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证.祖传

  1. 《阿弥陀经》以十方众生为对象
  2. 必得超绝去之义
  3. 《小经》要文三译对照
  4. 人身难得之喻
  5. 圣净二门判
  6. 《往生论注》要点
  7. 《小经》要文善导释
  8. 法然上人释「第二十愿」的属性
  9. 皈依即是求救护
  10. 弥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乐果
  12. 法照大师《五会念佛赞》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称名念佛」 的经证与祖传
  14. 弥陀「本愿」二字之根据(抄要)

净土宗教理

  1. 寻求法门
  2. 净土宗概念
  3. 净土宗的创立与流变
  4. 机法深信浅说( 五 )
  5. 机法深信浅说( 四 )
  6. 机法深信浅说( 三 )
  7. 机法深信浅说( 二 )
  8. 机法深信浅说( 一 )
  9. 昙鸾大师之弥陀佛身观
  10. 净土宗义略说
  11. 净宗原理:二愿和合
  12.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13. 南无阿弥陀佛之简释
  14. 「南无阿弥陀佛」略解
  15. 净土宗是弥陀之回向
  16. 往生极乐的条件
  17. 弥陀名号
  18. 弥陀净土之相
  19. 本愿称名,非定非散
  20. 兜率极乐优劣比较
  21. 阿弥陀佛 名体一如
  22. 「忆念」之义
  23. 「念」之义
  24. 弥陀净土的特性----超
  25. 阿弥陀佛愿力的根本特性
  26. 《往生论注》「赞叹门」解释
  27. 弥陀愿心的根源——《无量寿经》「赞佛偈」
  28. 四十八愿分类
  29. 念佛四德
  30. 佛教的核心教理与往生净土
  31. 「见佛」论
  32. 认真去做时
  33. 大慈悲五要点
  34. 净土起信
  35. 弥陀梦中显明摄取之义(唯莲房典故)
  36. 乘佛愿力 凡夫入报
  37. 往生要关
  38. 弥陀.本愿.净土
  39. 譬喻
  40. 本愿之念佛

规约 

  1. 敬致净土宗教团出家众
  2. 手机的规范
  3. 善待老人
  4. 净土宗教团僧众共住规约
  5. 僧众外出弘法共勉事项
  6. 杜氏家庙念佛超荐仪轨
  7. 僧诫
  8. 净土宗念佛会共修须知
  9. 念佛超荐仪轨

我的命盘

  1.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八)
  2.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七)
  3.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六)
  4.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五)
  5.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四)
  6.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三)
  7.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二)
  8.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一)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编述
top

编述

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八)

  第五章 佛家的命理观

  儒家重「知命、敬命」;

  佛法重「因果、愿力、业报」,视「命」非天定,而为因缘和合之果。

  以佛教来说,命即三世因果。如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凡佛说皆从大处、根本着手,教一切人远离生死轮回之苦,不斤斤於此生如何如何,故佛经中绝无命相学说,而以三世因果总说尽。

  此「因果偈」精要地揭示佛教对命运的基本见解——命非天定,亦非偶然,而是自作自受,因果不爽。我们虽无神通,无法直接知晓前世与未来,但只要观察今生所受的苦乐与所行的善恶,便可大略推知过去所造之因,并预见未来将感之果。

  佛法开示:「心生万法」「一切唯心所造」「依报随正报转」

  此中关键在於「心」,心为万法之源,命运亦不离於心之造作。

  「正报」是指我们的心识与身体,「依报」则是指外在环境,如国土、家庭、人际、地位、财富等。依报随正报而转,有怎样的心性与业力,就会感得怎样的外境与命运。故知,自身所处的环境并非天命、神创,而是自心所招、自业所感。

  譬如,出生於净土或秽土、富贵或贫贱、福报或障碍,皆非偶然,而是自身过去所修、所造、所感召而来。家庭、配偶、儿女、亲友,乃至社会地位与人缘福报,统统属於依报,皆由正报所引生。

  依正二报的关系,犹如花朵与蝴蝶或蜜蜂的自然互动关系,有首诗说:

  花无心招蝶,蝶无心寻花;
  花开时蝶来,蝶来时花开。
  吾亦不知人,人亦不知吾,
  不知从帝则。

  意思是:花并没有招引蝴蝶的动机,但有花的地方自然就会吸引来蝴蝶或蜜蜂;蝴蝶也没有寻觅花的意图,但只要有花,蝴蝶或蜜蜂自然就会被吸引。花多蝴蝶蜜蜂就多,花少蝴蝶蜜蜂就少;如果没有花,即使抓来很多蝴蝶蜜蜂,最後也会飞走或死掉。因此,花不用去求蜜蜂,蜜蜂也不用去求花,只要有花,有花香,蝴蝶蜜蜂自然会来到;即使这一朵花缺了叶子,它依然有蝴蝶蜜蜂;可是如果是假的花,再怎样的美丽漂亮,也不能有蝴蝶蜜蜂飞来。花比喻正报,蝴蝶蜜蜂比喻依报,蝴蝶蜜蜂随花有无增减,就像依报随正报而转变。

  「不知从帝则」,「帝则」意思是「因缘法则」,也就是因缘果报的自然法则。虽然彼此不知也无心,但随着自然的因果法则,正报之因,不用勉强就会呈现出相应的依报之果。

  因此,若感人生坎坷、福薄缘浅、人际不顺,应回观自心,反省业因,不宜怨天尤人。能够「反求诸己」,便是修行的起点;正报昇华,依报自然转化。环境的美恶,终究源於内心。

  古谚云:「无忧而戚,忧必及之;无庆而欢,乐必还之。」意思是:

  没有忧愁的事而悲哀,忧愁的事就会来到;
  没有庆幸的事而欢乐,欢乐的事就会降临。

  又说:「此心有先动,而神有先知,则色有先见也。」此语显示:人的内心一有动念(起心动念),精神或深层的直觉、潜意识就会率先察觉、知道,外在的身体或脸色也会随之表现出来,先於语言。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内心变化,会先反映在精神与外貌上」。可见内在动力先於外在表现。由此观之,念念皆造命,心行决定境遇。

  佛法所说「一切唯心所造」、「依报随正报转」,并非空谈,而是实际修行的指导原则。命运是否可转?关键不在外境,而在於我们是否愿意转化内心。

  我们每一念心、每一个起心动念,皆在创造自己的命运。命运非他人所赋,也非无可更改,而是由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即所行所言所想——所决定。若能善守身口意、清净自心,命运自然转化。

  佛法的因果观并非宿命论。它强调「因缘和合」,尤其着重於当下的「现缘」。生命历程中的成败得失、顺逆苦乐,从佛法的观点看,乃是「宿因」与「现缘」共成之「果报」。

  宿因,指的是过去世所造之业,如同已播下的种子,虽不可改,但其发芽开花,尚需现缘来助成。而现缘,乃是我们今生所造的诸多行为与选择,是我们当下可以掌握、主导的关键因素。

  譬如,同一品种的树木(宿因),若种植於贫瘠或沃土,结果自异。以台湾高山特有的「玉山圆柏」为例,生於迎风面的植株为了适应强风,枝干低伏扭曲;而生於避风面者,则可长成高达二十余公尺的挺拔乔木。其宿因相同,然因现缘不同,而结果大异。佛法不否定宿因,但更强调现缘的重要性。宿因如种子,现缘如水土阳光。人若能於今生种善缘、行善业,则可转苦为乐、改变命运。

  对凡夫而言,要改变命运,必须从现缘下手。而在所有善法之中,最殊胜的现缘,莫过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佛号具无量光明、无量功德,能融摄我们的恶业、转化我们的心念,进而改变我们的正报与依报。正报因佛力而净化昇华,依报亦随之转善和合。此即净土宗所讲的「称名念佛,现生得益,命终往生」。

  是故,佛家命理观的核心在於「一切唯心,心生万法」,掌握念佛的现缘,便是掌握命运转机之钥。

  这一点,超越儒家所言「知命」、「尽人事而听天命」,直指「改命」、「超脱命」的究竟法门。

  在当今社会,面对命运的未知与挑战,儒家教人知命、尽力,培养务实、坚忍的精神;佛法则进一步指出命由心造,因果丝毫不爽,进而开显「以念佛转命」之不共法门。对於信仰净土宗者而言,念佛不仅能转变现世的依正二报,更可仰仗阿弥陀佛的本愿,於命运难转之时,开出一条出离生死、永安无苦的究竟之道。

 

  第六章 给人利益,信佛念佛

  佛教讲因果,也讲改命、造命的根本原理,如前篇所述。古德说「业由心造,命由心改。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有相无心,相由心灭;无相有心,相由心生」。这些话语都在阐明一个道理:心是主人,心是根本,心最重要,如《大乘起信论》所讲「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当我们的心性、言行、习惯与个性改变,命运自然随之转变。

  所以,心是命运的根源,心也是第一风水,俗话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地理在於天理,天理在於心理」。命理书说「人为天地之心,凶吉原堪自主」。

  所有风水中,第一风水是什麽?是人。

  人的第一风水是什麽?是心。

  人的第二风水是什麽?是嘴巴。

  人的第三风水是什麽?是行为。

  风水原理只有四个字:「心生万法」。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由风水或业力引起的诸多不顺,自然迎刃而解。这不是什麽神秘的法术,而是因果律的自然运作。

  古语说「厚德载福」,什麽东西就用什麽东西来载,如同水需杯承载、饭需碗盛装,福气则需德行来承载。一个人德行越好,则福气越高。

  所以,人的行为就是上等风水,没有格局,行善积德就是最好的风水,能获得幸福安乐的命运。总之,就是修心养性,迁善改过,行善积德,利益他人。

  可知,命是由过去业力形成的果报,但也不是一成不变,佛教讲「心能转业」,今生的行为可以重新塑造命运。只要我们修心养性,迁善改过,利益他人,自然会转贫为富、转苦为乐、转忧为喜。

  因此我们不必过分贪求。重要的是乐天知命,安分守己,然後凡事为他人着想。比如有两份利益,可以先布施一份给需要的人,不要两份都据为己有;即使只有一份,宁愿先给更需要的人,自己慢慢也会拥有,甚至得到更多。如道家所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给别人,并没有损失。为什麽?命中有,再多的布施还是有,不会失去,可说布施不损反增;命中没有,不拿出来布施,还是没有,硬要拥有,反而遭殃。何况布施是善因,会带来加倍回馈的善果。所以尽量为别人设想,好事尽量给予他人,利益他人,尽量布施。

  念佛人要学习弥陀的慈悲,以尽量利益他人为原则,阿弥陀佛怎样爱我们,我们也怎样爱人;阿弥陀佛怎样为我们,我们也怎样为人。所以第一是利益人,第二也是利益人,第三还是利益人。也就是凡事为人着想,凡事利益人。

  命是宿世业力的果报,业力无边,所以轮回无尽,受苦无穷。好不容易生而为人,就要把握短暂的人生:一方面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一方面信佛念佛,愿生极乐。

  因为世间再怎样改恶向善、改命甚至造命,都还在六道轮回之中,而且也不容易。缺乏财力,不能布施;缺乏德行,不能利人。然而,念佛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自己念佛,告诉大家念佛,自己解脱,大家也解脱;自己成佛,大家也成佛。这才是最容易又是最究竟圆满的改变命运之法。

  修心养性、行善积德固然重要,但念佛往生更是究竟。世间的改命造命终究有限,唯有信佛念佛,才能永远脱离轮回苦海,获得真正的解脱与成佛。所以,念佛最究竟圆满。(待续)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