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2. 蛇入竹筒自然直
  3. 若心果真為眾生
  4. 木桌與世界
  5. 凡事為對方設想
  6.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7.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8.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9. 痛的短語
  10. 得到=想得到更多
  11.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2.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3.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4.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5.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6.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17. 受教與發心
  18.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19.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0.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1.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2.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3.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4.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5.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6.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27.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28.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29.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0. 「知止」而成佛
  31.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2. 把青春獻給佛教
  33. 且以微心入淨土
  34.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5. 勸人念佛勿說教
  36.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7.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38. 六條秘訣
  39.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0.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1.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2.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3.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4. 一定不要「一定」
  45.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6.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7. 學習應主動
  48. 給人希望
  49.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0. 等乾
  51.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2. 習靜與獨處
  53.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4.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5.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6. 穩穩的幸福
  57.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58. 學佛應理性
  59. 漫談念佛攝心
  60.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1.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2. 漏福之心洞
  63.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4.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5. 臘八節裡憶佛恩
  66. 我對謙卑的體會
  67. 三種師
  68.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69. 談讀書
  70. 弟子如何事師?
  71. 顛倒因果
  72.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3. 賞畫有感
  74. 勇敢的皈依
  75. 也說逃避
  76. 新年對聯解讀
  77.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78. 妄念一則
  79. 小動作 大成就
  80. 養老院見聞記
  81. 念佛人的交友觀
  82. 念佛與做人
  83. 說話的藝術
  84. 快樂的四重境界
  85. 為何唯說念佛
  86. 彌陀眼中妙好人
  87. 佛經句句不欺人
  88. 文人學佛之慎
  89.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0. 輪迴路上念佛好
  91. 元旦祝福話彌陀
  92. 極樂好
  93.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4.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淨土三經》概說(中)

 

貳、正講

一、《無量壽經》大意

(一)經典簡介

  《無量壽經》共有十二種譯本,其中五本現存,七本缺失,稱為「五存七缺」。今所依者,為其第三本,即曹魏嘉平四年(252)康僧鎧三藏法師所譯《無量壽經》(《歷代三寶記》)。此經因為在淨土三經中部卷最多,所以簡稱《大經》或《大本》。異譯本有《大阿彌陀經》《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莊嚴經》《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另存梵本及西藏譯本。

  我們先講《無量壽經》,先看《淨土宗概論》23頁。《無量壽經》共有十二種譯本,因為佛經都是翻譯過來的。「其中五本現存,七本缺失,稱為五存七缺。今所依者為其第三本,即曹魏嘉平四年康僧鎧三藏法師所譯」,曹魏就是曹操那時候,那個年代的法師還沒有姓「釋」,不像現在的法師都姓釋。那時的出家人多半以自己的國家為姓,或者跟著自己的師父姓,直到東晉道安大師才統一出家人全部姓「釋」。

  「三藏法師」就是精通中國印度兩國語言,且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法師,不是一般的。

  梵本跟西藏譯本,就是佛經在往外傳的過程路線不同。漢傳佛教是北傳的路線;還有個南傳,是從印度到斯里蘭卡,那個多半就是梵本了。還有一個就是經西藏、尼泊爾過來的,那就比較晚了。

(二)內容簡介

  本經主說阿彌陀佛因中為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依願修行,成就佛身、淨土及聖眾莊嚴;上卷講述彌陀成佛因果,下卷講述眾生往生因果。

  這部經是在講阿彌陀佛到底是怎麼來的。過去有一個大國王,有一天,他聽見世自在王佛講法,非常歡喜,就「尋發無上正真道意」,當下就出家修行,王位也不要了,他的法名叫法藏。

  所有的菩薩,修行成佛都要發大願。有通願,有別願。通願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所有菩薩都要發的。別願就是個別的,比如釋迦牟尼佛有五百大願,觀世音菩薩有十八大願,藥師佛有十二大願,等等。總之,每位佛菩薩的願都有一些偏重。藥師如來在發願的時候就說,如果眾生需要現世的衣服飲食,或是生病,來稱他的名號,藥師如來就能來給他衣服、飲食,這是他的大願。

  觀世音菩薩發願側重尋聲救苦,眾生在危難恐怖之中,如果能夠稱「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當下就來救他。就因為這樣,後世觀世音菩薩感應特別多,而且多集中在災難的時候,比如飛機失事,或者是輪船沉水,或者爆炸。總之就是在很危難的時候,那個人可能就是唸了一聲「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身上帶了一本《普門品》,或者有觀世音菩薩像,就大難不死,這就和觀世音菩薩的願有關。

  很多人求子也會找觀世音菩薩,因為他曾經發過這個願,想求端正男、端正女,就很靈驗。我以前治過一個不孕的病人,我一邊給她開藥,主要讓她供觀世音菩薩,因為菩薩既然發了這個願,這方面的感應是最強的,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她也很聽話,回家就供了觀世音菩薩,每天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她念得很專一,就為這一件事,我也沒講別的,兩三個月,果真懷上了。

  法藏比丘當初發願的時候,和別的佛菩薩有什麼獨特之處呢?我們看阿彌陀佛畫像就清楚了,阿彌陀佛永遠是站著的,唯一永遠都站著的一尊佛。因為他發了一個願,眾生臨終的時候,只要稱名號就來接引到極樂世界去。他站著是表達接引的意思,是接引的佛。十方佛裡,只有阿彌陀佛被稱為接引佛。

  於是,法藏比丘去找他師父——世自在王佛,說:「我想發大悲心,去救度沉溺在六道輪迴的這些眾生,該怎麼發願呢?」世自在王佛就為他展示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這些剎土的眾生壽命是很長的,不像我們一百年就完了,可能動輒幾百劫,所以,法藏比丘考察了這些國土,回去之後就整天地想、思惟,思惟他的大願該怎麼發,才能夠把那個罪業最深重的眾生也能不費吹灰之力救上來。就這樣沒日沒夜地想,就用了五大劫的時間。

  一劫是多長呢?劫是個時間單位。一塊四十里長、四十里寬的大石頭,長壽天的天女,一百年來人間一次,用她很薄的天衣輕輕地拂一下石頭,一百年過去再來,直到用蟬翼一般薄的衣服,把石頭磨完——這還只是一小劫而已。

  法藏菩薩用五大劫的時間來考慮如何最快救度所有眾生,最後終於考慮成熟了,然後就去找世自在王如來,超發四十八大願。世自在王佛當然也很高興:「趕緊說吧,那麼多的人就等著你,宣布你的四十八大願;你說了,眾生就有救了。」法藏比丘就跪在世自在王佛前,說了四十八大願。

  我們可以讀一遍四十八大願(讀誦略)。

  是不是不太好懂?因為我們是處在比量的境界,只能去思維。法藏比丘當初發願的時候,都是現量的境界,裡邊講到的這些詞,不是簡簡單單的詞,而是當下就處在那麼一個境界。所以才會有:

  佛語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才會感得大地震動,天上散花,有音樂在空中,說道:「決定必成佛!決定能成佛!」我們就是把嗓子喊啞了,也不行啊。

  四十八願的句式都差不多,都是「設我得佛……」,然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意思是「如果不這樣,我就不成佛」。

  誓願——「誓」和「願」是有區別的。「願」是「我願望、我希望,我的願望是什麼」;「誓」是賭誓,「如果不怎麼樣,我就不怎麼樣」。

(三)經典核心

  本經核心:說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四十八願好像是零碎的、不相干的,其實是一個整體,展開說是四十八願,合起來就一個願——第十八願。

  我們看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善導大師說「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在善導大師看來,四十八願的其他四十七願,也都是在講這句話,這叫「一一願言」。法藏比丘每一願每一願都是在召喚、呼喚眾生,「欲生我國」——快點生到我的國土吧,來生我的國土吧!

  生的方法就是「乃至十念」,「念」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哪怕一輩子只念了十聲,甚至一聲,如果這樣不生到我的國土,我就不成佛。

  其他四十七願,比如說各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等,其實這都是在吸引十方的眾生:有人想要天眼,好!我這也有;有人想要天耳,我這也有;有人想要很好的辯才,我還有!

  為什麼把「國無三惡道願」放在第一願呢?很多人會有憂患、憂慮,「生到那兒之後,是不是還有三惡道啊?還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嗎?」第一願就打消這個疑慮。

  往生到那兒的人都是身體金色,形貌很好看,有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這都是吸引人去的。

  還有一類的願,是在講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能夠速成佛道。

  《讚佛偈》有一句話,「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法藏比丘發完四十八願之後,還不算完,他發了願之後,要實際去滿足。為了讓四十八願成為事實,法藏菩薩又花了兆載永劫的時間去修行,比前面思惟的時間更長了,在那麼長的時間裡,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讓他的第十八願能夠成為一個現實,成為一個事實。事實就像秋天的葉子會落,春天花會開,要成為像這麼一個自然現象一樣的——十方所有的眾生平時念佛,或者臨終只是念一聲,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必然現前,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讓這個事成為自然,最後他做到了。

  「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最後總算成佛了。阿彌陀佛把這願變成了事實。那阿彌陀佛成佛多久了呢?《無量壽經》中阿難問:「其佛成道以來,為經幾時?」佛言:「成佛以來,凡歷十劫。」《阿彌陀經》裡也講:「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

  阿彌陀佛成佛這件事,對於整個法界來說,那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是開天闢地的事。法藏比丘成佛了,其實等同於所有眾生也都瞬間成佛了,只是有待於時間因緣。阿彌陀佛的成佛和每個眾生都息息相關,甚至是綁在一起的。

  《無量壽經》裡詳細描述了極樂世界的莊嚴景象: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合成為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間入,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

  總之就是在講極樂世界的莊嚴,這在三經裡都有,《阿彌陀經》、《觀經》也都講,這些其實是吸引我們去的。就像做旅遊的介紹什麼景點很好,目的是為了吸引遊客,這樣才會有人想去。當然,極樂世界事實上也是很好的。

  我們在《三分鐘告訴你真實的阿彌陀佛》動畫裡有描述,用了一個「三無」:無廁所,無醫院,無火葬場。無廁所,就是沒有污穢、髒的東西,不用上廁所;無醫院,沒有醫院,就證明那裡的人民永遠不會生病;沒有火葬場,就是永遠不老、不病、不死。這不都是所有歷代帝王、天下百姓渴望的嗎?只是在這個無常的世界裡,不可能出現的;只有極樂世界才能實現。

  《無量壽經》是根源,是淨土三經的根源,是淨土法門的根源,就像樹的根,樹長得很高很高,都是從根發出的。

(四)經典概要

   釋迦本懷

  世尊欲說本經,先顯祥瑞德相,阿難見相啟請,世尊說明其出世本懷在於普救一切苦惱眾生,惠以真實之利。

  「世尊欲說此經,先顯祥瑞德相」,這是在講緣起。佛講每一部經都有一個緣起。講這部經的緣起就是,佛有一次坐在他的座上,突然放出很祥瑞的光明。阿難就看見了,就說佛從來沒放出這麼好看的光,這一定有什麼特殊的事。

  「阿難見相啟請」——釋迦牟尼佛今天怎麼現出這樣的光明,是不是有什麼大法要和我們講啊?佛就讚歎阿難:「阿難真是厲害了!這都被你看出來了。後世一切得救的眾生,都要感謝你今天一問。」然後就開始說世尊出世本懷,在於普救一切苦惱眾生,惠以真實之利。

  四十八願

  接下來專門介紹阿彌陀佛因願果德。先明阿彌陀佛因地為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所,選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之精華,結成四十八大願,誓願以其成佛時之名號,救度一切善惡、智愚眾生往生其國,速疾成佛;如果有一眾生稱名、願生而不能令其往生者,則誓不成佛。

  法藏比丘在五劫思惟,那麼長的時間裡,實際上在發願之前,世自在王佛曾經把宇宙間所有的國土都現給他看,包括國土的眾生是怎麼樣,正報怎麼樣,依報的環境怎麼樣。「佛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之精華」,「二百一十億」是個概數,等於把所有世界的國土都現給他看。目的是什麼呢?

  第一,就是要瞭解所有佛國淨土美好的地方,他全部要抓來,放到他的極樂世界。就像過去建圓明園的時候,其實參考了全世界各地最好的建築。

  另外,實際上是在考察所有世界的眾生的習性、根性,目的是要選擇一個最好的方式,能夠救一切的眾生。

  法藏成佛

  發四十八願之後,法藏比丘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時間的修行,圓滿大願,於十劫之前,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即是阿彌陀佛。十劫以來,阿彌陀佛一直不停地呼喚著我們往生其涅槃國土——極樂世界。

  每一尊佛成佛之後,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個世界,我們將來成佛也是一樣的,到時候就有一個號,還有一個國土號。國土就是一個教化眾生的教室。

  「十劫以來,阿彌陀佛一直不停地呼喚著我們往生其涅槃國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呼喚的方式有很多,會化現成一個高僧的樣子,比如唐朝善導大師,這就是一種呼喚。他從極樂世界過來,變成高僧的樣子,寫《觀經四帖疏》,有種種藝術才華,去教化眾生。這就是呼喚啊!包括我們今天去讀經,每一字每一字也都是在呼喚。甚至包括《紅樓夢》《西遊記》裡邊的「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這都是在呼喚。

  只要聽到這句名號,就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呼喚。

  念佛往生

  接著說明十方諸佛皆共稱讚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眾生聞信其名號功德,稱名願生其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三輩專念

  接著說明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以「一向專念彌陀佛名」,即得往生。

  三輩就是上輩、中輩、下輩,代表這樣的法門,救度的方法,適合所有根機的眾生,在《觀經》裡展開成為九品,三輩和九品是一回事。

  佛皆勸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不管是大根機的人,還是根機差的人,還是惡業眾生,都是靠一句名號來得度。一法度群機,同一個法,救度的眾生是各種根機的。

   往生勝果

  凡往生者,乘佛願力,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究竟一生補處,供養一切諸佛,廣度一切眾生。

  這是在說明往生之後的情況,就是到了極樂世界,如何快速成佛,快速具足各種各樣的本領,救度眾生的神通、功德等。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華嚴經》講菩薩修行,從十信、十住、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好像跨台階一樣,一步一步上來。極樂世界從菩薩到成佛,超出這樣的「常倫」。不按套路出牌,完全是在不經意間就成佛了。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打了一個比方,有棵樹名字叫「好堅」,不像一般的樹,一般的樹都是一天長一點,但是「好堅」一天長好幾百米,不是正常樹那種長法,幾天就很高很高了。

  極樂世界菩薩成佛也是這樣,不是按正常規律來的,成佛是瞬間的事,一彈指間就成佛了。

   釋迦勸誡

  世尊慈悲曉諭娑婆世界剛強難化的眾生,應當止惡行善,願生安樂,永離三毒五惡痛燒之苦。

  這是一種勸,釋迦牟尼佛站在他的立場上勸眾生,要發願去阿彌陀佛那裡。

  這塊在文字比例上其實挺高的,說了很多這樣的話,「五惡、五痛、五燒」。「五痛」是因為「五惡」,「五燒」也是因為「五惡」。「燒」就是痛到極點了。

  胎化二生

  彼國有兩種往生:明信佛智者,自然化生,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疑惑佛智者,胎生蓮花宮內,五百歲不見三寶。

  勸當明信佛智,專修念佛,不要懷疑。

  往生到極樂世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胎生,一種是化生。化生就是瞬間成佛,胎生在一段時間內,不得見佛,是因為他懷疑。這個「胎」,就是「疑胎」,疑心生胎。一旦疑心消除,「胎」立馬就沒了。

  付囑念佛

  說經將終,佛告彌勒:凡是聞信彼佛名號,歡喜念佛之人,此人即得真實大利,具足無上功德。

  釋迦本懷,於此達成。

  特留此經

  最後世尊預鑒當來眾生純惡無善,一切自力經法由於眾生不能修持自然滅盡。世尊慈悲,特留此《無量壽經》住世度生。那時眾生念佛,隨意所願,皆得往生。

  這也是很讓人感動的一個地方,釋迦牟尼佛用他的神力,在本來所有的經典都應該滅度的情況下,讓這部經延長了一百年。

  佛教有法運這種說法,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五百年,末法是一萬年,佛的法運一共是一萬二千年,到了一萬二千年之後,就沒有佛法了。但是佛以他的神力加持本來應該滅掉的《無量壽經》,再存留一百年。那個時候經典全都沒有了,現在經典都還在,其實有些形式上在,其實本質已經不在了。當經沒人去修持的時候,或者修持得不到效驗的時候,其實等同於不在了。

  佛說第一部滅的經是《楞嚴經》,現在就有這個徵兆,像胡適和日本很多學者寫文章,說《楞嚴經》不是佛說的,而且在當時還有壓倒性的氣勢。這種破壞的方式,如果大家都不認為這是佛經,就沒有人信了,也就沒人流通了,甚至慢慢也就從《大藏經》裡剔出去了。這不就滅了嗎?滅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就是燒。

  為什麼《楞嚴經》先滅呢?因為《楞嚴經》就像照妖鏡一樣,哪些是魔變化來破壞佛法的,只要有這部經,只要照一照就知道,原來這是魔變的,或者是魔在作祟。那這鏡子沒有了呢?當然魔得其便,方便破壞佛法了。

  然後就是《大般若經》,這些經典都比較高深。人的根機是慢慢不行了,能修持的人愈來愈少,也就沒有了。一部一部經就沒有了,到時候《阿彌陀經》也沒有了,《觀經》也沒有了,到最後《無量壽經》也沒有了,但六字名號還在。到最後六字名號變成四字名號,四字名號估計就變成「彌陀」兩字了,最後可能那兩字也沒有了,天空出現六個大字,一閃就沒有了,佛法就劃上句號了。(未完待續...)

 

講於2017年11月  善導書屋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