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開示

  1. 「二河白道喻」給念佛人的啟發
  2. 《示病友》講記(二)
  3. 《示病友》講記(一)
  4. 愛的建設
  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6. 學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隨」「三不」
  8. 如何面對法義之爭
  9. 認識「觀世音菩薩」
  10.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11.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12. 《觀經》教眼
  13. 純粹的淨土宗(三)
  14. 純粹的淨土宗(二)
  15. 純粹的淨土宗(一)
  16. 學僧工作 愛心為本
  17. 好好照顧自己
  18. 惜福與環保
  19. 念佛與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與念佛
  22. 不問罪福 稱名必生
  23. 關於道場的軟硬體建設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風學習(三)
  26. 宗風學習(二)
  27. 宗風學習(一)
  28. 彌陀之家 愛心為本
  29. 於「弘願寺」為蓮友開示
  30. 為「福聖寺」常住僧眾開示
  31. 書讀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讓法義入心──多聞熏習
  33. 流通法寶即是做彌陀的手足
  34. 南寧問答
  3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四)
  36.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三)
  37.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二)
  38.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一)
  39. 淨土宗特色
  40. 淨土宗宗旨(二)
  41. 淨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網上蓮友問(三)
  44.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
  45.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篇)
  46.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上篇)
  47. 淨土宗行人的時代感與使命感
  4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三)
  50.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二)
  51.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一)
  52.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答蓮友問
  53.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開示
  54. 於「弘願寺」為僧眾開示
  55.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皈依開示
  56.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二)
  57.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一)
  5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二)
  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一)
  3.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
  4.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九)
  5.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八)
  6.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七)
  7.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六)
  8.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五)
  9.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四)
  10.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三)
  1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1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一)

《淨土宗概論講記》

  1.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八)
  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七)
  3.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六)
  4.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五)
  5.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四)
  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三)
  7.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一)
  9.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
  10.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九)
  11.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八)
  12.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七)
  13.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六)
  1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五)
  15.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四)
  16.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三)
  1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二)
  18.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一)
  19.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
  20.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九)
  21.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八)
  22.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七)
  23.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六)
  24.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五)
  25.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四)
  26.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三)
  27.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二)
  28.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一)
  29.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
  30. 《淨土宗概論講記》(九)
  31. 《淨土宗概論講記》(八)
  3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七)
  33. 《淨土宗概論講記》(六)
  3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五)
  35. 《淨土宗概論講記》(四)
  3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
  3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
  3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一)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第43課:釋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課:釋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課: 一、三經要點(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課: 一、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特色 二、三經要點(一)
  5. 第39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五)
  6. 第38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四)
  7. 第37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三)
  8. 第36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二)
  9. 第35課: 一、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二) 二、稱名一聲,頓超生死——《觀經》「稱名往生」之文 三、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一)
  10. 第34課: 一、彌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導大師「溺水偏救」之文 二、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課: 一、不顧貪瞋,稱名必生──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善導大師「凡夫入報」之文
  12. 第32課:不顧貪瞋,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課:不問時節,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時節」之文
  18. 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 ──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19. 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課: 一、名號本義,稱名必生──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三) 二、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二)
  22. 第22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一)
  23. 第21課:本願不虛,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本願四十八字釋」之文
  24. 第20課:定業與助業 ──善導大師判「正助二業」明傍助業專正定
  25. 第19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三)
  26. 第18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二)
  27. 第17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一)
  28. 第16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三)
  29. 第15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二)
  30. 第14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一)
  31. 第13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三)
  32. 第12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二)
  33. 第11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一)
  34. 第10課: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35. 第9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課: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二)
  40. 第4課: 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一)
  41. 第3課:善導大師思想概述
  42. 第2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二)
  43. 第1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

  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臨終時示門第之法語)
  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辨食魚之法語)
  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妓女之法語)
  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四郎之法語)
  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重衡之法語)
  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忠綱之法語)
  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賴綱之法語)
  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無品之法語)
  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尼眾之法語)
  1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信寂之法語)
  1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隨蓮之法語)
  1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道遍之法語)
  1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乘願之法語)
  1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聖光之法語)
  1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隆寬之法語)
  1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述《阿彌陀經》大意之法語)
  1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從配流上洛之後開示之法語)
  1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21~25)
  1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6~20)
  2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1~15)
  2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6~10)
  2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5)
  2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三心料簡(一))
  2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21~總結)
  2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6~小結)
  3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5)

石家莊念佛開示

  1. 石家莊念佛開示(四)
  2. 石家莊念佛開示(三)
  3. 石家莊念佛開示(二)
  4. 石家莊念佛開示(一)

念佛往生開示

  1. 念佛往生(問答部分)
  2. 念佛往生開示(正文)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上篇)

--2008年10月29日開示於陝西咸陽福聖寺

【目錄】

緣起

正講

經名 
譯者 
一、序分

(一)法會時處 
(二)與會大眾

1、聲聞 
2、菩薩 
3、天人

二、正宗分

(一)讚極樂淨土

1、略讚 
2、廣讚

(二)勸念佛往生

1、念佛往生 
2、證誠勸信

三、流通分

總結

附:問答

1、真宗與善導大師的思想有何不同 
2、極樂報土與四土有何不同? 
3、必須先用經咒超度冤親債主嗎? 
4、半夜念佛效果更好嗎? 
5、為什麼有的人念佛還身體不好? 
6、如何分別業障病? 
7、業障病可以通過念佛治癒嗎? 
8、怎樣理解念佛卻有許多事不盡如人意? 
9、要不要注重自身修行?
10、怎樣達到預知時至? 
11、最早能提前多長時間預知時至? 
12、關於年輕往生…… 
13、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14、未能吃素的人能否皈依三寶、念佛往生? 
15、什麼是「三淨肉」? 
16、三界是指什麼? 
17、如何看待墮胎? 
18、沒有皈依能否念佛往生? 
19、攝生三願有何區別? 
20、念和唱是否不同? 
21、「頂聖眼生天」是否可作為往生的絕對標準? 
22、蓮友發明的往生法是否能用? 
23、有必要預測往生與否嗎? 
24、是否有必要一一迴向? 
25、向阿彌陀佛另有所求算不算雜修? 
26、念佛是不是不必在意所遇境界?

 

 

【內文】

緣  起

《阿彌陀經》很重要

       福聖寺有好幾年沒有來了,四年沒有到這裏,心裏經常掛念大家。

 

       這幾年來,本悟法師做了很多工作,流通經書法寶,帶領大家念佛。

 

       我平時基本不對外聯絡,也是為了靜靜地做一點事情。所以,一些老的蓮友也很少聯繫,很對不起大家!

 

       這次弘願寺有個聯誼活動,活動結束後,我們請上人一道來西安看一看,因為這是善導大師祖庭所在的地方。另一方面,有一些老的蓮友,來跟大家見見面,瞭解一下大家的情況。

 

       淨土宗善導大師的思想,如果要詳細地講解,當然不能是短時間的。弘願寺流通了很多經書法寶,二○○六年我在長春般若寺講《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一共有四十幾課。後來講過《印光大師法語》,也有十幾課。這些影碟大家可以看。

 

       我想今天跟大家一道把《阿彌陀經》簡單地學習學習,因為《阿彌陀經》是淨土宗的正依經典,是我們早晚功課必誦的一部經典,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很重要。大家如果瞭解了這部經的經意,讀誦起來就會感到很法喜。

 

       有些老菩薩就說:「哎呀!師父啊!《阿彌陀經》我也不會讀,好不容易讀會了,也不知道什麼意思。」我們就依據善導大師的思想簡單地順一順。

 

       《阿彌陀經》自古以來很受重視,可是解釋起來多數都是依天臺的思想(「一心三觀」),或者華嚴的思想(「萬法唯心」),或者禪宗的思想(「心淨土淨」),這樣解釋來解釋去,其實離開了阿彌陀佛的本願,也離開了釋迦牟尼佛講這部《阿彌陀經》的本意,我們瞭解起來也很困難。這樣以通途教義加以解釋,雖在引導聖道行人歸心淨土方面大有貢獻,但往往疏離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凡夫眾生難解難行,從而也未能突出釋迦牟尼佛講這部《阿彌陀經》為利益五濁惡世凡夫的本意。

 

       二○○五年,我在啟明寺講過《阿彌陀經》的大意,後來就集了這本書——《阿彌陀經核心講記》。這本書主要講了三個內容:

 

       第一,什麼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我們往生西方,經中說少善根不可以,我們一聽就害怕了,「到底什麼是多善根呢?」

 

       第二,關於一心不亂。

 

       第三,關於臨終心不顛倒。

 

       我今天是簡略地講一講,大家回去可以看這本書。這幾個問題如果能夠瞭解的話,我們就會安心,念佛就喜悅,往生就必定,成佛也必定,度眾生也必定。

 

 

正  講

經名

《佛說阿彌陀經》

       這是題目。

 

       「佛」:主要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同時也包括六方恒河沙數諸佛,比如大家誦《阿彌陀經》時說「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等等。

 

       「說」:「讚歎」的意思。不光是一般的宣說、演講,還是讚歎。讚歎說:「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玄奘大師的譯本就翻譯成《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所以這個「說」是讚歎的意思。

 

       「阿彌陀」:西方極樂世界教主的名號。

 

       這部經就是:釋迦牟尼佛和六方恒河沙數一切諸佛異口同音地一致讚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這麼一部經典。經文的標題是這樣的。

 

 

譯者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誦經的時候這一句是不誦的,但是大家要知道,這部《阿彌陀經》是從印度翻譯過來的。

       

       「姚秦」:說明時代。秦始皇也是秦朝。這個秦朝比那個晚,國主姓姚,所以叫「姚秦」。

 

       「三藏法師」:「三藏」就是佛教的經律論。「三藏法師」就是精通佛教經律論的法師,那當然是很難得、很尊貴的大德法師。

 

       「鳩摩羅什」:法師的名字叫做鳩摩羅什。他是一位偉大的翻譯家,比唐朝玄奘大師早二百多年,是姚秦時代的人。

 

       「奉詔譯」:奉國主的詔令翻譯這部經典。

 

 

一、序分

(一)法會時處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如是我聞」:每一部經的開頭都有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什麼意思呢?

 

       「如是」:「是這樣」,「真實不虛」,這叫「如是」。佛怎麼說,就怎麼信。佛講的道理,大家聽到就點頭認可,完全相信,「是這樣,是這樣!如是,如是!」

 

       「我聞」:「我」是指阿難。每部經典開頭都有這四個字,這是釋迦牟尼佛涅槃的時候,阿難所問的。因為佛經不是釋迦牟尼佛寫的,大家要知道。釋迦牟尼佛講的種種經典,佛在世間的時候並沒有結集成文字。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弟子們就感到很悲傷,「怎麼辦?佛法怎麼住世?」就請阿難把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背誦出來。因為是阿難背誦出來的,所以前面怎麼說明呢?就要加「如是我聞」四個字,意思是「下面這部經典,是我阿難親自聽佛所說的」。這樣一說明,大家就明白了:這不是阿難自己講的,是阿難真實不虛地聽到釋迦牟尼佛這樣宣講的,所以叫「如是」。「確實是真實不虛的!這是我阿難親耳聽到佛所說的!」

 

       在哪裡說的、什麼時候說的呢?底下就解釋:

 

       「一時」:有一天。「一時」,如果現在講,可以講某年某月某日,古代五印諸國沒有統一的紀年,所以時間記載比較寬鬆;同時也說明它是因緣和合的這麼一個時候。「一時」,簡單講就是「有一天」、「有這麼一次」。

 

       「佛」:釋迦牟尼佛。

 

       「在舍衛國」:佛當時正在舍衛國。舍衛國是古印度十六大國當中的一國。

 

       在舍衛國的什麼地點呢?

 

       「祇樹給孤獨園」:也就是祇園精舍(「祇」,舍衛城太子,名叫祇陀。「給孤獨」,舍衛城大臣,名叫須達多,意為「給孤獨」,性情慈善,喜歡佈施孤獨的人。給孤獨長者欲購買太子祇陀的園林,供佛及僧。太子說:「如能以黃金布地,便當相讓。」長者果然以金布地。太子感歎,將未能布金的樹木供養三寶,故名「祇樹給孤獨園」),在這座寺院當中。

 

 

(二)與會大眾

1、聲聞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當時釋迦牟尼佛和常隨的大比丘僧團大概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俱」就是「在一起」的意思。比如我們今天的法會,大概有兩百人。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的法會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這些大比丘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不是凡夫:

 

皆是大阿羅漢,
眾所知識:

       

       「皆是大阿羅漢」:他們都是證得聖果的大阿羅漢,不是初果、二果,是四果阿羅漢。

 

       「眾所知識」:「眾」就是一切大眾。「知識」,大家都知道、大家都認識的。說明他們的名望、德行都很高,名聲廣布(這裏的「知識」兩個字,不是現在講「知識分子」的「知識」)。這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大阿羅漢,眾人所共識,大家都知道,名聲很高。

 

       那麼都有誰呢?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不能把每個人的名字都列出來,就列舉了十六位大弟子,然後用省略號:

 

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
摩訶迦葉[she4]、摩訶迦旃[zhan1]延、
摩訶俱絺[chi1]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
難陀、阿難陀、羅睺[hou2]羅、
憍[jiao1]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
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
薄拘羅、阿[少/兔,nou4]樓馱……,
如是等諸大弟子。

 

       有這些這些這些……,這些大弟子。這些是比丘僧,就是出家眾,剃光頭的、出家的大阿羅漢眾。

 

2、菩薩

       不僅有這麼多大比丘,還有:

 

並諸菩薩摩訶薩:

 

       「並諸」:「並」就是「還有」。「諸」就是「一些」。還有一些。

 

       「菩薩摩訶薩」:「摩訶」是「大」的意思,比如「摩訶目犍連」就是「大目犍連」,「摩訶迦葉」就是「大迦葉」。「菩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

 

       有哪些呢?

 

文殊師利法王子、

 

       「文殊師利」:就是文殊菩薩,也叫「曼殊師利」,也叫「文殊師利」。

 

       「法王子」:佛稱為「法王」。佛子——菩薩就稱為「法王子」。阿羅漢不能叫做法王子,為什麼?阿羅漢沒有發菩提心,他沒有誓求佛道。所以只有菩薩——發了菩提心、要成佛的,才稱為法王之子。

 

阿逸多菩薩、

 

       就是彌勒菩薩。

 

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
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不光這些,還有很多很多。

 

3、天人

及釋提桓[huan2]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釋提桓因」:就是帝釋天,在我們中國叫做玉皇大帝。

 

       「無量諸天大眾俱」:還有很多天人,無量的諸天大眾,大家在一起。

 

       當時法會非常地莊嚴浩大,人眾很多,有菩薩,有比丘,有天人,有阿修羅,等等等等很多。

 

       佛一說法,空中、地上到處都是聽眾。此世界、他世界的菩薩都會雲集在四周、在空中。菩薩都是神通無量,所以是無量無邊聚集在一起。

 

       這前面的部分都不是佛講的經文。佛教每一部經典,都有類似這些內容,就如同我們現在講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大致的描述,這叫「六種成就」(「如是」——信成就;「我聞」——聞成就;「一時」——時成就;「佛」——主成就;「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處成就;「與阿羅漢、菩薩、諸天大眾俱」——眾成就),這六方面都要交待清楚。

 

二、正宗分

(一)讚極樂淨土

1、略讚

(1)無問自說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

 

         這句話也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是阿難尊者講的,結集經典的人用語言來說明。

 

       「爾時」:那個時候。正當大眾雲集,在那裏洗耳恭聽。釋迦牟尼佛看見大家的機緣成熟了。

 

       「佛」:釋迦牟尼佛。

       

       「告長老舍利弗」:告訴長老舍利弗。舍利弗是佛前智慧第一的上首弟子,所以就喊他的名字、對他講。其實,對他講也是對當時所有在場的大眾講,當然也是對今天我們這樣的凡夫講。所以善導大師就說:「釋迦如來告身子,即是普告苦眾生。」就是對我們這樣的苦惱眾生所講的。

 

       從下面開始,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話,就是從「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一直到最後流通分前面的「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這所有的話都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沒有其他人講。

 

       佛講法,一般都是弟子請問、佛來回答。但是這部《阿彌陀經》很特別,特別在哪裡呢?叫做「無問自說」,就是沒有人問,釋迦牟尼佛自己就開口講了。這就顯示這部《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最想說的一部經典。

 

       比如說我們跟別人講話,別人有問,我們回答。這是回答對方的問題,但是我們內心還有自己最想講的話,而對方半天問不出來。時間過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到最後就要分別了,這個時候如果還不講,下一次不知道什麼時候再見面。所以,即使對方不問,我們也會主動說出來。最後主動所說的話,才是我們主要想表達的,對不對?(蓮友答:「對。」)大家是不是這個心情?(蓮友答:「是。」)對了!節假日兒子、媳婦回來了,講話講了半天,還沒踏入正題。最後就要走了,「媽,我要回去了。」「哎!等一下,等一下,還有一件事情。」不問而主動宣講,就是我們的心願。

 

       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其他法門都是弟子問的:「佛啊!我怎樣佈施啊?」

 

       「哦!你這樣佈施……。」

 

       「佛啊!我怎樣觀想啊?」

 

       「嗯,你這樣觀想……。」

 

       「佛啊!我怎樣善待父母啊?」

 

       「你怎樣怎樣善待父母……。」

 

       但是這部經沒有人問,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太高了,弟子都問不出來。所以,釋迦牟尼佛等到年老了,快要涅槃了,到這時還沒有人問,釋迦牟尼佛就再也不能等了,因為等不及了。「我快要涅槃了,快要離開眾生了,所以沒人問也要說出來!」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舍利弗,來來來,告訴你!」

 

(2)西方有極樂世界

 

       說什麼呢?開頭就說了: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有世界名曰極樂,

 

       這個境界不是舍利弗尊者的境界,甚至也不是文殊菩薩的境界,只有佛親口宣講。於是佛就直接宣說:舍利弗!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一直往西,過十萬億個佛土,那裏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極樂世界。

 

(3)其土有阿彌陀佛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極樂世界有一尊佛,名字叫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幹什麼呢?阿彌陀佛正在說法度眾生。

 

       如果釋迦牟尼佛不說這一段,我們在座各位,大家知道有阿彌陀佛嗎?(蓮友答:「不知道。」)大家知道有極樂世界嗎?(蓮友答:「不知道。」)

 

信佛沒有理由

 

       那麼,釋迦牟尼佛說有極樂世界,說在十萬億佛土之外,我們相信不相信?(蓮友答:「相信。」)

 

       我們相信有什麼理由嗎?(蓮友答:「沒有。」)我們信佛沒有理由。我們信佛就是相信佛。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佛說的我們就相信。如果要找理由,我們找不出來,相信就相信了。很多人就不相信,科學也沒有證明,拿望遠鏡也沒有看到。但是我們為什麼相信呢?因為是佛講的,所謂「聖言量」。       

 

       所以,我們信佛不講條件,不講理由。佛說的有極樂世界,你要相信就相信了。佛是過來人,佛是大智慧者、大覺悟者,佛是不虛妄者,徹證宇宙人生真理,徹知徹見,無所不知,無所不了,無所不能,大慈大悲,大智大慧,毫無虛妄。那麼,他說有極樂世界,我們就相信。

 

       所以,我們信佛,要從這個地方信下來,這叫「如是我聞」。

 

信佛非靠智慧、學問

 

       那麼,釋迦牟尼佛說有極樂世界,我們相信,是靠我們的智慧嗎?

 

       不是。我們沒有這個智慧。我們信佛不需要靠智慧,佛說相信你就相信(當然也可以說有智慧)。

 

       那麼,是靠我們讀書讀得多嗎?

 

       也不是。很多農村老太太,你跟她講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她說:「好好好!」她一個字不認識,她就相信。很多大學教授就不相信,「有極樂世界?不相信!天方夜譚,神話一樣。」這是他善根沒有到。

能夠相信是因為善根具足

 

       我們各位能夠相信,我們的善根具足了,不簡單!不簡單啊!各位,你不要以為這是簡單的小事情。

 

       能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講的,就相信了(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他講一句話,我們就能相信),如果跟佛沒有緣分,怎麼能相信?有緣才相信。我們跟佛有很好的善緣,善根種子種過了,所以佛說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們就深信不疑。所以各位了不起!我們的善根與舍利弗尊者平等。

 

(4)阿彌陀佛正在說法

       這裏說「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今現在說法。

       

       「現在」兩個字跟我們現在講的「現在」不一樣,這是古文。「現」是「顯現」、「現實」。「在」是「存在」、「在那裏」。我們現在講「現在」是一個時間名詞,跟過去、未來相對,叫現在。古文當中的「今」,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現在」這個詞。「今」,現在,現在正在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涅槃了,滅度了;阿彌陀佛沒有滅度,還顯現著,還存在著。他是無量壽的佛,他在任何時候都是現在的佛,他不是過去的佛,不是滅度的佛,所以叫「現在」。在幹什麼呢?他在說法。

 

2、廣讚

       上一段簡略地讚歎極樂世界。接下來的經文都是前面三句話的展開:「過十萬億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簡單這樣講,接下來就要詳細介紹極樂世界是怎樣的景象;「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接下來就要說阿彌陀佛有怎樣的慈悲、怎樣的智慧、怎樣的名號。所以,先講極樂的名稱和阿彌陀佛的名稱,接下來詳細解釋為什麼叫極樂、為什麼叫阿彌陀、他在幹什麼。好!我們看經文。

 

略明淨土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這就是講話的次第。前面簡略提一下極樂的名稱,這裏就解釋。「舍利弗,極樂世界為什麼叫做極樂世界?」——大家知道嗎?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阿彌陀經》就白誦了。

 

       釋迦牟尼佛這麼一問,舍利弗尊者也是啞口無言,他沒有講話。整個一部《阿彌陀經》都是釋迦牟尼佛一言堂,沒有弟子講話,弟子插不了嘴。

       

       為什麼呢?因為這部經講的是極樂世界的境界,菩薩、聲聞弟子都不能瞭解,所以只有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講,「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除了釋迦牟尼佛之外,只有六方恒河沙數諸佛在那裏鼓掌,「講得好!我等諸佛出廣長舌相來證明,確實不錯!」所以,都是佛跟佛在講話,我們只有聽的份。難怪剛才問你們,你們不講話,你們也在學舍利弗尊者。

 

       為什麼叫做極樂呢?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故名極樂。

 

       因為極樂國土的眾生,沒有一切的苦惱,只是享受著無量無邊的喜樂,所以那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名實相符。

 

娑婆世界眾苦充滿

 

       我們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叫做堪忍世界,也叫做苦惱世界,所以佛說「人生是苦」(如果到了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什麼苦都沒有)。我們在座各位,大家苦不苦啊?(蓮友答:「苦。」)苦啊!

 

       生老病死苦,非常地苦!過了四年來看大家,我看蘇居士好像頭髮也白多了,皺紋也上來了;我也老了,過幾年也不行了。老就是一種苦,病也是一種苦,死亡更是一種苦。愛別離也是苦,求不得也是苦——人生在世有多少事能求得到啊?十有八九不如意:想求發財,偏偏虧本;買了股票想漲,「人家買的漲,我買的就跌」;好不容易買的房子,現在房價又下跌,真是苦得不得了;想找個工作,找不到合適的——世間求不得的事情太多了,大家捫心自問一下就知道了。還有怨憎會苦:不想要的事情,偏偏發生;不想聽的聲音,偏偏跑到耳朵裏;不想見的人,偏偏跑到眼前來,跑來成為同事、成為鄰居、成為一家,吵嘴,打架,離婚也離不掉。要結婚又要離婚,當初誰讓你找他?花了很多錢,還托人作媒,求爺爺告奶奶求到一起了,結果又鬧離婚,離還不給你離——怨憎會,沒辦法!緣分沒有消,你想離也離不掉。這個世間苦得要命。

 

       大家活得好好的,覺得大街上走路的人都很健康。可是到醫院裏一走,好像整個世界都變了顏色。缺胳膊少腿的,插管子開刀的,這個癌,那個癌,看到的都是愁眉苦臉的形象,聽到的都是痛苦煩惱的聲音。這個世間太苦惱了!這些苦惱的景象,真是苦不堪言,我們沒辦法來詳細地描述。

 

極樂世界受樂無染

 

       極樂世界沒有一切苦惱,但受一切快樂。那種快樂不是我們世間的五欲之樂,而是清淨的法喜法樂,雖然受樂而內心無染。《無量壽經》裏有「受樂無染願」。

 

       在我們世間,受樂就有染污,有快樂就有煩惱。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蓮友答:「是。」)覺得發財快樂,高興得不得了。可是,發了財,就有人打你的主意;發了財,兄弟分錢不均會吵嘴;發了財,甚至有的大老闆上吊自殺,西安還是成都哪個地方有個老闆,幾十億的資產,自己在五星級賓館上吊自殺。有錢,就有有錢的苦惱。人有一千萬的財產,就有一千萬的煩惱;人有一個億的財產,就有一個億的煩惱;我們老百姓沒有錢,煩惱也少一點,只要青菜蘿蔔保平安、一句名號往西方就夠了,這樣反而好!不求大富大貴,只要衣食無缺;即使衣食有缺,只要有佛念,凍死餓死也在所不惜。所以我經常講:有飯吃、有佛念,人生圓滿一百分;無飯吃、有佛念,還是圓滿一百分;有錢有勢有名有利、沒有佛念,人生等於零分,甚至是負分,因為要輪迴、要墮落。能念佛,才是跟極樂世界這個「樂」字相應。

 

       能夠有佛念,這個「樂」字才能談得上;如果沒有佛念,世間就沒有樂,樂也變成苦。比如說世間夫妻恩愛是樂,感覺不錯,但是死了一個,「哎!嗚-嗚-嗚-,你為什麼離我而去呀?」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到來各自飛。你往東,我往西,黃泉路上不相識。「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人生就是如此。所以,恩愛也有別離之苦。還有的,好幾個子女,結果偏偏那個最孝順的兒子死掉了,其他幾個都不孝順,不該死的死掉了,所以我們世間都是種種的苦惱。

 

       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我們為什麼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啊?大家為了什麼目的?(蓮友答:「想成佛。」)想成佛,脫輪迴。對了!你們境界都很高。就我本人來講,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怕苦啊!就想離苦得樂啊!因為這個世間太苦了。我們被苦惱所逼迫,誰都不願意苦,對不對?(蓮友答:「對。」)誰願意苦啊!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你不願意苦,那就求生極樂!」

 

       極樂極樂,最大的樂就是成佛之樂。所以,極樂世界就是成佛的世界,成佛才稱為極樂。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就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1)依報

寶欄網樹

 

       底下就講極樂世界是怎樣快樂的境界: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
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
皆是四寶,周匝圍繞。

       「欄楯」:地上的欄杆。我們世間的欄杆是木頭、石頭做的,頂多是玉石雕成的欄杆,做工精細一點而已。

 

       「羅網」:空中的寶網。我們世間的羅網,如果造了惡,就有因果的業網把我們捆住。極樂世界的寶網在空中,是光明閃爍的。

 

       「行樹」:我們世間的樹,不過是綠葉子,秋天就會凋零,有些樹還會枯萎。極樂世界的樹是七寶樹,無衰無變。

 

       「皆是四寶」: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都是四寶所成。哪四寶呢?就是金、銀、琉璃、玻璃,這叫四寶,這是借用世間的珍寶來說明。其實「四寶」象徵的是佛的功德——常、樂、我、淨。所以講極樂世界是涅槃境界:行樹也是常、樂、我、淨的功德所顯現,欄楯、羅網都是佛的涅槃功德所顯現,這叫「皆是四寶」。

 

       「周匝圍繞」:就是一圈一圈地圍起來,遍佈在極樂世界當中。

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極樂世界是這樣的美好莊嚴,所以才叫極樂世界。如果是我們這個世界,就不叫極樂了,就有種種的不如意。比如我們修建寺院,想做欄杆,做不了漢白玉的,只好做花崗岩的,還容易打破。極樂世界的欄楯都是四寶所成,自然化現,想要什麼樣就有什麼樣,想高就高,想低就低,都是柔軟的,隨心變現的,而且都放出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國土——這樣才叫極樂世界。

寶池德水

 

       前面先講極樂世界大的環境是這樣的優美,接下來講我們要往生的七寶池。我們將來要到哪個地方?到七寶池。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
八功德水,充滿其中。

 

       「七寶池」:水池四周是由七寶所構成。

 

       「八功德水」:水有八種功德,叫八功德水。我們世間的水也很重要,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但是世間的水也有很多過患,比如說受了污染,水質不好,喝下去會生病;再比如冬天天寒地凍,水就會很冰很冷;夏天下暴雨了,洪水就會氾濫成災;水多了就澇,水少了就旱,這個世間有種種的不如意。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一者澄淨,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輕軟,五者潤澤,六者安和,七者飲時除饑渴等無量過患,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喝下去甘美、清涼,生津止渴,長養根身,而且還會長養功德。

 

       《無量壽經》也講到八功德水。你到七寶池裏,想要水蓋住你的腳背,它就蓋住你的腳背;你說:「再深一點。」它就到你的膝蓋;你說:「再深一點。」它就到你的胸部;你說:「再高一點。」它就到你的脖子;你說:「現在我要淋浴。」也不需要安裝淋浴器,它自然就噴起來,從頭頂灌下來,就像九龍灌頂一樣;你想要它暖和一點,它就暖一點;你說:「再涼一點。」你一想,它就涼一點;你想讓它在周圍旋轉,它就旋轉,想順時針就順時針,想逆時針就逆時針;你說:「快一點。」它就快一點;你說:「慢一點。」它就慢一點;你說:「不行!我還希望這個水發出香味。」它就馬上發出香味;你說:「還不行!我希望這個水放出光明。」它馬上放出光明;你說:「還不行!我希望這個水給我講法。」八功德水馬上就激蕩出聲音來,但是它不像世間的水,只會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它會發出各種各樣講法的聲音,這叫「如意寶水」,如你的意,滿你的願。你需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你想聽六般羅蜜法,它就講六般 羅蜜;你想聽四諦、十二因緣法,它就講四諦、十二因緣;你想聽他方國土諸佛說法,「哎呀!我以前在娑婆世界聽說東方有藥師佛,我想聽聽他說法。」水裏就傳來藥師佛的聲音。一切如意自在,所以叫做「八功德水,充滿其中」。

 

池底純以金沙布地。

 

       我們這個地方的水池,池底是什麼呢?爛泥巴,對不對?爛泥巴。極樂世界的七寶池鋪著金沙、琉璃沙、玻璃沙、金剛沙,總之是純潔、光明、無染的。

 

階道樓閣

四邊階道,
金銀、琉璃、玻璃合成。

 

       「四邊階道」:七寶池四邊,有臺階上來,也有道路。這些道路,也不是泥巴的,也不是水泥的。像我們在這裏修路,修條水泥路就不錯了。極樂世界的水池旁邊的階道,都是金、銀、琉璃、玻璃所合成的。這個金、銀、琉璃、玻璃,剛才說過了,雖然借用我們這個世界的金、銀、琉璃、玻璃等名稱,但其實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因為這個世界以這些作為最寶貴、最好的,所以淨土的經典,叫做深法用淺喻來說明,用淺顯的比喻。因為極樂世界的景象在這個世間實在比喻不出來,只好說是金、銀、琉璃、玻璃,其實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可說、不可說,只有往生到那裏之後才知道。

 

上有樓閣,

 

       在七寶池的旁邊,上面還有樓閣。

 

       樓閣怎麼樣呢?

 

亦以金銀、琉璃、玻璃、
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

 

       「嚴」是莊嚴。「飾」是裝飾,就像現在講的裝璜。樓閣上面都有這些美妙的不可思議的眾寶來莊嚴、裝飾。

 

四色蓮花

池中蓮花,大如車輪,
青色青光,黃色黃光,
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七寶池裏的蓮花,大的就像車輪那麼大。《觀經》裏說有十二由旬、百千由旬,大小也隨意。不一定限在車的輪子那麼大,《阿彌陀經》講得簡略。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舍利弗,你要知道,極樂世界是這樣的莊嚴。」極樂世界是功德所成就的;娑婆世界是我們凡夫的業報所成就的。極樂世界是功德成就的,所以叫做功德莊嚴;娑婆世界叫什麼?罪業莊嚴。地獄裏是刀山火海莊嚴。

 

       「莊嚴」一般是指好、美,但是壞也叫莊嚴——惡業莊嚴。指一個惡人,「他以惡業莊嚴自己」。菩薩是以功德莊嚴。

 

       極樂世界是功德莊嚴。娑婆世界不是這樣,我們這裏是高山低谷、飛沙走石、荊棘密佈。人心不平,才有高山低谷;人心乾澀,才有飛沙走石;人心尖刻,才會荊棘密佈。極樂世界都是菩薩,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沒有高山低谷、飛沙走石、荊棘密佈;也沒有黑暗,極樂世界是光明世界,是阿彌陀佛大願大力所感召的。

 

天樂金地

 

       前面講了地上,現在講國土: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
常作天樂,黃金為地。

 

       「常作天樂」:「常」是日夜、恒常、不間斷地。「天樂」,自然的音樂,叫做天樂。我們講「天樂鳴空」,很美妙。「天」就代表美、高妙。

 

       「黃金為地」:大地都是黃金的。剛才說過了,不要以為真是我們世間的黃金。只是代表美,非常好!

 

雨花供佛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晝夜六時」:這也是隨順我們世間來講的。極樂世界沒有白天晚上,都是光明的。但是我們這個世界有晝三時、夜三時,合稱「晝夜六時」(註:此是古印度計時方法,即晝夜二十四小時,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

 

       「雨天曼陀羅華」:極樂世界按時就會從天上像下雨一樣飄下曼陀羅華。「雨」,像下雨一樣落下。「天曼陀羅華」就是妙蓮華。種種的五彩繽紛的天花飄落。那麼,落在地上會怎麼樣呢?《無量壽經》裏講,落在地上自然會排成種種的圖案,會鋪得很高,腳踩下去就沒趾四寸,腳一抬起來,又恢復原狀。到了一定的時間,地面自然開裂,它順著地縫就消失了,不用去打掃,不會讓我們感到很礙事,一切自然。落下這些花,一方面是莊嚴國土,另一方面給眾生供佛所用,所謂供具自然。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ge3],
盛[cheng2]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極樂世界的眾生,一大早起來。當然講「清旦」,也是就我們這個世間來講的。因為極樂世界無所謂早晨、晚上,是以蓮花的開合來表示早晚,並沒有真正的夜晚。

 

       「各以衣裓,盛眾妙華」:「衣裓」,這個字讀ge3,不讀jie4,不讀xie4。衣裓就是印度的一種裝飾、一種器具。簡單講,便於理解的話,就是天上撒下妙花,我們用花籃或者海青袖子兜起來接住,就是這樣子。

 

       接著這些花幹什麼呢?

 

       「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去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我們現在供佛,還要去花店買花,買來幾天就枯萎了;還要搭車去,很麻煩。極樂世界的眾生供佛不需要這樣子,天上撒下妙花,把它接起來,然後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中午之前,就回來了。「本國」就是極樂世界。

 

       「飯食經行」:「飯食」就是用齋。不過極樂世界吃飯不像我們這樣,不需要吃我們這樣的五穀雜糧,叫做禪三昧為食,是以禪悅法喜為食。「經行」,就像我們在大殿繞佛。

 

鳥音說法

復次,舍利弗!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
白鶴、孔雀、鸚鵡、舍利、
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舍利」就是鶖鷺。「迦陵頻伽」是一種聲音很美妙的鳥。極樂世界的鳥比娑婆世界的人不知道要大多少倍。為什麼?因為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

 

       這一段代表什麼意思呢?代表我們念佛的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有無量百千法門自然從六字名號裏展現出來。

 

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
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極樂世界的眾生聽到眾鳥講法,最後得到什麼樣的感受呢?都是念佛、念法、念僧。

 

       所以各位,我們要不要念佛、念法、念僧啊?(蓮友答:「要。」)到了極樂世界還念不念佛呀?(蓮友答:「念。」)念嘛!到了極樂世界都要念佛,哪有不念佛呀?極樂世界都是大菩薩,一生補處,都是阿鞞跋致大菩薩,他們是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念法、念僧是以念佛為主。法是佛所說之法,僧是佛的弟子,所以我們念佛,通通包括了。

 

       這個代表什麼呢?代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一切八萬四千法門最後的結論就是念佛、念法、念僧;我們念佛了,等於所有的法門都掌握了。這一段代表這個意思。

 

       下面又告訴舍利弗說: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

 

       舍利弗,你不要認為這些鳥是三惡道裏的畜生,你不要以為這些鳥實際上是罪業所報所生出來的。

 

所以者何?

 

       為什麼呢?

 

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極樂世界沒有畜生這一道。

 

       那為什麼又有鳥呢?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
何況有實!

 

       極樂世界尚且連三惡道的名字都沒有,哪裡還有實在的三惡道的眾生呢!

 

是諸眾鳥,
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這些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出來的,為了讓佛法的音聲流布一切角落,讓眾生隨時聽法、愛樂欲聞、聞法開悟。

 

       我們在這裏,如果法師不來,那聽法的機會就很少了;即使聽到,也是聲音不美妙;聽到也不能開悟。

 

極樂世界萬物都在講法

 

       極樂世界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聽法。

 

       比如說這些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你隨時可以聽法;剛才講的八功德水,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所以,鳥叫做佛鳥,水叫做佛水。那麼,鳥也可以叫做鳥佛,它雖然是鳥,但它是佛。水也可以叫做水佛,雖然看上去是水,其實是佛。

 

       那麼光明呢?極樂世界的光也可以講法。光一照過來,就有法了——光也可以叫做佛。

 

       極樂世界的風一吹到七寶樹上,鈴鐺碰鈴鐺,樹葉碰樹葉,發出的聲音也在講法。我們一聽到,當下所有的煩惱都消除了,自然就開悟了。所以樹也是佛,也是佛變化所作,都是佛的功德。

 

       總之,整個極樂世界完全是佛的境界,都是阿彌陀佛大願大力圓滿功德,自然稱性所現莊嚴。所以,我們到了極樂世界,不是說還要自己慢慢修行。耳朵一聽到美妙的音聲,就開悟了;眼睛一看到莊嚴的景色,就開悟了;鼻子一聞到奇異的香味,就開悟了。善導大師所謂「身心毛孔皆得悟」,連毛孔都開悟了,到了極樂世界會自然開悟。

 

       在娑婆世界,想開悟就太不容易了。

 

風聲說法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
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
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

 

       你看!不光是動物——有情會講法。連植物——無情的樹也可以講法。聽起來好像音樂一樣。

 

令心清淨

聞是音者,
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你看又來了,是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我們各位蓮友,各位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功德有沒有成就啊?成就了嘛!成就了才叫「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極樂世界的功德成就了,代表我們往生西方的處所成就了,也代表我們往生的功德成就了(底下我們再說明)!

 

(2)正報

 

       再往下看。前面釋迦牟尼佛解釋「何故名為極樂」,把極樂世界的莊嚴講完之後,「哎呀,好得不得了!」我們就動心了,「哎呀!這麼好啊!這麼好!我怎麼能有份呢?我怎麼能去呢?」釋迦牟尼佛先描述我們往生的處所,底下就要講往生的方法——往生的方法就是稱念彌陀名號。在講往生方法之前,先讚歎彌陀名號的功德。

 

何故號阿彌陀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
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聽者無心,言者有意。我們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講這句話。其實釋迦牟尼佛心裏面是什麼意思呢?先讚歎極樂這麼美好,然後說:這麼美好的世界只有念佛的名號才能往生。所以底下就來讚歎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意思。佛說法都是有次第的,都是有層次的。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舍利弗,你是什麼意思呢?你是怎麼理解的呢?那一尊佛為什麼叫做阿彌陀佛呢?」就問舍利弗了。

 

       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的大弟子。釋迦牟尼佛問他,他也默默無語。他不是不尊重佛,不是的。他是智慧沒到,所以回答不上來。釋迦牟尼佛等了一會兒,看到舍利弗回答不上來,就說:「那我來告訴你。」

 

光明無量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
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彼佛光明無量」:這是解釋彼佛為什麼叫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光佛」和「無量壽佛」的意思。首先講「光明無量」。其實,十方諸佛都是光明無量的。那為什麼別的佛不叫做阿彌陀佛呢?後面還有兩句話:

 

       「照十方國」:照耀十方國土。這句話有所省略,其實是指照十方國土的眾生,攝取我們念佛眾生。

 

       「無所障礙」:沒有障礙。這尊佛的光明可以沒有障礙地照耀、攝取、救度念佛的眾生,所以他才叫做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就把這句話與《觀經》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加在一起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是指什麼無所障礙呢?因為我們都有業障。我們在座各位有沒有業障啊?(蓮友答:「有。」)我們有業障。我們的業障碰到阿彌陀佛的光明會不會有業障呢?沒有了。因為他叫無礙光,就是:「你有業障,碰到我就無所障礙。」我們的業障本來障礙我們的解脫,障礙我們往生西方。但是如果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被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而不捨。

 

       「攝取不捨」就是抓住我們不放,白天晚上不丟開我們,不拋棄我們。阿彌陀佛的八萬四千光明,像網籃一樣,把我們兜在裏面;像蚊帳一樣,把我們罩在裏面;像羅網一樣,把我們層層地包在裏面,不離開我們,不丟掉我們,這叫攝取不捨。

 

       攝取不捨的光明是無所障礙的。你再怎樣地罪重,你再怎樣地煩惱,你再怎樣地妄念不清淨,你再怎樣地沒有智慧,都沒有障礙,所以叫「無所障礙」。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我們仰靠阿彌陀佛願力的緣故。所有障礙,都不能構成障礙。

 

       比如說一個人走路,年紀大了,雙腿又得了關節炎,老年風濕病,如果讓這個人爬山,會不會有障礙?(蓮友答:「有。」)有障礙,拄著拐杖也上不去,對不對?但是如果坐上了索道車,會不會有障礙?(蓮友答:「沒有。」)為什麼沒有障礙?因為他靠的是索道車的力量。所以,雖然人還是那個人,關節炎還是那個關節炎,風濕病還是那個風濕病,但是上山沒有障礙,因為他坐索道車。

 

       我們雖然沒有智慧、沒有修行、有業障,雙腿得了娑婆世界的風濕病——貪瞋癡的風濕病讓我們的腿不能運動了。但是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靠南無阿彌陀佛光明神力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障礙。大家能夠相信嗎?(蓮友答:「相信。」)這叫做無所障礙。如果讀到這個地方,你就高興了,你再誦經你就高興了。「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攝我念佛眾生而不捨,無所障礙,故名阿彌陀。」你就知道了,「阿彌陀佛救度我無所障礙!」

 

       你就不要擔心說:「我有妄想怎麼辦?」

       阿彌陀佛說:「我來辦!」

       「我有煩惱怎麼辦?」

       阿彌陀佛說:「我來辦!」

       「我有業障怎麼辦?」

       阿彌陀佛說:「我來辦!我叫無礙光佛,是無所障礙的佛。」

 

       所以,大家要明白,這「無所障礙」四個字對我們很重要。所謂「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這無所障礙的光,攝取念佛的眾生而不捨離,所以叫做阿彌陀。

 

       偉大不偉大?(蓮友答:「偉大。」)慈悲不慈悲?(蓮友答:「慈悲。」)尊貴不尊貴?(蓮友答:「尊貴。」)跟我們有沒有關係?(蓮友答:「有。」)有關係啊!如果我們讀誦經文讀到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跟我們沒有關係」,這部經你不會讀。阿彌陀佛無所障礙,但是我還是有障礙,這部經文沒有來到你的心中。

 

       阿彌陀佛的光明要遍照十方的國土——會不會照到我們這個世界?(蓮友答:「會。」)會不會照到福聖寺?(蓮友答:「會。」)會不會照到你頭上?(蓮友答:「會。」)會啊!那麼照到你身上,他就無所障礙。

 

       如果你不念佛,跟阿彌陀佛的心光不交集,那麼自然也就沒有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當中。

 

       只要我們念他的名號,就跟他的光明相應。這樣,阿彌陀佛無所障礙的光明、無所障礙的功能就在我們身上顯示出來,我們往生就沒有障礙。

 

       所以大家放心,不要害怕。

 

       大家擔心不擔心臨終的時候業障現前啊?(蓮友答:「不擔心。」)一般人是會擔心的。但是,我們只要念佛,就無所障礙。

 

       底下我們會講,這「無所障礙」四個字是一直貫穿到下面去的。

壽命無量

 

       好,我們再往下看: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
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阿彌陀佛的壽命是無量無邊的,他叫無量壽佛,如果跟我們沒有關係,那也沒有意義。但是,阿彌陀佛的壽命跟他的人民的壽命是一體的,所以「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前面講共命之鳥,阿彌陀佛跟我們眾生就如同共命之鳥。佛是無量壽,我們也是無量壽。

 

       「及其人民」,什麼是阿彌陀佛的人民呢?有兩種:一種是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是阿彌陀佛的人民。第二種,雖然還沒有到達極樂世界,像我們在娑婆世界,我們念阿彌陀佛,歸命阿彌陀佛,我們是不是阿彌陀佛的人民?(蓮友答:「是。」)是啊!

 

       就好像一個女子,她雖然還沒有嫁到男方家去,但是她已經許配給人家了,她就是人家的人了,對不對?(蓮友答:「對。」)她許了張家就是張家的人了。雖然還在娘家,她已經屬於張家的人了。

 

       我們雖然在娑婆世界,本來是魔子魔孫,現在我們歸命阿彌陀佛,我們就是阿彌陀佛的人了,對不對?(蓮友答:「對。」)

 

       我們既然是阿彌陀佛的人,阿彌陀佛的壽命就來到我們心中,我們就是無量壽。我們在這個世間的壽命,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這個是假的,色身的壽命是假的,一死,這個軀殼就會離散。實際上,我們無量壽的生命,在我們現在念佛的時候,就灌注在我們心中。所以,我們現在念佛,現在就得到無量壽,不是等到死的時候。

 

       我們死的時候,是佛來迎接我們,我們低頭禮拜就得無生法忍,是這麼一個狀況。

 

       雖然我們的佛性是無量壽,但是如果我們不念佛,無量壽的佛性的生命不能夠覺醒。現在我們念佛了,阿彌陀佛的無量壽就歸我們所有。

 

常青樹喻:彌陀與眾生一體

 

       這一點也說明什麼呢?佛和眾生是一體的關係。什麼叫一體呢?一體就是:佛的功德就歸我們所有。佛有的,都是我們的;那我們的罪過呢?我們的罪過由阿彌陀佛來承擔,由阿彌陀佛來消除,這叫一體——佛有的,就是我的;我們的,就是佛的。佛的功德,被我們所擁有;我們的苦惱,佛要為我們承擔、為我們消除。

 

       就像一棵樹,這棵樹是長青樹。那麼請問,這棵樹是長青的話,它的樹枝會不會是長青的?也是。對不對?那麼樹葉是不是長青的?也是。那麼,樹的壽命是多長,樹枝也是那麼長的壽命。

 

       阿彌陀佛就是樹幹,我們念佛,就是阿彌陀佛這棵七寶樹上的一片葉子,我們跟阿彌陀佛一體。阿彌陀佛無量壽,我們也無量壽。我們現在念佛,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裏就有我們各位的蓮花,就有我們的名字。

 

阿彌陀佛的人不爭名利

 

       我們歸命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的人,就無所障礙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各位,好不好?(蓮友答:「好。」)

 

       各位!大家從今天回去,女人不可以跟老公吵嘴,男人不可以對妻子發脾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是娑婆世界的人。怎麼可以跟娑婆世界的人一般見識呀?極樂世界的人還跟娑婆世界的人吵嘴,那你不好意思啊!「哎哎-,不要了!我們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了。好好好!給你吧!你對!你有理!」哪有極樂世界的人跟娑婆世界的人吵嘴的?這不是笑話嗎?大家回去不要鬧笑話了,不要吵嘴了。人家要什麼,就給什麼。

 

成佛十劫

 

       好!我們繼續往下看。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舍利弗,這樣一尊光明無量的佛,這樣一尊無所障礙的佛,這樣一尊攝取不捨的佛,這樣一尊與念佛眾生一體的佛,已經成佛十劫了。

 

       這代表什麼呢?代表我們往生的功德、我們往生的名號,也已經在十劫之前成就了。

 

       阿彌陀佛在成佛之前發了四十八大願,其中第十八大願就說:「如果我成佛,十方的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謂「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代表了無所障礙。「如果你念我的名號不能往生,那我不成佛!」阿彌陀佛現在既然已經成佛了,那麼他救度我們十方眾生會不會有障礙?(蓮友答:「不會。」)沒有障礙,叫做「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同時也說明,阿彌陀佛在成佛之前把他成佛的功德利益跟我們的往生結為一體,連結在一起同時發願,「你能往生,我才成佛。如果你念我的名號不能往生,那我不成佛,我繼續修行,繼續修行,繼續修行,一直修到十方世界的任何眾生,哪怕你再沒有智慧、再沒有本事,你動動嘴巴念我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想到我的極樂世界來,不論你有清淨心、沒有清淨心,有妄念、沒有妄念,一切不論,只要你念我的名號,你就能往生——達到這個程度,我有這樣的功德、這樣的願力、這樣的光明神力,我才能夠成佛!」

 

       而現在阿彌陀佛在十劫之前這個願望達成了——大家聽到了沒有?(蓮友答:「聽到了。」)阿彌陀佛成佛,這不是一件小事啊!阿彌陀佛是為我們而成佛啊!不是他自己享受啊!他是為了我們往生成佛的。「十方眾生,我若不能夠修行圓滿你往生的功德,我就不成佛!」所以大家聽到這個地方就要想到說: 「哎呀!原來阿彌陀佛成佛了,極樂世界就圓滿了,這句名號就圓滿了,我往生的功德也圓滿了!」

 

       我們想去極樂世界,需不需要功德?(蓮友答:「需要。」)需要。需要功德我們又沒有,那怎麼辦?阿彌陀佛有啊!所以阿彌陀佛成佛代表什麼呢?代表了我們十方眾生(包括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已經圓滿,資糧已經圓滿,沒有缺陷,代表我們往生西方有份,代表這一點。因為阿彌陀佛成佛是為我們成的。

 

       還是打比喻好。比如說有一位父親,兒子在外面流浪。父親後來找到兒子了,為了把兒子迎回來,建了一幢非常好的別墅。別墅建好了,是誰的?(蓮友答:「兒子的。」)對嘛!別墅建好了,兒子應該非常歡喜呀!「哎呀!爸爸幫我把別墅建好了,我再也不用在大街上風餐露宿了!我回到家中,就非常的優雅自在、快樂安穩了。」

 

       如果爸爸把別墅建好了,兒子想:「啊!你建好了?嗯!你建好了,嗯!」還認為跟他沒有關係,請問爸爸心裏難過不難過呀?(蓮友答:「難過。」)爸爸一看,「哎呀!我的兒子在外面頭腦不清楚了。我都建了這麼好的別墅,為他建的,請他回來,他還不知道。」

 

       阿彌陀佛把西方極樂世界建圓滿了,是為了誰啊?(蓮友答:「為了我們!」)為了我們這些要墮落三惡道的眾生,說:「我的國土沒有三惡道,是救你的!」那麼,怎麼救我們呢?用六字名號。所以底下就講了:「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你這樣就可以來往生!」

 

       我們聽到這樣一尊慈悲的佛成佛了,難道我們還不要鼓掌嗎?阿彌陀佛成佛了,我們十方眾生從此就永遠站立起來了!我們再也不用向閻羅王低頭哈腰了,我們的腰杆就挺直了,我們的功德圓滿了,我們背後有靠山了,我們有了大安慰、大歡喜!

 

       所以,阿彌陀佛成佛這段話——「彼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大家讀起來又喜又悲:喜的是十劫之前阿彌陀佛已經為我成佛,悲的是我這十個大劫都不知道,還在這裏白白地、冤枉地輪迴了十個大劫!所以我們感到很不好意思,現在回到極樂世界都晚了。阿彌陀佛站在那裏說:「我等你十個大劫了,你現在才搖搖擺擺地過來說『阿彌陀佛,我來拜佛了,你要不要我?阿彌陀佛,我念你的名號心不清淨,你到底救不救我』!」

 

       如果念佛的人心中抱有這樣的懷疑,站在佛殿門口,心中忐忑不安,說:「我念佛心不清淨,我有煩惱,我有業障,阿彌陀佛可能救不了我吧!可能不要我吧!」這樣在阿彌陀佛看來,就是你在娑婆世界已經是得了精神病了,被貪瞋癡的煩惱弄得暈暈乎乎了。這就是沒有開悟,耳目不開明。阿彌陀佛就要派釋迦牟尼佛,派善導大師(善導大師就在我們長安弘法,跟我們關係很深。在別的地方講到善導大師,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在這個地方那就更高興了!對不對),來到娑婆世界,留下了《觀經四帖疏》,然後慧淨上人又把這些書編輯出來,讓大家瞭解阿彌陀佛的悲心。

 

彌陀成佛才有眾生的往生

 

       阿彌陀佛的成佛,跟我們有沒有關係?(蓮友答:「有。」)關係巨大!跟我們關係非常密切。因為他說了:「十方的眾生,你稱念我的名號,上盡一形,下至十聲,如果我不能救度你到我的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的名號功德不圓滿、不具備讓你往生的一切資糧,那我就不能成佛。」所以,阿彌陀佛的成佛標誌著我們往生的處所已經成就,標誌著我們往生的功德已經圓滿,標誌著我們這娑婆世界的苦惱眾生從此就可以「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所以,對我們而言特別特別重要。認識到這一點,我們自然會至心信樂,自然會專修專念。

 

       十方諸佛都慈悲,但是十方諸佛的慈悲體現在哪裡?體現在他們共同讚歎阿彌陀佛的名號,而不是讚歎自己的名號。你念藥師佛,你念不動佛,你念須彌相佛,須彌相佛說:「念我念三句就可以了,因為我還沒有為你發念佛往生願——你還是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吧!」

 

       我們為什麼專修專念阿彌陀佛?因為只有這尊佛為我們凡夫發了念佛往生願,只有這尊佛才是徹底救拔我們的大悲慈父啊!

 

往生之後普禮十方恒河沙佛

 

       我們如果想恭敬禮拜十方諸佛,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說。一到達西方極樂,一時之頃可以遍歷十方國土,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如果我們在這裏雜行雜修,東拜拜西拜拜,結果呢?拜了一萬佛,一萬才多少?即使一天拜一萬佛,那很了不起吧!但是你還漏掉了恒河沙數恒河沙數諸佛,你拜不完啊!

 

       如果你每天念阿彌陀佛一佛、拜阿彌陀佛一佛,你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往生極樂世界,千佛萬佛億萬佛恒河沙數諸佛你都可以去禮拜,你都可以去稱念,對不對?(蓮友答:「對。」)

 

       所以,我們先抓住核心,先把這個問題解決。然後我們才可以從容不迫地、悠悠自在地、神通無礙地到十方諸佛國土去禮拜供養諸佛,蒙受諸佛的授記,好不好?(蓮友答:「好!」)

 

聖眾無量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
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這段經文放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呢?釋迦牟尼佛講法都是有含義的,都是有次第的:先講極樂世界的美妙,讓我們生起欣慕之心;接下來講「彼佛何故號阿彌陀」,暗示了往生的方法就在這句名號當中;接下來啟示我們:「這麼多的聲聞弟子和菩薩都是靠阿彌陀佛名號往生的,十劫以來已經有無量無邊的人去往生了,你們都要去!」有這樣的含義。所以底下說: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皆得不退

 

       那麼,到達極樂世界的聲聞、緣覺、菩薩,他們到底成為怎樣的一種菩薩呢?底下進一步讚歎(讚歎了阿彌陀佛的淨土、讚歎了阿彌陀佛的名號,底下讚歎阿彌陀佛的弟子):

 

又舍利弗!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
皆是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只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通通都是不退轉的菩薩,沒有一個會退轉的。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

 

       「一生補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候補佛,盡這一生就可以成佛。

 

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
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一生補處的菩薩多得無量無邊,算都算不過來,只能說無量無邊又無量無邊,只可以用「無量無邊阿僧祇」這樣的名詞來表達,其實是講不盡的。

 

皆具佛之功德

 

       好!這一段經文也有必要解釋,有幾點:

 

       第一、《觀經》有九品往生,《無量壽經》有三輩往生,但是《阿彌陀經》有沒有三輩九品啊?沒有。《阿彌陀經》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通通都是阿鞞跋致,而且通通都是一生補處。但是經文裏面不是說都是一生補處,說「多有一生補處」,好像是說阿鞞跋致的菩薩當中有很多一生補處,還有一些不是一生補處的。其實不是這樣,其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一生補處。

 

       那為什麼有的叫一生補處,有的不叫一生補處呢?

 

       如果引用經文,在《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當中,第二十二願是這樣說的:往生我極樂世界的眾生,個個都是一生補處,除了哪種人不是一生補處呢?「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除了他本來有這個願望,不想馬上成佛,他想以菩薩的身份,比如說地藏王菩薩,他本來可以成佛,但是他不想成佛,他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因為菩薩度眾生,各自的本願不一樣。或者想以阿羅漢的身份度眾生,所謂「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如果你有這樣的本願,不想自己顯現成佛之身的話,阿彌陀佛也滿你的願,可以讓你顯現為菩薩身,為阿羅漢身,為初地菩薩、二地菩薩,或者是三賢位的菩薩,或者是阿羅漢,或者顯現為人、天,或者可以倒駕慈航來到娑婆世界顯現為凡夫,那個都沒有關係。但是本質上他們都已經成佛了,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叫「除其本願,自在所化」。他雖然化現為阿羅漢,但是他不是限制在阿羅漢,他是自在化現為阿羅漢;他顯現為三賢位的菩薩,他也不局限在三賢位,他自在化現為三賢位的菩薩;他顯現為不退轉的菩薩,他也不限制在不退轉,他還是佛果,他是自在顯化為不退轉的菩薩,所以叫做「自在所化」。

 

       其實,到達極樂世界的眾生怎麼樣呢?

 

       後面有兩句話來說明他成佛的快速,說「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這兩句話大家知道嗎?(蓮友答:「不知道。」)合掌!跟我念一遍: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超出常倫」:「超出」就是超越、出過。「常倫」就是平常的、尋常的次第。

 

       「諸地之行」:就是一個檔次一個檔次,像登山、爬樓梯,一層一層往上爬。從初果到二果、二果到三果、三果到四果阿羅漢。從阿羅漢到菩薩。菩薩從十信位到十住、十行、十迴向,然後到十地,十地從初地到二地、二地到三地、三地到四地,慢慢修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個叫做「常倫諸地之行」。但是到達極樂世界不需要這樣——「超出」,不需要常倫諸地之行。他頓時圓滿,頓即圓滿成佛果。

 

       怎麼樣呢?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什麼叫現前呢?就是當下、立即,不要等到明天,更不要等到來生,這叫現前。現前就「修習普賢之德」。普賢什麼呢?普賢願王。普賢菩薩是十地菩薩,其實這裏的「普賢之德」就是成佛。普賢有果上普賢,也有因地普賢,還有人普賢、法普賢等等不同的說法。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的時間比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還要早,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是根據阿彌陀佛第二十二願,到了西方成了佛再來的時候才有十大願王的。

 

       所以大家要明白,這個「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就是指他已經成佛,不需要等到所謂「超地超劫」,是「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不要等到三大阿僧祇劫,更不要無量阿僧祇劫,第二天都不要等待。所以,我們一到西方極樂世界,馬上「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所以普賢菩薩也講了:「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修習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普賢菩薩說他一到達極樂世界,現前來滿足這些大願,然後成佛,功德圓滿,沒有不足。

 

       所以,根據第二十二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怎麼樣?「現前修習普賢之德」。那就是我們到達極樂世界快速成佛,現前成佛。成佛,並不顯現為佛,因為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一尊佛,不是說大家都是佛。如果要成佛,就是在極樂世界成佛的功德圓滿了,到他方世界去候補佛位。

 

       菩薩有兩種根機:一種是以成佛之身度眾生的,這是一種根機。再一種,「雖然我有成佛的功德,但是我不顯現成佛之身,我以菩薩之身、因地之身度眾生」——這兩種根機。

       

       如果要顯現成佛之身度眾生的話,他就處在一生補處的位子上,候補佛位。哪個地方有佛位了,馬上候補佛位,馬上成佛度眾生,這是一種類型。

 

       還有一種類型,「我不需要候補佛位,我就是以初地菩薩,以阿鞞跋致,甚至以阿羅漢等等身份度眾生」,這樣叫做「除其本願,自在所化」。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也有這兩種類型:

 

       一種是希望以成佛的身份度眾生,「有我的佛國淨土來攝化眾生」,那麼他就要示現成佛的身份。這樣,他等在一生補處的位子上比較方便,一生補處立即就可成佛(不可能說初地菩薩可以立即成佛,那跟次序不相吻合,更不可能以阿羅漢顯現成佛),那麼,他就在一生補處這個位子上,在那裏候補、等待。

 

       還有的菩薩,他發心說:「我不需要以淨佛國土來攝化眾生,我要來到眾生中間,以菩薩的身份到十方國土——哪怕是穢土,分身無數度化他們,那我就不顯現為成佛之身,我就顯現為菩薩、阿羅漢之身。」這就是自在所化。雖然自在所化,都是阿鞞跋致,也都圓滿具足佛的功德。

 

       所以,《無量壽經》就說:彼佛國土,雖有人、天、聲聞、緣覺、菩薩這樣的名份的差別,但都是「因順餘方」,順了他方世界的風俗、他方世界的狀況,而顯示有人、天、聲聞、緣覺種種差別不等。其實他們都有智慧、神通,身體相貌都是一樣,「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都是「虛無之身,無極之體」。「虛無之身」也好,「無極之體」也好,都是指成佛,都是指涅槃的境界。那就說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有成佛的功德,但是名稱又叫做聲聞、菩薩,或者叫做人、天,各不一樣,那是為了度化眾生的方便——是這個道理。

 

       講了這麼多好處,好不好?(蓮友答:「好。」)極樂世界莊嚴不莊嚴?(蓮友答:「莊嚴。」)成就沒成就?(蓮友答:「成就了。」)彌陀名號的功德偉大不偉大?(蓮友答:「偉大。」)有沒有障礙?(蓮友答:「沒有。」)阿彌陀佛跟我們一體不一體?(蓮友答:「一體。」)前面有那麼多的阿羅漢、菩薩往生了,是不是我們的兄弟?(蓮友答:「是。」)我們要不要跟著他們的腳步往前走?(蓮友答:「要。」)到達極樂世界就能夠快速成佛、一生補處,好不好?(蓮友答:「好。」)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