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開示

  1. 「二河白道喻」給念佛人的啟發
  2. 《示病友》講記(二)
  3. 《示病友》講記(一)
  4. 愛的建設
  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6. 學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隨」「三不」
  8. 如何面對法義之爭
  9. 認識「觀世音菩薩」
  10.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11.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12. 《觀經》教眼
  13. 純粹的淨土宗(三)
  14. 純粹的淨土宗(二)
  15. 純粹的淨土宗(一)
  16. 學僧工作 愛心為本
  17. 好好照顧自己
  18. 惜福與環保
  19. 念佛與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與念佛
  22. 不問罪福 稱名必生
  23. 關於道場的軟硬體建設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風學習(三)
  26. 宗風學習(二)
  27. 宗風學習(一)
  28. 彌陀之家 愛心為本
  29. 於「弘願寺」為蓮友開示
  30. 為「福聖寺」常住僧眾開示
  31. 書讀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讓法義入心──多聞熏習
  33. 流通法寶即是做彌陀的手足
  34. 南寧問答
  3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四)
  36.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三)
  37.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二)
  38.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一)
  39. 淨土宗特色
  40. 淨土宗宗旨(二)
  41. 淨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網上蓮友問(三)
  44.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
  45.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篇)
  46.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上篇)
  47. 淨土宗行人的時代感與使命感
  4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三)
  50.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二)
  51.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一)
  52.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答蓮友問
  53.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開示
  54. 於「弘願寺」為僧眾開示
  55.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皈依開示
  56.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二)
  57.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一)
  5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二)
  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一)
  3.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
  4.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九)
  5.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八)
  6.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七)
  7.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六)
  8.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五)
  9.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四)
  10.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三)
  1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1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一)

《淨土宗概論講記》

  1.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八)
  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七)
  3.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六)
  4.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五)
  5.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四)
  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三)
  7.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一)
  9.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
  10.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九)
  11.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八)
  12.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七)
  13.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六)
  1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五)
  15.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四)
  16.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三)
  1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二)
  18.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一)
  19.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
  20.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九)
  21.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八)
  22.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七)
  23.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六)
  24.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五)
  25.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四)
  26.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三)
  27.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二)
  28.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一)
  29.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
  30. 《淨土宗概論講記》(九)
  31. 《淨土宗概論講記》(八)
  3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七)
  33. 《淨土宗概論講記》(六)
  3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五)
  35. 《淨土宗概論講記》(四)
  3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
  3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
  3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一)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第43課:釋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課:釋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課: 一、三經要點(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課: 一、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特色 二、三經要點(一)
  5. 第39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五)
  6. 第38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四)
  7. 第37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三)
  8. 第36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二)
  9. 第35課: 一、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二) 二、稱名一聲,頓超生死——《觀經》「稱名往生」之文 三、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一)
  10. 第34課: 一、彌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導大師「溺水偏救」之文 二、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課: 一、不顧貪瞋,稱名必生──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善導大師「凡夫入報」之文
  12. 第32課:不顧貪瞋,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課:不問時節,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時節」之文
  18. 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 ──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19. 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課: 一、名號本義,稱名必生──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三) 二、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二)
  22. 第22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一)
  23. 第21課:本願不虛,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本願四十八字釋」之文
  24. 第20課:定業與助業 ──善導大師判「正助二業」明傍助業專正定
  25. 第19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三)
  26. 第18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二)
  27. 第17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一)
  28. 第16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三)
  29. 第15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二)
  30. 第14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一)
  31. 第13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三)
  32. 第12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二)
  33. 第11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一)
  34. 第10課: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35. 第9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課: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二)
  40. 第4課: 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一)
  41. 第3課:善導大師思想概述
  42. 第2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二)
  43. 第1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

  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臨終時示門第之法語)
  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辨食魚之法語)
  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妓女之法語)
  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四郎之法語)
  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重衡之法語)
  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忠綱之法語)
  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賴綱之法語)
  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無品之法語)
  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尼眾之法語)
  1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信寂之法語)
  1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隨蓮之法語)
  1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道遍之法語)
  1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乘願之法語)
  1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聖光之法語)
  1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隆寬之法語)
  1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述《阿彌陀經》大意之法語)
  1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從配流上洛之後開示之法語)
  1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21~25)
  1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6~20)
  2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1~15)
  2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6~10)
  2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5)
  2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三心料簡(一))
  2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21~總結)
  2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6~小結)
  3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5)

石家莊念佛開示

  1. 石家莊念佛開示(四)
  2. 石家莊念佛開示(三)
  3. 石家莊念佛開示(二)
  4. 石家莊念佛開示(一)

念佛往生開示

  1. 念佛往生(問答部分)
  2. 念佛往生開示(正文)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

--2008年10月29日開示於陝西咸陽福聖寺

【問答目錄】

1、真宗與善導大師的思想有何不同 
2、極樂報土與四土有何不同? 
3、必須先用經咒超度冤親債主嗎? 
4、半夜念佛效果更好嗎? 
5、為什麼有的人念佛還身體不好? 
6、如何分別業障病? 
7、業障病可以通過念佛治癒嗎? 
8、怎樣理解念佛卻有許多事不盡如人意? 
9、要不要注重自身修行? 
10、怎樣達到預知時至? 
11、最早能提前多長時間預知時至? 
12、關於年輕往生…… 
13、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14、未能吃素的人能否皈依三寶、念佛往生? 
15、什麼是「三淨肉」? 
16、三界是指什麼? 
17、如何看待墮胎? 
18、沒有皈依能否念佛往生? 
19、攝生三願有何區別? 
20、念和唱是否不同? 
21、「頂聖眼生天」是否可作為往生的絕對標準? 
22、蓮友發明的往生法是否能用? 
23、有必要預測往生與否嗎? 
24、是否有必要一一迴向? 
25、向阿彌陀佛另有所求算不算雜修? 
26、念佛是不是不必在意所遇境界?

 

【問答內文】

       1、真宗與善導大師的思想有何不同?

       問:我國淨土宗持名念佛法門與日本真宗本願法門有何不同?

       答:日本有淨土宗,也有淨土真宗,沒有所謂「本願法門」。

       淨土宗是以善導大師為我們的開宗祖師。善導大師的思想是「眾生稱念,必得往生」,是「就行立信」。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裏開顯兩種深信,最後結論是:「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講信,講願,都是前方便:信是信什麼?信稱念彌陀名號必定往生,信彌陀名號有這樣救度的功能;願就是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只要信順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都必定往生彌陀淨土。所謂「信」,是信這件事情。

 

       所以,善導大師解釋第十八願的時候,往往會略掉「至心信樂」,就直接解釋說:「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那麼,信在哪裡呢?信就在這個當中了——信稱念名號必定往生。

 

       日本淨土真宗比較側重於講信心。講信心當然也沒有錯,淨土法門本來就要講信心。可是,不能忽略「稱名往生」這一信心內涵。因為信心多數都是主觀的東西,到底信什麼?如果不跟善導大師的法語結合起來的話,就有模糊的空間。

 

       同時,也有人在信的方面過分渲染,說:「我信了,我就往生了,即使不念佛,也可以往生。」這就落入邪知邪見。認為說:「我感動過,我體驗過,我這個信心的正因得到了,所以不必念佛,從此逍遙自在。」很懈怠,荒廢稱名,這樣就誤入歧途了。

 

       那麼,這是不是真宗的本意呢?不是。但是有人容易這樣誤解。對一個宗派要透徹瞭解的話,是不容易的。

 

       我們只要依據善導大師的教導,就很穩健,就很全面,可以講毫無遺漏。

 

       善導大師教導我們「一向專稱」,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這是結論性的,所以講「稱名必生」。但是,這個結論前面必須有很多的說明,比如講解彌陀的誓願,啟發我們的信心;講解兩種深信……,講解所有這一切,最後的結論是要我們落實在稱名念佛當中,稱名必生。

 

       如果懂得這一番道理,心中能夠豁然開朗的話,這叫做「明信佛智」。

 

       即使對救度的原理沒有怎樣的體驗,但是我們能夠老實念佛的話,也往生西方沒有問題——這叫做「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所以,並不要求我們一定要有信心的體驗。只要老老實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自然仰靠彌陀救度;仰靠彌陀救度,自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依止善導大師的思想,就不會有偏差,就很穩當。不論我們有體驗、沒有體驗,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誇耀信心體驗的話,有的人能夠正確理解也可以,如果有的人錯誤地理解說:「哎呀!我已經體驗到了,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哪一時哪一分哪一秒,我感動了,我得到了往生正因!我這之後可念佛可不念佛了。」這是錯誤的。

 

       往生決定在哪裡呢?決定在六字名號。法然上人就講:「念佛雖有種種之義,稱六字之中一切皆含。」雖然講信心,講三心、講四修、講五念,但是只要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通通都有了。

 

       日本的淨土宗是從中國善導大師的法脈流傳過去的,流傳時間越久,就分得越細,每個教團都有自己的解釋,越來越複雜,甚至有的會走向一種玄妙化,走向一種觀念化。比如說,有的人就強調這個信說:「哪有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呀?你信了,當下你就往生了。」他不認為有臨終的往生;「你信了,現在就是淨土了。」也不認為有西方淨土,這樣就完全偏離了淨土法門。甚至說:「你念再多的佛也不能往生,你要信得好,你才能往生。」這樣也就離開了「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以我們來講,這些也不必要詳細地去分辨,我們只要知道「稱念名號,必定往生」就很穩當。

 

       2、極樂報土與四土有何不同?

       問:西方極樂世界的報土與四土有什麼不同?

       答:極樂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境界?各宗各派的看法不一樣。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再來的,他直接就說:「極樂世界是報土。」

 

       「四土」是天臺宗對極樂世界境界的一個判斷。如果以善導大師對極樂淨土的判斷來講,這個四土的判斷是不正確的。極樂世界並沒有四土,極樂世界就是報土。天臺宗是以天臺宗的教理判斷一般的淨土。一般的淨土,往生就有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這是按照通途的教理判斷通途法門,諸佛的淨土通常有四土的差別。依此來解釋阿彌陀佛的淨土是不通的。就像稱念諸佛的名號不同於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稱念諸佛的名號雖然也有功德,也可以消業障,但是能讓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不能。諸佛的淨土有四土的分別,隨著你修行的深淺,你是凡夫,你只能到凡聖同居土;你是阿羅漢,你到方便有餘土;你是菩薩,你到實報莊嚴土。這是天臺宗的認識,如果依此來衡量極樂淨土,這個不正確。

 

       善導大師在這裏說什麼呢?不管是凡夫,還是阿羅漢,還是菩薩,通通到報土去。

 

       「那怎麼可能呢?凡夫跟菩薩相差太遠了!」善導大師說:「托佛願以為強緣,五乘齊入報土。」因為我們到這樣的淨土,不是靠我們自己的身份高低、證悟深淺,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菩薩和凡夫都靠佛的願力,所以通通平等往生阿彌陀佛的報土。

 

       關於這些,解釋起來很複雜,大家可以聽我所講的《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那裏邊都有講解。

 

       3、必須先用經咒超度冤親債主嗎?

       問:有一種說法流行,怎麼說呢?說:如果發心念佛求往生,而沒有念咒先超度冤親債主,這些冤親債主會變本加厲地報復,阻礙你的往生……

       答:這個說法沒有道理,是錯誤的,不正確。

       念經念咒雖然也可以超度冤親債主,但是不如念佛。之所以超度,就是把功德給他,有功德就能超度他。經也有功德,咒也有功德,其他的佛菩薩名號也有功德。但是總不如這句六字名號萬德洪名功德大、利益快、效果明顯。所以,念佛超度是最好的。

 

       《無量壽經》裏有這麼幾句偈子,讚歎阿彌陀佛名號超度的功能,怎麼說呢?

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
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
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

 

       「必得超絕去」:我們念佛超度的效果怎麼樣呢?是必然的,決定性的,叫「必得」。「超」是超越。「絕」是斷絕。「去」是前往西方。「必得超絕去」,你看,怎麼會不能往生啊!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講的。

 

       「往生安樂國」:「必得超絕去」,自然會往生極樂國土。

 

       「橫截五惡趣」:「五惡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這叫五惡道。剛才講過了,相對西方極樂世界,人、天也算是惡道。念佛法門是怎麼超度的?是「橫截」,攔腰切斷它,是靠佛的力量。這樣地乾脆、殊勝!這叫橫截五惡道。

 

       「惡趣自然閉」:不要我們自己費勁,是自自然然就關閉掉了,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超度非常殊勝。

 

       「升道無窮極」:什麼叫「升道無窮極」呢?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直趨佛果,無窮無極。

 

       「易往而無人」:這樣容易往生,這樣容易超度,結果很少人去往生。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在相信這個話——「不念經不念咒,念佛不能往生西方。」這就變成「易往而無人」了。

 

       釋迦牟尼佛早就知道,在那裏感歎說:「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一點點都沒有障礙,一點點都不違背,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名號自然牽引我們往生西方,這叫「自然之所牽」。

 

       同時,我們只要稱念彌陀名號,阿彌陀佛的光明就在我們的周圍。如果我們為亡者念佛,阿彌陀佛的光明也會在亡者的周圍,消除他的業障,給他安樂和清涼。

 

       請問:阿彌陀佛的光明包圍著他,冤親債主會變本加厲地來報復嗎?

 

       不會!

 

       4、半夜念佛效果更好嗎?

       問:有人說每天晚上十一點到淩晨四點念佛,堅持兩個月不間斷,這樣往生快……

       答:經典上沒有這樣的說法。我們的往生是行住坐臥、不問時處諸緣都念佛的,未必限在十一點到四點;如果兩個月不間斷也很好。我們念佛倒未必一定要這樣子。

 

       至於說往生快和慢,我們只要口稱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下往生一定,沒有比這更快的。至於說身體什麼時候報謝,這是我們的壽命。你該活一百歲的,你還照樣活一百歲,你是七十歲就要死的,你還是活七十歲,所以這是壽命的問題。壽命長短對我們的往生沒有障礙。我們現在念佛,當下叫做「平生業成」。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信受彌陀救度,永不懷疑。

 

       大家跟我念:

信受彌陀救度,永不懷疑。

專稱彌陀佛名,永不改變。

願生彌陀淨土,永不退轉。

 

       如果大家如是說,也如是做,現在就往生已定,沒有比這更快的,就定下來了。哪有比這更快的?一剎那之間!

 

       5、為什麼有的人念佛還身體不好?

       問:既然念佛可以消業,為什麼有些蓮友,包括不少師父,身體就很不好,什麼原因呢?

       答:什麼原因呢?是我們業障太重了。在沒有往生西方之前,我們還是肉體凡胎,自然都會有生老病死。如果沒有生老病死,我們就不要求生西方了。比如說你雖然念佛,如果喝了一瓶敵敵畏,照樣要吐唾沫子的;你雖然念佛,如果連續五天不睡覺,你照樣精神恍惚。凡夫嘛,就是這樣子,所以佛才要救你。這個不成問題,沒有什麼問題。

       

       你身體不好,不好就不好,過去殺生太多了,又多思多慮多操勞,身體就不好了。身體好不代表修行好啊!有的人長得很壯,力大如牛,但是對往生沒有幫助。不是身體好、力氣大就往生把握大。

 

       6、如何分別業障病?

       問:如何分別業障病?

       答:我們得病都是業障病,不過有的明顯,有的不明顯。觀世音菩薩就沒有業障病了。非常明顯的,比如說一些外靈附體,一些疑難雜症,還有一些癌症,肝癌、胃癌,這些多數都是過去殺害眾生特別厲害。

 

       如果是天涼了出門不戴帽子,感冒打噴嚏,那就是我們不小心,四大不調。

 

       7、業障病可以通過念佛治癒嗎?

       問:業障病在不影響自身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可以不吃藥、以念佛得治嗎?

       答:決定的!業障病靠醫藥是百藥無效,只有念佛!

       至於說念佛能不能今生讓他的病一定好?那也不一定。這就要看業障的輕重,然後看念佛的懇切心怎麼樣。

 

       上人告訴我們說,念佛有兩點很重要:第一點要虔誠,第二點要寂靜。如果你虔誠加寂靜地念佛,效果一定很好。

 

       再一個就是跟我們本身的業障有關係。如果這個業障糾纏你、不放你,那麼就會被它拖死。不過拖死了剛好全部治好了,因為一拖死,我們到西方成佛,一成佛還有病嗎?沒有。所以,可以講萬病總治,這是毫無疑問的,肯定如此。

 

       8、怎樣理解念佛卻有許多事不盡如人意?

       問:怎麼念佛人卻有許多事不盡如人意?我們乘上彌陀的強緣能不能解自身的宿因?是念佛不至誠所致嗎?

       答:能解。能解什麼呢?就是我們本來要墮落地獄的,但是由於念佛,這個因果切斷了,讓本來墮落地獄的人可以往生成佛。

 

       只是生活在世間這段時間,還要遵守世間的因果法則,你是改變不了的。比如說,你不吃飯,肚子就要餓,你不能指望說「我念佛,乘上彌陀強緣了,我不吃飯,肚子也不餓」,那個可能是深入三昧的人,菩薩的境界就能達到,我們凡夫是達不到的——照樣要吃飯,照樣要上廁所;如果你欠了別人的錢,不會因為你念佛,「我欠你五萬塊,我都念佛了,還要還你錢嗎?」你這樣講,到法院打官司,人家都不理你的。世間有世間的因果法則。所以我們要謹慎因果啊!我們要特別謹慎因果,即使念佛也要謹慎因果,不然的話不會饒你。

       

       如果至誠懇切,道心很深,像善導大師,已經得到念佛三昧,那是另當別論。沒有轉凡成聖之前,在這個世間還是凡夫之身,很多宿因還是要受果報的,沒辦法!

 

       9、要不要注重自身修行?

       問:弘法過程當中自身修行的問題……

       答:要注重自身修行,調整自己。比如說我們脾氣不好,要變得脾氣好,總要費點力氣。但也有阿彌陀佛的他力加持。比如我們多念佛,想到佛的慈悲,「我這麼剛強,這麼不調柔,佛還要救度我,很慚愧!」時間久了,慢慢地也會多少有點改變。不過比較困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往往屢犯屢改,改了又犯,犯了又改。總之,大致的趨向,我們會有慚愧心,會有柔軟心,會有返觀覺照的心,會覺得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更加覺得不好意思,會有這樣的心。

 

       總之,我們是凡夫,在這個世間沒有往生之前,總是要天天修正自己的行為。

 

       10、怎樣達到預知時至?

       問:怎樣達到預知時至?

       答:預知時至就是要多念佛。念得比較寂靜安穩,才有可能預知時至。整天稀裏糊塗地念不到七八句,念不到幾百句,甚至念不到一兩千句,這樣可能就不太容易。

 

       11、最早能提前多長時間預知時至?

       問:預知時至最早能提前多長時間知曉?

       答:那要看各人的情況。有的人三五天,有的人十天八天,有的人好幾個月。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知道我們決定往生,這也叫預知。至於說預知什麼時候命斷,這個總是要有一定的功夫。

 

       12、關於年輕往生……

       問:《善女人傳》裏記載很多年輕者安詳往生的事例,是念佛所感、阿彌陀佛提前接引,還是她們的正常壽命?

       答:可能兩種情況都有。這些人多數都是念佛很踏實的人,很踏實,很安穩,也沒有那麼多問題,「哎呀!我沒有達到一心不亂能不能往生啊?我功夫不成片能不能往生啊?」如果有這些觀念,想走得安詳自在是很困難的!一定是靠倒阿彌陀佛,很自然地總是念、總是念,拿著念珠總是念,這樣就會走得好。

 

       13、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問:師父可否解釋一下「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的意思?

       答:這十六個字、四句話是淨土門非常好的一段話,也很好地說明了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果地覺」就是阿彌陀佛這句六字名號,是果地的覺悟,對不對?覺悟有因地覺和果地覺。菩薩就是因地覺,他發菩提心了,也開悟了,但是他還沒有圓滿,還沒有成佛;阿彌陀佛成佛了,他的果地覺,所謂「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果地覺是什麼呢?就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果地覺。我們信是信什麼?信稱念彌陀名號必定往生。我們如果信這一點,這叫因地心。我們現在是凡夫,還在因地。我們因地當中相信稱念彌陀這句果地覺的名號一定可以往生,這個心叫做因地心。這個因地心,不是我們自己相信「我修行好,能往生」,也不是相信「我信得好,能往生」,相信「我功夫好,能往生」,相信「我有修行,能往生」,那就不叫「以果地覺」了,那是靠自己的修行。而現在是相信:彌陀的果覺名號,能救度我這樣的凡夫,一心歸命,專稱佛名,必定往生。這叫「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因該果海」什麼意思呢?「果海」,阿彌陀佛的果地覺是功德大寶海。「該」就是該羅、全部包括、總攬無餘。我們現在信順彌陀救度、稱念彌陀佛名,這因地的心叫因心,這個因就把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大寶海都包括在內了,通通都擁有了。就像天親菩薩所講的:「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讓我們快速得到功德大寶海。我們現在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因地所有的功德——大寶海的功德都含攝在這句名號當中。我們信順而稱念他,阿彌陀佛的功德就歸我們所有,這叫「因該果海」。

 

       「果徹因源」:「果」就是果地覺,阿彌陀佛的果地覺。「徹」是徹頭徹尾,貫徹到底。我們現在念佛的信心有源頭。源頭從哪裡來?就是從這句名號貫徹而來的。

 

       對此詳細地講解,在《老實念佛》裏面有,大概幾十頁的文字,大家可以回去再看。

 

       14、未能吃素的人能否皈依三寶、念佛往生?

       問:師父您好!我還在吃肉,什麼都做不好,能不能皈依?

       答:能!

 

       問:能不能念佛?

       答:能!

 

       問:念佛能不能往生?

       答:能!

 

       15、什麼是「三淨肉」?

       問:什麼是「三淨肉」?

       答:「三淨肉」是指暫時還不能完全斷掉肉食的人,說這三樣就是乾淨的,叫什麼呢?就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疑殺。

 

       不見殺:別人殺,煮給你吃,你沒有親自見到。如果你親自殺,就太不慈悲了。如果別人殺,你看到了還要吃,還是不夠慈悲。

 

       不聞殺:沒有聽到牠被殺時哀叫的聲音。

 

       不疑殺:或者懷疑說「牠是專門為我殺的」,如果這樣子你還吃,那也不慈悲。

 

       如果是這樣子的,你沒有看見親自殺或別人殺,也沒聽到牠被殺時的聲音,也不懷疑牠是專門為你殺的,這樣吃,勉強說得過去——其實也是不乾淨的,只是講「三淨肉」,哪有乾淨的呢?勉強可以。

 

       16、三界是指什麼?

       問:三界是指什麼?

       答: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個境界。

       像我們人,還有畜生,還有地獄、餓鬼,這些屬於欲界,就是有男女差別,有欲愛,包括天上的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他們也屬於欲界。

 

       色界呢,沒有欲愛,沒有男女之別,只有光明的色身存在。他們居住於欲界天以上,叫色界天。禪定功夫深,才能到色界。

 

       禪定功夫再深,可以上升到無色界。無色界純粹是精神的存在,連色身都不存在了,禪定功夫是很深很深的,叫無色界。

 

       即使如此,達到這樣的功夫、這樣的水平、這樣的禪定,還在三界之內,還要輪迴。無色界禪定出來之後,又有身體了,又要墮落、輪迴。

 

       所以,要靠自己修行出離三界那可不容易。我們連欲界都出不了,何況色界、無色界,談都不要談。

 

       17、如何看待墮胎?

       問:尊敬的法師,我是一名助產師,時常接觸生生死死,尤其是計劃生育,我該如何面對我的工作?如何理解殺生?我該怎樣做?

       答:好好!你是個菩薩,你有你特殊的道場。在給別人助產的時候要多念佛,勸他們念佛,化解他們的冤懟,「某某啊!你現在碰到這樣的狀況,那也是你過去的業報。怎麼辦呢?你不能得到全身,但你不要怨恨你的母親。你最好現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樣你們將來就可以母子團圓了,你也可以得到無量光明之身。不要在這個世間再受一場苦……」這樣來勸他、安慰他。

 

       人來到世間,就是受苦的。當然,他來投胎也很不容易。如果這個時候來為他助念,用慈悲心安慰他,他一定能夠感應道交。

 

       我看過一個碟片,根據科學觀測,墮胎是很殘忍的:醫生要用鉗子把胎兒夾碎,胎兒那個時候還沒有成形,但是他的身體就往旁邊讓,他很害怕,就往旁邊讓。所以大家要知道,他是有生命的。

 

       那怎麼辦?這個時候念佛迴向給他,願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說這個工作你能不幹,換別的工作,那也好。可以講這也是殺生,是有果報的。這也是眾生的共業。

 

       不過現在很多情況倒不是因為計劃生育,是因為沒有結婚成家就懷孕了,沒辦法去墮胎,那個都很麻煩。很多人一輩子不平安,身體有障礙,究其原因就是墮胎。我們為胎兒想想看,人身難得,百千萬劫得一次人身,你把他墮掉了,他是不能饒你的。特別是你後來又生了一個孩子,你對這個孩子百般愛護,他想到說:「我也是你的孩子,結果你把我碎屍萬段,你對他這麼喜歡!」他的忌妒、瞋恨大得不得了,甚至為他念佛都不能化解。所以大家一定要謹慎!各位如果有女兒、有媳婦,都要給她們講。如果已經懷上了,就要把孩子生下來。這是一條生命!他生下來可以念佛往生西方。

 

       18、沒有皈依能否念佛往生?

       問:念佛沒有三歸依能否往生?

       答:可以往生。如果有條件最好還是參加一個三歸依儀式,顯得我們內心與外儀相一致。

 

       19、攝生三願有何區別?

       問:請簡略講解攝生三願的區別。

       答:四十八願有三條願跟我們的往生相關: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願。第十八、第十九願叫做當生願,又叫當機願。這兩條願你能如法修持的話,這一輩子就可以往生西方。第二十願叫做結緣願。什麼叫結緣願呢?就比如說跟著《濟公傳》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哎……」好!他唱完了就完了,他跟阿彌陀佛結了一個緣。如果問「你願意往生西方嗎?」「我也願意。」結果又不怎麼念佛,也不修行,那這樣的人這一輩子就不能往生了。當然,他如果臨終遇人助念,又發心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說沒有這樣的緣分,他這一生只是跟阿彌陀佛結了一個緣。雖然結了一個緣,當初哪怕是別人說有往生,他也跟在後面隨聲附和,那阿彌陀佛也看到他了,還要對他跟蹤,他下一生到什麼地方,阿彌陀佛的光明還要跟蹤過去,慢慢調化他,讓他得人身,讓他再來念佛,遇到淨土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第二十願,叫做「不果遂者,不取正覺」。「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諸德本」。「植」就像栽樹一樣,今年栽樹栽下去,來年結果子。把所念的佛號,或者在佛門裏所做的功德,悠悠晃晃地、不是那麼真信切願地求往生,這就叫做種下一個種子,「植諸德本」。這樣的人,阿彌陀佛就要跟蹤他。

 

       所以,大家都不要擔心,你這輩子不往生,最起碼下一輩子阿彌陀佛還要找你。

 

       不過我們還是這輩子往生的好!對不對?(蓮友答:「對。」)

 

       這是第二十願,叫做結緣願。

 

       第十八、第十九願,叫做當生往生願。比如第十八願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這一輩子決定往生。第十九願說:「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第十九願也是一定能往生的。

 

       不過這兩條願相比,第十八願是真實、是根本,第十九願是方便。怎麼叫方便呢?第十九願所接引的根機比較猛利。什麼樣的根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那我們在座各位都沒有份了。我剛才講過了,發菩提心要讓丈夫、讓妻子、讓孩子、讓車子、讓房子、讓票子,什麼都要讓。現在醫院裏面有人需要骨髓,有人需要腎,你聽到了,趕緊就到醫院,「醫生!請你慈悲慈悲,幫我開刀,我要獻一個腎給病人。」我們都做不到。所以,第十九願比較難,它攝受的是「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的眾生。

 

       第十八願容易,它是攝受什麼樣的眾生呢?「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只要不造五逆謗法罪的人,念佛通通可以往生。這個詳細講解需要很多時間。

 

       20、念和唱是否不同?

       問:念佛的時候,帶著曲調地唱和一句一句地念,功用有什麼不同?

       答:沒有不同,一樣的,功德平等!能夠大聲唱就大聲唱,不能大聲唱就小聲念。

 

       21、「頂聖眼生天」是否可作為往生的絕對標準?

       問:「頂聖眼生天」的「頂聖」能作為往生的絕對標準嗎?

       答:絕對標準可能不好說,這個可以作為一種標準。所謂「頂聖」,就是到死的時候最後頭頂上是熱的,就可判斷這個人到了聖境,到了了生脫死的境界了。如果念佛的人頂熱的話,那肯定是往生了。如果沒有頂熱,也不代表他一定沒有往生。所以說不能作為絕對的標準。

 

       只要我們具足信願,專修念佛,不管有沒有瑞相,其實都是往生的。

 

       22、蓮友發明的往生法是否能用?

       問:劉淨密發明的附靈升頂往生法,我們能用嗎?

       答:這個方法到底怎麼樣,我不太知道。就我們來講,不需要。我們只要專稱彌陀佛名,現在就是往生已定了,所謂「平生業成」,哪裡還等到別的方法?所以我們現在用不著。

 

       23、有必要預測往生與否嗎?

       問:「地藏木輪相法」能作為預測往生與否的依據嗎?

       答:這個也不一定。這個「地藏木輪相法」,它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你占察得準不準,都有很多的講究。對我們來說,也不需要靠這些來判斷、預測往生。往生沒有什麼預測,往生都是百分之百。如果要預測,就是依自己的心,你自己知道,你捫心自問:「我是不是信順彌陀救度?還是在懷疑?我是不是專稱彌陀佛名?還是在雜修?我是不是願生彌陀淨土?還是不願意往生?」如果這三點你捫心一問:「我是信受彌陀救度!我專稱不夾雜!我願生不退轉!」那你就往生一定了!還要什麼預測!阿彌陀佛說:「你若不往生,我就不成佛!」早就給你預測完了。

 

       24、是否有必要一一迴向?

       問:專念彌陀聖號,求生西方淨土。迴向時可以迴向給自己的七世父母嗎?

       答:可以。

 

       問:還可以再用一萬聲佛號功德迴向給自己有病的兒女嗎?

       答:也可以。不過不要把佛號分開來。比如說一天念三萬聲,「我一萬聲迴向給七世父母;一萬聲迴向給有病的兒女;一萬聲自己留著用」,不必這樣。三萬聲都統一、一道來迴向。都可以的。

 

       問:還是把這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一心只求往生,一切都解決了?

       答:這樣也行。就是「我不管那麼多,我就只管念佛,講那麼多我講不來。阿彌陀佛!我全部靠你了,父母、子女通通靠你打發了」,那個更簡單。阿彌陀佛就是你的大管家,就是你的總經理。你就拜託他,他通通給你打發得很好——我就是這樣。

 

       因為我們的事情太多了,七世父母,還有八世怎麼辦?九世怎麼辦?今生兒女,還有前生兒女又怎麼辦?太多了!我們周圍那麼多的冤家債主都怎麼辦?所以我們只管念佛,只管念佛,只管念佛,這一切阿彌陀佛都會給我們解決的。

 

       25、向阿彌陀佛另有所求算不算雜修?

       問:如果迴向不專求往生,另有別求,是不是雜修?

       答:不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根本的願望。在這個世間,比如說「兒子今年要考大學了,我想一想,也在阿彌陀佛面前禱告禱告,讓我兒子考一個好成績」,這不算雜修。這是我們另外的心願,向阿彌陀佛祈求。阿彌陀佛也會滿我們的願,追加我們兒女的福報。這是可以的。

 

       26、念佛是不是不必在意所遇境界?

       問:我以前念佛不明理,不精進,念佛時業障現前。是不是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什麼境界,只要堅定信念,守住這句佛號,一切都是增上緣,往生就沒有障礙?

       答:對了!你說得對!我們念佛,不管遇到什麼境界,也不管遇到什麼障礙,你只管一句名號念到底,你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任何問題。

 

       往往有的時候,是因為你精進勇猛過頭,可能會在短時間之內有些不適應。不管怎麼樣,你都不要管。同時,我們的心行,要調理得順符我們的精神和力量,穩穩當當地念佛。阿彌陀佛沒有要求你像跑步一樣,沒有說你一定要快馬加鞭。你就順自己的根機、力量去做。小水慢慢流,常年不斷,總是念佛,這樣最穩當、最安樂,而且不會出故障,很簡單,很容易!

 

       謝謝大家!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