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2. 蛇入竹筒自然直
  3. 若心果真為眾生
  4. 木桌與世界
  5. 凡事為對方設想
  6.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7.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8.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9. 痛的短語
  10. 得到=想得到更多
  11.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2.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3.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4.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5.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6.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17. 受教與發心
  18.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19.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0.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1.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2.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3.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4.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5.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6.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27.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28.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29.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0. 「知止」而成佛
  31.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2. 把青春獻給佛教
  33. 且以微心入淨土
  34.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5. 勸人念佛勿說教
  36.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7.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38. 六條秘訣
  39.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0.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1.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2.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3.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4. 一定不要「一定」
  45.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6.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7. 學習應主動
  48. 給人希望
  49.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0. 等乾
  51.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2. 習靜與獨處
  53.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4.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5.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6. 穩穩的幸福
  57.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58. 學佛應理性
  59. 漫談念佛攝心
  60.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1.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2. 漏福之心洞
  63.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4.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5. 臘八節裡憶佛恩
  66. 我對謙卑的體會
  67. 三種師
  68.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69. 談讀書
  70. 弟子如何事師?
  71. 顛倒因果
  72.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3. 賞畫有感
  74. 勇敢的皈依
  75. 也說逃避
  76. 新年對聯解讀
  77.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78. 妄念一則
  79. 小動作 大成就
  80. 養老院見聞記
  81. 念佛人的交友觀
  82. 念佛與做人
  83. 說話的藝術
  84. 快樂的四重境界
  85. 為何唯說念佛
  86. 彌陀眼中妙好人
  87. 佛經句句不欺人
  88. 文人學佛之慎
  89.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0. 輪迴路上念佛好
  91. 元旦祝福話彌陀
  92. 極樂好
  93.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4.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勿以世法論佛法

       初學佛時,嘗讀《普門品》,當讀到其中兩句:「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之時,心中不覺升起一絲疑意:一個人遭受王難囚禁,照通常情況定是做了錯事,危害到了社會,違犯了王法,才會落得此種下場,按照常理,理當受此刑罰,順乎天理,得乎人心啊,可是此人為什麼卻能夠在一念「念彼觀音力」之下,當下便「刀尋段段壞,釋然得解脫」呢?觀世音縱然大慈大悲,但也總不致是非莫辯、善惡不分地濫赦兇惡吧?他的大智大慧、無礙神通哪去了呢?當時心中疑雲重重,很不能理解,但畢竟經文昭然目前,不敢有疑,且歷代感應中確有這樣的事情真實發生,心中於是久久懸而未決。

       後來,隨著學佛日久,特別是深入學習淨土法門之後,漸漸頗能消除從前的疑問了。

       世間果真有真實的善人、真實的惡人嗎?或說果真有不變的善人、不變的惡人嗎?沒有!世界是無常的,人心也是無常的,人心即如瀑流,剎那不停,念念遷滅,時清時濁,時淨時染,所外現也為時善時惡、或罪或福。不必說生命在輪迴中可以一世為善,一世從惡;即便於一個人的一世生命中,都有大善人轉惡,大惡人轉善之實據。然而靈魂雖變異升降不息,作善升天享福,為惡入於地獄,確終有不變之物,即不可泯滅之清淨佛性,眾生無明妄見生死、是非善惡,可佛菩薩眼中卻始終見一切人圓滿無缺之佛性,確知一切人畢竟成佛,乃至在此人舉刀殺人之時,越貨放火之頃,佛性始終如「衣裡明珠」,不曾失去半毫。

       眾生佛性既不泯,畢竟當成佛,而愈是苦惱的人,愈需要佛法,也愈是其翻惡為善、信修佛法的佳機,固然,佛法不壞世間法,然而世間畢竟是不圓滿的,充滿了二元對立、矛盾與缺憾,本身也需要佛法超越世俗性的一面。於是觀音菩薩乃「發大清淨願」:一切眾生,無論善惡罪福、時處境緣,舉凡一切危難恐怖、無量苦逼之時,念其名字,必蒙其現身迎救。經文云「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這種如海潮般微妙清淨的救度的聲音,實在遠遠勝過世間所有的聲音,是世間所沒有的聲音。

       菩薩以此大願為因,積劫修功累德,所謂「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因圓果感,於是便成就了「能救世間苦,無剎不現身」的觀世音菩薩。進而法界中就有了《普門品》中一幕幕驚心動魄,感徹肺腑的情景: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

       究而論之,所舉之眾生遭受「推落火坑,漂流巨海,為人推墮……」等等,一定是宿業感召,也即一定是前所做惡,今業障現前,也可知此人必定宿為惡人,觀音菩薩專為其發願,也可謂是「惡人正機」了,其實與前「遭王難苦」者本質並無不同。

       類似的一幕,其實也生動地發生在佛講的另一部經典——《觀無量壽經》中,如下品下生云:

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
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段經文說得更清楚:此人臨命終時為什麼眾苦來逼,獄火來迎?因為其生前「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但由其念佛的緣故——「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本應墮落地獄、受苦無窮之人,卻因念佛而瞬間往生極樂世界成佛,這實在比念觀音菩薩名號脫一時之險千倍萬倍地更加具有戲劇性,當然也萬倍億倍地更容易讓人懷疑其真實性,故而古來就有大德種種懷疑,說此往生不是真的當下往生成佛,而是結下得度遠緣,需要恆沙劫裡世世積累善根,最終才能得到解脫,這便是史上有名的「別時意趣」之論。

       但是善導大師卻在《觀經四帖疏》中對此一一破斥之,顯明稱名當下即有願有行,行願具足,定當得生。更有古今不計其數的往生實錄,重複不斷地證明罪人往生淨土的真實無謬。

       值得注意的是,佛在此段經文中稱說「如此愚人」,佛並沒有說「如此罪人」或「如此惡人」,蓋佛心自知,罪人因愚而罪,惡人亦因愚而惡,非罪人天生即罪、惡人天生即為惡,這一「愚」字,最極限度地顯示了佛的大慈大悲與深徹智慧,眾生善惡差別相背後之佛性是平等的。眾生因愚而妄造惡業,在佛眼中實如稚童因無知而犯錯;世間父母尚不以之深究苛責稚童之過錯,佛又如何會按照世間道德規則嫌恨拋棄世人?相反,「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佛對罪苦的眾生倒是會更加地憐憫濟拔。如同父母育有幾子,對於身弱病多之子卻是格外呵護照顧。

       又,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云:

眾生造業,實依止顛倒見生,而十念稱名,乃依實相法生,一虛一實,不以為比。
譬如千歲暗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暗豈得言,在室千歲,而不去耶?

       光來暗自去,名號的光明自然能驅除眾生無始劫愚闇中所妄造千般惡業。黑暗怎麼能向光明說:我在暗宅裡面呆了一千年,你才來一下,憑什麼讓我離開?

       名號為實,業障為虛,一實能破萬虛,如山色雲天在水中之倒影本虛,表相卻皆一如真實,然而只需一顆石子丟下水中,自然紋起影碎,乃至消失,由其體虛故。一個看似五逆十惡的眾生,其五逆十惡只是水中倒影,稱名如石頭投水,當下眾生善惡罪福之相碎消無影,恢復其本有佛性,莊嚴往生淨土。

       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是「真觀清淨觀」,他們所觀唯在眾生不泯之佛性;世間人卻往往「假觀染污觀」,帶著濃厚的凡夫情識染見,強烈的分別念中只看到眾生表面之善惡、罪福。

       以凡夫情見,作善必得善報,為惡定得惡報,如此方為正常之因果,自然之因果,可接受之因果;對於一個人違犯王法卻一念觀音之下釋然解脫,五逆十惡之人十念念佛、往生淨土,便判之為不通情理、違反因果、不符因果。這是站在凡夫局隘思維境界中得出的結論,若站在佛的立場上冷靜思量,就很容易理解,佛眼中無善惡之人,無罪福之人,只有愚癡之人,都是可憐憫者,都需要佛之救度。

       況此種事實非但沒有違反因果律,恰是自然因果律之作用。觀音菩薩發願為因,果上有不可思議循聲救苦之力;眾生(無論善惡)於苦難中念觀音為因,速得觀音救苦救難為果。阿彌陀佛因地有願:十方眾生(無論善惡)稱其名號,臨終時必來接引往生淨土;眾生念佛為因,終而得彌陀來迎之果。因果昭然目前,翕然貼合,何有絲毫舛謬?

       一個雞蛋從桌上滾落,正將觸地碎壞之際,忽有人以敏捷之手瞬間接住,保其不碎;又如人重病將死,經過醫護人員之全力搶救,終而活了下來——世間人每日慣見此等事,絕不云其違背因果,佛菩薩見眾生受苦、輪迴、墮地獄而「立攝而行」、勇猛救度之,反視為違背因果之事,有是理乎?

       眾生皆屬有情,而情屬惑,屬障,往往法界的真相被凡夫情見所掩蓋,如眼生雲翳,如葉覆泰山。尤其對於淨土法門,這一「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的無上法門,若不肯盡棄凡情,仰依祖師,唯望佛願,恐要開口便訛,動筆輒錯了。

       一切眾生,念佛往生,往生成佛,這一再自然不過之因果法則,卻被認定為違反因果,此間凡夫情見之「情」,細細推究之,或許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者,囿於人類之短淺狹隘知見,唯以符於人類世間法則之道德規則繩之準之,不察佛菩薩超越世間之平等大慈。佛法在世間,佛法卻也超世間,佛法若無其不共之超越之處,與別善法,有何不同?

       二者,以眾生造惡為重,以所念名號為輕。不知道所念名號背後有佛菩薩兆載永劫之修行功德,外相上只是輕輕嚅動口唇,可是卻當下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佛力全體展現。佛來救我們,不過人救落水之蟲蟻;在我們看來很難的事情,在佛眼中其實是小事一樁。又,造惡固重,卻屬虛妄;念佛似輕,卻是實相現前,虛難礙實,實可破虛。如前所述,此不贅言。

       三者,拘於小乘自力修行觀念,對大乘法中佛菩薩救度神力之真實廣大,認之不清,信之不及。

       其實「救度」一詞,充斥於大乘諸經之中,《華嚴經》中云:「我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又云:「我當於彼地獄、畜生、閻羅王等險難之處,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法華經》中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

       若他力救度果是虛設,地藏菩薩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豈非空話?觀世音菩薩之「循聲救苦」豈非誑言?法藏菩薩「度盡阿鼻苦眾生」豈非浪語?

       四者,唯恐佛法與基督教上帝創世論同。兩者外在事相上確有類似之處,本質原理卻大相逕庭。佛教救度的原理本質還依緣起論,菩薩發大願為因,果上成為救度眾生臨終來迎之佛;法藏菩薩成為阿彌陀佛那一剎那,宇宙間便自然在客觀上產生一條規律、法則——若有眾生念佛名號,臨終自然得遂往生淨土。此種現象,直同水落墮下,火起向上一般自然。其與上帝之創世論截然不同,後者乃是人格化的神,有揀選子民、掌控命運的權柄。

       五者,下意識中,認定自己是賢善之人;智慧不及我,持戒不如我,發心不比我,一切皆不及我之人,憑什麼也和我一樣往生?做得如我一般賢善的人往生淨土,才是符合因果法則,否則便是違反因果,若想往生,此路不通。這其實是一種傲慢心在作怪,並且很沒有慈悲心,沒有設身處地為眾生著想的心。在生死巨壑面前,人和人究竟能差多少?大部分人只能跳過一米的坑,有人能跳一米五,便自以為很了不起,不知道生死的坑實不知一百五十米、一千五百米。生死面前,大家可謂都是難兄難弟,都需要彌陀平等的救度。

       六者,下意識中,唯恐人們仰仗他力,賴佛救度,不修三福,不持禁戒等等,云有壞亂佛法之虞。其實深體佛心、深深領受佛之救度之人,心中唯存無盡感恩,念念思報佛恩,如同體會父母慈愛極恩之孝子,心心唯在報恩行孝,絕不忍反行父母不喜之事,念佛人又如何會行佛不喜之事,故意為惡?反之,真念佛人必會傾盡身心主動積極地努力行持佛法,收束身心以自嚴,廣弘佛法以利他,佛恩浩廣無極,碎身難報故。

       以上皆是凡夫執情作怪,以可思可議的世間法來論不可思議佛法。佛經中「不可思議」一詞是出現的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所謂不可思議,即意味著其不可以凡夫境界思,不可以凡夫境界議,佛法是超越世間的,也正是其超越性才使得我們這樣的輪迴苦惱眾生有了希望啊!

       眾生不可以局隘的世法來論超越的佛法,尤其不可以世間凡夫觀念衡量最具超越性的淨土法門,若強為之,恐怕要「自失誤他,為害茲甚」了!

       古德云:「一句彌陀法中王,無邊妙義廣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覺,不在世間論短長。」誠哉斯言!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