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部分

  1.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二)
  2.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摘要(一)
  3. 《阿弥陀经》要旨(二)
  4. 《阿弥陀经》要旨(一)
  5. 《阿弥陀经》之目标与方法
  6. 《阿弥陀经》大意
  7. 《观经》大意、宗体、隐显、废立
  8. 《观经》要旨
  9. 《观经》正意
  10. 《观经》眼目
  11. 《观经》构造
  12. 《无量寿经》摘要(二)
  13. 《无量寿经》摘要(一)

祖论部分

  1. 难易二道
  2. 五念门
  3. 《小经》要文善导释
  4. 「极乐无为」之偈解释
  5. 善导信愿行之侧重
  6. 善导大师「赞佛偈」补充讲义
  7. 善导大师「赞佛偈」
  8. 善导大师解释念佛之殊胜利益(略钞)
  9. 缘佛愿力速成佛
  10. 龙树菩萨难易二道判
  11. 《易行品》大纲
  12. 《易行品》「本愿释」略解
  13. 《易行品》略解
  14. 《易行品》精髓

第十八愿

  1. 第十八愿善导释
  2. 《大经》第十七、十八愿成就文及流通文略解
  3. 第十八愿之白话文、成就文、流通文及图表
  4. 第十八愿善导释之「补充讲义」
  5. 净土宗祖师解释本愿
  6. 第十八愿之义(三)
  7. 第十八愿之义(二)
  8. 第十八愿之义(一)

经证.祖语

  1. 门余大道
  2. 现生不退(入正定聚)之证文
  3. 慈悲的救度
  4. 佛在何处
  5. 「弥陀名体相即不离不二」之经文与祖语
  6. 念佛超度三涂众生
  7. 厌秽欣净,切愿往生
  8. 光明摄护 念佛众生
  9. 弥陀本愿是凡夫为本、现生不退
  10. 念佛诸行比较
  11. 助念开示之经证
  12. 专念弥陀之根据(经文、祖语)
  13. 「但念弥陀,必生极乐」之经证祖传
  14. 念佛能灭罪障之文
  15. 念佛具足无上功德之文
  16. 念佛佛圣护念赞叹之文
  17. 极乐依正庄严之文
  18. 弥陀是本师本佛之经证

净土宗教理

  1. 佛教的根本教理
  2. 弥陀以名号度生(讲义)
  3. 念佛三大利益
  4. 一代教皆念佛化前教
  5. 净土五观 (净土三观二信)
  6. 阿弥陀佛是何等佛
  7. 二种深信
  8. 往生与预知时至
  9. 五逆往生 为显念佛
  10. 念佛功超定散诸善
  11.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摘要
  12. 弥陀悲愿 天性自然
  13. 念佛与佛 机法一体
  14. 念佛生极乐 脱出三界狱
  15. 一虚一实
  16. 六字释
  17. 一代圣教六字全收
  18. 不问罪福 念佛皆生
  19. 净宗指要
  20. 弥陀与众生的关系
  21. 净土宗特色--易
  22. 阿字十方三世佛
  23. 对比劝善,彰往生益
  24. 弥陀何故建立「念佛往生」愿?
  25.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二)
  26. 念佛功德
  27.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一)
  28. 名号度生
  29. 凡夫入报问答
  30. 弥陀救度众生(二)
  31. 增上缘(二)
  32. 弥陀救度众生(一)
  33. 增上缘(一)
  34. 三重选择 净宗口诀
  35. 第二十二愿略解
  36. 正行与杂行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易行品》略解

--「称名」「易行疾至」「不退转」
 

 

《易行品》为龙树菩萨所撰述之《十住毘婆沙论》第九品,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翻译,收藏於《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易行品》将佛陀一代教法判为二道,即「难行道」与「易行道」。此判教既开启了後来各宗判教的先河,也是净土宗判教的嚆矢,更为净土宗之「易行」与「殊胜」一锤定音,使净土宗在大小显密各宗之中,永居登峰造极、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地位。可知,《易行品》文字不长,然其影响甚钜。

 

此品既是「判教」,更为宣说「易行」之道,并力劝舍难归易修易行道;而易行之中,则以弥陀「本愿称名」之「易行」为宗,现生不退、往生成佛为趣。

 

一、 《易行品》「难易二道判」之文: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

 

二、 《易行品》「称名易行疾至」之偈: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号。

 

欲疾至,非疾欲至。

 

此偈显示信之具体内容,亦即「易行道」易行疾至之法即是「称名」。称名即是「易行」,称名即得「疾至」。既容易,又殊胜。

 

若人--六道中之人道,一切善恶凡夫。

--希求、愿望。

疾至不退转--非一万劫、或一大劫,非多生多劫无量生死,亦非他土不退,乃此土此生不退。

 

下文之「若菩萨欲於此身,得至阿越惟致地……」可知。

 

《大经》言:「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易行品》释言:「即入必定」、「即时入必定」。

 

明知「同时即」,非「异时即」,顾示「现生不退」。

 

何以故?「本愿称名」故,「摄取不舍」故,「临终来迎」故。

 

至简至易,极顿极圆。一般消费,最高享受。

 

--劝勉之辞。

恭敬--内心谦恭,外相崇敬。虔诚恭敬,至诚恳切。彻底放下,全身倒靠。

 

《大智度论》三十卷言:「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

 

谦下自身,崇敬佛德,名为恭敬。

 

所尊所重唯弥陀,唯归弥陀一佛。万德洪名,万善总体,无欠无余。

 

《大经》:「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机法二种深信之相。

 

《大经》:「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自力行者,憍慢无谦敬心,不能信此法。

 

执持称名号--「执持」即是「称名号」。不论知不知、信不信、净不净,但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念十方诸佛--反显法。以「念十方诸佛」反显「专念弥陀一佛」。

 

弥陀是「诸佛之王」,念弥陀即念十方诸佛。

念弥陀弥陀摄取不舍,念弥陀弥陀临终来迎。

 

三、《易行品》「归宗」之文: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此文合采本愿及成就文,以彰「易行极致」。

 

四、《易行品》「即入必定」之偈: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本愿--直以第十八愿为根本愿,十九、二十及其余诸愿皆非根本愿,为使众生欣慕极乐净土而归此愿,故余四十七愿谓之「欣慕愿」。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故应掌握根本。

 

本愿如是--「如是」者,下之「念我、称名、自归、必定」,非此则非弥陀本愿。

 

有具体内容,亦即方法、目标。清楚明朗,一目了然。

 

若人--愿文「十方众生」,成就文「诸有众生」。

 

然十方众生通指十法界之中佛法界以外九法界众生,而此「若人」唯指六凡之人道,以六道中人道之人为主,显示第十八愿「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之旨。凡夫之中,人道为本,余趣为旁。盖,天人正乐,修罗方瞋,三恶愚苦,唯人道苦乐互具,易生厌秽欣净、离苦得乐之愿行。

 

我也有份,感恩涕零,一心归命。

 

念我--「念」者愿文「乃至十念」之念,「乃至十念」善导大师释言:「称我名号,下至十声」。「我」者弥陀。可知,「念我」即是「专称弥陀佛名」之意,故言「念我称名」。

 

称名--口业称名,专称弥陀佛名,故言「念我称名」。

 

口称成因由法德,全德成名令口称。

 

净土宗传承祖师解释本愿文之「乃至十念」之「念」为「称念」之念者,始自龙树菩萨《易行品》。

 

弥陀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力用,其力用者何?如《观经》言: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善全四八二页)释言: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可知:愿文乃至十念之「念」者,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即是「称念佛名」,故言「念我称名」,即是四种念佛之中「称名念佛」,非余三种之念佛。此即显示龙树菩萨断定判明第十八愿之「乃至十念」为「称名念佛」。

 

窥基大师《西方要诀》言:

诸佛愿行,成此果名;但能念佛,具包众德;故成大善,不废往生。

 

偈言:

以名召德本融通,彼佛分明在口中;
果得持名无异念,声声露出紫金容。

 

口称成因由法德,全德成名令口称。

 

法然上人言:

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六字名号;
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法然上人《选择集》「标宗」之文: 

南无阿弥陀佛,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选择集》「结归」之文: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自归--愿文「欲生我国」,成就文「愿生彼国」。

 

「自」者自己,「归」者归命,如本品〈赞弥陀偈〉多言:「是故我归命」,亦如《往生论》天亲菩萨自言:「我一心归命」

 

不顾他人,排除障碍,我尽管一心归命。自己生死大事,岂可看人脸色而生顾虑,故应不虑他人,应自己劝勉策励,突破万难,誓必此生,达成人生目的。《小经》释尊三次劝勉众生愿生,三劝即是常劝,显示释尊之本怀。是故善导《往生礼赞》(善全四八八页)言:「各闻强健有力时,自策自励求常住。」此亦是自归之意。

 

「念我称名」即是「自归」,自归即是「南无归命」。身心性命归於弥陀,与佛一体,心心相印,函盖相合;佛命生命,一体不离。

 

正觉之佛命,归命之众生,生佛一体;佛心有生,生心有佛。

 

即入必定--愿文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成就文言:「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必定」者,必定成佛之位,亦名正定聚,亦名不退转。《大智度论》九十三卷言:「阿鞞跋致(不退)即是必定。必定者,必当作佛。」

 

「即」有「同时即」与「异时即」,此是「同时即」,如「即入必定」之偈言:「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此「即入必定」显示「念我称名自归」之人,已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之人;即时不退於佛格,往生刹那,顿超十地,快速成佛。

 

《小经》言: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全二七页)释言:

圣众庄严,即现在彼众,及十方法界,同生者是。

 

昙鸾大师言:

经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
不断烦恼得涅盘分。
不从一地至一地。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小经》言: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我、称名、自归、必定--此是净土宗之「宗旨」。

念我--信受--信受弥陀救度,

称名--专称--专称弥陀佛名,

自归--愿生--愿生弥陀净土,

必定--度生--广度十方众生。

 

常应忆念--结归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意。

 

本愿、成就所言「乃至十念、一念」之「乃至」。《小经》「若一日……若七日」之「若」。「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一念」之意。

 

善导大师言: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本愿之对象--不论何人:圣凡善恶、男女老少、缁素贤愚,皆总包含。

 

本愿之方法--念我称名自归。

 

本愿之利益--现当二益(现生必定,往生证果)。

 

本愿之呼唤--呼唤众生「常应忆念」。

 

本愿取意文--如明灯,照亮行者前程,指出目的与方法,明示安身立命之处。给人安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利益。

 

「本愿取意文」是《易行品》之骨髓、核心、归趋,《易行品》目的在说此弥陀本愿。易行中最极易行,方便中第一方便;此方便非过程、非权说、非不了义,乃直达目标之方法,龙树菩萨思想圆熟之所在,亦彼一生自行化他之归趋与目的。

 

藕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言:

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