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敦煌壁画中的《无量寿经变》
  2. 众生安乐我安乐:说说佛涅盘图
  3. 动容发欣笑:弥勒菩萨半跏思惟像
  4. 意味深广的佛返人间图
  5. 反弹琵琶说救度:「观经变相」赏析
  6. 落日见弥陀:古龟兹壁画残影
  7. 一句弥陀作大舟:朝鲜「般若龙船图」
  8. 翻山越岭,只为我来「山越阿弥陀图」
  9. 盛世遗珍:唐代漆金夹紵阿弥陀佛像
  10. 绝唱《愿生偈》古壁耀慈光
  11. 净土瑰宝:最早的西方三圣像
  12. 悲欣交集见弥陀
  13. 一幅传世巨作,一片故乡风月
  14.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昙鸾大师亲笔写经
  15. 一页残经的伤痛与美丽
  16. 同生安乐:龙门西方净土变相龛
  17. 游戏见天真:齐白石笔下的「阿弥陀佛」
  18.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乡说法图
  19. 选择念佛——记西千佛洞观经变
  20. 二河白道图(京都 光明寺)
  21. 欲尽孝养,应托父母於阿弥陀佛──韦均造西方三圣像
  22. 麦积山石窟第五窟──西方净土变
  23. 给人欢喜的阿弥陀佛金铜群塑
  24. 阿弥陀佛与八大菩萨图
  25. 大足石刻中的净土宗艺术
  26. 一时作佛──张茂仁造白石阿弥陀佛像(隋)
  27. 两千年前的阿弥陀佛立像铭文台座
  28.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县阿弥陀佛大像
  29. 五台山佛光寺「阿弥陀佛说法图」
  30. 阿弥陀佛来迎图中的地藏菩萨
  31. 称名必来迎——阿弥陀佛及圣众来迎图
  32. 阿弥陀佛及二十五菩萨来迎图
  33. 茨城愿入寺本尊阿弥陀佛像
  34. 引路菩萨图
  35. 巍巍独坐度众生——记日本高德院阿弥陀佛坐像
  36. 阿弥陀佛接引图——南宋明州绢本设色佛画
  37. 阿弥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绘泥塑:麦积山石窟第44窟
  38. 大势至菩萨像
  39. 韩国甘山寺阿弥陀佛立像和万日结社念佛
  40. 西夏国阿弥陀佛接引图
  41. 五劫思惟阿弥陀如来像
  42. 莫高窟观经变相图
  43. 回顾的阿弥陀佛
  44. 2020,弥陀依旧爱你、爱你!
  45. 净土,在名号等你
净土宗
净土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艺术 > 净土宗艺术
top

净土宗艺术

动容发欣笑:弥勒菩萨半跏思惟像

 

(一)艺术瑰宝,自在神韵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号称世界第六大博物馆,藏品量多质精。其中编为国宝83号的「金铜弥勒菩萨半跏思惟像」,则是一件足以代表韩国数千年艺术文化的经典之作。

  这尊菩萨高93.5cm,为韩国「三国时代」(七世纪前期)造像。历经一千多年的岁月,铜面的艳熠金光在时光中销蚀,让整尊造像古韵袭人,观之则烦恼顿消。

  菩萨头戴三山式宝冠,上身素袒,脖子上戴一宝环;下着大裙,衣折繁复唯美,裙摆触地,披放如倒花。

 

金铜弥勒菩萨半跏思惟像 韩国「三国时代」(七世纪前期)造像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菩萨从高座垂放左脚,一莲台从地涌出,托其足;半跏的右脚,置於左膝。左手抚其脚踝;右肘点在脚上,手掌慢举,五指纤柔,如莲花绽放,轻触颊边。这连续性的微妙动作,抓住了菩萨正思惟入理的瞬间,因而两目微张,面含微笑。这种冲淡恬静,又幽深绝人测度的神情,给人至极的美感经验,也给瞻礼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说到国之重宝,此弥勒思惟像是足以当之的,因为不论我们怎麽看,都只觉其神态安详、法相高雅。这是初步概观。若再注视其坐姿、微笑、神态,考虑匠人何以有此创造、菩萨何以有此形相,我们也必将陷入沉思:弥勒菩萨因何而思惟?世人苦思冥想的时候,总是锁着双眉,为什麽这尊思惟像却是自在安详、微笑示人呢? 

 

(二)菩萨思惟,上求下化

  凡是菩萨,都心怀众生,念念以悲悯拯济;然而,不经过智慧的抉择、辛苦的实践,则成佛遥远,度生也缺乏力量。菩萨道之艰难,如以一人举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凡是菩萨,为了上求下化,都必有思惟。

  漫长的时劫中,无数菩萨或已成佛,可是我们呢?他是已成佛,我是未成佛,他因地的思惟,难道独独漏了对我施加方便吗?十方诸佛番番出世,传承不绝,把法界智慧海都舀乾了、把法性真如理都思惟遍了,却依然没有思惟出一个平等的法门,普施救度於善恶众生。因此总有无量生命,在生死海中常没流转。尤其娑婆的苦恼众生,直令一千四佛摇头叹气,放舍而去。

  唯有法藏菩萨,为我们五劫思惟,誓愿众生只要称念他的名号,就能速离生死,速成佛道。兆载永劫之後,法藏菩萨终於成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众生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成佛。

  当弥陀成佛的那一刻,诸佛度生的愿心得以圆满;众生成佛的大愿,因此满足;诸佛菩萨长劫的思惟,也瞬间有了圆满的答案—–他们便能在娑婆世界宣扬阿弥陀佛的名号,自在度生,而不是无奈地离开。

  弥勒菩萨是下一尊在娑婆世界出世的佛,龙华三会,说法度生。释尊曾叮咛弥勒菩萨:「破戒重罪之辈,剃头染衣着袈裟者,皆付嘱於汝。」要让释尊教下,曾经出家却破戒犯罪、没有解脱的众生,在龙华三会上一网打尽。

  这本来是难中之至难的事,现在,有了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一切变得简单易行:长劫的思惟,免了;困难而容易退堕的功行,也免了,弥勒菩萨只要口宣阿弥陀佛的名号,度生的大业,在屈伸臂间顷刻成就—–哪怕他是破戒重罪者。

  《大经》中,释迦佛付嘱弥勒菩萨言: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这不仅是释尊一佛的付嘱,也是十方诸佛都将付嘱传承的法门,因为阿弥陀佛五劫思惟时誓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因阿弥陀佛的五劫思惟,上求下化的大事易如反掌,一劳永逸。

 

 

(三)独特造型,净土深意

  当然,菩萨度生,非凡夫能解,然而这尊弥勒菩萨巧妙独特的形貌,将所思之法的种种深意加以具体化、形象化,让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1.执简驭繁,万法归入念佛

  首先,从下向上观之,有以简化繁之意象。

  下方衣裙曲折层叠,恰似菩萨为了度生,思绪万端,百转千回。然而,菩萨上身素袒,简约到仅得一宝环,与繁复的衣折形成鲜明对比,如一切的问题在遇到名号的瞬间,都变成了简单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此六字广收无量诸法。

  弥勒菩萨听闻净土法门时,纵然有所疑惑,一旦面对名号功德,也唯有信受,「不敢有疑」;纵然思绪起伏,也唯余欢喜踊跃。

  2.繁简对比,净土易行难信

  其次,这一尊之内所存的简与繁,对比非常鲜明,让人自然联想到净土法门的易行难信──念佛法门既简单殊胜,却又无比难信。

  净土法门,唯佛能知,位至补处的弥勒菩萨也不能透达;只是弥勒菩萨谦敬至极,「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但未来世众生憍慢懈怠,有种种怀疑,难以信受。因此,弥勒菩萨需要深入思惟:当来成佛,龙华三会上要如何不负弥陀本愿、释尊付嘱,劝众生信难信之净土呢?又要如何广开方便,引导一切根机归入净土、念佛往生呢?

  既然一代圣教不过是净土法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化前」教。弥勒菩萨为引导众机,也将会广开方便,化归弥陀本愿,一向专念弥陀佛名。这尊造像的层层衣折,象徵广开的诸多法门:广博深邃,令人神往,却只可望其殊妙,终究是非我所有的。然後,繁重的纹饰再向上一着,则一转为上身的素袒,不挂一丝,见诸法之本来,简单而平淡。所谓诸法,无非只是念佛往生,唯此一道,更无第二。所以,关於「开合」、「权实」的关系,在菩萨暗合道妙的形象中,展现无遗。

 

 

  3.摒除修饰,如同念佛

  这种繁简并用的形象,还能解读出另一层深意。

  北齐佛像薄衣贴体,有「曹衣出水」的独特风格;此尊半跏像很特别,虽然沿袭北齐遗风,却更摒除衣纹,使菩萨上身不加任何修饰,唯有古韵之色。

  这正是「白木念佛」之意涵:一句名号,得度生死,往生全靠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无需凡夫种种自力色彩修饰,不假万行插助,但能本愿称名,必定往生。

  正如〈白木之念佛〉中言:

弥陀之本愿特殊,苦行难行之愿行,皆为五逆深重之人故,五劫兆载之愿行,缩於失念位之白木之念佛,无穷之生死缩於一念,僧只之苦行成於一声也。

 

(四)一切圆满,自在微笑

  菩萨也有所苦,苦於佛道未成,苦於众生难度。众生困恼,菩萨亦恼。而这尊弥勒菩萨思惟像,却如此自在优雅,彷佛法界的大事都消融在这悠深的喜悦中──当菩萨舒展左脚的那一刻,手指也触到颊边,正逢足下的莲花涌出,相望一笑。这抹望莲而生的自在微笑,能解众生万种忧恼,能带众生飞越万水千山轮回路。

  《大经》会上,释尊宣说无上法音,弥勒菩萨亲闻之,获无上大利,看到了成佛的终点;然後佛金口付嘱,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度未来无量众生。关於如何广开门路,方便导引,也在弥陀本愿的加持中瞬间明了。所以弥勒菩萨当下契入法理,法相也随之一变:头上的三山宝冠,实为顶戴弥陀恩德的莲冠;足下所踏宝莲,亦是弥陀所赐的正觉莲台;内心思惟的正理,无非是弥陀名号之法界性体。於是诸佛加身,便不觉流露喜悦,使释尊感到欣慰,弥陀为之欢喜,十方诸佛同声赞叹。

  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菩萨,他的成佛度生也要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那何况凡夫的我们呢?

  印光大师说: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我们现在遇到净土法门,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也与弥勒菩萨一样,得到了成佛的大利,也听到了释尊的殷勤付嘱。

  阿弥陀佛早已为我们思惟、修行成就:旷劫的轮回,终於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中,画下完美的休止符;无尽的烦恼,也将在名号中化作一抹淡淡的微笑。

  我们也可以如这尊半跏思惟像一般,在娑婆的路上,安心念佛,微笑生活,自在往生;当弥勒佛出世之时,我们亦可乘愿再来,在龙华三会上,与弥勒佛共同宣扬弥陀名号,度化无量众生。

 

文/释佛欣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