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淨土宗概論》

  1. 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報
  3. 第八章 本願稱名
  4. 第七章 作業行儀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淨土宗相承論釋
  8. 第三章 淨土宗正依經典
  9. 第二章 淨土宗教相判釋
  10. 第一章 淨土宗義概說
  11. 前言.目錄

貳、《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1. 《阿彌陀經》要義(十六)
  2. 《阿彌陀經》要義(十五)
  3. 《阿彌陀經》要義(十四)
  4. 《阿彌陀經》要義(十三)
  5. 《阿彌陀經》要義(十二)
  6. 《阿彌陀經》要義(十一)
  7. 《阿彌陀經》要義(十)
  8. 《阿彌陀經》要義(九)
  9. 《阿彌陀經》要義(八)
  10. 《阿彌陀經》要義(七)
  11. 《阿彌陀經》要義(六)
  12. 《阿彌陀經》要義(五)
  13. 《阿彌陀經》要義(四)
  14. 《阿彌陀經》要義(三)
  15. 《阿彌陀經》要義(二)
  16. 《阿彌陀經》要義(一)

參、《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三)
  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二)
  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一)
  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
  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九)
  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八)
  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七)
  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六)
  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五)
  1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四)
  1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三)
  1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二)
  1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一)
  1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
  1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九)
  1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八)
  1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七)
  1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六)
  1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五)
  2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四)
  2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三)
  2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二)
  2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一)
  2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
  2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九)
  2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八)
  2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七)
  2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六)
  2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五)
  3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四)
  3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三)
  3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二)
  3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一)
  3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
  3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九)
  3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八)
  3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七)
  3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六)
  3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五)
  4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
  41. 《阿彌陀經講義》講義(三)
  4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
  4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一)

肆、《往生論》講義

  1. 《往生論》研究
  2. 《往生論》要義
  3. 天親菩薩之教判思想
  4.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伍、《往生論註》講義  

  1. 再讀《往生論註》有感
  2. 《往生論註》玄義略解
  3. 現生不退論
  4. 平生業成論
  5. 佛身佛土論
  6. 凡夫論
  7. 稱名論
  8. 易行論
  9. 願力論
  10. 真實功德之垂救
  11. 一線四點
  12. 淨土宗第一奇書
  13. 曇鸞大師之教判思想

陸、其他

  1. 阿彌陀佛的救度(中英對照)
  2. 《觀經疏》四重判
  3. 《阿彌陀經》「三段要文」之經證、祖釋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講義
top

講義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八)

(6)三經互收互攝。

       三經雖說次第展開,但並非歷然區分,而是互相含攝,其中任何一經皆含其餘二經之內容,也被其餘二經所包含,如帝網珠,互相映照。如《大經》四十八願,包含《觀》、《小》二經,《觀經》定散二善即四十八願中第十九願「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的展開,《小經》諸佛證誠即第十七願諸佛稱揚的展開。同時,《觀》、《小》二經也都含有四十八願的內容,二經當中所說無三惡道、寶樹寶池、樹鳥說法、一生補處、無量光壽等等依正功德,一一都是四十八願成就;念佛往生即是第十八願成就。

 

       可知三經總為一體,彼此相成,巧妙呼應,共成淨土一宗之攝化。

 

(7)總結三經,略有六同二別。

六同:

一、地位同。三經皆是淨土宗正依經典。

二、根源同。三經皆以四十八願為根源。

三、體性同。三經皆以彌陀佛名為經體。

四、宗旨同。三經皆以專稱佛名為宗旨。

五、力用同。三經皆以凡夫入報為力用。

六、教相同。三經皆是頓教一乘為教相。

 

佛本願力故,凡夫菩薩格,頓中頓,五乘齊入。

 

二別:

一、側重別。《大經》重在四十八願,法門原理。《觀經》重在定散二善,法門攝機。《小經》重在諸佛證誠,法門勝益。

二、次第別。《大經》為根源,《觀經》為展開,《小經》為結歸。

 

       譬喻長江,上游源頭,通貫全程;中游水系,河網密佈;下游入海,平坦開闊。

 

       《大經》是上游源頭,正源即第十八願,此第十八願一向專念,貫徹三經,往生極樂;正如一江之源貫徹上中下游,直赴大海。

 

       《觀經》是中游水系,定散二善廣收一切善惡凡夫,悉入念佛;正如河網密佈,廣收眾水,悉入於流。

 

       《小經》是下游入海,一切諸佛,齊舒舌相,唯證念佛,不聞定散之名,不說輩品差降,六字法門海,深廣無涯底,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正如江水入海,平坦開闊,海天一色,無有際涯。

 

       譬如沏茶,先以壺泡,再以杯盛,再取飲用。

 

       《大經》如用四十八願壺,泡六字名號茶;《觀經》如用定散二善杯,盛念佛之香茶;《小經》如送杯入口,飲茶不飲杯。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