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演

  1. 2024龍年新春講話
  2. 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3. 慶祝彌陀聖誕暨淨嵩法師往生二十周年紀念講話
  4. 2023中元開示
  5. 剃度開示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2023年8月30日)
  6. 皈依.五戒.剃度開示(2023年7月18日)
  7.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三)
  8.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下)
  9. 談淨土宗志工的發心與行持(上)
  10. 2022中元開示
  11.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2.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3. 為淨土宗志工幹部講話
  14. 清明節慎終追遠與念佛(2022年清明節開示)
  15. 念佛超度之勝益
  16.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17.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二)
  18. 阿彌陀佛依名號來救度眾生(一)
  19.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必得超絕去
  20.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1.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2.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3. 2021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
  24.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5. 2020彌陀誕法會開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6. 2019年彌陀誕開示
  27. 2020中元法會開示
  28. 志工四喻
  29. 人生是苦
  30. 生命無常三根本
  31. 兩種深信、觸光柔軟、感恩歡喜
  32. 剃度開示(2019年7月7日)
  33. 中元節開示(2019)
  34. 剃度開示(2019年5月12日)
  35. 豬年話豬
  36. 剃度開示(2018年7月31日)
  37. 淨土宗──往生淨土成佛宗
  38. 受戒與持戒
  39. 趨向淨土的關鍵密碼
  40. 剃度開示(2018年3月24日)
  41. 二種成佛法
  42. 橫超的淨土法門
  43. 往生與預知時至
  44. 剃度及皈依開示(2017年9月19日)
  45. 往生極樂的條件(下.問答)
  46. 剃度開示(2017年8月18日)
  47. 往生極樂的條件(中)
  48. 往生極樂的條件(上)
  49. 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佛成佛
  50. 四十八願分類歸結
  51. 彌陀願心的根源
  52. 淨土宗的結論──宗旨四句偈
  53. 大慈悲五要點
  54. 慈心法門
  55. 念佛不妄語
  56.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脫離輪迴之上
  57. 淨土宗的根源
  58. 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59. 為何吃素?
  60.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61. 「自省己過,善覆他罪,樂修慈心」
  62. 愛與佛命
  63. 不請之友
  64. 歲末聚餐對僧眾的談話
  65. 學佛的目的
  66. 說愛(二)
  67. 說愛(一)
  68. 念佛名號 學佛愛心
  69. 心平氣和 無住生心
  70. 念佛超度 三塗眾生
  71. 澳門淨土宗學會 讚頌辭
  72. 「以誠感人」的意涵
  73. 第一屆淨土宗志工研習會勉言
  74. 慧淨法師除夕團拜電話致辭
  75. 在心、在緣、在決定
  76. 佛教點燈的意義
  77. 念佛的方法與要領
  78. 念佛成佛的原理
  79. 佛在何處?
  80. 志工服務精神的內涵
  81. 淨土行人應具備的根本知見
  82. 慈悲的救度
  83. 念佛生蓮
  84. 三塗眾生 念佛往生
  85. 信受彌陀救度
  86. 為新戒比丘開示
  87. 歸依勸囑
  88. 念佛的音調與心態
  89.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90. 「澳門彌陀共修會落成法語」略講
  91. 厭穢欣淨 切願往生
  92. 初機念佛群疑問答
  93. 簡介淨土宗專純念佛的道風及心態
  94. 淨土法門 理事互含
  95. 初學淨土法門應有的認識
  96. 念佛人的「本尊」
  97. 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98. 念佛即圓滿悲智功德
  99. 〈人有實德,天有奇報〉一文的啟發
  100.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1. 如何真正圓滿人生的目的
  102. 萬行不憑憑念佛(二)
  103. 萬行不憑憑念佛(一)
  104.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終直入涅槃城
  105. 彌陀名號 不可思議
  106. 守愚念佛 彌陀住頂
  107. 阿彌陀佛的救度
  108.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109. 念佛方能消宿業
  110.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1.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112. 以佛為念 以淨為歸
  113.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114. 乘本願船 登涅槃岸
  115. 淨土法門 萬法歸宗
  116. 世間虛假 唯佛獨真
  117. 一心念佛 無疑無雜

法義開示

  1.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三)
  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3.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一)
  4.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
  5.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九)
  6.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八)
  7.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七)
  8.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六)
  9.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五)
  10.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四)
  11.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三)
  12.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二)
  13.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一)
  14. 《觀無量壽經》概說(十)
  15. 彌陀淨土的特色-超
  16. 《觀無量壽經》概說(九)
  17. 《觀無量壽經》概說(八)
  18. 《觀無量壽經》概說(七)
  19. 《觀無量壽經》概說(六)
  20. 《觀無量壽經》概說(五)
  21. 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
  22. 淨土宗帶三法數
  23. 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24. 善導淨土教理特色
  25.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五)
  26.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四)
  27.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三)
  28.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二)
  2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一)
  30. 《觀無量壽經》概說(四)
  31. 《觀無量壽經》概說(三)
  32. 《觀無量壽經》概說(二)
  33. 《觀無量壽經》概說(一)
  3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七)
  3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六)
  3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五)
  3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四)
  3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三)
  3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二)
  4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一)
  41.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十)
  42.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九)
  43.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八)
  44.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七)
  4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六)
  46.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五)
  47.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四)
  48.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三)
  49.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二)
  50.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禮開示
  54. 「彌陀三約定」
  55. 為新戒弟子開示
  56. 淨土宗「四不」
  57. 《無量壽經》大意(九)
  58. 《無量壽經》大意(八)
  59. 《無量壽經》大意(七)
  60. 《無量壽經》大意(六)
  61. 《無量壽經》大意(五)
  62. 《無量壽經》大意(四)
  63. 《無量壽經》大意(三)
  64. 《無量壽經》大意(二)
  65. 《無量壽經》大意(一)
  66. 《無量壽經》概說(續)
  67. 《無量壽經》概說
  68. 淨土宗特色略說
  69. 淨土宗宗旨略說
  70. 略說淨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禮開示
  72. 自信教人信 擔當向前行
  73.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價值與意義
  75. 略說彌陀名號之義
  76. 為什麼淨土法門是易行道?
  77.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
  78. 娑婆眾生 無不是業
  79. 龍樹菩薩往生安樂國
  80. 華光出佛
  81. 彌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場的靈魂
  83. 不問罪福 念佛皆生
  84. 彌陀誕辰念彌陀 (二)
  85. 彌陀誕辰念彌陀(一)
  86. 「名號的功德」與「念佛的利益」
  87. 「《大經》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極樂安身實是精
  89.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90. 相勸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經》「念佛度亡」之文略講
  92. 口稱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與佛,機法一體
  94. 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
  95. 何謂「一心不亂」?
  96. 略談念佛方式與莊嚴道場
  97. 極樂無為涅槃界
  98. 如何真正紀念「彌陀聖誕」
  99.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
  100. 為迴龍寺常住僧眾開示
  101.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2.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略講
  103.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問答)
  104. 兼具勝易特色的純正淨土宗(開示)
  105. 淨土宗的幾個名詞略釋
  106. 成佛如林的法門
  107. 善導大師-《觀經疏》大願業力與《大經》三誓偈
  108. 善導大師-略說善導大師「讚佛偈」之深廣內涵
  109.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五)
  110.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四)
  111.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三)
  112.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二)
  113.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114.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四)
  115.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三)
  116.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二)
  11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緣佛願力速成佛(一)
  118.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四)
  119.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三)
  120.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二)
  121.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不虛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說
  123.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
  124. 龍樹菩薩《易行品》-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一)
  125.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三)
  126.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二)
  127. 龍樹菩薩《易行品》-易行品本願釋略解(一)

宗風

  1. 宗風學習(七)
  2. 宗風學習(六)
  3. 宗風學習一~五

臨終開示

  1. 臨終的殷切勸導叮囑
  2. 娑婆旅程盡,辭別歸蓮鄉
  3. 信順彌陀救度

訪問篇

  1. 輔仁大學宗教系所師生參訪慧淨法師記
  2. 傳承的路_與越南團法師談話

問答

  1. 為善導寺幹部蓮友開示(問答)
  2. 他力與因果,有矛盾嗎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隨緣的念佛?
  4. 如何從自覺愚惡契入彌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蓮友問
  6. 於弘願寺答僧眾問

第十八願善導釋

  1.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十)
  2.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九)
  3.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八)
  4.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七)
  5.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六)
  6.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五)
  7.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四)
  8.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三)
  9.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二)
  10.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一)
  11. 第十八願善導釋(十)
  12. 第十八願善導釋(九)
  13. 第十八願善導釋(八)
  14. 第十八願善導釋(七)
  15. 第十八願善導釋(六)
  16. 第十八願善導釋(五)
  17. 第十八願善導釋(四)
  18. 第十八願善導釋(三)
  19. 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20. 第十八願善導釋(一)

淨土法門的核心

  1.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十)
  2.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
  3.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八)
  4.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七)
  5.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六)
  6.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
  7.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四)
  8.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三)
  9.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二)
  10.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一)
  11.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
  12. 淨土法門的核心(九)
  13. 淨土法門的核心(八)
  14. 淨土法門的核心(七)
  15. 淨土法門的核心(六)
  16. 淨土法門的核心(五)
  17. 淨土法門的核心(四)
  18. 淨土法門的核心(三)
  19. 淨土法門的核心(二)
  20. 淨土法門的核心(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四、憶與念
  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著不能忘
  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二、閉關念佛的苦惱者
  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前言 ── 一、念佛先要認識佛
  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現往東方的佛
  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令眾成佛的佛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使凡入報的佛
  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報身報土的佛
  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諸佛證誠的佛
  1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1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親近增上的佛
  1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身心無礙的佛
  1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息三塗的佛
  1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無礙的佛
  1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唯攝念佛的佛
  1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名號的佛
  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名體一如的佛
  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下)
  2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中)
  2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機法一體的佛(上)
  2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下)
  2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上)
  2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為作大安的佛
  2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十)阿彌陀佛,是一尊召喚眾生的佛
  2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不擯眾生的佛
  2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八)阿彌陀佛,是一尊代眾受苦的佛
  2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七)阿彌陀佛,是一尊以身為質的佛
  3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六)阿彌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五)阿彌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3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四)阿彌陀佛,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
  3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三)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獄的佛
  3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3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十)阿彌陀佛,是一尊為大施主的佛
  3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九)阿彌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八)
  3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七)
  4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六)
  4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五)
  4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四)
  4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三)
  4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二)
  4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一)
  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4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九)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八)
  4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七)
  50.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六)
  5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五)
  5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四)
  53.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三)
  54.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二)
  55.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以四十八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一)
  5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題 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阿彌陀佛的救度

──於淨宗書院為蓮友閩南語開示(八)
 

 

       諸位蓮友,諸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入冬後天氣寒冷,濕度也很高,希望大家注意身體。

 

 

黑奴小孩與船長的故事

       我先來說一個黑人小孩與船長的故事。

 

       有艘貨輪航行在煙波浩渺的大西洋上,一位黑奴小孩,在船上做些搬貨、倒垃圾等雜役的工作。有天黑人小孩在船尾,一不小心跌落波濤滾滾的大海中。

 

       小孩大聲呼叫:

       「救命呀!救命呀!」

 

       無奈風高浪急,任憑他怎麼呼救,船上沒有一個人聽到,他眼睜睜地看著貨輪拖著浪花越走越遠。

 

       求生的本能驅使這孩子在冰冷的水裡拼命往前游,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又瘦又小的雙臂,努力將頭伸出水面,睜大眼睛盯著遠遠離開他的船,生怕跟錯方向,就失去被船救起的機會。

 

       但漸漸這艘船愈去愈遠、愈來愈小,慢慢就看不到了,只見到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

 

       小孩身心已非常疲乏,沒有力氣再游下去,身體逐漸往海底沉。他正想放棄時,心中浮起船長慈祥的面容,關愛的眼神,對人親切疼惜的態度,他跟自己說不可以就這麼放棄,如果船長知道我掉入海中,無論如何一定會回頭來救我,就提起勇氣,用生命的最後力量再拼命向前游。

 

       這時候,船長發現黑人小孩失蹤了,直覺小孩一定掉入水裏,立刻命令船掉頭去找,但其他人卻有異議。

 

       有人說:

       「船長,來不及了,經過這麼久,不是淹死就是被鯊魚吃了……」

 

       另有人說:

       「船長,何必浪費時間,只不過是一個黑人小孩而已,值得嗎?」

 

       在那個時代,黑人與白人人權不平等,黑人性命無足輕重。但在船長眼中,白人黑人都是人,生命都具有同等價值,他都一樣的愛惜。

 

       因此船長下令:

       「大家都別說了!」

 

       立即要船返航尋找小孩。當黑人小孩氣力耗盡即將沉溺時,船正好趕到,將他救起。在千釣一髮之際,小孩得救了!醒來後,他跪在船長面前感謝船長救命之恩。

 

       船長問他:「你怎麼能夠在海中堅持這麼久?」

       小孩回答:「因為我知道船長您一定會來救我。」

       船長問:「你怎麼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              

       小孩說:「因為我知道您就是這樣的人。」

 

       小孩知道船長的為人,船長的愛心感動小孩,小孩了解也信任船長。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啟示,也提醒我們:今天我們信仰的是阿彌陀佛救度的淨土法門,我們對阿彌陀佛的慈悲、愛心、救度,了解多少?有多深的信任?是否相信阿彌陀佛是真的攝取不捨?

 

       世間有些事情不到最後,無法知道結果是成是敗?是勝是負?就如同這黑人小孩與船長。儘管人生無常,這世間充滿著未知數,但阿彌陀佛對眾生的救度金剛不變: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永遠如此。

 

 

阿彌陀佛    是何等佛

       在此我要就阿彌陀佛的救度以四點來說明:

一、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佛。

二、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

三、阿彌陀佛是無量光佛。

四、阿彌陀佛是無礙光佛。

 

 

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佛

       首先,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慈與悲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根本,若去除慈悲,就沒有大乘佛教。何謂慈?何謂悲?慈就是與樂,悲就是拔苦。與樂就是給人安樂,拔苦就是拔除苦難;與樂是給眾生安樂喜樂,拔苦是拔除眾生的苦惱災難。

 

       學佛就該了解佛可以使我們離開種種苦,得到無比之樂;學佛的人要體會佛心就是如此,佛教就是這樣的教理內容。

 

       剛剛說離開慈悲就沒有大乘佛教,再進一步說,若無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就沒有大乘佛教的特色。因為顯現佛教最極致的慈悲,就是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大慈就是無條件的愛心,大悲就是同體的愛心。無條件的愛心就是任何人都平等看待,無分男女、善惡、親疏;同體的愛心就是進一步把別人當成自己。

 

       我們常在醫院看到「視病如親」這句話,也就是要把病人看成自已的父母兒女來治療照顧。其他宗教也都強調愛心,佛教是慈悲的宗教,當然更著重這樣的內涵。佛教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教義,最具體的顯現,就在阿彌陀佛的救度中。

 

       阿彌陀佛救度的是怎樣的眾生?是絕對需要被救的苦惱眾生。

 

       眾生為什麼會苦惱?因為都有貪瞋痴,將來必定墮入三惡道。眾生在現世都有欲求不得的心,對外境不滿的瞋恨,對許多人事物不平、嫉妒、氣憤的愚痴,身體有老邁之苦,還有肉體精神的種種苦痛。尤其生生世世以來殺生吃肉、偷盜欠債、邪淫、妄語、誹謗,造了數不盡的罪業。這些煩惱我們無力斷除,這些債務我們無力償還,因此必將長淪六道苦海,必須靠強有力的救度者,救我們離開三界六道的輪迴,還要救我們到究竟安樂的境界。

 

 

拔除輪迴苦    給與涅槃樂

       《觀經》說: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救度者,以大願船在六道苦海中救度我們,所以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佛。阿彌陀佛以無緣慈救度我們,不講任何條件,冤親平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把我們看成他自身,欲拔除我們三災八難、三塗六道之苦,使我們證得涅槃樂。

 

       《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說: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正覺。

 

       阿彌陀佛發願說,從無量劫直到現在,要做一個普遍救濟眾生離開貧及苦的大施主。我們最大的貧並不是缺少財富,而是無法成佛;最大的苦也並非肉體的病苦或心靈憂愁之苦,三界六道才是根本的苦。阿彌陀佛就是要拔除我們這種生死輪迴之苦,使我們得到涅槃之樂。

 

       《大寶積經》中阿彌陀佛說:

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利益世間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

 

       阿彌陀佛不但要成為救世主而且是救世的法王。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一願說: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現在阿彌陀佛已成正覺,表示極樂世界就是滅度的境界,滅度就是涅槃。所以一旦往生極樂世界,眾生就是住定聚,正定聚就是不退轉,不退轉就是不會從滅度境界退失,往生極樂世界都是安住在涅槃的境界。

 

       阿彌陀佛就是要使我們離開無法成佛之貧,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所以,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佛。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

       其次,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無量壽就是超越時間性,永遠存在;過去存在、現在存在、未來也存在;過去存在是已經救度過去存在之眾生,現在存在是為救度現在存在之眾生,未來存在是為救度未來存在之眾生;盡時間性救度一切眾生。

 

       所以阿彌陀佛稱為無量壽,救度盡時間性一切眾生,使眾生跟阿彌陀佛一樣得到無量壽。

 

       眾生的壽命,都是輪迴的壽命、分段的壽命、無常的壽命。在這世間,壽命長者不過百歲,短者幾十歲,也有出生就死亡,也有胎死腹中,壽命短暫,死後又再投胎轉世。若被阿彌陀佛救度,他就離開分段、輪迴、無常的生命,永遠存在,沒有生老病死,不再輪迴。這種無量的壽命、自在的壽命,才是真正的壽命,有意義、有價值的壽命。

 

       我們的壽命、身體,都是向著老邁前進,壽命日減,而器官逐漸退化。所以大家都想存錢或買保險,預防年老生病時,可以請人看護照顧。當然我們要勤念佛,希望最後無有病苦,身心愉悅,蒙佛接引。

 

       所以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盡時間性救度一切眾生。

 

 

阿彌陀佛是無量光佛

       阿彌陀佛也是無量光佛。光明是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救度眾生的力量,佛救度眾生的力量就是佛身體功能的作用,佛的作用就是佛體能力的顯現,兩者是二而一,一而二。佛的光明就是佛的身體,佛光明無量就是身體無量;無量光明就是佛無所不在,無處不在。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從沒有離開過我們,此時此地,正與我們同在一起。

 

       因此,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此時存在;阿彌陀佛是無量光,此地存在;阿彌陀佛此時此地現在要救度我們。

 

       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處不存在,在我們眼前、在我們四周。就如同太陽照耀大地,沒有分別對待,照著高山也照著深谷,照著大樹也照著小草,照著男眾也照著女眾,照著好人也照著壞人,沒任何差別。我們舉頭就可見日,一體存在;如果閉著眼睛,就暫時見不到太陽。

 

 

阿彌陀佛是無礙光佛

       阿彌陀佛此時此地要救此時此地的任何人。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無量壽佛、無量光佛,阿彌陀佛也是無礙光佛。

 

       阿彌陀佛的光明,救度眾生的功能作用,是無阻礙的,故名無礙光佛。

 

       阻礙有兩種:一種有形、一種無形。有形指器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國土、山河大地、我們的身體等都是有形;無形就是心理、業障、煩惱等。有形無形都沒辦法阻礙阿彌陀佛的光明,不論眾生,煩惱多深,罪業多重,阿彌陀佛都能夠順利無礙地予以救度,所以阿彌陀佛是光明無礙的佛。

 

 

未言先知    未求先應

       只怕我們不信受,不願往生極樂世界,這樣就跟阿彌陀佛不相應,否則任何人都可以被救,因為阿彌陀佛的救度是現成的。有句話說:「未言先知,未求先應」,我們還沒有說,阿彌陀佛已經知道;我們尚未祈求,阿彌陀佛就先答應了!因為佛具足大神通,我們的起心動念,佛都知道。

 

       宇宙中任何事物運動,都會產生波動,其中最敏感、最強的波動,就是我們的心。一個人若心念不動,則鬼神察覺不到你的存在,看不到、也找不到你,閻羅王也捉不到你。但我們凡夫的心是剎那、剎那不停在動,總不出貪瞋痴妄想雜念,每一動的心波,就如海浪般推湧著遍滿整個宇宙,然後又如同那拍打岸邊後迅速回歸大海的波濤,一瞬間,又從宇宙的邊際返回到自己身心。

 

       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不論是善是惡,最後,必然是又回到自己身上。今天我們希望一個人好,其實就是使自己好;討厭一個人,希望他不好,也會反射回自己,使自己不好。心波就是那麼微妙。

 

       所謂「一念三千」,我們的心本來是遍滿整個宇宙,具足神通,非常微妙,只因貪瞋痴煩惱妄想覆蓋,因此愚癡無智,既無智慧,也無神通。但佛都知道,一切眾生紛紛擾擾的念頭,佛都清清楚楚。阿彌陀佛對我們眾生起心動念,無有不知,無有不識,我們才心念一動,阿彌陀佛已然遍知。

 

       早在永劫之前,阿彌陀佛已先為我們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一切萬行萬善萬德,阿彌陀佛已經為眾生成就,已經累積完成。在那裏呢?就在這句六字名號裡。名號是萬行萬善萬德的結晶,功德寶藏主動、平等、無條件送給眾生,所以說「未求先應」。一般都說有求必應,但阿彌陀佛在我們未祈求之前,已經先送給我們,只要我們當下信受。阿彌陀佛就是這樣大慈大悲、無障礙的佛。

 

 

鸚鵡聞法的故事

       我再講一個故事。

 

       佛教經典都以「如是我聞」開頭,接下來很多經典都有「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祇樹」就是祇陀太子所佈施的樹;「給孤獨」是一位長者的外號,這位長者叫須達。在古代印度,富有又有愛心,喜歡布施,受人敬重者,稱為長者。「給」就是布施、賞賜,「孤獨」就是鰥寡貧窮困苦;這位須達長者時常布施,救濟鰥寡孤獨貧困的人,因此被尊稱為「給孤獨」長者。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時,常住在祇園精舍,又稱給孤獨園。須達長者敬奉、信仰佛法,對出家眾很有布施供養之心,凡出家眾日常所需,須達長者都一應俱全,所以家中每天都有出家眾出入。

 

       須達長者家有兩隻鸚鵡,非常聰明,會說人話,看到比丘來,都會事先通告,讓家人先準備蒲團迎接。

 

       阿難尊者有天到須達長者家,看到兩隻鸚鵡這麼聰明可愛,心中很喜歡愛惜,就對這兩隻鸚鵡說「四諦」──苦、集、滅、道之法,讓它們跟著念「苦集滅道」四字,兩隻鳥邊念邊在樹間跳上跳下,跳了七遍。

 

       當晚這兩隻鸚鵡睡在樹上時,被野貓吃了。隔天阿難尊者知道後,心裏非常難過,回到精舍向佛陀請示心中的疑問:不知兩隻鸚鵡識神投生何處?請佛陀慈悲開示。

 

       佛說:「阿難,你要諦聽諦聽,我將為你開示,使你心中歡喜。因你為這兩隻鳥說法的緣故,他們死亡以後,識神往生在四王天享受天福,四王天的壽命是五百歲,那裏一日相當於人間五十年。」

 

       阿難問:「它們在四王天壽終後又將何往?」可見阿難尊者很關心這兩隻鸚鵡。

 

       佛陀說:「他們的福報很大,四王天壽終後,會出生於第二層天的忉利天,比四王天的福報還大,壽命一千年,那裏一日等於人間一百歲。」

 

       阿難再問:「那忉利天壽終後又將何去?」

 

       佛說:「之後福報更大,將出生在第三層天,壽命兩千歲,那裏一日等於人間兩百年。」

       「之後呢?」

       「之後出生在第四層天兜率陀天,福報更大,壽命四千歲,那裏一日是人間四百年。」

       「再後來呢?」

       「再來生在第五層天,壽命八千歲,那裏一日是人間八百年。」

       「壽終後呢?」

       「壽終後生於第六層天,壽命一萬六千歲,那裏一日等於人間一千六百年。」

       「然後呢?」

       「然後又生在第五層天、第四層天、第三層天,這樣往返七次,而後出生人間,出家學道證果。」

 

       佛陀說:「一切諸佛、賢聖、天人的果報,所享的福,都因過去所領受法的多少,而有差別。這兩隻鸚鵡領受的四諦法,所享福報是在欲界天,最後出生在人間;生欲界天是享天福得長壽,生在人間則自然悟道證果。」

 

       當時出家眾聽了佛陀的開示,都非常歡喜,信受奉行。

 

 

恆沙功德    盡在名號

       這兩隻鸚鵡雖遭橫死,並不妨礙他們升天,因為他們的因,是聞法、是有福報的因。而我們的因是什麼?是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

 

       這句彌陀佛名是萬德的結晶。所謂萬德,是涵攝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乃至百千陀羅尼的功德皆在其中;三藏十二部的功德盡在這句名號,恒河沙的功德都在這句名號。

 

       我們所領受、所稱念、所受持的,就是這種功德。所以將來我們不論何時何處,是哪種情況斷氣死亡,都決定往生極樂世界。而且阿彌陀佛就如前面說的那位老船長,決不會放棄我們,時間到了絕對會來接引。所以我們信受這個法門,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就決定往生,而且平生業成。

 

 

不可思議    無上法門

       我們這個法門,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無上法門,經典上說是「大利無上功德」法門,是佛的境界,我們唯有信受奉行而已。若以凡夫的思惟理解後才肯信受,就不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了!我們是依據經典和傳承,就這樣信受。

 

       所以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是大慈大悲的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礙光佛;是此時此地救度此人的佛;是現在進行式,現在已經往生決定,平生業成。並非現在念佛,往生要看臨終功夫成就與否,功德具不具足,或者看平生功夫功德的大小高低,決定往生後的品位高低,不是這樣的。

 

       因為功德不在我們,名號已然具足。我們只有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有多少時間就念多少佛號,行住坐臥,依自己的根器念這句萬德洪名,就對了。

 

       現在剩下十分鐘,讓大家問問題。

 

 

問:請問上人,我們所說的信受奉行與一般說的修行是否相同?

答:我們這個法門非修非行,只是借聖道門「修行」兩個字來說。我們以念佛為修行,而念佛也並不算修行,行住坐臥,士農工商,都用這張嘴念佛,所以不算特別的修行。

 

       雖然非修非行,卻是大修大行,大功大德。為什麼?在士農工商、行住坐臥當中念佛,與在名山古剎的大殿或關房參禪悟道、拜懺經行,是不一樣的。我們念佛很簡單,工作、走路,做事的時候都可以念佛,將念佛融入生活之中,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沒有特別形式。

 

       一般說到修行,都有特別的狀態、特別的時間、特別的地方、特別的形式。因此說念佛是修行,但與聖道門的修行不同。禪堂參禪有一定的形式,打坐一段時間後就起來經行;密宗持咒、觀想、結印也是有一定的形式,而我們沒有。雖然沒有卻是大功大德,因為所有要修的行都已完成,阿彌陀佛已經送給我們,就在這句名號中,只要我們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專稱彌陀佛名,所有功德就具足了。

 

       有句話說:「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意思是彌陀以果地成就的覺性、成佛功德,送給我們因地苦惱的眾生,使我們當下擁有果地所有成佛的功德,不必經過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就已有那些功德可以成佛。

 

 

問:《無量壽經》說「無極之昇道,易往而無人」,這是指那一國土?

答:《無量壽經》說「昇道無窮極」,意思是說往生極樂世界都是成佛;「易往而無人」是指我們這個法門「易行道」,只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信受彌陀救度,專念彌陀佛名,都容易往生極樂世界,但也因為容易往往令人難以相信,因此說「無人」。

 

       《阿彌陀經》說:「難信之法」,釋迦牟尼佛這樣講,更深一層的意思就是叫人要相信。這麼容易若還不信,就太可惜了!就失去大利益了!

 

       古代有個「商鞅立法」的故事。

 

       戰國時代秦國的宰相商鞅,為了建立新的制度讓百姓一體奉行,因此先要取信於民。他在南門放了一根木頭,並下令:如果有人將這根木頭由南門扛到北門,就賞十金。十金是很大的數目,可做為好幾年生活所須,而這木頭很輕啊!

 

       大眾議論紛紛:這怎麼可能?連小孩也扛得起的木頭,怎麼可能平白就賞十金?因此大家也止於議論紛紛,並沒有行動。

 

       商鞅再下一道命令:「誰將這木頭由南門扛到北門,賞五十金。」

 

       當時有個人說:「我來試試是真是假!」就將木頭扛起來移到北門。商鞅也立即賞他五十金。

 

       圍觀民眾既驚訝,又大呼可惜!垂手可得的五十金,就這樣失之交臂!而這個人平白得到五十金,一輩子不必再工作。

 

       此後商鞅又頒訂多項新法,人民都信守遵行。

 

       釋迦牟尼佛說白白給我們,這麼大的利益又不必辛勞就可獲得,所以說「昇道無窮極」,太過容易了嘛!令人難以相信,所以「易往而無人」。就像「立木南門」拿到北門,就立即賞你五十金。只要你相信而願生稱名,「昇道無窮極」的佛果,就立刻賞賜給你。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南無阿彌陀佛!

 

 

 

(講於2006年12月26日 )

(註:本文已編入慧淨法師講演集(三)一書 )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