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弥陀是诸佛之王,是众生唯一救主。
-
我溺大海,岸上众人皆大呼:「努力往上游!游上来,游上来!」
唯有一人,躬身入海,救我於岸。
岸上众人者,其他诸行也;躬身入海者,弥陀一佛也。
-
凡夫罪重,较之佛力,犹如大海一滴。
石头量重,投入大海必沉,投入大船必浮;
凡夫罪重,投入六道必堕,投入愿船必度。
-
若靠弥陀,重罪尚灭,何况轻罪;
不靠弥陀,轻罪不灭,何况重罪。
一沙虽轻,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达彼岸。
-
我今无智,亦无戒行,人中牛羊,园中枯木。
我无依怙,法财尽故;我有怖畏,具诸怨故。
-
若把身口二业所作所言,作为标准,则天下尚有完人;
若把意业中的所思所念,作为标准,则天下无一完人。
若从人所见处,作为标准,则世间尚有贤人;
若从人不见处,作为标准,则世间皆是罪人。
-
暗夜依灯,渡海依船,病人依医,生西依佛。
凡夫三业,皆地狱业。但称佛名,念佛为业。
-
如石必沈是其自性。烦恼具足的凡夫,必堕地狱是自性。
人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脱离轮回;唯靠弥陀救度,不但能离轮回,而且速成佛道。
-
佛教的特色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拔苦与乐」,亦即是纯净平等的爱心。
佛教若无「大慈大悲」,不能「救苦救难,拔苦与乐」,即非佛教。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中,能圆满「救苦救难,拔苦与乐」的法门,即是「净土法门」。
-
净土法门讲爱心,讲弥陀慈悲的爱心、弥陀慈悲的救度。
弥陀爱一切众生,但愿众生皆往生,不愿一人独轮回。
-
慈父不因儿女行恶而欢喜,亦不因儿女行恶而舍弃。
弥陀悲愍众生之罪恶,因悲愍而不舍弃,誓必救度。
-
弥陀爱我们,弥陀为救度我们:以五劫时间为我们发愿,以永劫时间为我们修行,
十劫之前终於为我们成就极乐世界,成就我们能够往生成佛的功德,
此功德皆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光明名号中,使我们信心求念。
-
弥陀爱我们,他若不慈悲,我们得救无望。
弥陀五劫所发的愿为我们而发,弥陀永劫所修的行为我们而行,
弥陀愿行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净土,
所成就的六字洪名是我们往生成佛的功德资粮。
-
唯有弥陀为我们五劫发愿,唯有弥陀为我们永劫修行,
唯有弥陀的功德可以消我们的罪,所以也唯有弥陀能救度我们出离轮回。
不是因为我们做了多少好事,也不是因为我们修多少行,
我们自己无法救自己,因为无论我们做什麽都无法断除贪瞋痴。
-
弥陀慈悲救度,主动积极而来,不因祈求拜托;不问对象,不讲条件;与智慧无关,与学问无关,与修行无关,与道德无关,与善恶无关。不论何人,只要相信,只要接受,即能得救。
得救之人,已是极乐圣数,已非凡数摄。
-
弥陀是超越善恶,讲求爱心。我们如此之恶,佛仍然爱我们,
因为爱能接纳一切,包容一切,遮盖一切,赦免一切,所以救度超越一切。
-
弥陀救度的爱心,超越一切,超越通途之因果、善恶、报应,超越世间之公平、公道、正义。
也因此,即使我们极恶,无有出缘,也能蒙救。
-
救度的法门以爱心为原则,非以善恶、公平为原则。
当用爱心的原则,代替善恶、公平的原则。
-
纯正净土法门乃超情离见之「不可思议」法门,是佛与佛的境界,於凡夫但能无条件地信受,丝毫不可拟议。
「不可思议」即是指弥陀的慈悲救度。故欲入净土门之人,应「信受弥陀救度」。
-
弥陀是我们不请之友,
弥陀为我们荷负重担,
弥陀视我们如他自己。
不论如何,弥陀爱我们绝不改变。
不论如何,弥陀都不会舍弃我们。
不论如何,我们都要信弥陀救度。
-
生命不可没有依靠,弥陀是永远的依靠;
人生不可没有归宿,极乐是究竟的归宿。
-
虽是凡夫:
若信受弥陀救度,即是大福报、大智慧;
若专称弥陀佛名,即是大善根、大功德;
若弘扬净土法门,即是大慈悲、大愿力。
-
净土法门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
五逆十恶极重罪人应堕阿鼻,佛可以救;若不信佛佛不能救。
因为不信佛、不靠佛、不接受佛的救度之恩。
-
净土法门谁信受谁得救,谁不信谁沉沦。
-
弥陀悲智,冤亲平等,超越善恶。
若执善恶,以论救否,即是不知弥陀慈悲,漏於救度。
-
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无量珍宝,不求自得,而今乃知,真是佛子。
-
信弥陀救度即是真实功德,疑弥陀救度即是无明颠倒;
信弥陀救度即是绝对之善,疑弥陀救度即是最大之恶。
-
没有人不需要遮掩,如同没有人不需要宽恕。
当我宽恕人的时候,我自己也在被宽恕。
当我遮掩人的时候,我自己也在被遮掩。
-
人生就是一场奋斗,所以许多时候,我们又疲倦又疲惫,又受创又受伤,当然也犯错也犯罪。
此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朋友呢?还是一个批评者?
是一个预备理解我们、安慰、包容我们的人呢?
还是一个准备批评我们、审判、定罪我们的人呢?
-
亲爱的:你将永远被珍爱。你不必有任何恐惧。你不会做错任何事。(亚历山大《濒死体验》)
-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
说到底,它是你和弥陀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
-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然做到极处,具是合当如此,着不得一丝感激的念头。
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是市道矣。
所谓「至亲无文」。
-
境由心造──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
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
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
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送出什麽就收回什麽;
你播种什麽就收获什麽;给予什麽就得到什麽。
你怎样对待人们,取决於你怎样看待他们,
我们对他人的态度是自己对自己态度的投射。
这是普遍的真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
佛门以慈救为宗。平等洁净的慈爱,非贪着的爱。爱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爱是人性通往佛性的桥。爱能和谐社会,爱能消弭仇恨,爱能化敌为友。
-
教育无他,爱与榜样而已。恶事向己,好事与他。忘己利物,慈悲之极。
心有慈爱,慈爱便遍布四方,自然地,无须刻意表现。
-
先不要恨人。佛性是住在心肠柔软的人里面。
-
慈之根源是「悲」。善莫大於「恕」。要原谅人七十个七次。
我是承蒙大家包容我而活着的人。若人家不包容、原谅我,我此身将被片片切割。
-
当你感知自身生存之苦,你的心才能为他人之苦而打开。
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
-
要使对方对自己有如释重负之感,有宾至如归之感。
爱人如爱己,率己以随人。
-
爱者爱也,爱除了爱之外,再没有任何心机的才是真爱。
-
爱必须在无所求的情况下施与,才更显得它的高贵纯洁。
唯有这种无我的爱,才能带给施爱者与被爱者双方的幸福感。
-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真正爱他时,就想为他付出。
-
真正的爱他,就会有真正的智慧冒出来。爱的语言便是最高的礼物。
-
爱将招来爱。付出去就回来。你给他他就给你。
爱将招来爱,为一个人而尽心的爱,它不会只在这个人,依次地传达至无限。
-
爱在哪里,人就会在哪里。爱之所在,心即在之。
-
在爱里成长的人没有惧怕,也不会伤害别人。
一个爱别人的人,不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事。
-
爱的里面不计较,不须酬劳、回报,不惧怕,爱的力量伟大。
义务变权利,工作变享受。
-
爱是给人,利人,耐心,恒心;爱不伤人,不占有,不求报。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作人原则:爱,爱佛、爱人。爱使我们有幸福、喜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