦恼中,我们被导向弥陀的救度。
    苦难是让我们回头转向的良缘,告诉我们该自觉了,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一无所能的。
    念佛使人得救,不是道德与学问。
    念佛是佛愿的反应,是佛恩的投影,是对佛的呼应之声,是与佛感应道交的显露。
    被佛救者,心多欢喜。从无间之底所喷出的刚强我慢,成为爱乐念佛法味之种子。
    母亲怀中的婴儿毫无顾虑,只是满足地吸吮母爱结晶的乳汁。


  6. 人心是要用来承接弥陀慈悲救度的法水的。
    只有体认到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时,方能接受弥陀的救度。这就是「当其无,有器之用」。
    认识到自己罪恶、无功德、无能力、无修行时,在弥陀眼里,我们就是「有用」的人,能够成佛;认识不到这一点,即是「无用」的人,不能成佛。


  7. 犯了杀人、偷盗、奸淫、贪污、舞弊、欺诈、诽谤这些罪,佛可以救。
    如果不信佛,佛不能救。因为根本不信佛,不接受这救度之恩,这是最大的罪。
    佛的悲愿是要一切众生得救,不愿一人沉沦。谁相信谁得救,谁不相信谁沉沦。
    无出离之缘的人,才更加该救。难救的才更应救,这才是佛的慈悲。
    当你最无助苦恼的时候,可知弥陀永在你身边?
    信──依靠、交托,若还依靠自己,表示还没有相信佛。
    交托给弥陀,放弃人的努力,完全依靠弥陀,与他合而为一,在他里面享受一切的丰盛。


  8. 讲修行、论善恶,结果自以为义;其实人靠自己,并不能真正修行。
    修行讲是非善恶,佛慈讲慈悲救度。
    一有是非善恶的念头盘踞在心,往往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结果必然会去论断别人;有如此存心,就不会产生对弥陀救度的信心。
    我们活在善恶之下,不活在佛恩之中,就会失去信心。
    佛是超越公道,讲求爱心,我们如此之坏,他仍然爱我们。
    因为爱能遮盖一切,所以佛慈是超越律法,高过公道。
    正因为弥陀是爱,所以他舍不得众生轮回。
    弥陀就是慈悲,如果他不慈悲,我们得救无望。
    他爱我们,为我们预备了救恩,使我们获救。
    今天我们所蒙受的慈恩,完全在弥陀的爱里。
    因为有是非占据,便没有办法信受弥陀救度。
    超越公道公平,超越是非善恶,以爱心为原则。当用爱心的原则,来代替公平的原则。


  9. 被佛救的人,要求自己过圣洁的生活。
    被佛救的人,犯罪有反应,心中会自责。
    被佛救的人,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若喜欢不义,怎会有罪恶感?怎会寻求救度而被救。
    弥陀是光明,在他里面没有黑暗。
    弥陀救我,使我重生,获得新生命。
    不但得到生命,而且得的更丰盛。
    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一切都变成新的。
    佛与我同生,佛凡一体,故我更应谦敬。
    罪被消除,只想感恩、报恩,只想自己如何有好行为,使人因自己的改变而来信受弥陀的慈恩。
    怎会反而夸罪,而放浪形骸,故意为非?


  10. 一般人说我会行善,但他忘记了,他同时还会行恶。
    人的内心充满贪瞋痴,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世间无一真善,唯弥陀本愿是真善。我们的善良不能救我们,弥陀才能救我们。
    我们得救与否,不是看我们的善行大小,乃是看我们信不信弥陀救度。
    我们得救是本乎弥陀悲愿,也因着信,绝不是靠自己的行为,行为是无力的。
    但得救之後,我们自然会有善行,这个善行从哪里来呢?从里面弥陀的爱心而来。
    内面有信心,外面就有行为。为非作歹,都因为没有佛的生命在里面(心中无佛)。
    内在生命改变,外在生活品性才会改变。内面是怎麽样的生命,外面就是怎麽样的生活。
    一个心中没有佛的人,他的眼中也没有人。生命中没有善,如何行出善事。
    先有信心,後有德行,信佛救度,自有德行。
    内面有信佛的心,外面就会用爱心对人。
    内面是佛的生命,外面就能过着慈悲爱心的生活。
    有信心就有行为,信佛多少,爱人多少,完全成正比。


  11. 应知自己不能行善,立志为善由得我,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我们信受弥陀救度,第一要点,应知自己是罪恶凡夫,无力行善;
    虽做善事,也是污染、有漏、杂毒之善。
    向众人行善,就是劝他信受弥陀救度,才是最大的善。


  12. 弥陀给我们永恒自在的新生命,给我们平安、喜乐。
    我有平安与喜乐,如江河在我心,因为弥陀在我内心作我的主,与我同在一起,永不分离。


  13. 蒙恩的人,彼此慈愍、饶恕,如佛慈愍、饶恕我们;彼此包容、接纳,如佛包容、接纳我们。
    凡事要存相信、恩慈、怜愍、包容、谦虚、温柔、忍耐、感谢的心。
    无论对什麽人,要用心彼此关怀。要尽你的力量,向需要帮助的人行善。
    无论在爱心、信心,言语、行为,和纯洁各方面,都要作众人的榜样。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唯有爱心能造就人。
    不要诽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恩慈体贴、谦卑柔和。


  14. 无论做甚麽,都要专心一意,且要从心里做,像是为佛工作,不是为人工作。
    我做的事,有佛与我同工。
    佛能以运行在我们当中的大能成就一切,远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15. 真正的伟大是单纯的,真正的智慧是坦诚的,真正的力量是谦和的。
    伟大在於「单纯」,智慧在於「坦诚」,力量在於「谦和」。
    单纯─伟大,坦诚─智慧,谦和─力量。


  16. 我们爱心时常冷淡,我们喜乐也常升沉;
    但这平安总不衰残,因为弥陀永不改变。
    佛的悲心佛的愿力,乃是我们安息之所;
    佛的名号佛的光明,要保我们永远稳妥。


  17. 谁能真爱你?
    谁能重建家庭?
    谁能医治这社会?
    谁能解决你的问题?
    谁能带给你新的希望?
    谁能满足你心灵的需要?
    谁能灭罪使你得永恒生命?


  18. 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已音讯渺茫;
    狂飙逐梦的少年玩伴,已人各一方;
    高谈阔论的青年死党,已各分东西;
    海誓山盟的初恋情人,已男婚女嫁;
    而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更常已先走一步。
    好朋友,最好的朋友,永远最好的朋友!
    他是谁?他在何处?最好的朋友是弥陀,
    弥陀愿作你永远最好的朋友。


  19. 一个永远不会说不的朋友,从未离开我。
    无论大小困难,我们的心都持守那金刚不变的佛恩。
    永不止息的爱,作你一生的朋友。


  20. ⑴得人身应欢喜,⑵被救度更应欢喜,⑶自性无有不欢喜,⑷细胞须我以欢喜,⑸别人望我以欢喜。 
    以此五故,当大欢喜。因此,行住坐卧,时处诸缘,无不欢喜。


  21.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於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寿经》


  22.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於诸众生,视若自己。《无量寿经》


  23.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无量寿经》


  24. 我於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无量寿经》


  25.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无量寿经》


  26. 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如来会》


  27.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为彼群生大导师,度脱老死令安稳。《庄严经》


  28.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庄严经》


  29.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观经》


  30.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


  31. 我为救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
    我愿保护一切众生,终不弃舍。
    我当於彼诸恶道中,代诸众生受种种苦,令其解脱。
    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令其得出无量生死。
    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於地狱。
    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
    随宜救护一切众生,令出生死。
    度脱众生,常无休息,无有疲厌。《华严经》


  32.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世间所有广大慈,不及如来一分毫。《华严经》


  33.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
    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法华经》


  34. 唯佛独是众生父,於烦恼火而救拔。《大集经》


  35.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楞严经》


  36. 慈心观众生,如母念一子。《菩萨念佛三昧经》


  37. 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无量寿经》


  38. 声闻见众生苦如割肌肤,菩萨见众生苦如割脂肉,如来见众生苦深彻骨髓。《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39. 如来等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
    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则偏多。
    如来亦尔,於诸众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则偏重,於放逸者,佛则慈念。
    佛见众生烦恼患,心苦如母念病子,常思离病诸方便。《涅盘经》


  40. 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癒父母亦癒。
    菩萨如是,於诸众生,爱之若子。
    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癒菩萨亦癒。
    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维摩经》


  41. 佛光所照,常照如此,无间无救,诸苦众生。佛心所缘,常缘此等,极恶众生。
    诸佛心者是大慈悲,慈悲所缘缘苦众生。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如箭入心欲拔其苦。《观佛三昧经》


  42. 菩萨於恶人,所起慈悲,更甚於善人。《梵网经》


  43. 积大善愿,慈悲众生,求头与头,求眼与眼,一切所求,尽能周给。《杂譬喻经》


  44. 日月照诸华,无有恩报想;如来无所取,不求报亦然。《文殊菩萨所问经》


  45. 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
    如是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瞋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
    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以重业故。《悲华经》


  46. 深行大悲者,愍念众生,彻入骨髓故。《十住论》


  47. 菩萨念众生,爱之彻骨髓,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大乘庄严经论》


  48. 如来为一切,常作慈父母,当知诸众生,皆是如来子。释尊大慈悲,为众故苦行。


  49. 如父母有子,始生便盲聋,慈悲心殷重,不舍而养活。子不见父母,父母常见子。
    诸佛视众生,犹如罗睺罗,众生虽不见,实在诸佛前。


  50. 众生受大苦,悉是佛之苦,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
    盲聋不见父,父母常见子;众生虽不见,弥陀实在前。


  51. 一切众生受异苦,悉是如来一人苦,众生不知佛能救,故谤如来及法僧。


  52. 如来大悲不思议,二乘悲如割皮肤,菩萨悲如割脂肉,如来大悲彻骨髓。


  53. 罔极佛恩报谢行,清晨夕夜但称名;虽谓我称并我闻,实是大悲招唤声。


  54. 我称我闻此名号,慈亲带回之唤声。当此计度心停止,突闻弥陀呼唤声。


  55. 慈爱之目无恨心,於诸众生常生怜。众生谁非你父母,父母诸苦当取受。


  56. 父母付出全生命,疾呼窥井之幼子。


  57.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观经疏》


  58. 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观经疏》


  59.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观经疏》


  60.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法事赞》


  61. 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收,非无因缘。
    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为别异耳。《往生礼赞》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