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開示

  1. 「二河白道喻」給念佛人的啟發
  2. 《示病友》講記(二)
  3. 《示病友》講記(一)
  4. 愛的建設
  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6. 學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隨」「三不」
  8. 如何面對法義之爭
  9. 認識「觀世音菩薩」
  10.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11.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12. 《觀經》教眼
  13. 純粹的淨土宗(三)
  14. 純粹的淨土宗(二)
  15. 純粹的淨土宗(一)
  16. 學僧工作 愛心為本
  17. 好好照顧自己
  18. 惜福與環保
  19. 念佛與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與念佛
  22. 不問罪福 稱名必生
  23. 關於道場的軟硬體建設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風學習(三)
  26. 宗風學習(二)
  27. 宗風學習(一)
  28. 彌陀之家 愛心為本
  29. 於「弘願寺」為蓮友開示
  30. 為「福聖寺」常住僧眾開示
  31. 書讀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讓法義入心──多聞熏習
  33. 流通法寶即是做彌陀的手足
  34. 南寧問答
  3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四)
  36.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三)
  37.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二)
  38.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一)
  39. 淨土宗特色
  40. 淨土宗宗旨(二)
  41. 淨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網上蓮友問(三)
  44.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
  45.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篇)
  46.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上篇)
  47. 淨土宗行人的時代感與使命感
  4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三)
  50.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二)
  51.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一)
  52.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答蓮友問
  53.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開示
  54. 於「弘願寺」為僧眾開示
  55.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皈依開示
  56.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二)
  57.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一)
  5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二)
  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一)
  3.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
  4.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九)
  5.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八)
  6.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七)
  7.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六)
  8.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五)
  9.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四)
  10.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三)
  1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1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一)

《淨土宗概論講記》

  1.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八)
  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七)
  3.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六)
  4.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五)
  5.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四)
  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三)
  7.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一)
  9.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
  10.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九)
  11.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八)
  12.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七)
  13.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六)
  1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五)
  15.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四)
  16.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三)
  1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二)
  18.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一)
  19.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
  20.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九)
  21.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八)
  22.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七)
  23.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六)
  24.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五)
  25.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四)
  26.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三)
  27.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二)
  28.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一)
  29.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
  30. 《淨土宗概論講記》(九)
  31. 《淨土宗概論講記》(八)
  3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七)
  33. 《淨土宗概論講記》(六)
  3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五)
  35. 《淨土宗概論講記》(四)
  3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
  3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
  3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一)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第43課:釋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課:釋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課: 一、三經要點(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課: 一、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特色 二、三經要點(一)
  5. 第39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五)
  6. 第38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四)
  7. 第37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三)
  8. 第36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二)
  9. 第35課: 一、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二) 二、稱名一聲,頓超生死——《觀經》「稱名往生」之文 三、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一)
  10. 第34課: 一、彌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導大師「溺水偏救」之文 二、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課: 一、不顧貪瞋,稱名必生──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善導大師「凡夫入報」之文
  12. 第32課:不顧貪瞋,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課:不問時節,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時節」之文
  18. 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 ──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19. 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課: 一、名號本義,稱名必生──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三) 二、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二)
  22. 第22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一)
  23. 第21課:本願不虛,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本願四十八字釋」之文
  24. 第20課:定業與助業 ──善導大師判「正助二業」明傍助業專正定
  25. 第19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三)
  26. 第18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二)
  27. 第17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一)
  28. 第16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三)
  29. 第15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二)
  30. 第14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一)
  31. 第13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三)
  32. 第12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二)
  33. 第11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一)
  34. 第10課: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35. 第9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課: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二)
  40. 第4課: 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一)
  41. 第3課:善導大師思想概述
  42. 第2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二)
  43. 第1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

  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臨終時示門第之法語)
  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辨食魚之法語)
  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妓女之法語)
  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四郎之法語)
  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重衡之法語)
  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忠綱之法語)
  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賴綱之法語)
  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無品之法語)
  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尼眾之法語)
  1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信寂之法語)
  1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隨蓮之法語)
  1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道遍之法語)
  1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乘願之法語)
  1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聖光之法語)
  1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隆寬之法語)
  1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述《阿彌陀經》大意之法語)
  1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從配流上洛之後開示之法語)
  1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21~25)
  1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6~20)
  2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1~15)
  2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6~10)
  2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5)
  2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三心料簡(一))
  2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21~總結)
  2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6~小結)
  3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5)

石家莊念佛開示

  1. 石家莊念佛開示(四)
  2. 石家莊念佛開示(三)
  3. 石家莊念佛開示(二)
  4. 石家莊念佛開示(一)

念佛往生開示

  1. 念佛往生(問答部分)
  2. 念佛往生開示(正文)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篇)

--2008年10月29日開示於陝西咸陽福聖寺

 

(二)勸念佛往生

1、念佛往生

(1)初勸發願

       好了!釋迦牟尼佛前面講完這麼多之後,接下來順理成章地就勸我們了,說:

舍利弗!眾生聞者,
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這句話來得不早不晚。如果太早了,我們會懷疑,「為什麼要往生呢?靠什麼去往生呢?怎麼能往生呢?往生有什麼好處呢?」但是講到這個地方,就順理成章地把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的本心本願顯示出來了,勸我們說:「舍利弗,五濁惡世的苦惱眾生,你聽到我這樣讚歎極樂的淨土,彌陀的名號,這麼多的人已經往生了,往生到西方就能成佛,這麼多的利益,你聽到應該怎麼樣?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各位有沒有發願?(蓮友答:「有。」)我們各位發了願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弟子?(蓮友答:「是。」)為自己鼓掌!

 

       好!大家發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弟子,也是阿彌陀佛的孝子。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呼喚我們,他成佛之前就呼喚我們說:「十方的眾生,你要欲生我國、欲生我國、欲生我國!你要來啊!」

 

       阿彌陀佛成佛之後,在極樂世界以第十七願的功德,發動了十方諸佛在十方國土宣揚讚歎他的名號,勸導十方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來為我們講淨土三部經,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所以,十方諸佛的心都是一致的,都勸我們「應當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我們能發這個願,我們是不是聽了釋迦牟尼佛的話?(蓮友答:「是。」)我們是不是聽了阿彌陀佛的話?(蓮友答:「是。」)我們是不是聽了十方諸佛的話?(蓮友答:「是。」)好!你們了不起。鼓掌!

 

       那我們是不是阿彌陀佛的孝子賢孫?(蓮友答:「是。」)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真佛弟子?(蓮友答:「是。」)是不是十方諸佛的好弟子?(蓮友答:「是。」)

 

       如果我們不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想發願在這裏開悟,好不好?(蓮友答:「不好。」)那就不孝順釋迦牟尼佛了,就違背了阿彌陀佛的發願。阿彌陀佛眼睛一閉,「不好!不可!」十方諸佛就把嘴一閉,「不行,我不證誠!」釋迦牟尼佛就把頭一搖,「我沒有這樣勸你。」

 

       對於哪種人呢?對於已經得到無生法忍、不退轉的菩薩,釋迦牟尼佛說:「你可以不發願到西方,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幫我度化眾生。」比如說對於彌勒菩薩,「你就在這個世間等著成佛,好度化眾生。」他們都是無生法忍的菩薩。

 

       我們都是造業凡夫,還要六道輪迴。你發願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你這叫做大逆不道,不懂佛心,不好!不可以!

 

       所以,大家如果發願往生了,這句經文你就聽懂了。

發願多賺錢喻

 

       還有人講:「師父啊,我以前在佛前發了願,我發願念《金剛經》一千遍,現在我又發願往生西方,這樣我不是跟佛打了妄語嗎?」

 

       算不算打妄語?(蓮友答:「不算。」)不算!這不算打妄語。為什麼呢?因為這樣才順佛的本心。

 

       比如說一個孩子,他原來發願準備為父母賺十萬,現在他發願賺一百萬,他算不算打妄語?(蓮友答:「不算。」)不算。一百萬包含了十萬,更高了。

 

       我們原來發願讀《金剛經》,現在我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金剛經》自然我們就讀懂了。不要講《金剛經》,《華嚴經》也都有了。

 

       所以,只要發願往生西方,《金剛經》、《華嚴經》、《心經》、《藥師經》、《法華經》、《三時繫念》、《焰口》、《梁皇寶懺》通通都有了,通通在裏邊了,其它都不需要。

 

得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好!底下釋迦牟尼佛就講了:

 

所以者何?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為什麼勸我們發願往生?釋迦牟尼佛做了一個總結。「得」是能夠。你只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夠和上面所講的「諸上善人」——什麼叫「上善人」?就是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的這些菩薩,他們才有資格稱為「上善人」。

 

何為上善?南無阿彌陀佛

       善有上善,有下善。

 

       善與惡相對。在這個世間來講,五戒是不是善?(蓮友答:「是。」)跟五戒相反,殺盜淫妄酒就是惡,對不對?(蓮友答:「對。」)

 

       五戒的善跟十善的善相比,哪個是上善?十善比五戒更上,是上善,五戒是下善。

 

       十善雖然是上善,跟阿羅漢的四諦善法相比,哪個是上善?(蓮友答:「阿羅漢。」)我們十善也好,五戒也好,還在三界裏面輪迴。阿羅漢的功德已經出離三界了。相比之下,輪迴的善就不叫上善,就是下善,阿羅漢就是上善。

 

       阿羅漢雖然出離輪迴了,但是他沒有發大菩提心,他是自了漢。他的善跟菩薩的善相比,哪一個善是上善?菩薩的善就是上善,阿羅漢就是下善,所謂「焦芽敗種」。

 

       那麼,菩薩的善,小菩薩跟大菩薩相比,大菩薩的善叫上善。

 

       菩薩的善跟佛的善相比呢?菩薩的善叫做下善。因為他還沒有圓滿,他還在修行六度萬行。佛已經修行六度萬行圓滿了,對不對?佛的善叫做上善,是不是?(蓮友答:「是。」)

 

       十方諸佛都圓滿了善,但十方諸佛的善跟我們之間發生不了密切的關係。阿彌陀佛的圓滿的善濃縮在六字名號裏邊,要佈施給我們,說: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又說: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所謂「功德寶」,就是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所以「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這六字名號的功德寶要廣施給我們眾生。十方諸佛的善雖然是上善,但是不能救度我們,我們修不來,我們做不到。上善只是存在倉庫裏面,對我們沒有用。而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善,這個上善能夠救度我們,這個是不是上善裏的上善?(蓮友答:「是。」)是不是無上善?(蓮友答:「是。」)對!

 

       在這個娑婆世界,人家給你一句名號,你的歡喜心就很淺。如果人家給你一百萬,你馬上給他磕十八個頭,「哎呀!不得了,給我一百萬!」所以我們凡夫沒有良心。哎!凡夫的眼睛簡直是!不知道什麼是真實功德。當然,我們在座的蓮友已經覺悟,不是這樣。「哎呀!一百萬也不要,我只要六字名號。」一百萬是虛假的,六字名號才是真實的。

 

何為上善人?信願念佛的人

       所以,「諸上善人」就是指持念六字名號、蒙受阿彌陀佛救度、獲得六字名號圓滿功德的人,他才有資格稱為上善之人。在娑婆世界,他是一個念佛人,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就是阿鞞跋致、一生補處的菩薩,這才有資格稱為上善人,對不對?阿羅漢沒有資格稱為上善人,小菩薩、初地菩薩、二地菩薩都沒有資格。只有持念彌陀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成佛,顯現為菩薩之身,再來倒駕慈航度眾生的人,才稱為上善之人。

 

       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跟他們一個級別、一個檔次、一個境界、一個佛果,所以這叫「俱會一處」。《阿彌陀經》裏還有三輩九品嗎?(蓮友答:「沒有。」)沒有了。三輩九品不叫上善人,有三輩九品哪能叫做上善呢?還有比較、還有上下的差別。這個上善是無上善,是超越三輩九品,是往生直接成為阿鞞跋致、一生補處,以等同於佛的神通智慧顯現為菩薩之身救度眾生,這才叫做上善之人。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你只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那裏,就跟上善之人聚會一處,能夠跟他們平起平坐。

 

       釋迦牟尼佛在《觀經》裏說: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
則是人中芬陀利花,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我們念佛的人,在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就給我們豎大拇指,說我們是人中芬陀利花。

 

       善導大師怎麼解釋呢?善導大師說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如果我們念佛的人沒有資格稱為上善人的話,釋迦牟尼佛怎麼會讚歎我們是人中芬陀利花呢?善導大師怎麼會用這五種美好的比喻來讚歎我們呢?以我們本來的身份,我們是有貪瞋癡煩惱的,我們是造業的眾生,那為什麼會被讚歎得這麼高呢?是因為我們念佛的緣故——「若念佛者」。因為我們念佛,這句六字名號的功德通通為我們所有。我們擁有了六字名號的功德,我們才會被讚歎為這樣不可思議的身份,所謂觀世音、大勢至這樣的菩薩跟我們是勝友,跟我們是兄弟的關係。

 

       想想看:我們何德何能?我們慚愧不慚愧?(蓮友答:「慚愧。」)

 

       我們自豪不自豪?(蓮友答:「自豪。」)我們光榮不光榮?(蓮友答:「光榮。」)這樣的自豪、這樣的光榮是我們自己修行得來的嗎?(蓮友答:「不是。」)是阿彌陀佛惠賜的,所謂「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我們念了阿彌陀佛名號,得到了功德寶,我們就成為富足的人,成為擁有一切功德的人,所以才被讚歎為人中芬陀利花,我們又慚愧又歡喜,我們就慚愧念佛、歡喜念佛,南無阿彌陀佛!(蓮友鼓掌)

 

       善哉!善哉!善男子善女人,汝等鼓掌十分歡喜!

 

(2)往生正因

少善不生

       這部《阿彌陀經》非常的優美,也非常的嚴謹。釋迦牟尼佛前面做了重重的鋪墊,到了這個時候,他就勸我們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往生彼國是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這麼高的境界,大家不要誤解了。有的人聽到這裏,以為說「這麼高的境界,要靠我自己修行去往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說:

舍利弗!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這麼高妙的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境界,往生之後就是一生補處,就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樣好的境界,這麼高的國土,靠我們本身小小的善根福德因緣能不能往生啊?不能。

 

       邀請函喻——若靠自力往生無份

 

       打個簡單的比喻,我們在座都是老百姓,如果要到中南海去拜見總書記,大家的官職夠嗎?(蓮友答:「不夠。」)中南海的門衛一擋,說:「不可以小官小職來拜見總書記。」對不對?「你的官職太小了,你的貢獻太小了,你的能力太低了。」
但是如果總書記給你發個邀請函,你能不能去啊?(蓮友答:「能。」)那靠什麼?靠我們的官位嗎?(蓮友答:「不是。」)靠我們的貢獻嗎?(蓮友答:「不是。」)靠邀請函,是不是?(蓮友答:「是。」)

 

       那麼,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如果靠我們的修行,小官小位都談不上。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按我們這個世界的官位來講,阿羅漢都是九品芝麻官,是不是?(蓮友答:「是。」)那我們這樣的凡夫一點份都沒有啊!我們就像瓦礫一樣,就像沙石一樣,極樂世界沒有我們的份。

 

       與六字名號的功德相比,我們的修行是小善根福德因緣。來到佛門,我們盡力持五戒、修十善,讀誦大乘,懺悔業障,這是每個佛弟子都應該做的。但是依我們的根機,再怎樣的修行,跟六字名號相比,怎麼樣?大海當中的一滴,陽光下的一支小蠟燭,虛空中的一片小鵝毛。以這樣一點小小的功德,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可能不可能?(蓮友答:「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如果要渡過茫茫的大海,只給你一根草,能夠渡得過嗎?(蓮友答:「不能。」)海龍王就從海裏升起來了,說:「不可以一根小草渡過茫茫大海!」對不對?(蓮友答:「對。」)

 

       我們要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是要渡過茫茫生死海、到達極樂涅槃岸的,對不對?我們所修的所有善根善法,與六字名號的功德相比,不過是一根小草而已。也就是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的一根小草,渡過茫茫生死大海、到達西方極樂國土,對不對?(蓮友答:「對。」)

 

       所以,我們所修行的,猶如一根小草,想渡過茫茫生死海,不可能。

 

持名相續

       那怎麼辦?要乘托阿彌陀佛的大願船!

 

       阿彌陀佛大願船是什麼?(蓮友答:「六字名號。」)是六字名號。所以底下釋迦牟尼佛接著就講: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這一段經文,大家回去好好看《阿彌陀經核心講記》,就全部明瞭了。今天我們在這裏簡略地講解一下。

 

       前面講極樂世界這麼美,往生果位這麼高,自然得出一個結論,釋迦牟尼佛說:這麼美的國土,這麼高的果位,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

 

       我們一聽這句話,心裏就涼了一大截:「哎呀!少善根,我連少善根都修不來,何況修了也不能往生?那怎麼辦?」這叫「山重水複疑無路」;底下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我們如何往生。

 

       在正式告訴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之前,釋迦牟尼佛把那個不能往生的、有可能會走的岔路先給你堵住,說:「哎!這樣不行!你想靠自己的修行功德、靠自己的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

 

       總之,在這個世界,不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也不論你有多大的智慧,也不論你發了多麼大的精進勇猛心,你所修行的一切善根福德,如果和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相比,是不是少?(蓮友答:「是。」)少得不得了,少得不能比,對不對?少得不好意思比。

 

       一個是數量不好意思比,阿彌陀佛的功德像大寶海,我們的功德不過是一毛一滴那麼少;阿彌陀佛的功德滿虛空,我們所修行的不過是一片鵝毛那麼少;阿彌陀佛的功德猶如陽光普照,我們所修的不過是火柴光,剎那一閃,石火之光——數量不能比。

 

       第二,質量不能比。阿彌陀佛的功德是純金的,是不是?(蓮友答:「是。」)沒有染污,是不是?(蓮友答:「是。」)不生不滅,是不是?(蓮友答:「是。」)無漏的,是不是?(蓮友答:「是。」)

 

       我們所修的那一點點,有漏,對不對?(蓮友答:「對。」)有染污,對不對?(蓮友答:「對。」)有雜毒、不純淨,對不對?(蓮友答:「對。」)

 

善男子善女人——稱念佛名之人

       「善男子善女人」:你看又來一個「善」。前面說「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裏說「善男子善女人」。靠我們修行五戒十善,有資格稱為「善男子」嗎?沒有資格。因為五戒十善還在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人跟極樂世界的菩薩相比,哪有資格叫善男子善女人?沒有資格。

 

       所以,這裏稱做「善男子善女人」,是因為執持名號的緣故。

 

       《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上生,一個造作十惡罪的眾生,十惡不赦的罪人,在臨死的時候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他就念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念一聲哦!因為他要臨終了,當下阿彌陀佛顯現在他面前,讚歎他說:「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我來迎汝」。一個十惡的眾生,念了一聲佛,阿彌陀佛顯現來讚歎他說「你是善男子」,為什麼?是讚歎他造作十惡罪嗎?不是。因為他念了佛,他獲得了阿彌陀佛圓滿的功德,所以讚歎他是善男子。為什麼稱為善男子?因為「以汝稱佛名故」——「因為你稱了阿彌陀佛名號的緣故,你稱念我阿彌陀佛,你就是善男子;你不念我阿彌陀佛,你即使修五戒十善,在人間那是善,在佛法來講還稱不上善男子。」

 

       大家要懂得,這裏的「善男子」是以佛法為標準、極樂為標準、往生為標準、成佛為標準。我們念佛才能叫做「善男子善女人」。

 

聞說阿彌陀佛——瞭解名號功德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聞說阿彌陀佛就是前面我們一直到現在,你們在聞,我在說,對不對?(蓮友答:「對。」)在當時釋迦牟尼佛的法會上,一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舍利弗尊者、文殊師利菩薩,他們在聞,就是在聽,釋迦牟尼佛在說。

 

       說阿彌陀佛什麼呢?說阿彌陀佛國土,說阿彌陀佛名號,說阿彌陀佛弟子,但是主要是在說阿彌陀佛名號。所以聞說阿彌陀佛,又執持名號。

 

執持名號——信願專稱

       「哦!原來阿彌陀佛名號這麼不可思議!只要稱念他的名號,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無所障礙,是大慈大悲!」所以來執持名號。

 

       執持名號,就是嘴上念佛,心中憶佛,口中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快慢不管,聲音大小不管——「執持」,如果用手,就是抓住;這裏是用心,用心稱念,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就叫做執持名號。

 

一心不亂——專修念佛

       那麼,怎麼樣執持名號呢?

       

       「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什麼意思?有人解釋得很複雜、很難。要「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禪定一心不亂」,我們不聽還不亂,越聽就越亂,「哎呀!完了!」就亂了。

 

       這裏的「一心不亂」,就是專修念佛的意思,等一下我會講善導大師的偈語。

 

       我先打一個比喻:就像剛才我們所說的,一個人掉到大海裏去了,風浪很高,快要淹死了。他抓了一根稻草,能不能渡過大海?(蓮友答:「不能。」)不能。

 

       我們就是那個掉到生死海裏的苦惱眾生,煩惱惡業的風浪讓我們在這裏苦不堪言,我們所修行的點滴善法不過是那一根稻草,救不了我們,對不對?

 

       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大願船開來了,我們要不要靠上去呀?(蓮友答:「要。」)我們一旦靠上去之後,我們還願意再跳到海裏來嗎?(蓮友答:「不願意。」)

 

       我們會不會一心一意地坐在這個願船上面?(蓮友答:「會。」)對!這個心就叫做「一心不亂」。掉到海裏的人,一旦被撈起來放到船上,就會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坐在船上面,不會三心二意、東想西想,「哎呀!我靠我那個小稻草也差不多吧……」會有這樣的想法嗎?(蓮友答:「不會。」)不會。一心一意就是一心不亂。

 

       有的人念佛,邊念佛邊想:「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光念佛夠不夠?還要靠我隨緣修行的小稻草吧……」,那個是一心不亂嗎?那個不是。那個叫三心二意、亂七八糟,那個叫做動亂。

 

       所謂「一心不亂」,「一心」就是全心,就是專心,就是一心一意;「不亂」就是不雜亂,不亂修,不雜修,專念彌陀名號,這個叫做一心不亂。

 

善導大師的解釋

       我們現在就講到善導大師。善導大師有一部解釋《阿彌陀經》的著作,叫《彌陀經義》,不過很遺憾,這部著作沒有留下來。不過另外一部著作——《法事讚》留下來了。《法事讚》是善導大師把整部《阿彌陀經》分成十七段,先誦一段經文,然後用唱讚偈語的形式來解釋這段經文。

 

       關於這一段經文,善導大師是用這四句話來解釋的(大家跟我一道念,好吧!合掌):

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好!放掌。

 

       「極樂無為涅槃界」:這句話是總體解釋前面七寶池、八功德水,鳥也說法、樹也說法、風也說法、四寶圍繞等等。這樣的境界,善導大師用七個字來形容——「極樂無為涅槃界」。

 

       那麼,這麼高的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這是解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大家聽起來很明瞭。什麼叫做少善根福德因緣呢?善導大師就用「隨緣雜善」四個字來形容。「隨緣雜善」,隨著他的緣不一樣,修學各種善法迴向往生,聽到別人說三時繫念好,就跑去三時繫念;聽到別人說誦《普門品》好,就去誦《普門品》;聽到別人說誦《地藏經》好,又去誦《地藏經》;聽到別人說誦《金剛經》好,又去誦《金剛經》;聽說有人來教咒,這個咒沒學過,又跑去學咒……,種種的修行、種種的法門、這個咒、那個咒,這些通通叫做「隨緣雜善」。為了往生極樂世界,離開六字名號之外,所修行的種種法,叫做隨緣雜善。善導大師說這個不能往生,很困難!「恐難生」講得客氣一點,其實就是不能往生。

 

       那麼,怎樣能往生呢?

 

       「故使如來選要法」:就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這叫做「選要法」。選了一個最重要的法門。

 

       什麼法門?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的法門:

 

       「教念彌陀專復專」:教我們要執持名號;怎樣執持名號?「專復專」。所謂「專復專」,就是解釋「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這段話。一輩子專修不改變,叫若一日……若七日,若八日、若九日、若十日……。經文後面有省略號。我們聽到這個法門,如果明天就死了,我們就若一日一心不亂念佛專復專,如果過七天往生,叫若七日稱念名號專復專。「若」是不定詞,或者一天,或者兩天,或者三、四、五、六、七天,或者八、九、十天,或者一個月、三個月、七個月,這後面有省略號,經文把它省略了。總之,是我們遇到這個法門,直到死不改變,這個是不是專?(蓮友答:「是。」)這個是專。在這一段時間之內,我們都是一心不亂的。

 

       善導大師就用兩個「專」字來形容「一心不亂」——「專復專」,你專了還要再專。第一個「專」是解釋「一心」的,一心就是專,不分心到其它的法門,不分心到其他的佛、其他的菩薩、其它的咒語,這個叫專。第二個「專」是解釋「不亂」的,不亂還是專,不雜亂,不雜行雜修,這樣,我們的心就統一起來了。

 

       所以善導大師解釋「一心不亂」是很簡單的,我們都做得到的——大家能不能做得到?(蓮友答:「能。」)「專復專」能不能做到?(蓮友答:「能。」)

 

       如果你做不到,是因為你不願意做。「哎!我就做不到。為什麼?因為如果專復專的話,那就顯示我沒有本事,顯示我只會念這句佛號,我學的《楞嚴咒》怎麼辦?派不上用場!我學的那麼多經怎麼辦?」這就是我們自己高慢,不是我們做不到,是我們不願意做。

 

       如果要我們達到禪定一心不亂,大家能做到嗎?(蓮友答:「不能。」)做不到。如果你能的話,那麼你就有禪定、就有神通了。要我們達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那就更難!阿羅漢和菩薩的境界。

 

       所以,只有阿彌陀佛化身的善導大師,他所解釋的《阿彌陀經》才符合釋迦牟尼佛的佛意,才符合阿彌陀佛的誓願,才符合我們眾生的根機,我們聽得懂,做得到,對不對?(蓮友答:「對。」)

 

       如果信了一個你做不到的事情,那個法門就不相應了。因為阿彌陀佛要救度十方苦惱的眾生,不會要求我們要達到禪定一心不亂才救我們;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明,也不會要求我們達到禪定一心不亂才照攝我們。

 

念佛徹至臨終

       「其人臨命終時」:所以大家就知道,這裏講的「若七日」後面一定有省略號的。一直到什麼時候呢?到「其人臨命終時」。不可能說「若七日」過後,你就不念佛了,不是的。而是我們一直念佛,念到臨命終時。

       

       如果你能夠一生念佛不改變,專修不雜,「專復專」,這樣的話,會得到什麼利益呢?假如現在臨終了,底下講了,大家聽好,這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我們在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若一日、若七日、若一個月、若七個月、若一年、若七年……,我們不能一直活下去,我們總還要死啊!好!臨命終了。

 

(3)往生正果

佛聖現前

       平時專修念佛,臨命終的時候,經文沒有講到你念佛不念佛,你念得了也可以,你念不了也可以,自然而然的:

 

其人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平時專修念佛的人,到臨終阿彌陀佛自然「現在其前」。臨終念不了佛,也現在其前——有沒有聽懂?經文就是這個意思。「其人」是哪個人?就是那個平時專修念佛一心不亂、不懷疑、不夾雜的這個人,他臨終了,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平時專修念佛為因、臨終佛聖現前為果。

 

令心不亂,即得往生

 

       好了,第二層因果關係: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是人終時」:佛先現前了,這個人就命終了。「呼」一口氣不來,命終了。是人終時,怎麼樣呢?

 

       「心不顛倒」:這個「心不顛倒」,不是我們自己有本事先不顛倒,佛才來接引,而是我們平時專修念佛,臨終佛就自然現前;佛一現前,我們自然心不顛倒。不可能佛現前了,我們心還顛倒。

 

       所以,玄奘大師的譯本就說:「慈悲加佑,令心不亂。」佛現前用他的慈悲加持我們,保佑我們,讓我們一心不亂。

 

       大家害怕不害怕「心不顛倒」?(蓮友答:「不害怕。」)

 

       不用害怕!念佛人臨終的心不顛倒是阿彌陀佛保證的,個個都心不顛倒,經文說得很明白:「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然後就「是人終時,心不顛倒」。這是給我們的利益,這是一個結果。不是說這個時候還要我們修行,經中沒講這個時候念佛修行。

 

       修行在什麼時候?在「若一日……若七日……」,在平時。

 

       大家要明白,這段經文是說只要平時專修念佛,自然臨終佛來接引;既然臨終佛來接引,自然都是心不顛倒、正念往生,所以底下接著說:「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總結念佛往生因果

       我們繼續來學習《阿彌陀經》的經文。

 

       我們學到念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前面釋迦牟尼佛先讚歎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讚歎名號的功德成就,接下來就勸我們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那麼,往生的方法,先簡除非因,就是先把不是往生的因排除在外,所謂「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然後提出正因,把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正確的因提出來,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我們執持名號,是一生不改變的。所謂「若一日……若七日」,其實是指一生、一輩子(這個我在《阿彌陀經核心講記》當中曾引用善導大師的法語來說明,大家回去一看就明白)。不是僅限七天,而是一輩子念佛。

 

       這樣一輩子地念佛,就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所謂「一心不亂」,有兩種解釋:一種就是一般按照禪宗或者天臺宗的解釋,就是禪定的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再一種就是我們淨土宗善導大師的解釋。善導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他解釋「一心不亂」,就是專修念佛不雜亂,所謂「專復專」。這和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中所講的三輩「一向專念」是一個意思。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也是這個意思。所謂「乃至十念」,也不限於臨終十念或平時十念,而是一輩子地念佛。這裏的「若一日……若七日」,也是一輩子地念佛,也就是專修念佛的意思。

 

       平時只要專修念佛不改變,信順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這樣的眾生,臨終的時候就會得到彌陀及聖眾現前來迎的利益。

 

       有了這種利益,接下來就有第二種利益:「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所以是「一因有二果」。哪一因呢?就是平時專修念佛為因。得到兩個果報利益:一個是臨終的利益,就是佛聖來迎;第二個就是佛聖來迎之後,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我們跟著佛聖正念往生。

 

       平時專修念佛為因,臨終佛聖現前為果;臨終佛聖現前為因,我們命終時正念往生為果。我們既然現在的正因種下去了,果報自然就會有的。經文非常明瞭,直接說明我們臨命終時會得到什麼利益,不談我們臨終到底有沒有念佛、有沒有修行。

 

       臨終才念佛的人是哪種人呢?是觀經下輩三品,他一輩子沒有念佛,直到臨終才遇到這個法門,對他才講臨終念佛。

 

       至於《阿彌陀經》所講的,是指平時,就是「若一日……若七日」專修念佛不雜亂。平時專修念佛的人,經文直接說:「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很明瞭,很肯定。

 

       然後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這裏的「心不顛倒」,就是說念佛人命終的時候,個個都是心不顛倒的。只要是平時專修念佛的人,他臨終的時候都是阿彌陀佛和聖眾現前來迎接的,他命終的時候都是心不顛倒的。

 

       所以有三個時間段:一個是平時,一個是臨終,一個是命終。平時專修念佛為因,臨終阿彌陀佛來迎為果;臨終佛聖來迎接為因,命終正念、心不顛倒、隨佛往生為果。這兩重因果關係很明瞭。經文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2、證誠勸信

(1)二勸發願

       講到這裏,釋迦牟尼佛底下就很感歎,也很慈悲、懇切地說: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
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再一次地呼喚舍利弗,勸導我們應當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說:「舍利弗!我釋迦牟尼佛以佛智、以佛眼親自看到有這樣的大利益。什麼利益呢?就是前面講的,平時專修念佛,臨終佛就來迎接你,命終心不顛倒,這是阿彌陀佛要給你的利益。這不是到你臨終才修行的,是給你這個利益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阿鞞跋致,一生補處,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些都是你將得到的利益。」——「我見是利」。

 

       「故說此言」:「所以我才講這一部《阿彌陀經》,我才這樣告訴大家稱念彌陀名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應當專修念佛。」釋迦牟尼佛懇切地說這一部《阿彌陀經》,勸導我們專修念佛。

 

       勸完之後,底下又說: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你看多麼慈悲啊!「如果有眾生聽到我這樣讚歎彌陀名號,說:『眾生執持名號就決定得生,佛聖決定來迎,心決定不顛倒,往生決定成佛。』如果聽到我這樣講,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對不對?(蓮友答:「對。」)對!

 

(2)諸佛證誠

       釋迦牟尼佛底下接著又講了。因為我們眾生的疑惑心太深重了,光是釋迦牟尼佛一佛所講來證明——釋迦牟尼佛說「這是我親眼所見,親證親知」——還怕我們不放心,還怕我們信不過,所以底下就講六方諸佛來證明。說什麼呢?

 

何謂不可思議

 

       「舍利弗,像我現在這樣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經文大家要去思維,什麼叫「不可思議」呢?超越我們的凡情測度。我們都認為說:「你念佛達到一心不亂,達到禪定,達到三昧,苦修苦行,這樣你大概能往生。如果不這樣,不能往生。」我們自己心中定了一個標準,定了一個框架,這個都是可思議,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

 

       如果說到不可思議,就是《觀經》下品下生的人,他是一個造作五逆重罪的惡人,一生作惡多端,沒有行過一件善事,沒有點過一支香,沒有磕過一個頭,沒有念過一聲佛。他到臨命終的時候,地獄的景象一時現前,四大分離,痛苦萬分。閻羅大鬼帶著諸多小鬼前來捉拿。他心中惶恐。這個時候,他遇到善知識。善知識教他說:「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很慌亂,很恐怖,沒有辦法正念思維,只好跟著喊了幾句。善知識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他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依葫蘆畫瓢,鸚鵡學舌。人家念,他也念,念了十聲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本來是要直接墮落地獄的,臨終回心念佛,當下見金蓮花猶如日輪現在其前,迎往西方極樂淨土——這個就是不可思議!這麼重的罪業,只念這麼少的佛號,就能往生西方,這個可思議嗎?不可思議!

 

名號不可思議功德,惠賜眾生大利益

 

       所以說「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是要給我們利益的。

 

       不可思議功德是什麼呢?就是六字名號。名號光明遍照到十方國土,無所障礙。所謂「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這樣的功德,是要給我們大利益的。

 

       那麼,這個大利益怎麼給我們,怎麼讓我們得到呢?

 

       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所謂「一心不亂」,就是專修專念彌陀名號不雜亂,這樣,佛說的的大利益就歸我們所有。

 

東方諸佛證誠

舍利弗!如我今者,
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
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南方諸佛證誠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
名聞光佛、大焰肩佛、
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西方諸佛證誠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
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
寶相佛、淨光佛,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北方諸佛證誠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
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下方諸佛證誠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
名聞佛、名光佛、
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上方諸佛證誠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
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
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
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不要辜負諸佛的慈悲

 

       六方諸佛都出廣長舌相,來向我們證明說:「釋迦牟尼佛所講決定不虛假,我等諸佛都來證明,汝等五濁惡世眾生,只要專稱名號(所以叫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十方諸佛都讚歎彌陀名號是不可思議功德),只要大家能夠執持名號,我們都來保護你,都來憶念你,都來加持你。你決定不要擔心,決定不要疑慮,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疑心太重了,一佛所講還不放心,六方諸佛都同心、同德、同時、同音來證明說:「娑婆世界的凡夫,罪障這麼重,修行這麼淺,但是能往生到的淨土就是這麼高,而且往生快速成佛。」我們實在難以相信,所以十方諸佛才出來證明,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這麼多的佛出來證明。

 

       如果大家還不相信,怎麼辦?還有什麼辦法?那就沒辦法了!就是我們善根太弱了。

 

       大家不要辜負諸佛的慈悲。

 

       只要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十方諸佛都在那裏點頭:「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明瞭我們的心意。」如果我們不專念彌陀名號,十方諸佛都在那裏愁得皺眉頭,「哎呀!汝不懂我意啊!」

 

       所以大家要明白,求生西方很重要。

 

(3)聞經利益

諸佛護念

       底下釋迦牟尼佛一層一層地開導我們: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
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為什麼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呢?一切諸佛憑什麼來護念我們呢?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經、受持者,
及聞諸佛名者,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剛才講過了,也就是稱念名號的人。因為底下說:

 

       「聞是經、受持者」:聽到這部《阿彌陀經》而受持。什麼叫受持這部經呢?這部經講的內容,講的往生成佛的方法,我們能夠信受,而且能夠執持。「受」是信受,「持」是執持。信受世尊所說,執持彌陀名號,這叫受持——「聞是經、受持者」。

 

       「及聞諸佛名者」:以及聽聞到諸佛名號的人。這裏講「聞諸佛名者」,比如前面說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什麼叫做「聞諸佛名」呢?諸佛在《阿彌陀經》中的意義在於讚歎阿彌陀佛的名號,在於護念念佛眾生。如果我們聽到諸佛這樣講而這樣去做,這就叫做聞到諸佛的名。如果我們聽到不相信,那等於是沒有聞到,是這個道理。所以也叫做「聞諸佛所讚歎之名號」。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
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六方恒河沙數諸佛都來共同保護、憶念。

 

現生得不退轉

       有彌陀光明的攝取,有諸佛的憶念,我們得到什麼利益呢?「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看,我們一個凡夫,不退轉是什麼境界?不退轉的菩薩那不是小菩薩,是大菩薩了。

 

       那我們為什麼能夠不退轉呢?是因為我們念佛,蒙受彌陀光明攝取,蒙受諸佛慈悲護念,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叫「得不退轉」。

 

       慧淨上人把淨土宗的特色總結為四句話,所謂: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

 

       我們念佛的人是今生就得到不退轉。

 

       一般的解釋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不退轉,那個對不對呢?當然對!到極樂世界自然不退轉。可是根據《阿彌陀經》,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就不退轉了。經文說得很清楚:「聞是經、受持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豈不是我們現生就得到不退轉了?豈不是決定往生了?往生豈不是決定成佛?所以,現生就不退轉於佛果,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果。我們現在不退轉於佛果,一到極樂,自然花開見佛悟無生,自然悟得無生佛果,是這個道理。

 

一切眾生皆當信受

       底下釋迦牟尼佛又在講:

是故,舍利弗!
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釋迦牟尼佛所勸,不光是指五濁惡世凡夫,還包括阿羅漢,包括文殊師利菩薩,包括當時所有大會眾。這部經典不僅僅是對凡夫講的,連阿羅漢和大菩薩都應當怎麼樣?

 

       「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都應當信順、接受我所講的這部經,以及諸佛所讚歎的」。「我語」是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的經文、經語。「及諸佛所說」,諸佛說了什麼呢?說:「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我等一切諸佛皆來護念。」諸佛所說的,也是說「你們要相信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執持名號,我們都來護念」。所以有這樣大的利益,勸我們應當相信。

 

(4)三勸發願

真實發願,今生得不退轉

       信受之後有什麼好處呢?有什麼利益呢?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
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是諸人等,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這段經文次第也很明瞭。如果有人,包括我們在座的:

 

       「已發願」:過去曾經發了願的,那過去就往生了。過去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的人,他過去發願,那個時候就往生一定了。

 

       「今發願」:如果說現在才發願,那現在就得不退轉,現在就往生一定了。

 

       「當發願」:如果說現在還沒有相信,到明天,到明年,或者到以後、下一生再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土,他在當來得不退轉。

 

       什麼時候真的發願往生,真的一心發起「我願生西方極樂永不改變,我專稱彌陀名號永不改變」,那當下你就是不退轉。這不是我們的臆斷,因為當下阿彌陀佛的光明就照耀我們、攝取我們,十方諸佛的慈悲就護念我們。所以,一旦我們發起這個願望——願生彌陀淨土,我永不改變;專稱彌陀佛名,我永不改變;信受彌陀救度,我永不懷疑。大家能不能這樣?(蓮友答:「能。」)如果能這樣,你就是不退轉。所以說「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在今生就先得不退轉了。

 

       「皆得」是沒有一個不得,萬不漏一,通通都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後才說:「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先得不退轉,然後臨命終的時候往生——是這樣的利益。不是說我們往生淨土再不退轉,而是先說得不退轉的利益,經文非常明瞭。

 

       所以,大家看《阿彌陀經》,我們是先不退轉後往生,有沒有聽明白?(蓮友答:「明白。」)殊勝不殊勝?(蓮友答:「殊勝。」)

 

       大家回去拿鏡子一照,「就我這個樣子,是不退轉的菩薩嗎?好像不像……」——像!只要開口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是不退轉的菩薩。

 

乘索道車喻——緣佛力故,得不退轉

       這個「不退轉」,不是我們自己有力量。憑我們本身的力量,是一定會退轉的。靠自力修行解脫,多麼困難!

 

       比如說我們要登山,體力不支,肚子又餓,風雨又大,山路又險,我們登了幾步就不想登了,退轉了,是不是?(蓮友答:「是。」)

 

       如果坐上索道車,即使是七八十歲的老太太,她也不退轉,她不用靠自己的力量,「呼」就到山頂了。所以,這個不退轉,是靠了索道車的力量。

 

       如果靠自己走路,上不到八步,「哎呀!我不想上了。哼,哼……」,在那裏上氣不接下氣,腿又不靈光,肚子又餓,就退轉了。

 

       所以,在這個娑婆世界,要靠我們自己修行,個個退轉,哪個不退轉?發菩提心,發得起來嗎?我們在佛堂裏能發得起來,一離開佛堂就發不起來了。

 

       我們的菩提心是對阿彌陀佛發的,因為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對我們毫無所求,「阿彌陀佛,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對阿彌陀佛發菩提心,那個不用。

 

       要對眾生發菩提心——我們能發嗎?發菩提心的人要修六度萬行,第一個要行佈施度。佈施度,什麼意思呢?人家要什麼,就給什麼。好了,本來你丈夫對你很恩愛,現在另外一個人要你的丈夫,你能不能奉獻出去啊?說:「好!謝謝!我發了菩提心了。現在你要我的丈夫,我奉獻給你吧!」誰能做得到?做不到嘛!又是哭,又是啼,要去打人家的臉,再揪人家的頭髮,晚上回家跟丈夫鬧。然後又動員兄弟姐妹,一大堆的人來幫你。哎呀!發了菩提心的人怎麼能跟人家計較一個丈夫呢?應該拱手相讓——我們做不到,發不起菩提心。所以我們就退轉了,「哎呀!不容易啊!」

 

       所以在這個世間,靠自己修行,一定退轉。遇事想忍,忍忍忍,忍到有一天終於忍不住了,「嘩」,都爆發出來了。

 

       我們在家裏學佛了,念佛了,人家有時候來考驗你,「學佛的人還罵人啊?」好,聽他這麼一講,就不好意思了,強忍著壓住。然後他又來欺負你,你要講,他又說:「你學佛的人還這樣子?」好,又忍住了。又一次,他又欺負你,他又講:「你學佛的人,你能這樣子?」這個時候,我們就把偽善的面具撕破了,「我不管了,我學佛的人就該吃啞巴虧?」——退轉了吧!「我學佛怎麼了?我學佛就該老是被你欺負嗎?」我們因果也忘記了,佛法的準則也忘記了,菩提心通通忘記了,「我不管了」,凡夫的本來面目暴露出來了。

 

       所以在這個世間,我們靠自力得不到不退轉。

 

       但是我們念佛,是阿彌陀佛的力量讓我們不退轉。所以這個不退轉,不是我們有力量。剛才講過了,像老太太坐索道車一樣。淨土法門是佛力救度的法門,不然我們哪裡能不退轉?

 

三勸發願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
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你看釋迦牟尼佛多慈悲!又來勸我們說:「我講的這些話,我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諸佛也這樣讚歎,你們要相信!如果有相信的人,那就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信是信什麼?信念佛利益我們都有份。「我某某人念佛一定能到西方。我也能得到這樣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個叫信。
不是信了一半、幫別人信。「那些出家人,那些祖師大德,那些苦修念佛達到功夫成片的,他們念佛才能往生;我沒有份」。你幫別人信一場,有什麼意思呢?

 

       信是信自己念佛能往生,這才叫信。結果我們不是這樣,「你們念佛達到功夫成片了,出家了,修行好幾十年了,一天念好幾萬,達到什麼程度了,才可以往生;我哪裡行?」——不是的!

 

       我這樣子的人,煩惱雖沒減少(曇鸞大師說:「不斷煩惱得涅槃分。」),惡業也沒有消滅,智慧也沒有開發,業障也沒有消除,妄想也沒有伏斷,就這樣子的一個博地凡夫,動動嘴巴「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這樣子就可以往生。你們信不信啊?(蓮友答:「信。」)這叫不可思議。

 

       信你自己得利益。信不信在於你。佛都講得很明瞭:「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如果你不發願,你就是不應不當。

 

(5)稀有難得

佛佛相讚

舍利弗!如我今者,
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諸佛也有不可思議功德。在哪裡呢?講阿彌陀佛的功德,說「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是因為我們的利益是來自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那麼,讚歎諸佛,說「諸佛不可思議功德」,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在於他們讚歎、護念念佛之人。

 

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

 

       六方恒河沙數諸佛也稱讚我釋迦牟尼佛有不可思議功德。

 

       釋迦牟尼佛有什麼不可思議功德?就是在娑婆世界為我們講淨土法門。所以底下說:

而作是言:
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

 

       「而作是言」:這是諸佛所講的。

 

       「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釋迦牟尼佛太慈悲了,太勇猛了,能做這麼一件非常殊勝、稀有的難事。什麼難事呢?

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
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五濁惡世來成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後告訴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說:有這麼一個難信之法。這個法門不僅難信,而且難說,所以叫難信難說——我們難信,釋迦牟尼佛難說。

 

難信之法

       為什麼難信呢?這麼簡單,這麼容易,這樣子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也是因為我們把阿彌陀佛見外了、看外了。如果知道佛救眾生如同救他的獨子、佛看眾生是一體不分離的關係,我們就會理所當然、心安理得地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所以,信佛很簡單,只是你不願意相信罷了!

 

       比如說:這是一隻手,你相信嗎?(蓮友答:「相信。」)我講的你就相信。這是一朵花,大家都相信。

 

       即使是一個看不見東西的瞎子,他知道這個師父不騙他,說這裏有一個蘋果,他閉著眼睛也可以說相信有一個蘋果。

 

       我們在佛的智慧面前等於是一個瞎子。佛告訴我們說:「凡夫眾生稱念名號可以往生。」我們要相信就這樣相信,不要在那裏心生懷疑。「為什麼稱念名號能往生呢?真的能往生嗎?」

 

       所以,我們信佛,剛才講過,信佛不需要智慧,「還愚癡」,就以我們本來的面目,佛怎麼說,我們怎麼相信,不要打一個問號,打問號就信不了。因為這個不是我們疑問得來的,怎麼能疑問得來呢?

 

       天文學家告訴你說,牛郎星跟織女星之間有十六光年,光跑十六年那麼遠的距離。這樣告訴你,你要相信你就相信。你不相信,說:「天文學家拿皮尺上去量過嗎?他們怎麼知道是十六光年?」不懂的人,你問他,他也無法告訴你。天文學家自然有他們的專業理論和測算方法。

 

       釋迦牟尼佛說:「十方眾生,造罪凡夫,你念彌陀名號,就可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佛的境界,佛的智慧,所以應當信順。難信之法,是勸我們應當相信。

 

難說之法

       難說之法,怎麼叫難說呢?因為眾生不相信,不相信又一定要為他們說,這就難說了。如果說「你不信我就不說」,那就算了。但是,如果眾生不相信,除了這個法門之外,沒有任何法門能救我們,那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的目的就不能達成。所以,再怎樣難信,他也要告訴我們。

 

       不相信還要跟他講,難不難?(蓮友答:「難。」)難啊!我到很多地方就感到很難,因為你講的沒人相信,沒人相信你還要講,這就難了。

 

五濁惡世

       「劫濁」:什麼叫劫濁呢?我們現在正處於壽命漸減的「減劫」中,眾生德薄垢重,世界災難頻繁。

 

       「見濁」:邪見煩惱,自己認為自己正確,以自己的見解為標準,以自己的見解為正確,以自己的見解為高尚,即使佛講的,他也打一個問號,「會這樣嗎?」這叫見濁。

 

       「煩惱濁」:就是煩惱,顛顛倒倒,煩惱重得不得了。正知正見不能信順,邪知邪見馬上就好像乾涸的土地吸了水一樣,聽了馬上就相信。佛講的話,他反而不相信。這是有煩惱,業障很重。

 

       「眾生濁」:眾生之間就不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了,都是惡眾生,都是惡業、邪見、煩惱的眾生。你傷害我,我傷害你;你欺騙我,我欺騙你;你妨礙我,我妨礙你,這樣就是眾生濁。

 

       「命濁」:生命很短暫,生命不長遠,生命不清淨。像這樣的凡夫眾生,他信佛語就很困難。所以佛講的話他就要自己盤算,想來想去,以凡夫的知見在那裏思維。這個多難相信!

 

《阿彌陀經》佛一定要講

       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無問自說這部《阿彌陀經》,就是要讓我們相信。

 

       釋迦牟尼佛講別的經典,我們不相信他可以不講。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坐在一片樹林中,用手摘了一片樹葉,就問阿難說:「阿難,我手上的樹葉多,還是樹林裏的樹葉多?」

 

       阿難回答:「佛陀,您手上才一片葉子,當然樹林裏的葉子多了。」

 

       釋迦牟尼佛就告訴阿難:「我成佛在這個世間,我所講的經典,如同手上一片樹葉;我所知道、還沒有開演的經典,就像滿樹林的葉子那麼多。」

 

       大家想想看,有那麼多的法門、那麼多的經典,釋迦牟尼佛沒有人問就不講,但是這部《阿彌陀經》他一定要講。為什麼呢?那些經典可講可不講,能信得來你就信,如果信不來,問題也不大。如果這部《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不講的話,我們這樣的凡夫就根本沒有辦法出離生死輪迴。所以,再怎樣難信,釋迦牟尼佛也要講出來,這就難說了。

 

勿以凡夫之見測佛的慈悲

       另一方面,這個法門很高超,是佛的境界。我們往往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凡夫之見測佛的慈悲。「哎呀!你看看,你就講念佛能往生,甚至講殺豬的人念佛也能往生,那都去殺豬怎麼辦?講沒有清淨吃素的人念佛也能往生,那都不吃素怎麼辦?」怎麼辦?都念佛都往生,就這麼辦,不然怎麼辦?

 

       我們叫人念佛,不是叫人做惡。對於已經造作惡業的人,鼓勵他回心念佛,而不是鼓勵沒有造惡業的人說:「哎呀!你沒有殺豬,殺了豬就往生。」我們是告訴他念佛往生,又不是告訴他殺豬往生。

 

       對於已經殺了豬的人,他罪業很重,那怎麼辦?「你念佛吧!念佛往生。」是已經殺了豬的人,已經不孝養父母的人,馬上要墮落地獄的人,對這樣的人說:「你念佛也可以往生。」哪會教人說「你孝養父母?你不要這樣子!回去不孝父母就能往生」?沒有教人殺豬,也沒有教人造惡,對不對?

 

       眾生邪見,聽了之後不能按照正確的法義來理解。所以,淨土法門聽得不好——或者講了人家聽不明白,表達得次第不圓滿,人們也會誤解,以為說「你就講念佛往生,其它的不講,叫人家不行善」。不是叫人家不行善,是說在這個世間,我們是苦惱眾生,惡業深重,沒有完全的、清淨的、徹底的、純淨的善,而應該心懷謙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成為佛菩薩再來救度眾生。

 

力行眾善

       當然,在這個世間,我們還是要盡力盡份眾善奉行。念佛之外的諸善,雖然對往生來講不增不減,但是,孝養父母,和諧社會,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對不對?

 

       你們在座各位不會聽到我講專修念佛,回去就不孝順父母?(蓮友答:「不會。」)我先在這裏打招呼,不孝順父母不可以,自己要遭報應。

 

       吃素的人,不會聽到師父說念佛往生,回去就開葷吧?(蓮友答:「不會。」)

 

       所以,大家能做到的儘量去做。

 

       其實這些我不願意講,因為講來講去容易落在是非當中。

 

難說而說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釋迦牟尼佛最後總結說:「舍利弗,你應當知道,我在這個五濁惡世行這樣的難事,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一切世間說這個難信之法,連我釋迦牟尼佛都感到太困難了。」釋迦牟尼佛有無上智慧,有無礙辯才,他本來沒有難事,但是他都覺得講這個淨土法門很困難。

 

       那麼,很困難怎麼辦呢?所以他要講《觀經》,定善十三觀,又講三福九品,慢慢引導我們,最後導入專修念佛,所以再講這部《阿彌陀經》,勸導我們專修念佛。

 

       釋迦牟尼佛先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你要這樣修那樣修」,最後勸我們說:「這樣好的極樂世界,你應當往生。」然後告訴我們往生的方法。怎麼往生呢?先說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靠你自己修行的,都是雜毒之善、虛假之行,不能往生」。那怎麼能往生呢?「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三、流通分

佛說此經已,
舍利弗及諸比丘,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
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總  結

       關於這部經,有三個難點:

 

       一個就是「一心不亂」。以他宗他派的解釋就很困難,以善導大師的解釋就很容易,就是專修念佛不雜亂。

 

       一個是「善男子、善女人」。不是我們圓滿五戒、十善才有資格叫「善男子、善女人」,那還不夠格,那還是下下善,不叫「善男子、善女人」,跟往生極樂相比,這個算惡,不算善。那麼,是哪種人呢?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的人,才叫「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印光大師講:「世間善業,不出輪迴,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無量壽經》說:「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本來世間的善法可以生到人天善道,但是《無量壽經》說人天都是「惡趣」,都是惡道,不是善道。這是相對西方極樂世界來講的,人天也是惡道,人天善法也成了惡業。只有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是純淨之善,是善中之善。

 

       第三個,「心不顛倒」。心不顛倒不是要我們臨終自己有能力達到,是要我們平時念佛,自然臨終個個心不顛倒。所以大家不要擔心,不要害怕,我們每個人死的時候都是哈哈大笑,一拍手,「哈哈」。大家回去看《觀經》就是這樣子的。《觀經》九品往生,每一品都是心大歡喜,見佛的光明來照耀,還有天樂鳴空,光明滿室。然後佛來說:「善男子,我來迎汝。」手一招,馬上我們這個小眾生「叱」,比電梯還方便,當下就順著佛的招感力量飛身而起,一下子就到了蓮花台。很簡單!所以個個都是心不顛倒。很簡單!

 

       這是第二部分,就是往生的方法——第一部分是讚歎往生的處所,第二部分告訴我們往生的方法。

 

       第三部分,這麼高妙的淨土,這麼簡單的方法,能夠救度這麼罪惡的眾生,怕我們不相信,所以六方恒河沙數諸佛都排著隊出來,一個一個一個一個……都出來講一遍:「某某人,你要相信!我來告訴你,稱念彌陀名號一定往生!這個是不可思議的。你不要懷疑,你不要思議!」好!東方阿 閦鞞佛講完了,須彌相佛又排著隊過來了,「某某人,我來告訴你,稱念彌陀名號,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用懷疑,不可思議!」好!須彌相佛講完之後,須彌光佛又來講一遍……

 

       所以各位,這部《阿彌陀經》我們雖然誦一遍,它不僅只是一遍,是六方恒河沙數諸佛講了那麼多遍。這部經不可思議,是六方恒河沙數諸佛遍宇宙、遍法界地都要講的經典。別的經典諸佛可能講、也可能不講,但這部《阿彌陀經》一定都要講。殊勝不殊勝?(蓮友答:「殊勝。」)難得不難得?(蓮友答:「難得。」)

 

       好!謝謝大家!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