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2. 蛇入竹筒自然直
  3. 若心果真為眾生
  4. 木桌與世界
  5. 凡事為對方設想
  6.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7.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8.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9. 痛的短語
  10. 得到=想得到更多
  11.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2.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3.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4.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5.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6.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17. 受教與發心
  18.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19.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0.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1.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2.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3.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4.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5.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6.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27.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28.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29.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0. 「知止」而成佛
  31.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2. 把青春獻給佛教
  33. 且以微心入淨土
  34.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5. 勸人念佛勿說教
  36.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7.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38. 六條秘訣
  39.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0.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1.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2.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3.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4. 一定不要「一定」
  45.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6.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7. 學習應主動
  48. 給人希望
  49.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0. 等乾
  51.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2. 習靜與獨處
  53.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4.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5.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6. 穩穩的幸福
  57.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58. 學佛應理性
  59. 漫談念佛攝心
  60.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1.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2. 漏福之心洞
  63.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4.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5. 臘八節裡憶佛恩
  66. 我對謙卑的體會
  67. 三種師
  68.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69. 談讀書
  70. 弟子如何事師?
  71. 顛倒因果
  72.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3. 賞畫有感
  74. 勇敢的皈依
  75. 也說逃避
  76. 新年對聯解讀
  77.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78. 妄念一則
  79. 小動作 大成就
  80. 養老院見聞記
  81. 念佛人的交友觀
  82. 念佛與做人
  83. 說話的藝術
  84. 快樂的四重境界
  85. 為何唯說念佛
  86. 彌陀眼中妙好人
  87. 佛經句句不欺人
  88. 文人學佛之慎
  89.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0. 輪迴路上念佛好
  91. 元旦祝福話彌陀
  92. 極樂好
  93.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4.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大約在2013年吧,慧淨上人來到悟真寺,在齋堂前面小樹林下的石凳上,一幫年輕僧人圍坐在上人周圍,請益佛法。

       上人當時講的別的話記不太清楚了,但當時有一句話卻記得非常清楚,上人說:作為一個團體中上位之人,當家師或執事,想要有效攝受底下的人,需要做到兩個字:一個是德,一個是惠。德是一個人的道德,是讓眾人信服的基本條件,但光有德還不夠,有時還要給對方以惠,德惠並施,才能讓周圍人恆久傾服歸附。當時我聽了甚覺有理,故而一直銘記在心。

       後來我讀《禪林寶訓》,偶然發現原來這一說法並非上人的創見,古德早有此開示。

       這段話是出自臨濟宗五祖法演禪師給弟子佛眼禪師寫的信,原話是:「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以持德;德而能養則不屈,惠而能行則有恩。由是德與惠相蓄,惠與德互行,如此則德不用修,而敬同佛祖,惠不勞費,而懷如父母。斯則湖海有志於道者,孰不來歸?住持將傳道德,興教化,不明斯要,而莫之得也。」

       不得不感歎古德的智慧,這樣的理念即使用在今天的現代管理學上也絕不過時。

       德在內,惠在外;德無形,惠有形;德為本,惠為枝;德統攝於惠,惠顯跡於德。有德之人,不惠於人,則人難以感懷恩德;有德之人若施之以惠,即使是很小的惠利,也會令底下人感恩戴德,願終生追隨不止,甘效犬馬之勞。

       不由讓人想起星雲大師講過的一段故事。

       過去有一位女學生在佛光山叢林學院唸書,有一天她跟大師說:「院長,我要去看白雪溜冰團的表演。」還說:「如果不給我看,我一生都會遺憾。」大師聽了之後想:這實在很麻煩,做為院長,怎麼能夠只承諾一個學生去看溜冰團的表演,其他的學生又該怎麼看呢?但是如果不准許,她一生都要感到遺憾。大師很有魄力,也很有愛心與智慧,想了一會兒,果斷拿了二百塊錢,告訴她說:你替我做一件事,幫我到高雄買一些文具,剩餘的錢隨你花用,十點鐘以前回來就好。這位女生感恩戴德而去,她也沒有因為看一場溜冰而逐漸荒廢學業,但對大師一定是終生追隨無悔。從我們接觸的佛光山靠近核心的信徒們身上可以看到,他們對大師的恩德感懷之心溢於言表,這必定與大師懂得德惠並施有關。

       然而,也有無德之惠,這樣的惠最是害人。有人身居高位,而濫施小惠,其目的並非為整個團體通盤考慮,僅為自己私利或一部分利益而籠絡人心,這樣的無德之惠,勾人求利之心,破壞團體和合,甚至導致團體將以利結營,人與人以利相交,結果利盡必散,彼此留傷,古人即有所謂的「小惠妨大義」之語。此誠為甚不理智之舉,當慎為之。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