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行品》内文很短,所讲的易行有十方诸佛的易行、过去八佛的易行、三世诸佛的易行以及诸菩萨的易行,同时也讲到弥陀的易行。讲了这麽多的易行其实是在衬托出弥陀的易行是《易行品》的核心、《易行品》的结晶、《易行品》的归趋。所以《易行品》在讲什麽?在讲弥陀的「本愿称名」,在讲只要依弥陀本愿称名就能够现生不退而往生快速成佛。
-
关於阿弥陀佛的功德力量之殊胜,龙树菩萨在《易行品》当中用「乘船」来形容;除此之外,其他的法门,龙树菩萨用「步行」来形容。
龙树菩萨并说,步行非常的苦,而且很难顺利到达目的地,往往是中途退堕的;乘船则不苦,很安乐,而且必定达到。意思就是说,我们众生的烦恼业障如同千百万亿吨的大石头,即使小小的石头放在水里都会沉了,更何况是巨石呢?放在六道的苦海中,必沉无疑。可是如果将这颗大石头放在阿弥陀佛坚固又广大的愿船上,不仅不会沉,还能够顺利度脱六道苦海。
-
佛教之修行法门,除了圣道门之勤行精进以外,另有一种「信」的法门;信是信什麽呢?信易行,什麽叫做易行呢?简单讲就是信阿弥陀佛现成的救度,这就是易行。
可能有人会认为,应该是勤行精进才是行菩萨道,如果只是以信方便,很容易的话,那可能不是行菩萨道吧?但是龙树菩萨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勤行精进」固然是菩萨道、是佛法,「以信方便,易行疾至」也是菩萨道,也是佛法,至於要走那一条路,你是要「勤行精进」的「修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的难行道呢?还是要选择「以信方便,易行疾至」的易行道呢?就看自己的根机与选择了。
不过以现在我们这种人的一般根机,大部分都是应该归入易行道才对。为什麽?想想看,舍利弗经过了那麽久的修行,已经修到七住位了,仍然还会退心,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比较看看,我们就晓得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修行法门了。
-
我们在称「本愿」的时候,都是单指第十八愿来讲的,不是指其他的愿。《无量寿经》有一首〈本愿偈〉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里的「本愿」两个字所含的意义也是在说明第十八愿,不是在说明其他的愿。
《往生论》里面也有一首〈本愿偈〉说:「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偈中的「本愿」也是在指第十八愿,不是指其他的愿。
龙树菩萨《易行品》的根本核心主要讲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而说:「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在这里所讲的本愿也是指第十八愿,不是指其他的愿,而且很明确的点出「若人念我,称名自归」,「若人念我,称名自归」是只有第十八愿才这麽讲,第十九愿、二十愿并没有这麽讲,所以龙树菩萨也是直接把第十八愿直称「本愿」。
-
龙树菩萨的《易行品》说: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这一首偈语在讲两件事情:一是目标,二是方法。目标就是「不退转地」,要到达不退转地的方法只要「执持称名号」;而且执持称名号到不退转地是快速的,所以说「疾至」,疾至不退转地。
这一首偈和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成就文是一致的,尤其另一段所讲的: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就点出阿弥陀佛的本愿。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固然广发四十八大愿,但他的本愿内容是是什麽呢?就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这种内涵,是在四十八愿当中的哪一愿呢?是第十八愿。这就可以让我们知道第十八愿就是本愿,而本愿的内容是「称名自归」,而其结果是「即入必定」。「必定」就是不退转,而要疾至不退转,是只要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所以这里所讲的「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就显出第十八愿所讲的「乃至十念」的称名念佛;同时由於第十八愿已经成就了,所以就能够获得「即入必定」的功德。
-
龙树菩萨说:「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这是龙树菩萨对《无量寿经》第十八愿的定义。
「若人念我」就是如果有众生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就是「念我」。「称名自归」,而专称弥陀佛名,归命於阿弥陀佛,因为自归称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归命,所以称名就是自归;如此「念我称名」的自己归投依靠於弥陀本愿的救度,则龙树菩萨说「即入必定」,这种人当下就进入不退转的菩萨阶位了。
-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龙树菩萨说,十方众生如果有人想要很快速的到达不退转地,那麽不用假借其他复杂的法门,只要以恭敬心来执持称名号,当下就可以很快达到不退转地了。
「恭敬」的「恭」就是自己很谦卑、很低下、不高慢;「敬」就是对阿弥陀佛很崇敬、很信赖,独尊阿弥陀佛,这就是恭敬心。「执持」的「执」就是坚牢,很稳固,他的信心不会移动、不会改变了;「持」就是不散不失,好像我们把物品掌握在手中,它就不会跑到别的地方或消失了。所以,「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应谦卑恭敬的信受、领纳这句名号在心中,同时称念这句名号在口中。
-
不管任何人他知不知道弥陀救度的内容,知不知道这就是易行道,也不管他信或不信,内心清净或不清净,散乱或不散乱,还有没有贪瞋痴,这些都不管,他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样就合乎「执持称名号」。
-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这是龙树菩萨《易行品》核心的一首偈,此偈最终目的在於彰显弥陀本愿的念佛。这首偈的重点,一方面是展现「称名」,并且说明「称名」是往生的正因、正定业;同时也显示,只要能「本愿称名」,现生就已经获得不退转地的身份了。
不过单从这四句偈,当然看不出肉体还在娑婆世界就已经获得不退转地身份的意涵,下面还有一段文:「若菩萨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号」,这又讲得更明确了。而另一首偈:「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也直接点出本愿称名是「即时入必定」,不必等到往生之後。
-
龙树菩萨以「念我称名」这个称名来解释「乃至十念」,甚至舍掉了「至心信乐」,等於是以「称名」这个行来涵盖「至心信乐」与「乃至十念」,这个就是「以行释信」,以行来解释第十八愿所讲的信。为什麽?因为第十八愿所讲信的内容,是信「乃至十念,就必生极乐」。
-
《易行品》里面以三十二首偈来赞叹阿弥陀佛,其中即入必定的偈文就说:「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这个就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的意思,我们只要专称弥陀佛名,阿弥陀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就通通在里面,因为这一句名号本来就具备阿弥陀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微妙、殊胜无上的功德,所以龙树菩萨也时常忆念的称念阿弥陀佛。
-
今天承蒙弥陀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为我们成就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回向给我们十方世界的众生,能够理解到这一点的人就能够以恭敬心来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